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許叔微醫(yī)案按(2)

4麻黃湯證(四)

鄉(xiāng)人邱忠臣,寓毗陵【1】薦福寺,病傷寒。予為診視,其發(fā)熱,頭疼,煩【2】渴,脈雖浮數(shù)無力,自尺以下不至。予曰:“雖麻黃證3,而尺遲弱【4】。”仲景云:“尺中遲者,營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發(fā)汗?!庇桁督ㄖ袦?sup>【5】加當(dāng)歸、黃芪,令飲之。翌日,病者不耐,其家曉夜督發(fā)汗藥,其言至不遜。予以鄉(xiāng)人隱忍之,但以建中調(diào)理而已。及六七日,尺脈方應(yīng),遂投以麻黃湯。啜第二服,狂言煩躁且悶,須臾稍定,已中汗矣。五日愈。

論曰:仲景雖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6】。醫(yī)者亦須顧其表里虛實,待其時日【7】。若不循次第【8】,雖暫時得安,虧損五臟,以促【9】壽限,何足尚哉?昔范云【10】為陳霸先【11】屬,霸先有九錫之命【12】,期在旦夕矣。云偶感寒疾,恐不及豫盛事,請徐文伯【13】診視之。懇曰:“便可得愈乎?”文伯曰:“便瘥甚易,但恐二年后不復(fù)起爾。”云曰:“朝聞道夕死可矣【14】,況二年乎!”文伯以火燒地,布桃柏葉,設(shè)席置其臥上,頃刻汗解,以溫粉【15】撲之。翌日愈,甚喜。文伯曰:“不足喜也?!焙蠖旯湟?。夫取汗先期尚促壽限,況不顧表里,不待時日,便欲速愈乎?每見病家不耐三四日,晝夜促汗,醫(yī)者顧利,恐別更醫(yī),隨情順意,鮮不致斃。故書此以為龜鑒。

注釋:

【1】  毗陵:現(xiàn)在的常州。

【2】   煩:《說文》:“煩,熱頭痛也,從頁,從火?!币鞛闊┰辍?。

【3】   麻黃證:即麻黃湯證。見《傷寒論》第35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fēng),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p>

【4】   遲弱:指遲而無力,表明營血不足,雖有表證,禁用汗法,見《傷寒論》第50條:“脈浮緊者,法當(dāng)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5】   建中湯:即小建中湯,由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芍藥六兩,生姜三兩(切),膠飴一升組成,有建中補脾,調(diào)和氣血之功。見《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dāng)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p>

【6】   不避晨夜.即宜便治:語自《傷寒論·傷寒例》:“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若或差遲,病即傳變,雖欲除治,必難為力?!?/p>

【7】   時日:治療用藥時機成熟之日。

【8】   次第:治療的先后次序。

【9】   促:縮短。

【10】  范云:(451~503年)字彥龍。祖籍南鄉(xiāng)舞陽(今河南泌陽縣西北)人,范縝從弟,是當(dāng)時文壇領(lǐng)袖之一。蕭衍代齊建梁,任為侍中,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再遷尚書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勸諫,天監(jiān)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歲。

【11】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初仕梁,曾輔佐王僧辯討平侯景之亂。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殺僧辯,立敬帝,自為相國,封陳王,后受禪稱帝,國號,都建康,在位三年,謚武皇帝,廟號高祖。是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志度弘遠,恭儉勤勞,是一代賢明英主。但陳霸先與范云、徐文伯非同時代的人,據(jù)《普濟本事方》載文中陳霸先為梁武帝,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qū)西北)。南梁政權(quán)的建立者,在位時間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廟號高祖。

【12】  九錫之命:古代帝王賜給有特殊功勛的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是最高的禮遇,九錫名目說法不一,據(jù)《公羊傳·莊元年》何休注為:車馬,衣服,樂則,朱戶,納陛,虎賁,弓矢,鐵鉞,柜鬯。

【13】   徐文伯:字德秀。南北朝北齊醫(yī)家,祖籍東莞姑幕(今山東諸城),寄籍丹陽(今江蘇南京)。父有醫(yī)名,少承家傳,醫(yī)道日精。撰有《徐文伯藥方》三卷,及《徐文伯療婦人瘕》一卷,均佚。子徐雄,傳其學(xué)。

【14】   朝聞道夕死可:語自《論語·第四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15】  溫粉:中藥散劑,見《活人書》卷十三:由白術(shù)、藁本、川芎、白芷組成,治療傷寒汗多不止。用法:每30克用米粉90克和勻,撲周身。

評注:

麻黃湯為發(fā)汗峻劑,適用于太陽表實證,脈浮或浮緊或浮數(shù),須“陰陽俱緊”,主癥頭項強痛而惡寒,其禁忌證如瘡家、亡血家及淋家等皆因“榮氣不足,血少故也”,所以仲景于第49條、50條特別提出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尺中脈微,不可發(fā)汗。本案雖為傷寒表實證但脈數(shù)而無力,尺脈遲弱,許氏知不可發(fā)汗過早,在患者家屬逼迫發(fā)汗甚至出言不遜情況下,也以病人為重,隱忍不與辯駁,先予黃芪建中湯調(diào)理,六七日后氣血恢復(fù),才投以麻黃湯,服藥后狂言煩躁,是正與邪爭之兆,爾后汗出病愈,幸賴建中湯扶正之功;案中舉徐文伯用熏蒸發(fā)汗法治梁武帝案例,說明發(fā)汗若犯禁忌,會縮短病人壽限,醫(yī)者不可為蠅頭小利或為取悅患者,圖一時之快效,而不顧后果,此案為許氏善用經(jīng)方的范例。

 

5 大青龍湯證(五)

何保義從王太尉軍中,得傷寒,脈浮澀而緊。予曰:“若頭疼,發(fā)熱,惡風(fēng),無汗,則麻黃證【1】也;煩躁,則青龍湯證【2】也。何曰:“今煩躁甚。”予投以大青龍湯,三投,汗解。論曰:桂枝、麻黃、青龍【3】,皆表證發(fā)汗藥,而桂枝治汗出惡風(fēng),麻黃治無汗惡寒,青龍治無汗而煩,三者皆欲微汗解【4】,若汗多亡陽,為虛,則煩躁不眠也。

注釋:

【1】   麻黃證:即麻黃湯證,見《傷寒論》原文35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fēng),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p>

【2】   青龍湯證:指大青龍湯證,見《傷寒論》原文38條:“太陽中風(fēng),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fēng)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p>

【3】   桂枝、麻黃、青龍:即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

【4】   三者皆欲微汗解:指服用上三方皆需微微出汗?!秱摗吩?2條桂枝湯后注:“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痹?5條麻黃湯后注:“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痹?8條大青龍湯后注:“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后服?!?/p>

評注:

一語中的,道破麻黃湯證與大青龍湯證的鑒別點,煩躁為風(fēng)寒束于表而熱郁于里,表里俱實,故用大青龍湯解表清里,方中麻黃用量為六兩,是麻黃湯的一倍,雖加石膏清里熱并可減麻黃之溫,但仍為發(fā)汗峻劑,同桂枝湯、麻黃湯一樣欲微汗解,不可過汗亡陽;許氏述仲景解表三方的主癥,可謂開發(fā)童蒙,要言不繁。

 

6 陽明可下證(六)

一武弁李姓,在宣化【1】作警,傷寒五六日矣,鎮(zhèn)無醫(yī),抵郡【2】召予。予診視之,曰:“脈洪大而長,大便不通,身熱無汗,此陽明證也,須下?!辈〖以唬骸安≌吣暧馄呤?,恐不可下?!庇柙唬骸盁嵝岸就咚?sup>【3】并蓄于陽明,況陽明經(jīng)絡(luò)多血少氣,不問老壯,當(dāng)下,不爾別請醫(yī)占【4】?!敝鞑≌?sup>【5】曰:“審可下,一聽所治?!庇枰源蟪袣鉁?,半日,殊未知【6】,診其病,察其證,宛然在。予曰:“藥曾盡否?”主者曰:“恐氣弱不禁,但服其半耳?!庇柙唬骸霸僮饕环?,親視飲之?!辈话霑r間【7】,索溺器,先下燥糞十?dāng)?shù)枚,次溏泄一行,穢不可近,未離,已中汗【8】矣,然周身一時頃汗止身涼,諸苦遂除。次日予自鎮(zhèn)歸,病患索補劑,予曰:“服大承氣湯得瘥,不宜服補劑,補則熱仍復(fù),自此但食粥,旬日可也?!惫视柚未思?,終身止大承氣,一服而愈,未有若此之捷。論曰:老壯者形氣也,寒熱者病邪也,臟有熱毒,雖衰年亦可下;臟有寒邪,雖壯年亦可溫,要之與病相當(dāng)耳。失此,是致速斃也。謹之!

注釋:

【1】  宣化:是真州(現(xiàn)儀征市)邊上的一個小鎮(zhèn),不是河北的宣化縣。

【2】   郡:儀真郡,即現(xiàn)儀征市。

【3】   瓦斯:閩南語,源自日本語“ガス?”,而日本語又源自荷蘭語的gas,指指煤層氣或礦井瓦斯氣。此指腸道內(nèi)的有毒的氣體。

【4】   占:音zhān,推測吉兇。視兆問也,——《說文》。

【5】  主病者:指一個家庭里有地位的人,家人有病時,他說話能做主,這就是主病之人。

【6】   殊未知:一點也沒有取效的表現(xiàn)。

【7】   半時間:古時一日分12時辰,分別用十二地支代表,為子、丑、壬、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2小時,半時間即半個時辰的工夫(1小時)。

【8】   中汗:出汗達到中等量,既非大汗也非微汗。

 

評注:

陳修園說;“讀仲景書,當(dāng)于無字處求字,無方處索方,才可謂之能讀?!北景钢忻媾R兩大難題:一是七旬老人患陽明腑實證是否可用大承氣湯?二是陽明腑實證用大承氣湯后如何調(diào)養(yǎng)?此在《傷寒論》中無一字論及,許氏膽大心細,智巧過人,圓滿解決了上述難題,并留下了名言:“臟有熱毒,雖衰年亦可下;臟有寒邪,雖壯年亦可溫,要之與病相當(dāng)耳”,“大承氣湯得瘥,不宜服補劑,補則熱仍復(fù),自此但食粥?!睆浹a了《傷寒論》未述之言。許氏可謂善讀活用仲景書者。

 

7 陽明蜜兌證(七)

庚戌【1】仲春,艾道先【2】染傷寒,近旬日,熱而自汗,大便不通,小便如常,神昏多睡。診其脈,長大而虛。予曰:“陽明證也?!蹦诵志跋仍唬骸吧岬苋评畲蠓?sup>【3】證,又屬陽明,莫可行承氣否?”予曰:“雖為陽明,此證不可下,仲景【4】,陽明,自汗,小便利者,為津液內(nèi)竭,雖堅不可攻,宜蜜兌導(dǎo)之?!弊魅齽字?,先下燥糞,次泄溏,已而汗解。論曰:二陽明證【5】雖相似,然自汗小便利者,不可蕩滌五臟,為無津液也,然則傷寒大證【6】相似,脈與證稍異,通變?yōu)橐?,仔細斟酌,正如以格?sup>【7】看命,雖年月日時皆同,貴賤窮通不相侔【8】者,于一時之頃,又有淺深也。

注釋:

【1】   庚戌:1130年。

【2】   艾道先:人名,姓艾,先字輩,名道先,其弟艾景先,見正文。

【3】   李大夫:指上篇李姓武官。

【4】   仲景:指張仲景《傷寒論》第235條:陽明病,自汗出。若發(fā)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nèi)竭,雖硬不可攻之,當(dāng)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dǎo)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dǎo)。

【5】   二陽明證:指上篇的陽明腑實證和本例的蜜煎導(dǎo)法證。

【6】   大證:即從六經(jīng)分證均為陽明證。

【7】   格局:命相家指定格與合局。 宋·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三:“而后操術(shù)者人人爭談格局之高,推富貴之由,徒足發(fā)賢者之一笑耳?!?/p>

【8】   侔:音móu  等同,齊等,相等。齊等也。——《說文》。

評注:

    本案傷寒發(fā)熱近十天,不大便,自汗出,神昏,小便利,脈大,儼然大承氣湯證,許氏辨證仔細,在“脈與證稍異”處找到鑒別點:脈雖大但虛,非大承氣湯證的脈實,神昏而多睡,非大承氣湯證的譫語,全身汗出而非大承氣湯證的手足微汗出,加之小便自利,診斷為“津液內(nèi)竭,雖堅不可攻,宜蜜兌導(dǎo)之?!鄙鲜黾毼⑻幍恼鐒e非熟讀仲景書,并深諳內(nèi)旨之人,無以為辯也。

 

8 腎虛陽脫證(八)

朱保義撫辰【1】,庚戌春,權(quán)監(jiān)務(wù),予一日就務(wù)謁【2】之,見擁爐忍痛,若不禁狀。予問所苦,小腸氣痛,求予診之。予曰:“六脈虛浮而緊,非但小腸氣,恐別生他疾?!痹綌?shù)日再往,臥病已五日矣,入其室,見一市醫(yī)孫尚【3】者供藥。予診之曰:“此陰毒證【4】,腎虛陽脫,脈無根蒂,獨見于皮膚,黃帝所謂懸絕【5】,仲景所謂瞥如羹上肥【6】也,早晚喘急,未幾而息已高矣?!睂O生尚與術(shù)附湯【7】,灸臍下。予曰:“雖盧扁【8】之妙無及矣。”是夕死。故《論傷寒以真氣為主》【9】論曰:傷寒不拘陰證陽證,陰毒陽毒。要之真氣強壯者易治,真氣不守,受邪才重,便有必死之道。何也?陽證宜下,真氣弱,則下之便脫;陰證宜溫,真陰弱,溫之則客熱便生。故醫(yī)者難于用藥,非病不可治也,主本【10】無力也。經(jīng)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干以煩冤,腹?jié)M死;陰勝則身寒,寒則厥,厥則腹?jié)M死。帝曰:調(diào)此二者奈何?岐伯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止;男子二八精氣溢,八八止。婦人月事以時下,故七欲損也;男子精欲滿不欲竭,故八欲益也。如此則男婦身常無病,無病精氣常固,雖有寒邪,易于調(diào)治,故曰二者可調(diào)?!笔侵獋鏆鈮颜咭字我?。

注釋:

【1】   撫辰:撫:巡撫,辰:州名,辰州,撫辰即在辰州做巡撫。辰州:古沅陵郡,隋開皇九年(589),置辰州,治沅陵(湖南沅陵沅陵鎮(zhèn))。大業(yè)二年(606),復(fù)改辰州為沅陵郡,隸荊州。唐武德二年(619),改為辰州。天寶元年(742),改辰州為盧溪郡。乾元元年(758)改盧溪郡為辰州,仍治沅陵(湖南沅陵沅陵鎮(zhèn))。

【2】   謁:音yè,拜見。

【3】   市醫(yī)孫尚:民間醫(yī)生姓孫名尚。并非《孫尚藥方》作者孫用和。

【4】   陰毒證:中醫(yī)學(xué)病癥名。癥見面目發(fā)青﹑四肢厥冷﹑咽喉疼痛﹐以及身痛﹑身重﹑背強﹑短氣嘔逆等?!督饏T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十五》說:“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5】   懸絕:脈象名。系一種危重病脈象。指某臟之脈與其它臟之脈明顯差異。如“肝至懸絕”,即指肝的真臟脈獨見,而異于他臟之脈。一說“懸”為忽有忽無,斷續(xù)而見?!敖^”指脈動欲絕,良久一動?!端貑枴り庩杽e論》:“凡持真臟脈者,肝至懸絕急十八日死。”

【6】   瞥如羹上肥:見《傷寒雜病論·辨脈法第二篇》“問曰:脈有陽結(jié)陰結(jié)者,何以別之?師曰:其脈浮而數(shù),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jié)也,期十七日當(dāng)劇。……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p>

【7】   術(shù)附湯:見《重訂嚴氏濟生方》:白術(shù)12克 附子(炮,去皮、臍)4.5克 甘草(炙)6克 用法:上呋咀。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主治:中濕。脈細,自汗,體重。

【8】   盧扁: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因為家住盧國,所以人稱“盧扁”,后以指名醫(yī)。

【9】   《論傷寒以真氣為主》:見許叔微《傷寒發(fā)微論·卷上》,是一篇發(fā)揮《傷寒論》微旨的論述文章,內(nèi)容與本文略有出入。

【10】  主本:人體相對于外邪而言人體是主,外邪是客,故稱人體為主本。參見《諫立武惠妃為皇后疏》:“皇太子既守器承祧,為萬國之主本,何可輕易輒有搖動?古人所以見其漸者,良以是也?!?/p>

評注:

憑脈決死生之期、斷病人壽夭,始自黃帝岐伯,厥后和緩承之,盧扁擅之,仲景、叔和以來,鮮有專恃,何也?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在心易了,指下難明,即使才高識妙,也難登堂入室,更惶論窺其奧旨。本案一診脈虛浮而緊,推測除小腸氣痛外,“恐別生他疾”,二診如其所言,已現(xiàn)喘急息高等危象,診脈則“脈無根蒂,獨見于皮膚,”真臟脈現(xiàn)矣,因斷言“雖盧扁之妙無及矣。”果然是夕死,可謂料病如神,此案堪與扁鵲望齊候之案相媲美,吾儕欲背望踵企,何其遠哉!其論傷寒以真氣為主及對七損八益的闡釋,可羽翼《傷寒論》,啟發(fā)后學(xué)。

 

9 臍中出血證(九)

一婦人得傷寒?dāng)?shù)日,咽干,煩渴,脈弦細。醫(yī)者汗之,其始衄血,繼而臍中出血,醫(yī)者驚駭而遁。予曰:“少陰強汗[1]之所致也?!鄙w少陰不當(dāng)發(fā)汗,仲景云[2]:“少陰強發(fā)汗,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而出,或從口鼻,或從耳目,是為下厥上竭[3],此為難治?!敝倬霸茻o治法,無藥方,予投以姜附湯【4】,數(shù)服,血止,后得微汗愈。論曰:本少陰證,而誤汗之,故血妄行,自臍中出,若服以止血藥,可見其標(biāo),而不見其本,予以治少陰之本,而用姜附湯,故血止而病除。

注釋:

【1】   強汗:不應(yīng)發(fā)汗,卻誤用發(fā)汗藥強迫出汗。

【2】   仲景云:為《傷寒論》第294條,原文:“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fā)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3】   下厥上竭:病證名,指少陰病誤用汗法的危候,以厥逆、上部五官出血為主癥,病機為陽氣衰于下,營血溢于上。

【4】   姜附湯:見《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干姜一兩,附子(生.去皮.臍.細切)一枚組成,治傷寒已經(jīng)轉(zhuǎn)下,又曾發(fā)汗,內(nèi)外俱虛,邪氣未解,表證不見,身無大熱,晝?nèi)諢┰?,不得眠睡,夜即安靜,不嘔不渴,脈候沉微者;又治暴中風(fēng)冷,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一切虛寒,并皆治之。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評注:

婦人屬陰,陽弱者多,患傷寒?dāng)?shù)日,陰陽兩虛,病入少陰,故咽干,煩渴,脈弦細,外無表證,不應(yīng)發(fā)汗,反強發(fā)其汗,更傷陰耗氣,陽不固陰,營血激動,升越于上,故致衄血、臍中出血,成下厥上竭之候,治下厥當(dāng)用溫,而上竭又宜涼,顧此失彼,確屬難治。許氏以治少陰為本,用姜附湯回陽,陽能固則陰血亦自止,此治法實補仲景之缺如,若稍佐以丹皮或炒梔子當(dāng)更妙。

 

10 陰中伏陽證(十)

鄉(xiāng)人李信道,權(quán)獄官。得病,六脈俱沉不見,深按至骨,則弦細有力,頭疼,身溫,煩躁,手指末皆冷,中滿,惡心。更兩醫(yī)矣,而醫(yī)者不曉,但供調(diào)藥。予往視之,曰:“此陰中伏陽【1】也,仲景方無此證,而世人患者多,若用熱藥以助之,則陰邪隔絕,不能引導(dǎo)其陽,反生客熱;用寒藥,則所伏真火,愈見銷鑠。須是用破陰丹【2】,行氣導(dǎo)水奪真火【3】之藥,使火升水降,然后得汗而解。予令以冷鹽湯下破陰丹三百丸,作一服,不半時煩躁狂熱,手足漸溫,譫語躁擾,其家甚驚,予曰:“汗證也,須臾稍寧?!甭运缓钩鲎赃_旦方止,身涼而病除。(破陰丹方:硫黃、水銀各一兩,結(jié)沙子【4】,青皮半兩,為末,面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冷鹽湯送下,出《中臟經(jīng)方脈舉要》。)

注釋:

【1】       陰中伏陽:脈學(xué)名詞,指陰陽相乘相伏之脈象。如寸部雖見沉澀而短的陰脈但有時夾有浮滑而長的陽脈故稱?!峨y經(jīng)·二十難》:“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本文六脈俱沉不見為陰脈,而深按之骨反弦細有力為陽脈,故稱陰中伏陽。

【2】       破陰丹:據(jù)《普濟本事方》卷八,破陰丹藥物組成:硫黃(舶上者)1兩,水銀1兩,陳皮(去白)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為末)。主治:傷寒時疫,陰中伏陽。身雖大寒,反不欲近衣,胸滿惡心,頭痛脊疼,指末雖冷而內(nèi)熱煩躁,舌苔絳底浮白,甚或嫩紅胖大。

【3】       導(dǎo)水奪真火:此處文意不通,方中無導(dǎo)水之藥,?!镀諠臼路健反颂帪椤皩?dǎo)達真火”,文意始通,意為破陰丹具有通導(dǎo)上下,從陰引陽的作用,方中硫黃氣味辛大熱,入命門,補真陽;水銀,辛,寒,入心、肝、腎經(jīng),去熱毒;配合陳皮苦辛,入手足太陰;青皮辛酸平,入足少陽、厥陰;糊丸,為緩其藥性,冷鹽湯送藥,藥力直入下焦,則所伏之陽得透,使汗出而解。

【4】       結(jié)沙子:據(jù)《普濟本事方》卷八,破陰丹中無結(jié)沙子而有陳皮(去白)半兩,故此處結(jié)沙子當(dāng)為水銀與硫磺的炮制法,二者混合即結(jié)成細顆粒如沙子大,《本草綱目》云水銀:“同黑鉛結(jié)砂則鎮(zhèn)墜痰涎,同硫黃結(jié)砂則拯救危病,此乃應(yīng)變之兵”。文中漏“陳皮(去白)半兩”。

評注:

此證為陰陽格拒證,陰寒格于外(上),陽熱拒于內(nèi)(下),故外見頭疼,身溫,手指末皆冷,中滿,惡心,六脈俱沉的寒證之象;內(nèi)見煩躁、脈深按至骨弦細有力的熱象,治療當(dāng)寒熱并用,選藥至關(guān)重要,用導(dǎo)熱藥入下焦的水銀,下氣的青皮,合硫磺陳皮成方,服法用冷鹽水服,以入下焦,熱服恐寒熱格拒,加重嘔吐,全方具有從陰引陽,調(diào)和上下,破陰透陽的作用,故名破陰丹。本案方法巧妙,但水銀硫磺皆有毒,一般不內(nèi)服,其法可效,藥當(dāng)另擇為宜。

 

11 傷寒暴死證(十一)
  己未歲1,一時官病傷寒,發(fā)熱,狂言煩躁,無他惡證。四日死。或者以為兩感2,然其證初無兩感證候,是歲得此疾,三日四日死者甚多,人竊怪。予嘆之曰:“是運使然也,己為土運3,土運之歲,上見太陰4,蓋太乙天符5為貴人6,中執(zhí)法者7,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8,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9,謂之異也。又曰臣為君則逆10,逆則其病危,其害速,是年少宮11土運,木氣大旺,邪中貴人,故多暴死。氣運當(dāng)然,何足怪也。”

注釋:

【1】   己未歲:1139年。

【2】   兩感:指陰陽兩經(jīng)表里同病,又稱“傷寒兩感”。如既有太陽經(jīng)表證的發(fā)熱、頭痛,同時又有少陰經(jīng)里證的神倦、肢冷、脈微。

【3】   己為土運:指天干中的己在五行歸屬中屬土,此年的歲運(主管每年全年氣候變化的大運)是土運。

【4】   上見太陰:指天干地支紀年中地支中屬于太陰的年份與天干中屬于土的年份重合,如己丑、己未年。

【5】   太乙天符:運氣術(shù)語,出《素問·六微旨大論》。指既為天符、又為歲會之年,即司天之氣,中運之氣和歲支之氣三者會合。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均屬太乙天符年。

【6】   貴人:運氣術(shù)語,出《素問·六微旨大論》,指太乙天符,“岐伯曰:天符為執(zhí)法,歲會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p>

【7】   中執(zhí)法:運氣術(shù)語,指司天與運氣符會,稱為天符,出《素問·六微旨大論》:“天符為執(zhí)法?!敝幸魖hòng,遭受。下同。

【8】   行令:運氣術(shù)語,歲會指歲運與歲支的五行屬性相同。出《素問·六微旨大論》:“歲會為行令?!?/p>

【9】   病暴而死:見《素問·六微旨大論》:“岐伯曰:中執(zhí)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p>

【10】  臣為君則逆:指客氣與主氣不相得而相害,稱為逆,逆則其害速,見《素問·六微旨大論》:“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p>

【11】  少宮:宮,五音之一,五行屬土,分太宮與少宮,太宮為太過,少宮為不及,太少相生,己年少宮為初運。

評注:

己未年行土運,濕土為主氣,厥陰風(fēng)木為司天之氣,為客氣,主客之氣彼此相克,風(fēng)木大旺則脾土受乘,素體脾弱之人患病則重,故許氏稱“木氣大旺,邪中貴人,故多暴死?!蔽暹\六氣學(xué)說是古代天文象數(shù)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自然滲透到中醫(yī)之中,成為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的一部分,對解說五臟六腑生克制化的生理病理、推算疾病流行以及預(yù)后起到一定作用。運氣學(xué)說在古代是醫(yī)者必須掌握的知識,“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jīng)紀”,“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通過此案,可對許氏博學(xué)致用的學(xué)風(fēng)窺見一斑。

 

12 夜間不眠證(十二)
       陳姓士人,初得病,身熱,脈浮,自汗。醫(yī)者麻黃湯汗之,發(fā)熱愈甚,夜間不得眠,頭重,煩悶,悸悸然,中風(fēng)證強責(zé)汗1之過也。仲景云:“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不得眠,其人欲得飲水者,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庇柘扰c豬苓湯2,次投之以當(dāng)歸、地黃、麥門冬、芍藥、烏梅之類為湯飲之,不汗而愈。論曰:黃帝《針經(jīng)》3曰:“衛(wèi)氣者晝行陽,夜行陰”,衛(wèi)氣不得入于陰,常行于外,行于外則陽滿,滿則陽蹺4盛而不得入于陰,陰虛則夜不得眠也,今津液內(nèi)竭,胃中干燥,獨惡于陽,陰無所歸,其候如此。故以當(dāng)歸、地黃補血,用烏梅以收之,故不汗自愈。

注釋:

【1】       強責(zé)汗:強,強迫,勉強之意。傷寒脈浮,自汗出,為太陽表虛證,本不應(yīng)用麻黃湯發(fā)汗,若誤用則出現(xiàn)煩躁不眠等壞證,故稱為強責(zé)汗。

【2】     豬苓湯:見《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jié)M而喘,發(fā)熱汗出,不惡寒,發(fā)惡熱,身重……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苯M成: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一兩。具有利水清熱養(yǎng)陰作用。

【3】   《針經(jīng)》:指《靈樞》,見《靈樞·口問》:“人之欠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wèi)氣晝?nèi)招杏陉枺拱雱t行于陰?!?/p>

【4】   陽蹺:指陽蹺脈,陽蹺脈,奇經(jīng)八脈之一,是足太陽和足少陰經(jīng)的分支,起于跟中,行于下肢的陽側(cè),向上交會于眼部,聯(lián)系的臟腑器官主要有咽喉、眼目和腦。蹺脈的功能主要為“司目之開闔”和主肢體運動。陰、陽蹺脈交會于目內(nèi)眥,陰陽氣相并,共同濡養(yǎng)眼目?!鹅`樞·寒熱病》說:“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就是說只有蹺脈功能正常,人們才能保持“晝精夜瞑”。

評注:

不眠證,又稱目不瞑、不得臥、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指睡眠時經(jīng)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淺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秲?nèi)經(jīng)》論不眠之因有三:其一,夜間衛(wèi)氣留于陽而不入于陰,如《靈樞·大惑論》云:“衛(wèi)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氣虛,故目不瞑矣”;其二,陰虛不受陽納則不眠,如《靈樞·邪客篇》:“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其三,胃不和,胃氣上擾心神,如《素問·逆調(diào)論》云:“胃不和則臥不安”。本案傷寒發(fā)熱用麻黃湯強發(fā)汗,汗血同源,過分劫液,胃中干燥,“獨惡于陽”,陽不加于陰,故不眠,始用豬苓湯育陰清熱,再與補血滋陰之品涵養(yǎng)陰津,陰不虛可納陽,則夜能眠矣,此例與吳鞠通所云的“陽亢不入于陰,陰虛不受陽納”之黃連阿膠湯證類似,主證為“心中煩,不得臥”,辨證要點為有誤治傷陰劫液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仲圣讀傷寒』| 傷寒密碼,就在這里!
黃仕沛不要忽視的續(xù)命湯
論汗下
傷寒論第231 232條
【傷寒日積9】發(fā)現(xiàn)一個高手解的麻黃湯-良醫(yī)愚人Dr張的日志-網(wǎng)易博客
如何學(xué)習(xí)《內(nèi)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