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似乎與水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撫河發(fā)源于廣昌,經(jīng)南豐、南城、金溪,與流經(jīng)崇仁、宜黃的支流在臨川匯合,幾乎遍及撫州全境。水是文化誕生之源,撫河的路線,恰是臨川文化在歷史中漸變發(fā)展的路線。
撫州火車站
人民公園
軍峰山
王安右紀念館
金山寺
牡丹亭
天主教堂
要從南部勾勒出臨川文化顯然是相當困難的。因為臨川文化不是從南部而是從北部開始的。臨川的人文地理通常首先從中部的南城縣——江西最早建縣的十八古縣之一——展現(xiàn)其文化的歷史。經(jīng)由奠定江右文化地位的兩宋,一個全新的詩書簪纓之邦出現(xiàn)在撫河下游。江右文化奠基性的領袖們,如有“詞壇二晏”之稱的晏殊和晏幾道父子、“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曾鞏、心學的開山祖師陸九淵,以及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相繼在這里為中華文明寫下了開拓性的歷史篇章,留下了諸如“唐宋八大家”詩文和“臨川四夢”之類的歷史文獻。與此同時,一個個狀元先后在臨川地區(qū)出現(xiàn),并且伴隨著諸如金溪雕版書等等文化載體的繁盛,更是成了江西文化的象征。由此,從南城,經(jīng)由金溪到臨川,構成了一道為臨川所特有的文化風景線。
屈原在《橘頌》中,以橘樹為喻,象征君子的美好品質和堅定意志。詩中言“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橘樹有著“曠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品質。而蓮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象征,李白、周敦頤都曾表達過對蓮花的情有獨鐘。所謂有斯土則有斯人,有此物產(chǎn)方有此種文化。臨川文化的最初形態(tài),便孕育在這些物產(chǎn)之中。
當你獨自面對一片荷塘或一山橘樹,懸想五千年前,當此地尚未有文明衍生之時,是何面貌?惟有天造水木竹海,立于撫州南部大地,而人類模仿自然造化,向天地所產(chǎn)的物事趨同,便有了此地如橘如蓮如竹的君子人格。白蓮之鄉(xiāng)廣昌、世界橘都南豐、竹林茂密的百越之地資溪、以及地處武夷山麓有著諾亞方舟式船屋的黎川等地,展現(xiàn)了撫州最原始的自然風貌,從這樣的風貌里,開出深邃的人文古史,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遠古巫術盛行,儺舞是其代表?!渡袝虻洹匪f的“擊石拊石,百獸率舞”,便是戴著獸面跳儺的景象,場面宏大而神秘,引人遐想?,F(xiàn)代中國,這些風俗已不多見,唯有在古典文化保存完好的撫州南豐,還大面積盛行著,所以提到儺文化,則不能不提南豐。南豐被稱為“中國儺鄉(xiāng)”,這里的石郵儺完整保留了其原始風格,是我國已知現(xiàn)存最古老的儺品種,被譽為“中國舞蹈的活化石”。
南豐石郵村的“跳儺”已經(jīng)歷經(jīng)幾千年,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村口儺神廟前那副“近戲乎非真戲也,國儺矣乃大儺焉”的楹聯(lián),說盡了這古老儀式游戲和神圣的兩面性。儺字拆解,便是難人,難者,災也。古代中國一向以單數(shù)為兇,雙數(shù)為吉,節(jié)日大都在單號,其實皆為災日,于是向神祭祀趨吉避兇,便成節(jié)祭(日本到現(xiàn)在還稱節(jié)為祭,保存著古義)。跳儺亦是如此。
現(xiàn)在的石郵儺班始建于明宣德年間,500多年,儺班始終由八個人、十三個面具、一鑼一鼓組成,節(jié)目僅八個,這一程式從未改變過。石郵儺班一直由八位被稱作“伯”的成員組成,跳儺是“終身制”,年紀最長者為主事,稱之“大伯”,以此類推。班內若有人仙逝或有其他事故,經(jīng)過眾議,方可補替,忝列“八伯”。等級森嚴,與古代宗法制異曲同工。
儺神廟 面具懸于儺神廟內,每一個彩繪木雕面具都是一位神靈,色彩鮮艷,神態(tài)夸張,或猙獰詭異、或詼諧滑稽,戴上面具,“伯”們便游離于神人之間,當?shù)赜芯湓捳f:“帶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粗@種初民薩滿教遺風,在如今崇尚無神論的時代,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悠長的意味。
與其他各地配樂表演直如曲藝不同,石郵儺的伴奏為一鼓一鑼,如此極簡主義的樂器,時而激昂爆裂,時而低沉古樸,把人帶到靈氛之境?!叭毕蛭艺故局鴥璧膭幼?,禹步劍訣,如日本能劇,而無市井氣息,莊嚴肅穆,極具拙、重、大的風味。
石郵儺演繹著先民的圖騰崇拜和生命繁衍信仰,跳儺的驅邪、祭祀和祈福功能,保存得最為完整。
南城的千年滄桑,麻姑仙女都在默默見證,這位傳說中“種桃獻壽”、“擲米成丹”救民于水火的善良仙姑,是南城人民流傳千年的美麗傳奇。為了紀念她,南城種出的最好吃的米叫做“麻姑米”,最峻秀奇麗的山被命名為麻姑山。麻姑山山勢秀麗、萬木蔥籠、鳥語花香、物產(chǎn)豐富,不僅有美麗傳說,還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于世?!睹街尽飞险f“中國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獨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東南。”自古以來,麻姑山就是我國東南道、釋、儒三教活動中心和避暑游覽養(yǎng)生健身的勝地,顏真卿、白居易、李商隱、謝靈運、曾鞏、文天祥等都在麻姑山留下墨寶。
麻姑山玉漣雙飛瀑布鳥瞰洪門湖 如果說麻姑仙女見證的是世事滄桑,那么人力使然的洪門湖則更能體會何謂滄海桑田。上世紀五十年代那種與天斗與地斗的結果,竟然造出一個被稱為贛東千島湖的水庫,浙江淳安縣的新安江水庫,湮沒了一座古城,成全了一個千島湖;同樣出于建設農田水利的目的,南城造出一個洪門湖。當然,古老的南城舊址到底還是和淳安縣一樣,沉寂于浩瀚的湖水之下。一樣的人工,別樣的滄桑。
鳥瞰洪門湖 濛濛秋雨下的洪門湖,頗有些煙波浩淼的氣勢。這個人工湖的面積有4 0余平方公里,系當日洪門水庫改來。雖無名山大川的壯闊險峻,但湖內千余個島嶼雜錯,還有丹霞地貌,樹木蔥郁,水鳥飛翔,風景著實秀美。湖區(qū)下面曾是西漢時期南城縣治所在,洪門文化誕生于此,但如今可資憑吊的遺址卻很稀少,“麻姑獻壽”曾經(jīng)是家家戶戶必貼的年畫,如今也不再盛行。
樂安縣的流坑村和金溪縣的竹橋村正是被這種傳統(tǒng)民俗文化所浸養(yǎng)的古村,村莊建筑設計風格精致,其本身的風水文化與人文意蘊便耐人尋味,細細考究一番之后,這里的一草一木更是似乎沾上了靈氣,仿佛通過閃爍的露珠兒就能了解這里隱藏上千年的秘密。
被譽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zhèn)東南部的烏江之畔,四周青山環(huán)抱,三面江水繞流,山川形勝,鐘靈毓秀。流坑以規(guī)模宏大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獨特的村落布局而聞名遐邇。明代中葉,村子在族人的規(guī)劃、營造下,形成了七橫(東西向)一豎(南北向)八條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設置門樓,門樓之間以村墻連接圍合的格局。巷道內以鵝卵石鋪地,并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
古村文化的魅力離不開其厚重文化歷史的積淀。流坑村是中國封建宗法社會的一個縮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里,流坑董氏依靠嚴密的封建宗族制度來凝聚族眾、維系秩序、穩(wěn)定發(fā)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動的遺存隨處可見,特別是那版本眾多的譜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更是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
竹橋古村始建于元朝中期,是贛鄱大地上保存完好、古風濃郁、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古代村落。從外圍遠眺,古村形似一把折扇,地勢由低漸高,既有利于排水,又有步步高升之意;全村有上中下三個門樓和一個總門樓,總門樓總束全村之氣,門樓前三口古井呈“品”字型排列,寓意為人、為學、為商都注重品行;上門樓門框低矮,形似官帽,騎馬、坐轎之人需下馬下轎才得以通過;上門樓內外青石板鋪就的“人”、“本”二字通道,即告誡后人做人、做官不能忘本;村中散布水塘八方,中間一方是月塘,形成“七星伴月”的格局。
青石板鋪的“本”字,即告誡后人做人、做官不能忘本?! ≈駱虼逯鞋F(xiàn)存古樸典雅的門樓、錫福廟、品字三井、古雕版印刷作坊、公祠、光祿第、文林第等明清古建筑109棟,房子門楣及屋內墻壁、門柱、窗欞、柱磉等雕繪精美,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其中,有三組建筑群最為出色,一為文林第,一為十家弄,一為八家弄。三組建筑群均設有三門,即總門、巷門、大門,各有并排四五棟式樣相同的房屋,房屋有耳門相通,十分考究。風水與民間文化的融合,共同構成人們所稱道的“風水寶地”。
祖輩的智慧,不僅讓古村得益,也讓文化在歷史的動亂與沉浮中得以保存,讓后來人能用眼去感受,用手去觸摸這千年之前的文化脈搏。古村的迷人魅力一直吸引著人們去探訪、去體會,而它自然散發(fā)出的神秘感,更是引人入勝。
認識禪宗,始于六祖慧能的一首詩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笨赐甏速剩挥X心中頓時澄澈而輕盈。
有書記載,五祖弘忍選拔傳法繼承人時,慧能以“菩提本無樹”這首詩偈得到五祖弘忍首肯,五祖弘忍遂密授法衣于慧能,世稱“六祖”。后為逃避爭奪繼位權的對立派追殺,慧能輾轉于嶺南,過著隱居的生活,直到677年來到韶州的寶林寺(今南華寺),才開始設壇講經(jīng)說法?;勰苤鲝埥掏鈩e傳、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對中國佛教進行了革命性的改變。而禪宗也正是在這種改變中開始萌芽、生長。慧能之后,禪宗廣為流傳,并發(fā)展出五家七派,使中國佛教發(fā)展到了頂峰。
而在眾多禪宗圣地中,被譽為“天下禪河中心”的撫州可謂是重中之重。撫州不僅是多家禪宗學派的誕源地,更是高僧輩出,尤以唐代為盛。被胡適稱為“中國最偉大的禪師”——馬祖道一禪師于唐天寶3年,率徒眾來到撫州宜黃石鞏寺,建立了唐代禪宗兩大派系之一的洪州宗。洪州宗后來又繁衍出臨濟、溈仰等宗派,影響巨大,遍及中華和海外。唐咸通年間,本寂禪師也來到撫州宜黃,在曹山寺廣收徒眾,開創(chuàng)了禪宗五家中的曹洞宗。本寂禪師之后,文益禪師受當時臨川郡守的邀請,來到臨川主持崇壽院。在崇壽院,文益禪師自創(chuàng)了禪宗五家中的法眼宗,在禪宗發(fā)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梢哉f,在撫州誕生的這些禪宗學派,對于禪宗的發(fā)展來說意義非凡。
石鞏寺位于宜黃縣城南約10公里處的太極巖風景區(qū)。古剎入口兩側,各有一山拔地而起,一座似獅,一座如象,極為壯觀。穿過獅山、象山,石鞏寺勝景之最——石鞏洞便闖入眼簾。立于鞏洞前向上仰望,石梁橫亙,仿佛天橋橫空而架;梁下空洞,空靈明徹,猶如明月懸于半天。鞏上巖山崩裂,天然形成三疊,狀如太極圖,因此,它又被稱為太極巖。沿著陡峭的石梯,站在洞頂,放眼望去,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如動物的獅、象、猴、蛙、龜,似物體的鐘、鼓、木魚和筆架等十八座山峰,或連、或對、或疊、或含,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難怪有古人在這里留下這樣的詩句,“何手執(zhí)造此虹霓,跨間連成天上路,十八群山共相翠,下瞰神飛水潺流”。
石鞏寺被奉為“馬祖第一道場”。就是從這里開始,馬祖道一禪師大開法席,講授南宗頓悟禪法,并一步步聲名遠播。如今的道場顯得有些蕭瑟,坐于其中,清冷之感彌漫心頭。
當年,一名獵戶為追趕一只受傷的山鹿,來到石鞏寺前。道一禪師上前擋住獵戶。獵戶問:“和尚可見傷鹿?”道一禪師反問:“壯士能射幾只鹿?”獵戶傲然回答:“我百發(fā)百中,一箭可射一只?!钡酪欢U師笑道:“一箭射一只有何稀罕?老衲一箭可射一群。”獵戶聽了之后,開始愕然,隨后大悟,于是,便丟下弓箭拜倒在地,懇求大師剃度。道一禪師欣然收下獵戶為徒,為其取法名“慧藏”?;鄄乜炭鄬W習,參詳佛法,終成大器。日后,繼馬祖道一禪師法席主持石鞏寺。
曹山寺位于宜黃縣城西12.5公里處的曹山之中。曹山原名荷玉山,四周的山猶如朵朵蓮花瓣,曹山寺端坐花瓣之中,宛若一顆蓮心。正對曹山寺的山叫供養(yǎng)山,它的形狀酷似一碗盛滿的齋飯,供奉著菩薩;與供養(yǎng)山相對的是虎山,虎山的右邊是龍山,兩山相攜,形成龍虎之勢,并與四周的蓮花瓣緊緊圍抱,打造出了一個天然的大佛法壇。
在曹山寺后院,有一棵要五人才能抱住的千年銀杏。銀杏由本寂禪師親手栽種。千百年來,它見證了曹山寺的風風雨雨。據(jù)傳,它曾被雷擊燒焦,奄奄一息,不料1982年又奇跡重生,長出新枝,如今枝繁葉茂,虬枝逸飛,更發(fā)生機勃勃。
當年,本寂禪師聲名遠播。曹山下有一鐘陵大王仰慕本寂禪師的才學,再三派遣使者邀請本寂禪師到他府上作客,均被本寂禪師婉言謝絕。鐘陵大王不肯罷休,再次派遣使者邀請,并告訴使者,“如果這次再請不來本寂禪師,你就別想活命了?!笔拐邅淼讲苌剿?,跪在地上求本寂禪師救命,本寂禪師把他扶起來后,送給他一首詩偈。詩偈寫道:“摧殘枯木倚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見之猶不顧,郢人那更苦追尋?!辩娏甏笸踝x罷詩偈后,朝著曹山的方向開始頂禮膜拜,并大呼,“弟子今生無緣拜見曹山大師了!”
石鞏寺,曹山寺,兩座寺廟寧靜澄澈,宛如清新古樸的隱士,相比之下,疏山寺顯得儒雅俊秀,更似一位淡泊名利的才子。疏山寺位于金溪縣滸灣鎮(zhèn),為唐禧宗敕建的皇寺。疏山寺有段建寺的傳說非常有意思。疏山寺原名白云寺,南唐時改為疏山寺。而白云之名源于開山祖師“白云長老”。白云長老云游至疏山寺如今所在之處,結廬打坐,向當?shù)匕傩漳嫉亟ㄋ隆0傩諉?,“長老,要多少地?”白云長老答道:“只一袈裟之地就夠了?!倍攧澐值亟鐣r,只見白云長老將袈裟向空中一拋,頓時遮天蔽日,陰影覆蓋之處廣達方圓十里。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寫下的“可望袈裟覆紫煙”,“半臂袈裟水一方”等詩句,說的就是這個傳說。
這座千年古寺歷經(jīng)數(shù)代高僧悉心經(jīng)營,到宋代盛極一時,成為江南名寺。據(jù)說,當時寺廟最鼎盛的時候,僧眾多達千人。清初,杭州靈隱寺方丈戒顯法師也曾來疏山寺?lián)沃鞒帧v代名人雅士也是絡繹不絕,王安石、曾鞏、陸象山、陸游、湯顯祖、李紱等都在此留下詩文。
疏山寺前,平川千畝;寺后群峰錯落,青竹繁茂。遠山之處,黛色參天,蒼茫無際;半山之處,竹林蒼翠,郁郁蔥蔥,盡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的才子之氣。走進寺院,青轉鋪地,錯落有致。白云長老親手種下的那棵羅漢松早已老態(tài)龍鐘,不復當年,但枯瘦的枝條卻還滲透著些微的綠意,讓人有種“斯人早已歿,千載留馀情”的釋懷之情。沿著寺后的石階而上,兩旁樹木蒼黑,沿道芳草凄凄。半山腰處,高高低低聳立著幾座僧人塔。夕陽之下,荒涼之感頓上心來。
歷史的煙塵風雨飄然恍惚,輕嘆著禪河遠遠而去的輝煌與落寞。然而,那股禪音的澄澈輕盈依舊執(zhí)著,默默地安撫著蕓蕓眾生迷朔的心靈。心中若住信仰,又何懼歲月滄桑呢!淹沒于紅塵中的我們,是不是也該為自己的信仰尋找一方清明的凈土,靜靜地守候呢?
金溪滸灣面臨撫河,北靠國道,交通便利,早在明朝中葉就商賈如云,是贛東主要商品集散地。此地號稱“江南書鄉(xiāng)”,曾與北京、漢口、福建四堡鄉(xiāng)并稱明朝“全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鼎盛時期的滸灣,有書房堂號60余家,雕刻匠人1000余人,印刷出來的贛版古籍享譽中外收藏界。曾有贛東名諺“臨川才子金溪書”,說的正是這滸灣的書鋪街。
如今的滸灣老街,兩側老屋鱗次櫛比,街前街后的石碑廊橋卻也風華不再,被歷史洪流卷過的城市,多少帶了些落寞。
滸灣書鋪街,并不是一個個案,在撫州有大大小小十余處諸如此類的地方——疏山寺、象山、竹橋、仰山書院,以及歷代文化墨客留下詩賦近百篇的擬峴臺等,都是兩宋至清以來江右文宗輝煌過往的見證者。
是書鄉(xiāng)養(yǎng)育了巨儒,還是文豪成就了書鄉(xiāng),抑或兩者兼而有之?世事變幻已無法可考,我們只知道,撫州書事昌盛,自古以來才子輩出,“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名儒巨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shù)”。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自宋而清,僅臨川在科舉考試中便錄取1029人,進士731人,收入《中國歷史名人辭典》的134人,《江西歷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就有317人。臨川著書立說者甚多,其中有770多卷被列入《四庫全書》。
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八卧~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北宋詞人晏殊,辭筆清麗,氣度閑雅,“音情纏綿而不偎薄,達意明白而不發(fā)露”,樹一代詞風,是為“北宋倚聲家初祖”。晏殊的兒子晏幾道,擅長小令,后人稱他“把中國令詞推向頂點”。
王安石紀念館 “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曾鞏文章是“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而王安石,“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期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更是臨川才子的佼佼者,江右文宗的領軍人物,聲名之巨,如雷貫耳。
王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寫文章時動筆如飛,時人皆佩服其精妙。歐陽修稱贊他:“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逼湮牧⒁獬危萦财驷?,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反對了西昆派唯美主義頹風,為北宋文學革新運動之主將,“唐宋八大家”之中堅。其詩世稱“王荊公體”,重煉意,且工修辭,既新奇精巧,又含蓄深婉。詞更被盛贊“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詞作《桂枝香·金陵懷古》連蘇東坡見之,也只能嘆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王安石之盛名,不僅因為他忝列“唐宋八大家”,還因為他“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銳意強國的大智大勇。王安石于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了政治改革的具體主張,托古改制,提出并推行了著名的“熙寧變法”,主張改革的16年里,以一己之力挽萬丈狂瀾,裁并州縣,整頓科舉,減免稅賦,興修水利,打擊官商勾結,限制市場壟斷。讓積弱已久的北宋重現(xiàn)經(jīng)濟恢復氣象,國家稅收劇增4倍,中央積蓄的錢粟,“數(shù)十百巨萬”,作為戶部的經(jīng)費,“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變法雖然失敗,但其積極意義獲得極高評價,著名美籍學者黃仁宇先生認為王安石變法若能成功推行,可以把中國歷史一口氣提前1000年。列寧稱他是“中國11世紀時的改革家”,梁啟超對王安石更是推崇備至,稱之為“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
此外,王安石的品行不論是他的政敵還是朋友都十分敬佩他。蘇軾與王安石恩怨頗多,但蘇軾“烏臺詩案”發(fā)生之時,親朋好友噤若寒蟬之際,已經(jīng)辭官的王安石卻挺身而出上書皇帝,營救政敵,直言“豈有圣世而殺才士乎”,可謂高風亮節(jié)!王安石質樸,節(jié)儉,博學,多才,在當時士大夫中有極高威望,且是歷史上惟一不坐轎子不納妾,死后無任何遺產(chǎn)的宰相。
王安石之后,撫州還出現(xiàn)“心學”創(chuàng)始人“象山先生”陸九淵、山水派詩人謝逸、“詩僧第一”堯節(jié)、抗金英雄聶昌、抗倭名將譚綸,劇壇偉人湯顯祖以及臨川四才子等等。
新中國成立后,撫州更是人才濟濟。近代物理學家“四大名旦”之一的饒毓泰,是臨川鐘嶺人,畢生致力于物理學教學和科研事業(yè),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南開大學物理系的創(chuàng)建人。而被毛主席稱贊為“黨內一枝筆,馬背上的書法家”的舒同,出生在東鄉(xiāng),擔任過山東省委第一書記、陜西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務?!白蠲匀说男√崆偌摇薄ⅰ爸袊拿芳~因(Menuhin)”盛中國,祖籍依然是臨川……還有中國波譜學奠基人丁渝,著名學者游國恩,蕭滌非、鄧從豪、吳自強、劉振群、李文平等。
讀書、愛書、印書,使得撫州這片土地存留著悠遠的歷史和醇厚的韻味。相信每一個愿意在這里徜徉漫步的人,都會被這片土地養(yǎng)育出的閑遠淡泊的風骨、安祥寧靜的氣度所深深吸引。
“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薄肚f子·齊物論》開啟了“人生如夢”的思想。然則,一部水墨流香的《臨川四夢》在或明或暗、亦虛亦實之間,將理想與現(xiàn)實貫通在一起,并穿越橫亙400年的時間帷幕,呈現(xiàn)給人們一幅至情、至性、浪漫、寫意的時代風貌圖,也勾勒出了“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山也清、水也清、官也清、吏也清”的社會理想。如今,湯顯祖已逝,但是他所留下的“美夢”,卻成為中華文明饋贈給世界的寶貴財富,并依然持續(xù)地溫暖著我們。
公元1550年,湯顯祖出生在江西撫州府臨川縣城東文昌里一個書香門第。他少年聰慧,5歲就能毫不費力地對對子,12歲即會作詩,21歲中舉,25歲就有了自己的詩集,正所謂“童子諸生中,俊氣萬人一”。年方26歲的湯顯祖文才已名播天下。
湯顯祖紀念館 然而,深受臨川文化浸潤的湯顯祖,由于秉承古代先賢們剛直不阿、清正廉潔的風格,并沒有能夠在科場蟾宮折桂,官場平步青云。相反,由于不阿附權貴,不屈于強權,他兩次落第,后來,湯顯祖雖然考中進士,但卻遠離政治中心,屈居下僚。理想受挫,但是湯顯祖并沒有低下高傲的頭顱,他慨然發(fā)出“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div>
1591年,湯顯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并抨擊朝政,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在1598年憤而棄官歸里,并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
雖然,在當時的文壇以詩文為主流,而湯顯祖也以此著稱于世,但是,他還是將主要精力投注在人們視為小道的戲曲之上。潛心創(chuàng)作《臨川四夢》。“詞家四種,里巷兒童之技,人知其樂,不知其悲”,湯顯祖藉由“四夢”,通過不同情境、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人物的遭遇,藝術地表現(xiàn)了一代人的悲劇,傳達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追求與挫折、期盼與苦悶。雖然,“四夢”中的人物故事虛到了極點,但其落腳點總在真切的實處。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法,將理想與現(xiàn)實融會貫通在一起。以夢寫愛情、以夢寫政治,“四夢”不僅以其獨有的情感與空靈的意境,開啟了中國戲曲舞臺演劇結構全新的階段,更以湯顯祖?zhèn)€人情懷的關照,構筑起能夠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打破地理、種族藩籬的永恒的哲學思考與人文關懷——而這正是臨川文化的脊梁。
“夢生于情,情生于適”,“因情成夢,因夢成戲”,“四夢”的立意雖各有不同,但是他們卻是一個連貫、統(tǒng)一的整體?!皦簟笔菧@祖關照社會歷史、思考宇宙人生哲理的途徑和紐帶,而情則是貫穿“四夢”的紅線,湯顯祖哲學思想和文學觀念的靈魂。從《紫釵記》的“一點情癡”到《牡丹亭》的“生生死死為情多”,再到《南柯記》的“一往之情為之攝”、《邯鄲記》的“一生耽擱了個情字”。四劇入情日深,用情益專,逐漸進入“情至”的化境。正如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的那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這種貫通于生死虛實之間、如影隨行的“至情”,是充滿生命力的狂飆突進,是那個時代自由和個性的呼喊。
《臨川四夢》從題材內容上看,《紫釵記》和《牡丹亭》屬于兒女風情戲,《南柯記》和《邯鄲記》屬于官場現(xiàn)形戲。前二夢是對真情的謳歌,后二夢是對“矯情”的批判。奇幻與現(xiàn)實的緊密結合,強烈的主觀精神追求,濃郁的抒情場面,典雅絢麗的曲文鋪排,“四夢”通過“夢”開掘“情”,從而有所感觸,找到對待“情”的正確態(tài)度,將受現(xiàn)實羈絆的自我超拔出來,顯現(xiàn)本真狀態(tài)的生命自我。
《臨川四夢》的創(chuàng)作,源于湯顯祖仕途坎坷、人生困頓引發(fā)的濃烈激情和冷靜思考,是湯顯祖思想、心理、感情的記錄。夢與情,情與劇,詩與哲,“四夢”以湯顯祖真實的自我為寫照,以夢突破現(xiàn)實的園囿,以情高揚生命的超拔,交匯成一曲跨越特定歷史條件限制的永恒贊歌。
擬峴臺瀕臨撫河
擬峴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