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唐朝末年的“牛李黨爭”。牛黨領袖叫牛僧孺,李黨領袖叫李德裕,這兩個政黨之間的斗爭持續(xù)40余年,徹底拖垮了大唐王朝。斗爭的結果是,兩個政黨兩敗俱傷,牛黨茍延殘喘,李黨遠離長安。牛李黨爭不僅對朝政格局造成了嚴重破壞,也造成了一眾人才被打壓。唐末兩位最著名的詩人李商隱、杜牧,都是牛李黨爭的“犧牲品”。
說到“牛李黨爭”就必須要提到李德裕,這個人很有才干。他限制宦官權力,穩(wěn)定邊疆戰(zhàn)事,安撫各個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有人做出過假設,如果沒有黨爭出現(xiàn),按照李德裕制定的政策,大唐王朝有可能再次出現(xiàn)中興。
李德裕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是元和年間的名相,輔佐唐憲宗開創(chuàng)“元和中興”。李德裕從小熟讀《春秋》、《左傳》,想要成為治世之臣。李德裕靠“恩蔭”入仕,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這一點讓很多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對他很有意見,以至于以訛傳訛說他是個不學無術的“投機者”。李德裕曾經(jīng)鎮(zhèn)守四川,他“拒吐蕃,平蠻夷”,守護一方百姓。他在四川的政績受到了四朝元老宰相裴度的賞識,裴度建議皇帝將他召回長安,進兵部任職。
李德裕在兵部又干出了成績,被升為宰相。李德裕當上宰相之后,受到了牛黨二把手李宗閔的排擠,由此他們之間結下怨恨。一年之后,李德裕被攆出長安,雙方積怨已經(jīng)到了不可調(diào)和的程度。一直到唐武宗登基之后,李德裕才被召回,擔任輔相。
唐武宗年間,內(nèi)有宦官專權,外有回紇擾亂邊境,地方上還有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圖謀不軌。唐武宗面對種種亂象,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李德裕身上,希望他可以通過大刀闊斧地改革,扭轉(zhuǎn)大唐王朝衰敗的頹勢。李德裕不負眾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干,逐一解決了內(nèi)憂外患。李德裕由此樹立了在朝堂之上的威信,穩(wěn)定了李唐王朝的統(tǒng)治。歷史上稱之為“會昌輔政”,這也是李德裕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唐武宗病逝之后,唐宣宗登基,他忌憚李德裕手中的權勢過大。于是這位糊涂的皇帝想要借助宮中宦官的力量削弱李德裕的權力。不久之后,李德裕被貶到崖州擔任司戶一職。崖州就是海南島,可以說李德裕徹底離開了權力中心。最后李德裕抑郁而死,享年64歲。李德裕一生毀譽參半,后世史學家站在相對客觀的立場上說他是一代“賢相”。在他之后,李唐王朝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如此出色的宰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