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三陰三陽與三陰三陽辨證臨床發(fā)揮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趙進喜 (100700)
關鍵詞 傷寒論 三陰三陽 系統 體質 辨證?
摘 要 《傷寒論》之“三陰三陽”,是古人以陰陽學說為指導,歸納概括人體生理功能的結果,首先是不同于五臟五系統的人體生理六系統;同時由于人體生理情 況下六系統功能存在不平衡,三陰三陽又是人群體質六分類。而三陰三陽辨證,即“六經辨證”,實際上就是在辨三陰三陽六系統病變的基礎上,參照患者不同的體 質類型所進行的方劑辨證,即“辨方證”。當然不僅適用于外感病,同樣適合于多種內傷雜病。
《傷寒論》是最重要的中醫(yī)經典著作,對于其三陰三陽的實質,古今醫(yī)家爭議很大,計有經絡說、臟腑說、六經形層說、六區(qū)地面說、階段說、八綱說、氣化 說、證候群說、系統說、綜合說等,目前多傾向于綜合說,認為三陰三陽,即六經,是三陰三陽相應的經絡、臟腑及其氣化功能的綜合體。三陰三陽辨證方法,主要 適用于風寒為主的外感病。但也有不少醫(yī)家認為:三陰三陽辨證方法的適用范圍,包括各種外感熱病,并不限于風寒外感,甚至有醫(yī)家主張“六經鈐百病”,認為可 以統治內傷、外感各種疾病。我們潛心研究《傷寒論》多年,長期從事中醫(yī)臨床,尤其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對《傷寒論》三陰三陽的實質問 題,略有所悟,并對應用三陰三陽辨證方法診治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略有所得。故敢陳管見,愿教正高明。?
1、三陰三陽六系統生理和三陰三陽六系統病變?
眾所周知,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三國時代,是中醫(yī)基本理論體系形成時期。限于當時的條件,中醫(yī)對人體生理功能的認識,只能通過疾病的表現來分析,只能基于 “有諸內,必形諸外”的思路,采取宏觀觀察的方法來進行。同時,中醫(yī)理論體系形成,又受到當時哲學尤其是陰陽五行學說的巨大影響。以五行學說為指導,歸納 人體生理功能則為五臟五大系統,即臟象學說。由此,派生出臟腑辨證方法。以陰陽學說為指導,陰陽可進一步分為三陰三陽,則可歸納人體生理功能為三陰三陽六 個系統。由此,產生了三陰三陽辨證方法。三陰三陽六系統與五臟系統,既有關系,又有區(qū)別,絕對不能等同視之,以此代彼。近現代醫(yī)家認識到了五臟六腑的生理 功能,而常常忽視三陰三陽六系統生理功能的客觀存在,可以說已嚴重影響了中醫(yī)臨床思維,因此必須給予足夠重視。?
實際上,《傷寒論》的太陽系統是人體肌表抵御外邪、調和營衛(wèi)功能的概括。以肺主氣,外合皮毛,開竅于鼻,督脈主持諸陽,足太陽膀胱之脈,“連于風府, 故為諸陽主氣”,所以,太陽系統功能的維持,實有關于肺與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脈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生理情況下,肌表無外邪侵襲,營衛(wèi)調和,肺氣宣降有序,汗 出有度,體溫正常。病理情況下,正邪交爭于表、營衛(wèi)不和、肺失宣降,汗出異常,則可表現為惡寒、發(fā)熱、汗出異常,頭項強痛,鼻塞,咳喘等,即為太陽系統病 變典型證候。?
陽明系統是人體胃腸通降、傳導化物功能的概括。以胃主受納,主腐熟水谷,與脾相表里,共為氣血生化之源,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為傳導之官, 變化出焉,所以,陽明系統功能的維持,實有關于脾胃和大小腸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生理情況下,胃腸通降有常,胃實則腸虛,腸實則胃虛,更虛更實,大便通暢。病 理情況下,胃腸通降功能失調,腸道傳導失職,則可表現為大便不通的“胃家實”證,為陽明系統病變證候特點。?
少陽系統是人體調節(jié)情志、生發(fā)陽氣、疏利氣機功能的概括。以肝主情志,主疏泄,主氣機,膽主決斷,主人體春升之氣,三焦為元氣之別使,主氣化,所以, 少陽系統功能的維持,實有關于肝膽和三焦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生理情況下,情志調暢,陽氣升降出入有序,氣機條達。病理情況下,情志抑郁,陽氣不伸,氣郁化 熱,則可表現為胸脅苦滿、心煩郁悶、口苦咽干、頭暈耳鳴等,即為少陽系統病變典型證候。?
太陰系統是人體脾胃運化、化生輸布水谷精微功能的概括。以脾主運化,與脾相表里,生化氣血,輸布津液,小腸為受盛之官,分清泌濁,大腸主傳導,所以, 太陰系統功能的維持,實有關于脾胃和大小腸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生理情況下,脾胃健運,氣血生化有源,津液輸布有常。病理情況下,脾胃運化功能失職,升降失 司,則可表現為腹?jié)M時痛、嘔吐下利等癥,為太陰系統病變典型證候。?
少陰系統是人體內部陰陽固秘、水火交濟功能的概括。以心腎同屬少陰,心主火而主神明,腎主水而內寓元陰元陽,所以,少陰系統功能的維持,實有關于心腎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生理情況下,體內陰陽調和,陰平陽秘,精神內守。?
病理情況下,心腎水火不交,甚至陰陽亡脫,神失舍守,則可表現為如心中煩,不得眠,或神疲肢冷,脈微細,甚或出現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脈微欲絕,即為少陰系統病變典型證候。?
厥陰系統是人體控制情緒、潛藏陽氣、平衡氣機功能的概括。以肝主氣機,主情志,體陰而用陽,與脾胃密切相關,與心母子相應,與腎精血同源,所以,厥陰 系統功能的維持,實有關于肝與脾胃、心腎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生理情況下,情緒穩(wěn)定,陰精閉藏,陽氣有制,氣機平調。病理情況下,人的情緒控制無力、陽氣不能 潛藏、肝氣橫逆犯胃,則可表現為性急易怒,頭暈頭痛,咽干口渴,自覺氣上撞心,心中痛熱等厥陰系統病變典型證候。?
可見,三陰三陽六系統與五臟六腑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絕對不能把三陰三陽理解為相應的臟腑、經絡及其氣化功能的綜合體。如太陽系統與肺關系密切而與手 太陽小腸及其經絡無涉;太陰系統與脾胃、大腸、小腸關系密切,而與手太陰肺及其經絡無涉,皆應予明確。三陰三陽六系統病變的表現相應的也各有特點,但因為 不同系統之間,與五臟五系統一樣,存在著有機聯系,臨床上也常有兩個或多個系統同時受病的情況。可表現為多系統證候并見,稱為并病,如太陽少陽并病刺期 門、大椎證即是。更有一個系統病變?yōu)橹?,累及其他系統功能,表現為一個系統證候為主,多系統證候同見,稱為合病,如太陽陽明合病麻黃湯證、三陽合病白虎湯 證即是。而且,三陰三陽各系統病變之間,與五臟病變一樣,一定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如太陽體質之人,患太陽系統病變,失治誤治,熱結胃腸,可表現為調胃 承氣湯證;太陽病誤下,中陽受傷,轉屬太陰,更可表現為腹?jié)M時痛桂枝加芍藥湯證,皆是其例。?
2、三陰三陽人群體質分類與三陰三陽辨證?
三陰三陽作為人體六個生理系統,與五臟五系統一樣,是客觀存在的。由于在人群各個個體,體內各系統生理功能的不平衡是絕對的,所以就形成了人群不同的 體質類型。五臟系統功能不平衡,決定了人群體質可劃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個類型。《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就是以五行學說為指導來劃分人群體質類型。 三陰三陽各系統功能不平衡,決定了人群體質可劃分為三陰三陽六個類型。即太陽體質、陽明體質、少陽體質、太陰體質、少陰體質、厥陰體質。《靈樞?通天篇》 就是以陰陽學說為指導來劃分人群體質類型。
太陽體質之人,具體可分為衛(wèi)陽充實之人、衛(wèi)陽虛弱之人、衛(wèi)陽亢盛之人。衛(wèi)陽充實之人,體質壯實,腠理致密,衛(wèi)陽充實,機體抗邪能力較強,感受外邪,易 表現為發(fā)熱、惡寒、身痛、無汗等表實證(太陽病傷寒),即麻黃湯證;衛(wèi)陽虛弱之人,體質虛弱,腠理疏松,衛(wèi)陽不足,平素易感,感受外邪,易表現為發(fā)熱、惡 風、汗出等表虛證(太陽病中風),即桂枝湯證;衛(wèi)陽亢盛之人,體質較強,陽氣過盛,或素有內熱,感受外邪,則表現為發(fā)熱重、惡寒輕、頭痛、咽痛、汗出不 暢、口渴等表熱證(太陽病溫病、風溫),相當于后世的銀翹散證等。?
陽明體質之人,具體可分為胃陽亢盛之人、胃熱陰虛之人、胃寒氣實之人。胃陽亢盛之人,體格壯實,肌肉豐滿,胃腸消化功能好,食欲亢進,平素能吃能睡, 工作效率高,發(fā)病易表現為發(fā)熱、大便干結的陽明腑實證,所謂“正陽陽明”、“胃家實”,即承氣湯證類;胃熱陰虛之人,體格較弱,體形較胃陽亢盛之人要瘦, 食欲較好,有大便干傾向,發(fā)病易表現為大便干結、小便數多的脾約證,所謂“太陽陽明”,即麻子仁丸證;胃寒氣實之人,體質尚壯實,食欲好,有大便不暢傾 向,但平素畏寒、不任生冷飲食,發(fā)病易表現為大便不通、胃痛、嘔吐等胃寒實證,即大黃附子湯證、吳茱萸湯證等。?
少陽體質之人,具體可分為少陽氣虛之人、氣郁之人、郁熱之人。女性相對多見。其少陽氣虛之人,體質虛弱,體力不足,性情憂郁,喜悲觀,發(fā)病易表現為胸 脅脹滿,情志抑郁,疲乏無力,腹脹腹瀉,婦女月經不調等癥,相當于后世的逍遙散證;少陽氣郁之人,體質相對稍好,平素性喜抑郁,體力尚可,發(fā)病易表現為胸 脅苦滿,抑郁心煩,惡心嘔吐,口苦咽干,頭暈耳鳴等癥,即小柴胡湯證:少陽郁熱之人,體質較強,體力較好,或素有內熱,喜生氣,發(fā)病易表現為心煩郁怒、頭 暈頭痛、口苦咽干、脅痛腹?jié)M等癥,可表現為大柴胡湯證、龍膽瀉肝湯證等。?
太陰體質之人,具體可分為太陰氣虛之人、太陰陽虛之人、太陰濕阻之人。太陰氣虛之人,體質虛弱,體力不足,進食生冷油膩,有腹瀉傾向,發(fā)病易表現為腹 滿脹痛、嘔吐、腹瀉等證,相當于后世參苓白術散證;太陰陽虛之人,體質虛弱,體力不足,平素畏寒,四肢不溫,大便糖稀,發(fā)病易表現為腹?jié)M冷痛,畏寒肢冷, 嘔吐下利清水等證,即理中湯證;太陰濕阻之人,體質較弱,體形虛胖,或素有痰濕,發(fā)病則表現為頭重、肢體沉重、脘腹脹滿、口中粘膩、大便不爽等證,即后世 平胃散證、胃苓湯證等。?
少陰體質之人,具體可分為少陰陽虛之人、少陰陰虛之人、少陰陰陽俱虛之人。少陰陽虛之人,體質虛弱,平素畏寒,腰膝酸冷,性功能減退,發(fā)病易表現為畏 寒肢冷、腰膝冷痛、神疲思睡,甚至可見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等陽衰危證(少陰寒化證),即四逆湯證、真武湯證、附子湯證等;少陰陰虛之人,體質虛弱,平素怕 熱,喜思考,有失眠傾向,性功能虛性亢奮,發(fā)病易表現為發(fā)熱、心煩、失眠、五心煩熱、遺精等證(少陰熱化證),即黃連阿膠湯證、豬苓湯證等;少陰陰陽俱虛 之人,體質虛弱,體力不足,神疲氣短,易冷易熱,發(fā)病則表現為四末冷涼而手足心熱,心悸氣短,心煩而神疲,甚至出現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躁擾不寧,或神 昏,脈微欲絕等陰陽兩脫險證,即腎氣丸證、參附龍牡湯證等。?
厥陰體質之人,具體可分為厥陰陽亢之人、陰虛陽亢之人、虛陽亢奮之人。厥陰陽亢之人,體質壯實,性急易怒,控制情緒能力較差,發(fā)病易表現為頭暈目眩, 頭脹頭痛,或胃脘灼熱疼痛,自覺氣上撞心等證,可表現為后世百合烏藥散證、一貫煎證;陰虛陽亢之人,體質較虛,體力相對不足,平素控制情緒能力較差,易 怒,發(fā)病易表現為咽干口燥,頭暈眼花,耳鳴,烘熱汗出,失眠健忘,腰膝酸軟等癥,即建瓴湯證、天麻鉤藤飲證;虛陽亢奮之人,體質虛弱,體力嚴重不足,神疲 乏力,性急易躁,發(fā)病則表現為頭暈眼花,虛煩不寧,頭痛耳鳴,腰膝酸冷,甚至出現面紅如妝,時時汗出、四肢厥冷等危證,即后世潛陽湯證等。?
可見,三陰三陽不同體質的人,各有各的易感外邪、易受病因。發(fā)病后,臨床表現各有特點,進一步發(fā)展,轉歸預后也有區(qū)別。三陰三陽不同體質者遭遇外邪、 情志失調、飲食失節(jié)、勞倦內傷等病因而發(fā)病,由于“從化”的機轉,很容易表現為相應的三陰三陽六系統病變;即上文提到的太陽體質之人,易發(fā)生太陽系統病 變;陽明體質之人,易發(fā)生陽明系統病變;少陽體質之人,易發(fā)生少陽系統病變;太陰體質之人,易發(fā)生太陰系統病變;少陰體質之人,易發(fā)生少陰系統病變;厥陰 體質之人,易發(fā)生厥陰系統病變;如太陽體質之人,易發(fā)生麻黃湯證;桂枝湯證、大青龍湯證、小青龍湯證等;陽明體質之人,易發(fā)生承氣湯證、麻子仁丸證等。當 然,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陽明體質之人,初受風寒,也可暫時表現為陽明病麻黃湯證;少陰體質之人,初受風寒,可表現為少陰病麻黃附子細辛湯證;少陰體質 之人,情志不暢,氣機郁滯,也可表現為少陰病四逆散證;陽明體質之人,感受外邪,郁熱不解,也可表現為陽明病小柴胡湯證。這里的陽明病、少陰病是指陽明、 少陰體質之人為病,并不能等同于陽明系統病變、少陰系統病變。?
因此,我門認為:三陰三陽辨證,即“六經辨證”,實際上就是在辨三陰三陽六系統病變的基礎上,參照患者不同的體質類型所進行的方劑辨證,即“辨方 證”。對于三陰三陽辨證方法的適應范圍,我們認為既然三陰三陽是客觀存在的人體生理六系統,三陰三陽辨證方法當然就可能適合于各種疾病,包括各種內傷雜 病。以其重視體質,重視辨方證,強調有是證用是方,用藥針對性強,所以最能體現“治病求本”的精神,最能突出中醫(yī)治病個體化治療的優(yōu)勢,因此應用于臨床, 包括糖尿病、腎臟病等現代難治病的臨床,??扇〉幂^好療效。?
以上,我們謹對《傷寒論》三陰三陽的實質問題和三陰三陽辨證方法提出了自己粗淺的認識,乃是結合,臨床長期學習研究《傷寒論》“千慮之一得”,希望能 對《傷寒論》研究者和中醫(yī)臨床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如此,我們的臨床思維則不會僅拘泥于臟腑辨證的思路,古人所謂“六經鈐百病”,便不再會是―句空 話。有關《傷寒論》的許多疑難問題如所謂“六經皆有表證”問題、三陰三陽排序問題、傳經與轉屬問題、合病與并病問題、厥陰病提綱證問題、少陰病四逆散證問 題、陽明病小柴胡湯證問題等,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