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記
中華文明產(chǎn)生于黃河流域,因此中國經(jīng)濟重心始于北方。西晉時期,中國經(jīng)濟重心開始南移。唐代時,南北方基本相同。到了南宋,中國經(jīng)濟重心不可逆轉地移到南方。南宋時期,北方氣候明顯變冷,加上長期戰(zhàn)亂,北方經(jīng)濟逐漸落后。南方溫暖的自然地理和水網(wǎng)發(fā)達的物候條件,為南方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空前自由寬松的社會機制,為南方的市場經(jīng)濟提供了井噴的歷史機遇,這是不可阻擋的不爭事實。
南方的氣象區(qū)域指的是秦嶺淮河以南,南方的經(jīng)濟地理有上海、蘇南、浙北、福建、江西、湖南、鄂南、四川、廣東、廣西,但主要地區(qū)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區(qū),核心是長三角和珠三角。
現(xiàn)代的南方包括江南和嶺南,以南嶺為界,南嶺北至長江為江南,南嶺南至南海為嶺南。長三角屬于江南地區(qū),珠三角屬于嶺南地區(qū)。
長三角城市群: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常州、鎮(zhèn)江、揚州、泰州、南通、嘉興、湖州、紹興、寧波、舟山,15市。
珠三角城市群: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佛山、肇慶、中山、江門、香港、澳門,11市。
長三角和珠三角,以占全國1.19%的面積,12.7%的人口,創(chuàng)造了27.69%的GDP產(chǎn)值。
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是長江和錢塘江共同作用的沖積平原,長江從南京市江寧的銅井開始到入海口,稱揚子江,錢塘江從杭州市蕭山的聞堰開始到入??诜Q錢塘江,長江三角洲指的是揚子江流域和錢塘江流域。地勢西高東低,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充足,水道縱橫,湖蕩棋布,向有水鄉(xiāng)澤國之稱。這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我國一直有“蘇吳熟,天下足;江浙安,天下安”之說。長三角是中國第一大經(jīng)濟區(qū),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jīng)濟中心、亞太地區(qū)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yè)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qū)。
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是西江、北江、東江共同作用的沖積平原,從佛山市三水的思賢滘到入??诜Q珠江水系,珠江三角洲指的是珠江流域。地勢北高南低,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量充沛。四季不明,長年無冬,霜不殺青。三江匯流,八口入海,熱量充足,雨熱同季。河網(wǎng)密布,縱橫交錯,漁業(yè)發(fā)達,盛產(chǎn)水稻,每年2——3熟,齊眉、絲苗、藍冠最為著名。土壤肥沃,熱帶水果種類繁多,產(chǎn)量豐富,是聞名的魚米之鄉(xiāng)。珠三角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yè)基地和現(xiàn)代服務業(yè)基地,我國參與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主體區(qū)域,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與技術研發(fā)基地,全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地區(qū)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地區(qū)發(fā)展的龍頭,有“南海明珠”之稱。
南 方 組 詩
(一)人人盡說江南好
江南,
不只在江的南邊。
還在多情的詩里,
在豪放的詞里,
在婉約的曲里。
煙柳下的騷客,
總在敲打滴噠的小令。
凝視江花如火,
一首首裊娜的雙調,
在青歌繚繞的水鄉(xiāng),
不斷地纏綿。
桑葉鋪就了蠶事,
太湖邊逶迤的繅絲,
串起珠璣雀躍的詞章。
茶香縈繞的纖手,
把綢緞一樣的曲牌,
雕刻得玲瓏剔透。
管弦悱惻的雨巷,
貫穿了千古哀愁。
彌漫客船的鐘聲,
浸濕了滄桑的蟬鳴,
在杜鵑聲聲的漫道,
余音繞梁。
江南,
就在江的南邊。
在西湖的波里,
在錢塘的潮里,
在杭州灣的浪里。
江南自古繁華,
幾把天堂傘,
哪能遮住江南女子,
高挽的云鬢?
二月的春風,
把三吳都會,
裁剪一派東南形盛。
花港的魚群,
布谷把催春的綠色,
涂遍一片盎然的江南。
簫聲,笛聲,
還有孫郎的策馬聲,
總是步履磅礴,
(二)徜 徉 南 國?
江南之南,
所有皇朝遙遠的蠻夷,
貶謫發(fā)配的天涯。
一同被貶的,
還有韓愈的詩蘇軾的詞。
詩詞里貫徹的,
是南海無奈的濤聲。
用盡唐宋所有的格律,
無法堆砌車水馬龍以外的喟嘆。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皇恩浩蕩的季節(jié),
禍福就在朝夕之間。
韓愈能夠駕馭自己的,
只剩八千里路云和月。
千里迢迢,
未來已來。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蠻夷之水皆曰瘴江,
瘴江南去入云煙,
望盡黃茆是海邊。
柳宗元把河東的所有眷戀,
灑向波濤滾滾的南海。
三江奪路南下,
無盡的黃茅跌入貶謫的荒涼,
說不盡唐詩宋詞的風骨。
剜心的思鄉(xiāng)掩蓋了所有的繁華。
不堪腸斷思鄉(xiāng)處,
紅槿花中越鳥啼。
南嶺之南,
同樣涌動著五千年的烙印,
不見酷寒的烽火依舊燃過,
只是沒有大漠的孤煙那樣直。
南海的風,
把狼煙吹到京城,
已是戰(zhàn)馬嘶吼的尾聲。
琵琶掩映的雕梁畫橋,
依然珠圓玉潤。
諸葛孔明選擇五月渡瀘,
即使挺過南越的瘴疫,
也無法支撐西蜀世襲的蔭護。
三國也罷,
六朝也罷,
任他春風得意,
隨他馬蹄疾馳,
都無法比擬,
貴妃笑聲里的一騎紅塵。
關山萬里,
掩飾不住荔枝的甜蜜。
推開靡曼的笙歌管弦,
舞破繡嶺成堆的霓裳。
唐玄宗的萬般恩寵,
把南國的千重驛站,
捻作一道八百里加急,
沿著翠嶺疊嶂的官道,
走向馬嵬坡悲涼的挽歌。
諦聽豎版的史書,
傳來南宋的晨鐘暮鼓,
叩擊崖山的回聲。
珠江兩岸的百姓,
隨著帝王的金戈鐵馬,
繼續(xù)喜怒哀樂。
荔枝也一如既往地掛在枝頭,
滋潤蘇軾千年的南國情懷: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做嶺南人。
南國的江河沒有邊界,
在大海的懷抱里,
山川無始,
海天無終。
路在橋上,
橋在水中。
南海濕熱的氣流,
漫過唱詩一般的粵語,
連通所有的楚河漢界,
把滂沱的雨季,
在稻花飄香的豐年,
肆意鋪張。
椰樹旁的樓臺煙雨,
把香樟點綴的湖光山色,
繚繞成木棉吐艷的旖旎。
雨打芭蕉的平仄,
在驟雨初歇的湖面上,
迤邐而去。
雨林里的花香鳥語,
喚了歸巢的倦鳥,
醉了夜半的鼾聲。
田田的荷塘,
簇擁采蓮的歌謠,
連同浣紗的細語,
一齊裝滿楫槳嚕嚕的船艙。
青翠的香蕉和橙黃的橘子,
甜透南國的曉風殘月。
蔥綠的紅樹林,
偎依細浪平沙,
佇望以身相許的萬頃碧濤。
白鷺歷經(jīng)悠長的喧囂,
細數(shù)潮漲潮落的興衰。
漫江碧透的海風,
在腥咸的漁歌里綿延,
用風調雨順的祈禱,
聆聽生命的拔節(jié)。
桅帆舉起豐收的歡慶,
踏著火樹銀花的舞步,
傳遞稻香千里的喜訊。
魚米之鄉(xiāng)的歡歌,
在瀲滟的水鄉(xiāng)余韻裊裊。
南國的草長鶯飛,
是不歇的光景。
在榕樹下信步,
就會觸及千絲萬縷的垂詢。
濺濕幽幽雙眸的,
是杜鵑沐雨的婆娑。
五湖三江的洋溢,
足以讓蠻腰的南國熠熠生輝。
南國濕潤的舟楫,
沒有北方鞍馬的勞頓。
側臥槳聲燈影的畫舫,
頭枕泊岸的濤聲,
把寂夜的一盞漁火,
獨眠得燦若星辰。
斗笠一樣的梔子花傘,
飄過南國的青石雨巷,
迎來一場繚繞的云煙。
思念隔著百越之水,
聽得郵差馬蹄聲碎。
海風撫慰遙遠的郵票,
送來親人無盡的祝福。
用采集睡蓮的絲巾,
兜起信里溫馨的句子,
系在烏篷船的梢頭,
潤澤越女的歌喉。
用南粵的詩韻,
沾濕軒窗邊憑欄的衣袖。
中秋的牽掛,
深深刻在了額頭上。
母親的呼喚,
翻過拱橋的脊背,
在海面上波光粼粼。
仿佛甘蔗林的一曲清唱,
為香甜寫滿了注腳。
從此心滿意足地,
在天高皇帝遠的榕樹下,
重復八音粵腔,
與三角花蔓一起,
鶯舌百囀。
小巷里彌香的早茶,
纏綿著悱惻的鄉(xiāng)情。
遠道而來的燕子,
也呢喃一片淳樸的丁香。
無拘無束的青苔,
在濕漉漉的臺階上,
忘情地鋪展,
如展開一本線裝的經(jīng)典,
捧讀棕櫚花的粲然。
飄著檀香的蜜甜橄欖,
如水潤的南越香女,
在奶奶和外婆之間,
演繹雋永的化蝶。
南國的阿哥,
北國的漢子,
那個鐘情的臂膀,
俱是舟楫車馬的傳奇。
三江南下,
流淌四季不明的碧波。
晴霜染遍萬山,
是北方話本的傳說。
紅葉題詩的浪漫,
在椰子樹上凌風棲息。
無雪的氣節(jié),
在榕樹的綠茵里,
成為絕唱。
卷起千堆雪,
是驚濤拍岸的杰作。
大雪紛紛的磅礴,
是南國永遠的期待。
文/夏忠聯(lián)
圖片/手機相冊
2021、1、18—19寫于珠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