《傷寒論》第58條曰:“凡病,若發(fā)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狈膊?,是無論何病。如果發(fā)汗亡失津液,或者催吐、瀉下亡失血液,達到體內陰陽氣自身調和者,病必自行痊愈。
第60條曰:“下之后,復發(fā)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毕轮髠溲海瑥桶l(fā)汗又傷其津液,傷其津液而外虛者必振寒,傷其血液而內虛者必脈微細。
第87條曰:“亡血家,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寒栗而振?!蓖鲅?,血液已經(jīng)虧虛,若發(fā)汗,再造成津液虛,必然出現(xiàn)寒栗而振。振是發(fā)抖。
第93條曰:“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fā)汗。以此表里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毕认聜溲?/font>液,因復發(fā)汗又傷其津液,故曰“以此表里俱虛”。里虛為血液虛,表虛為津液虛。血虛而頭腦失養(yǎng),故其人因致冒。如《金匱要略曰:“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血虛而陽氣亢熱,陽氣亢熱則汗出,汗出邪氣亦出,故汗出表和。
第94條曰:“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一作尺脈實)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這是接第93條“先下而不愈,因復發(fā)汗。以此表里俱虛”。93條因表里俱虛而致冒。94條因表里俱虛而致脈陰陽俱停。這種因表里俱虛而致脈陰陽俱停的狀態(tài),必先振栗,是因為陽脈停為外寒,故必先振栗。振栗是邪氣在外,邪氣在外者,陽氣必外沖作汗。汗出是陽氣達表,邪從表出,故汗出而太陽病解。94條的表現(xiàn)是脈陰陽俱停,93條的表現(xiàn)是眩冒,這兩條雖然表現(xiàn)不一樣,但是病理因素是一樣的,都是由于先下、后汗,造成了表里俱虛。
但陽脈微者,是表邪微,邪氣在表,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是里邪微,邪氣在里,故曰“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總之,傷寒病解者,無論是服藥病解,還是不服藥、日久病人自愈,都是由于正氣復,邪氣退,人體內的陰陽氣恢復諧和,也就是恢復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其人自然康復。
由此可見,疾病的病理狀態(tài),可以分為陰陽俱強(如麻黃湯證、白虎湯證、大承氣湯證),陰弱陽強(如桂枝湯證、柴胡湯證、調胃承氣湯證),陽弱陰強(如防己黃芪湯證、干姜附子湯證,桃花湯證),陰陽俱弱(如芍藥甘草附子湯證、四逆湯證、理中湯證)等四種基本狀態(tà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