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友愛兄長,是成就仁德的基礎。
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做人孝敬父母,友愛兄長,而喜歡犯擾上級的太少了;不喜歡犯上,而喜歡造反的人,根本不會有。君子要抓根本,抓住了根本,隨之,做人、治國的大道就產生了。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就是仁道的根本啊!”
在家要盡孝道,在外面要敬長尊賢。
子曰: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學生們回到家里要盡孝道,到社會上要敬長尊賢,謹慎地做事而守信譽,廣泛地親愛民眾而施行仁義。這些修德的事情都做到了,尚有余暇,就應該學習文藝。”
好的教育未必指學校教育。
子夏曰: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欣賞女子賢德重于外表;奉養(yǎng)父母,能竭力盡孝;侍從自己的上司,能身體力行;與朋友交往,一諾千金,絕不食言。這樣的人即使未受過學校教育,也一定受過其他方面很好的教育。”此章道出一個道理:學與未學的區(qū)別不僅僅在于入沒入學校,而要視其實質的道德水平。一個人道德水平高,就是受過高等教育。這個教育也可以是校外的教育、家庭的教育,不一定必須是學校的教育。
比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追求仁德。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不過分追求,在居住條件上不貪圖安逸,機敏地做事,謹慎地言語,接近賢德之士以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這里講的“食無求飽”,絕非教人不吃飽飯,而是教人別過分講求飲食;“居無求安”,在有了基本的居住條件后,不要過分追求安逸。總之,有了基本的生存條件后,要追求仁德,做人處世都要追求正道,這就是做人的道理。
孝,不僅是贍養(yǎng)父母,而是敬重父母。
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
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
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目前對孝的普遍解釋,就是能夠養(yǎng)活父母。那么對于狗、馬等動物,我們也能夠養(yǎng)活它們;如不敬重父母,那么和養(yǎng)活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孔子于此強調由衷敬愛父母是孝的核心,也明確了孝有別于其他情感的界限。
(大字注音版)
劉兆偉 劉北蘆 著
世界知識出版社
淘寶店鋪:世知東方文化
復制下面這條紅色口令
¥AAYHmdFC¥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