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衣服與妝飾,是我們近距離接觸古人生活的兩扇門。古代女子如何裝飾自己的面龐呢?以下是古代女子的幾種化妝技法,讓我們一起進(jìn)入古人的審美世界吧。
敷粉
中國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隨后又發(fā)展出鉛粉、紫粉、珍珠粉、干粉、水銀粉、檀粉、香粉等豐富的妝粉。東方女子追求肌膚白皙,妝容時先在臉上敷粉。這類粉末最主要成分是鉛,所以又稱鉛華。詩云:最愛鉛華薄薄妝,更兼衣著又鵝黃。除鉛華,各朝也調(diào)配自己獨特的妝粉。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diào)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施朱
伴隨著敷粉,女子往往還要施朱,即在臉頰上施一定程度的紅色妝品,使面色紅潤。這種妝品便是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華古今注》曰:“燕脂蓋起自紂,以紅藍(lán)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國所生,故曰燕脂。”據(jù)史書記載,“美人妝,面既施粉,復(fù)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梢婋僦瑢D女面部化妝的重要。
眉妝
中國傳統(tǒng)妝容不重眼妝,但極重眉妝。早在周代《楚辭·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的描述,說明用黛畫眉之俗,由來已久?!对娊?jīng)》有“螓首蛾眉”,漢魏時期出現(xiàn)了“城中好廣眉,四方畫半額”,唐代眉妝更是長、闊、濃的集錦之作,宋明時期的眉妝又重新興起纖細(xì)秀麗的長蛾眉。
點唇
中國古代女子點唇的歷史由來已久,先秦文人宋玉筆下《神女賦》中就有“眉聯(lián)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詞句。劉熙《釋名·釋首飾》一書中便記載了點唇所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點唇的式樣千變?nèi)f化,不拘一格,總的來說以嬌小濃艷為美,俗稱“櫻桃小口”。
面飾
面飾是女子飾容的常見手法,主要分為四種“額黃”“花鈿”“面靨”和“斜紅”。“額黃”是以黃色顏料染畫于額間而得名,也稱“鵝黃”“貼黃”“鴉黃”等。唐代虞世南《應(yīng)詔嘲司花女》載:“學(xué)畫鴉黃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蔽宕杜谧印吩~:“鵝黃侵膩發(fā),臂釧透紅紗?!?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227, 108, 9);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北朝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載譽歸來后,也不忘“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這些詩詞中提到的便是額黃妝。
斜紅
形如月牙,色澤鮮紅,分列于面頰兩側(cè),鬢眉之間,其形象古怪,立意稀奇,有的還故意描成殘破狀,猶如兩道刀痕傷疤,亦有作卷曲花紋者。南朝梁簡文帝《艷歌篇》中曾云:“分妝間淺靨,繞臉傅斜紅?!?/p>
花鈿
專指一種飾于額頭眉間的額飾,也稱“額花”“花子”等?;ㄢ殘D案繁復(fù)多變,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狀如扇面,有的又和桃子相仿。其中以梅花形最為多見,這便是承繼于南朝壽陽公主的梅花妝。五代牛嶠《紅薔薇》詩:“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xué)梅妝?!薄毒迫印吩~:“眉字春山樣,鳳釵低裊翠寰上,落梅妝?!本伒氖谴朔N梅花形花鈿。
面靨
又稱妝靨。靨指面頰上的酒窩,因此面靨一般指婦女施于兩側(cè)酒窩處的一種妝飾。古代的面靨名稱叫“的”(也稱“勺”)。指女子點染于面部的紅色圓點。漢代劉熙《釋名·釋首飾》載:“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面靨的形狀也并不只局限于圓點,而是各種花樣、質(zhì)地均有。有的形如錢幣,稱為錢點;有的狀如杏桃,稱為“杏靨”;還有各種花卉的形狀,稱為“花靨”。
發(fā)髻
古人認(rèn)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山以草木為本,人以頭發(fā)為本”,把頭發(fā)看成是生命的象征。歷史上成湯剪發(fā)以祈雨,曹操割發(fā)以代首,楊貴妃剪發(fā)為示已離開人間等歷史故事,都表達(dá)了這一共同的信仰。而擁有一頭濃密的秀發(fā),做出各種精美的發(fā)髻,插戴各種華麗的首飾,成為女子傳統(tǒng)妝容中不斷的追求,也因此誕生了成百上千種發(fā)式。【化妝師聯(lián)盟 微信:MAKEUPUNION】
女子十五而笄,代表著成年,也意味著可以梳各種美麗的發(fā)髻。女子的發(fā)髻款式變化多端,無以計數(shù)。時而垂于腦后,如漢代盛行一時的墮馬髻;時而梳發(fā)成環(huán),如魏晉流行的靈蛇髻;時而搭于一側(cè),如唐代的拋家髻;時而巍峨于頭頂,如宋代流行的朝天髻,等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