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臺,又名伯牙臺,在宋代的《皇宋書錄》中就有記載。后因馮夢龍(明)《警世通言》中的首篇“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而傳頌天下。歷史上,古琴臺曾屢建屢毀。現(xiàn)在的古琴臺,東臨龜山,背靠月湖,是公元1957年重建的。
《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最早見于《呂氏春秋.本味篇》。春秋時
期,楚國的俞伯牙精通琴術(shù),荀子曾在《勸學篇》中贊道:“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笨梢娖淝偎囍?。令人遺憾的是,伯牙在晉國為官時,卻無人能真正聽懂他的琴聲。一年,伯牙歸楚省親。在返晉途中,船被風雨阻于漢水。此日正是中秋佳節(jié),待風停雨歇,云開霧散,伯牙便出倉擺琴彈奏。彈奏間,琴弦忽斷,伯牙遂命家人下船尋找偷聽之人。片刻,家人帶來了正在岸邊聽琴的鐘子期,鐘子期乃一介以砍柴為生而不愿做官的讀書人。
兩人相見后,伯牙整琴重撫,琴聲悠揚。子期一會道:“巍巍乎若太山”,一時曰:“湯湯乎若流水”。俞伯牙高興異常,一曲高山流水,今日方遇知音,并約明年今日今時再來此相會。第二年,俞伯牙依約而來,久等不見鐘子期。伯牙便按子期上次歸去的方向?qū)と?,途中遇一老人,?/span>
路時方知是鐘子期之父,正是來找俞伯牙的,并道:“子期既砍柴又讀書,積勞成疾,數(shù)日前己病故,并囑葬于漢水旁,以待伯牙?!辈离S老人來到子期墓前,撫琴再彈唱《高山流水》,以歌當哭。曲終,伯牙悼知音己失,將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
游琴臺,你能看到清道光御書的《印心石屋》,也能看到兩米高的《琴臺》方碑(是1796年建琴臺時的遺物)。游琴臺,你還會深切地感受到,人世間,唯有知音難覓。
古琴臺
琴臺石碑
琴亭與連心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