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外感的傳與不傳
條文四: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shù)急者,為傳也。
條文五: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原文是:二陽證不見,二陽是陽明而不是指陽明、少陽證)????
在這兒,“傷寒”兩字不是指上面說的“傷寒證”(也就是麻黃湯類方證),而是指廣義的“傷寒”,就是一切外感病。人患了外感病時,剛開始,大多正氣不虛,邪也未能傳里,所以表現(xiàn)為“太陽證”。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是說人剛患外感病時,表現(xiàn)為“太陽證“的概率很高。但也不是絕對的,也有“直中少陰”的例子,很多體弱的老年患者就是這樣,得了感冒,也不發(fā)熱,就是脈細微,手腳冰涼,疲憊,欲睡,這就是“直中少陰”了。那些合并有多種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在遭遇外感時,特別容易出現(xiàn)這個“直中少陰”。所謂直中少陰,就是指外感病初起不表現(xiàn)為三陽證,徑直表現(xiàn)為少陰者。所以說啊,學習傷寒論,不能死背條文,而要活學活用。
“脈若靜者,為不傳” ,所謂“脈若靜”,可不是脈停止跳動的意思,而是指脈勢和緩,往來從容,節(jié)律均勻,柔和有力,一息四五至(相當于每分鐘60~90次)。清代的錢潢把這種脈形容為“安靜恬退,邪輕而自解”。順便要提一下的是,如果你掌握不了中醫(yī)的這個“一息”,我建議你拿一塊手表,數(shù)一分鐘,這樣更能精確地分辨“平脈”,“數(shù)脈”,“遲脈”。正常成人的脈率在安靜、清醒的情況下為60—100次∕分,老年人偏慢,女性稍快,兒童較快,<3歲的兒童多在100次∕分以上。
“頗欲吐,若躁煩,脈數(shù)急者,為傳也?!鼻凇峨x騷》中感嘆:“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痹诖藯l文中“頗”與《離騷》詩文同義,是指“傾斜,不平正”的意思。是說啊,如果患者的癥狀體征,向“欲吐,煩躁,脈數(shù)急”這一方“傾斜”了,說明患者病情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要“傳”了?!坝隆?可能會要傳“少陽”,“ 躁煩,脈數(shù)急”則可能要傳“陽明”了。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 ,在這兒是說,得了這個外感病,兩三天后,并沒有見到陽明,少陽證的表現(xiàn),那么說明這個病變化的可能性不大了。在這兒我個人認為要加上“三陰證亦不見者”才完整,也就是說,你不能光和少陽,陽明作鑒別診斷啊,還得和三陰證作鑒別,這樣才不至于發(fā)生診斷錯誤?!盀椴粋饕病保簿褪钦f,這個病可能還停留在“太陽證”這兒,也可能痊愈了。如果邪戀不解,則仍需用藥,如果已緩解,就不能再用藥,或者得減量治療了,中醫(yī)講究“中病即止”,不可做不問病情變化否,一付藥沒頭沒腦地連吃幾個星期這樣的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