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山水畫在技法上高度成熟,繪畫經驗也相應地得到了發(fā)展。本文將從北宋郭熙的立軸山水畫《早春圖》展開,并結合郭熙《林泉高致》以及五代荊浩《筆法記》,對《早春圖》中表現(xiàn)的部分畫論觀點進行賞析,靈活地理解郭熙及前人的山水畫論,以此來指導創(chuàng)作實踐。
《早春圖》是以一座巍峨的山峰為主體的,正如郭熙所言“山,大物也”。大物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必須得用“大象”“大意”加以把握,先把遠景中巍峨大山的形象從瑣碎中擺脫出來,不直接進入細碎的描繪,這樣畫作的意境才能得到統(tǒng)一。
在《早春圖》中,主峰屹立在山谷之間,山谷、洞穴、樹木隨著主峰的屹立,而在其下錯落分布,樹木縮小的比例,更顯主峰的巍峨。這樣的畫面安排,正是體現(xiàn)了等級森嚴的君臣觀念。這一繪畫觀念,在《山水訓》一則中有著詳盡描述:“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岡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當陽,而百辟奔走朝會,無偃蹇背卻之勢也。長松亭亭,為眾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蘿草木,為振挈依附之師帥也?!?/span>
關于筆和墨,荊浩在《筆法記》中有著這樣的定義:“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荊浩關于筆墨定義的論述,強調了“筆”要成為有靈動感的活筆,“墨”要成為表現(xiàn)物象質感的活墨。這是從用筆、用墨兩個方面來分別論述用筆、用墨的要求。
但并不是要求將兩者分開來看,而是強調筆墨兩者是互相成就,缺一不可的。要有筆有墨,達到筆墨“氣質俱盛”。這一用筆用墨的要求,在郭熙的作品中得到了體現(xiàn)和發(fā)展?!对绱簣D》中,郭熙的用筆變化了李成“毫鋒穎脫”的尖利筆觸,融合了范寬的堅硬和董源、巨然的柔潤,用筆堅實而不僵硬,空靈而不平淡。
在皴法上,郭熙繼承了李成“石如云動”的山石畫法—“卷云皴”,這一皴法具有“披麻皴”的和緩輕柔,并且更加卷曲松動,更顯其剛柔并濟的畫風。郭熙描繪的山石輪廓,是極具動感的,后再用干濕交匯、濃淡不同的墨色逐層皴擦出巖石紋理,形狀卷曲,富有節(jié)奏感,表現(xiàn)出了畫作主題—早春時節(jié)的明凈與律動,恰是郭熙名言“春山澹冶而如笑”的絕妙注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