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察色辨苔。但有白、黃、黑三種。此為結(jié)苔之現(xiàn)色。
察色辨舌。亦有絳、紫、青三種。此為舌本之變色。
苔色
白而薄者。寒邪在表。宜發(fā)表?;驓庥舨皇?。宜宣氣。
白而濃者。中脘素寒。宜溫中?;驖裉挡换R嘶?。
兼發(fā)紋滿布者多寒濕。宜溫化。
如堿而膩者多濁熱。宜清化。
若苔白而濃。其上如刺。起焦裂紋。捫之或糙或澀者。多為熱極之下證。急宜寒瀉。
惟淡白如無。為虛寒。宜溫補。亦有屬熱者。宜參脈癥以治之。
白如煮熟者。為白苔。俗稱呆白苔。癥多不治。
若苔色黃。雖邪熱漸深。但有帶白不帶白之分。有質(zhì)地?zé)o質(zhì)地之別。
黃苔帶白。薄而無質(zhì)地者。表邪未罷。熱未傷津。尚宜宣氣達表。
黃苔而濁。不帶白而有質(zhì)地者。邪已結(jié)里。黃濁愈甚。則入里愈深。熱邪愈結(jié)。
由于濕熱多痰者。宜辛淡清化。
由于濕熱夾食者。宜苦辛通降。
惟黃而糙。黃而燥。劇則黃而帶灰?guī)Ш凇|S而干砂刺點。黃而中心瓣裂者。皆為里熱結(jié)實。均當速下以存津液。
至苔黑色。有帶青、帶紫、焦燥、津潤之不同。
苔色青黑而舌本滑潤者。為水來克火。多脾腎陰寒證。急宜破陰回陽。
苔色紫黑而舌本焦燥者。為火極似水。多胃腎陰涸證。急宜瀉火救陰。
他如灰色(即淡黑。)灰?guī)О咨?。為寒濕傷脾陽。宜溫脾化濕?br>灰?guī)Ш谏镎摺闈窕饌㈥?。宜潤脾救陰?br>霉醬色(即黃兼黑。)多由夾食傷寒。濁腐上泛。急宜清下。色淡者生。色濃者死。下之得通者生。不得通者死。此辨苔色之要訣也。
余已詳六經(jīng)舌苔中。茲不贅述。
若夫舌色由紅轉(zhuǎn)絳轉(zhuǎn)紫者。皆有色而無苔。
一由心經(jīng)熱熾。劫傷經(jīng)血。宜滋血清營。虛甚者。滋陰復(fù)脈。
一由肝經(jīng)火旺。劫傷絡(luò)血。宜涼血通絡(luò)。邪盛者。瀉火熄風(fēng)。
惟舌青為肝臟本色發(fā)現(xiàn)。胃中生氣已極。雖有青黑寒化。青紫熱化之殊。然竭力挽救。終多不治。
余亦載六經(jīng)舌苔中。學(xué)人參看可也。此為察色辨舌。當分苔色舌色之要訣。
【廉勘】東江劉吉人。著察舌辨癥新法。其看舌八法。
一看舌色。
二看舌質(zhì)。(質(zhì)亦有色、又有大小溫?zé)嶂Y、舌質(zhì)脹大滿口、跡有齒印血熱之癥、質(zhì)底色紫色紅之別。)
三看舌尖。(白苔滿舌、尖有紅刺、勿用溫燥之藥、)
四看舌心。(四邊有苔、中無、或中有直裂、或有直槽、或橫裂。)
五看舌根。(根后有無苔色接續(xù)、有無大肉瘤。)
六看舌邊。(苔色與邊齊否。)
七看燥潤。(燥潤為辨舌兩大綱、有以手捫之、或滑潤、或燥刺棘手、有看似潤而摸之燥者、有看似燥而摸之滑者。)
八看老嫩。(蒼老者多實癥、胖嫩者多虛癥。)
其第一章。論舌苔原理曰。
舌為胃之外候。以輸送食物入食管胃脘之用。
其舌體之組織。系由第五對腦筋達舌。其功用全賴此筋運動。
舌下紫青筋二條。乃少陰腎脈上達。名曰金津玉液二穴。所以生津液以濡潤舌質(zhì)拌化食物者也。
中醫(yī)以舌苔辨癥者。以其苔堆于表面。易于辨認。而未知苔因何而生。其辨癥之識。必有毫厘千里之誤。此原理之不可不講也。
夫舌之表面。乃多數(shù)極小乳頭鋪合而成。此乳頭極小微點。
其不易見時。非顯微鏡不能窺見。易見時。形如芒刺。摸之棘手?;螂[或現(xiàn)?;虼蠡蛐 ;蚱交?。或高起。隨時隨癥。變易不定。
苔即胃中食物腐化之濁氣。堆于乳頭之上。此舌苔所由生也。(廉勘苔雖由胃濁上升、但其所生者、多由于胃腸內(nèi)膜、層遞而上。蓋因舌膜直接胃腸故也。)
常人一日三餐。故舌苔亦有三變。謂之活苔。無病之象也。
其所以能變者。因飲食入胃時。將腐濁遏郁下降。故苔色一退。至飲食腐化。濁氣上蒸。苔色又生。胃無腐濁。則苔薄而少。有腐濁。則苔多而濃。此其常理也。
故苔色以微黃為正。
若白為肺色。胃陽被飲食抑遏?;蛴蟹e濕。或因粘涎。正色反不能直達而上。故有暫白之時。
惟青為絕色。青藍之色?,F(xiàn)于舌上。其人命必危。
此外尚有似黃非黃。似白非白。各類間色。皆條分于后。以備后學(xué)細心參考。其說可謂清切矣。足為觀察苔色之目標。
凡察苔色。與虛實最多關(guān)系。
如苔色黃濁者為實??捎每嘈镣ń怠?/font>
若黃白相兼。間有淡灰者為虛。但宜輕清化氣。(如杏、蔻、橘、桔等品)
黃濃而糙刺者為實??晒a之。
若黃薄而光滑者為虛。切忌攻瀉。
苔色黑而芒刺者為實。(腸有燥糞無疑)攻下刻不容緩。
若黑如煙煤隱隱而光滑者為虛。虛寒虛熱。當旁參脈癥以施治。
白色如咸。白如膩粉者皆為實。均宜苦辛開泄。
粉苔干燥者實熱尤盛。急宜苦寒直降。
若白薄而淡。及白而嫩滑者皆為虛。氣虛陽虛。尤必細參脈癥以治之。
此為察色辨苔。當分虛實之要訣。
【秀按】張景岳曰。
凡診傷寒。以苔色辨表里寒熱。確有可據(jù)。
若以舌色辨虛實。不能無誤。
例如黑苔。實固能黑。以火盛而焦也。虛亦能黑。以水虧而枯也。
竟有陰虛傷寒。其癥似陽。舌黑如炭。芒刺干裂者。用甘溫壯水藥。諸癥漸退。但舌黑不減。后數(shù)日。忽舌上脫一黑殼。內(nèi)則新肉燦然。始知其膚腠焦枯。死而復(fù)活云云。
觀此。則舌黑起芒刺。未必皆實。尤必于其舌本之老嫩。脈癥之虛實。詳辨以參定之。
【廉勘】楊潛村觀舌心法云。凡舌苔由白而黃。由黃而焦?;蚩莺谠锪?。
若察其舌邊胖大。舌底滑潤者。甚有舌底燥嫩。絕無津液?;虿诖倘缟捌ぁ;驍渴缋笾ふ?。多因勞傷脾肺。氣虛發(fā)熱。醫(yī)者但知為傷寒。誤用發(fā)散。益虛益熱。又誤認為實熱。復(fù)用寒涼。重陰內(nèi)逼。以致虛火上炎。
所以白上加黃。黃上加焦。而枯黑燥裂也。不論其脈。不論其癥。大劑參附養(yǎng)榮湯。不時灌服。多有得生者。然其舌質(zhì)。未有不胖且嫩者。苔色干燥滑潤。又在所不拘也。
若苔色因?qū)嵒鸾购?。則其形必堅斂。色必蒼老。其舌質(zhì)萬無胖嫩者。此皆察色者所不可不知也。
觀此。則病之虛實。驗之于苔。但能據(jù)以定癥之虛實。不能據(jù)以定體質(zhì)之虛實。
凡
舌有質(zhì)地。而堅斂蒼老。不拘苔色白黃灰黑。由舌中延及舌邊??蝗?。刮之不凈。底仍粗澀粘膩。不見鮮紅者。是為有根之真苔。中必多滯。
舌無質(zhì)地。而浮胖嬌嫩。不拘苔色白黃灰黑。滿布舌中。不及舌邊。揩之即去。刮之即凈。底亦淡紅潤澤。不見垢膩者。是為無根之假苔。里必大虛。
即看似苔色滿布。飲食后苔即脫去。舌質(zhì)圓浮胖嫩者。亦屬假苔。一名活苔。
他如食枇杷則苔色黃。食橄欖則苔色青黑。是為假色之染苔。
故苔有質(zhì)地與無質(zhì)地。延及舌邊與但布舌中。過辨虛實之大綱。
此為察色辨苔。當分真假之要訣。
【廉勘】陸氏冷廬醫(yī)話曰。臨癥視舌。最為可憑。然亦未可執(zhí)一。正義云。
凡見黑舌。問其曾食酸咸等物。則能染成黑色。非因病而生也。
然染成之黑。必潤而不燥。刮之即退為異。
又惟虛寒舌潤能染。若實熱舌苔干燥何能染及耶。
凡臨證欲視病患舌苔燥潤。禁飲湯水。飲后則難辨矣。
重慶堂隨筆云。
淡舌白苔。亦有熱癥。黃濃滿苔。亦有寒癥。舌絳無津。亦有痰癥。當以脈癥便溺參勘。
又如燈下看黃苔。每成白色。然則舌雖可憑。而亦未盡可憑。非細心審察。亦難免于誤治。
故俞氏謂臨癥辨舌。亦須活法推求。真閱歷精深之語也。
凡苔薄者表邪初見。苔濃者里滯已深。固已。
但要辨其薄而松者無質(zhì)??慈?。為正足化邪。
即薄而膩者。邪入尚淺。亦宜宣氣達邪。
惟濃而膩者有地。揩之不去。多穢濁盤踞。
若濃而松者。里滯已化。但須輕清和解。
此為察色辨苔。當分濃薄松膩之要訣。
凡舌苔始終一色。不拘白黃灰黑。即有濃薄滑澀干潤濃淡之不同。總屬常苔。當參脈癥以施治。
如舌一日數(shù)變?;蛴砂锥S。由黃而黑?;蛘в姓o。乍赤乍黑者。皆為變苔。其癥多兇而少吉。此為察色辨苔。當分常變之要訣。
凡舌苔由膩化松。由濃退薄。乃里滯逐漸減少之象。是為真退。
即有續(xù)生薄白新苔者。尤為苔真退后。胃氣漸復(fù)。谷氣漸進之吉兆。
若滿舌濃苔。忽然退去。舌底仍留污質(zhì)膩澀。或見朱點。或有發(fā)紋者。是為假退。一二日間。即續(xù)生濃苔。
又有滿舌濃苔。中間駁落一瓣。或有罅紋?;蛴邪键c。底見紅燥者。須防液脫中竭。用藥切宜審慎。
若濃苔忽然退去。舌光而燥者。此胃氣將絕也。多兇少吉。
此為察色辨苔。當分真退假退駁去脫竭之要訣。
凡舌苔糙者多穢濁。粘者多痰涎。固已。
惟濃膩與濃腐。尤宜明辨。
濃膩者固多食積。亦有濕滯。刮之有凈有不凈。或微濃而刮不脫。
雖有邪從火化。漸積而干。而舌本尚罩一層粘涎。是為濃膩之常苔。
若濃腐雖多由胃液腐敗。然有膿腐霉腐之別。
如舌上生膿腐。苔白帶淡紅。粘濃如瘡中之膿。凡內(nèi)癰最多此癥。
肺癰腸癰多白腐苔。
胃癰多黃腐苔。
肝癰腰癰多紫黑腐苔。
下疳結(jié)毒仍多白腐苔。
若霉腐苔。滿舌生白衣如霉苔。或生糜點如飯子樣。皆由食道延上。先因咽喉而起。繼則延累滿舌。直至滿口唇齒皆有糜點。多見于濕溫、溫毒、伏暑、赤痢、梅毒、疳積等癥。
此由胃體腐敗。津液悉化為濁熱。中無砥柱。蒸騰而上。無論白腐黃腐。其病總多不治。是為濃腐之霉苔。
此為察色辨苔。當分糙粘及濃膩與濃腐之要訣。
若夫察看舌色。則舌色本紅。
淡于紅者血虛也。
淡紅無苔。反微似黃白苔者。氣不化液也。
甚則淡紅帶青者。血分虛寒也。婦人子宮冷者有之。苔死腹中者亦有之。久痢虛極者亦恒見之。
濃于紅者為絳。血熱也。
尖絳者、心火上炎也。
根絳者、血熱內(nèi)燥也。
通絳無苔。及似有苔粘膩者。血熱又挾穢濁也。
絳而深紫。紫而潤黯者。中脘多瘀。
紫而干晦者。肝腎氣絕。
由絳而紫。紫而轉(zhuǎn)黑者。絡(luò)瘀化毒。血液已枯。不治。
若舌本無苔。隱隱若罩黑光者。平素胃燥舌也。煙家多有此舌。
此為察色辨舌。當分舌色淡濃之要訣。
【廉勘】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
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
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
故胎或作苔。平人舌中。常有浮白苔一層。或浮黃苔一層。
夏月濕土司令。苔每較濃而微黃。但不滿不板滯。
其脾胃濕熱素重者。往往終年有濃白苔?;蛏嘀谢尹S。
至有病時。脾胃津液為邪所郁。或因瀉痢。脾胃氣陷。舌反無苔?;虮绕轿糨^薄。其胃腎津液不足者。舌多赤而無苔?;蛏嗉馍噙叾嗉t點。
若舌中有紅路一條。俗稱雞心苔。血液尤虛。
此平人舌苔之大較也。凡臨癥察看苔色舌色。必先問其平素舌苔何如。始有準的。
【榮齋按】舌苔無論何色,皆有治法,惟舌質(zhì)變,則為難治。
然舌質(zhì)既變,亦要察其色之死活;
活者、細察底里。隱隱猶見紅活,此不過氣血之有阻滯,非臟氣之敗壞也;
死者、底里全變干晦枯萎,毫無生氣,是臟氣不至矣!所謂真臟之色也。
辨舌色當中,以辨舌之黑色最難,然亦有“難里找易”的方法;
如黑而干焦、腫硬、卷縮、芒刺者,屬實熱證;其脈必洪數(shù)沉實,證必大熱狂躁,宜白虎、承氣等方。
黑而白、黑而灰、黑而紫、濕潤軟滑者,屬虛寒證;脈必微弱,證必惡寒,宜四逆輩。
此辨黑舌之方法,古今醫(yī)學(xué)文獻中都有這樣的記載,特把它舉出一個例子如上。
《重訂通俗傷寒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