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三伏天上午11時以前為佳,因此時陽氣生發(fā)。初、中、末伏各貼藥1次,連貼三年。-
藥物配方:-
1、哮喘-
取穴 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 白芥子 延胡索 各30克 , 甘遂、細(xì)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適量。-
2、虛寒性便秘-
取穴 神闋 足三里 氣海-
藥物 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許。-
3、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取穴 曲池 足三里 外關(guān) 陽陵泉 絕骨-
藥物 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獨蒜頭任選一種。-
4、高血壓-
取穴 神闋 涌泉-
藥物 吳茱萸60克, 槐花30克 ,珍珠母30克,米醋適量。-
5、過敏性鼻炎-
取穴 肺俞 百勞 膏肓-
藥物:白芥子5克,細(xì)辛 甘遂 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適量。*-
一、哮喘餅天灸法-
主治: 寒痰咳喘,喘息氣促,吐清稀白色痰涎,喉間痰鳴有聲,伴有惡寒、咳嗽。舌淡苔潤白,脈滑。-
取穴 :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 白芥子 延胡索 各30克 , 甘遂、細(xì)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適量。-
治法:將前四味藥共研成細(xì)末,麝香另研末喉用。使用時將藥末加入鮮姜汁調(diào)勻,做成六個藥餅備用。于夏季三伏天進(jìn)行敷貼,臨用前將麝香末0.3克放于每個藥餅的中間,然后將藥餅放于肺俞、百勞、膏肓六穴,外加膠布固定,約兩小時,局部皮膚灼辣,發(fā)紅而未起水泡時除去。每伏貼一次,三年為一個療程。-
備注:沒有麝香時可用公丁香替代。-
二、虛寒性便秘-
巴萸桂餅天灸法-
主治:虛寒性便秘,大便反復(fù)秘結(jié),氣短乏力,腹部寒冷,手足欠溫,精神疲乏。舌質(zhì)淡、苔薄,脈細(xì)弱無力。-
取穴:神闋 足三里 氣海-
藥物: 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許。-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為細(xì)末,與姜汁調(diào)和如泥膏,制成小圓餅三個。將藥餅放于火上烘熱。分別敷貼于穴上,外用繃布固定。藥餅冷后再烘再貼。一般12——24小時氣通便下即愈。揭藥后局部出現(xiàn)水泡,緊需涂以紫藥水,任其自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