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每當我在家?guī)尥嫠5臅r候,心中總會想起陸游的這兩句詩。適逢寒假,屋內(nèi)溫暖如春,我和我的兩個兒子貓在家里,一起嬉笑打鬧,一起玩耍游戲,每一天過得忙碌而又歡樂。
我有兩個兒子,老大四歲八個月,老二兩歲兩個月。老大長得溫柔可人,說話口齒伶俐,人家都說隨我;老二虎頭虎腦,狡猾可喜,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長得像他爸但比他爸可帥多了。他爸當醫(yī)生,工作很忙,少有時間陪孩子,所以帶娃的重擔自然是我挑得多。
帶娃著實累,時間久了,媽媽就會對兒子那“十萬個為什么”有點不耐煩;帶娃的確歡樂,可是兩個兒子在一起,要想一直歡樂和平,也是不可能的,總是和平與戰(zhàn)爭相間,敵人和朋友的角色互換。
老二不是老大的對手,總是被老大搶去了玩具, 還挨一頓打。結(jié)果是老二又氣又惱,哭得梨花帶雨;老大還憤憤不平地說他搶得有理;我呢,一面安慰老二,一面嗔怪老大,結(jié)果是老二越發(fā)覺得委屈,哭得更起勁了,而老大不但不服還振振有詞;整個氛圍頓時亂作一團。
日子一天一天過,孩子在慢慢長大,帶娃雖然辛苦但也歡樂,可總是覺得不夠充實。少了些什么呢?我突然想起一句宣傳語:讀書伴我成長,書香浸潤心田。如果來一場愉快的親子閱讀,那么帶娃的場景會不會別有洞天?
我給兒子買的第一本書是彩圖拼音版的《安徒生童話》。
孩子對故事的興趣總是超乎想象的濃厚。還幾乎不識字的大兒子打開書,只看里面的插圖,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他如獲至寶,全神貫注地看著每一幅圖,并試圖找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又試圖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我想,他在讀圖的時候,心里也一定想象出了一個與安徒生童話不一樣的故事。
每一篇童話的插圖,只有兩到三幅,這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幾天,兒子就不滿足于只看圖,而是強烈要求我給他講一講了。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真是一個極好地開啟閱讀之旅的契機。我心中歡喜,讓兩個兒子分坐在我兩旁,從他們最感興趣,最想知道的故事講起。
我用手指著文字,慢慢地,認真地講著,兩個兒子的眼神隨著我的手指游動,偶爾看一看插圖,入迷地聽著......
“天氣真冷,下著雪,刮著北風,一位失去媽媽的小女孩為了養(yǎng)活生病的爸爸,冒著風雪去賣火柴......”
“火柴,誰要火柴?”
......
兩個兒子聽得入迷極了,他們似乎看到了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的小女孩,聽到了可憐的叫賣聲。這超出了他們的生活體驗,好奇心促使他們聽進去。我繼續(xù)講著,孩子似懂非懂地聽著,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
故事講完了,孩子的疑問連珠涌來。
“餐桌上有美味的面包和烤鴨(其實是烤鵝),小女孩為什么不吃呢?”“那個火爐會燒著小女孩腳丫嗎?”“咱們有火柴嗎?咱們也劃著一根火柴,里面會有圣誕樹嗎?” ......
孩子畢竟太小,講這樣的故事會不會悲慘了些?
倒不如講一講《皇帝的新裝》,那個一絲不掛,滿街游行的皇帝如此滑稽,孩子一定喜歡聽。
“兩個騙子為皇帝穿上'新衣服’......皇帝在富麗的華蓋下游行......”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一個小孩突然叫出聲來?!?/span>
“皇帝有點發(fā)抖,因為他覺得老百姓說的話似乎是對的。不過他對自己說:'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于是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繼續(xù)往前走。而那些大臣們跟在他身后,手中鄭重地托著一個并不存在的衣裾......”
兒子聽完故事,又看書中的插圖,樂得哈哈大笑,邊笑邊跳,還模仿圖中皇帝游行時的動作。
這些故事又為我們提供了游戲素材,不讀書的時候,兒子就會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把家里的玩具當成道具,還會融入自己的想象,對故事加以改編,表情和動作超級夸張,真是有趣極了。
《丑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小意達的花兒》《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飛箱》......一個故事一個故事講下去。每一天,上午、下午、晚上各用半小時來讀故事,每個故事只要重復幾遍,兒子就能將故事復述出來了,并且會隨之產(chǎn)生無數(shù)的疑問。
一本《安徒生童話》,我們讀了一個月的時間,書中的故事兒子已爛熟于心,再重復就有些不耐煩了。因此,我又買了《格林童話》《成語故事》《唐詩三百首》及“四大名著”等書。
“四大名著”是我買給自己讀的,每一本書的前面有幾幅彩色插圖,畫的是名著中最有名的幾則故事,大兒子也饒有興趣地翻翻看看,好像看不太懂,就來問我。我告訴他“四大名著”是哪四本書,他把書名記住了。我想,所謂“讀書種子”,就是這樣潤物無聲播撒進孩子心田的吧!
帶娃與讀書,并行不悖,其樂融融。我期待兩個兒子快快長大,能讀更多更好的書,讓書籍滋養(yǎng)著他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