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海龍囤與播州楊氏的故事~貴州新目標 2014-12-17
新微友點標題下方“貴州新目標”關注本頻道
《楊家將》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從楊令公一直講到楊懷玉整整講了七代。楊懷玉之后呢?明初著名學者宋濂作《楊氏家傳》,說楊延昭的兒子到廣西為官,將其子楊貴遷過繼給播州(即今天的遵義)楊昭為子,“自是,守播者皆業(yè)之子孫也?!?div style="height:15px;">
事情真是這樣的嗎?
楊家將的后代真的到了遵義嗎?
事實上,這本《楊氏家傳》并非楊家將的家族史,而是另一個楊家——播州楊氏的傳記。當時,楊氏子弟在國子監(jiān)讀書,請宋濂寫了這本書,并把家族出身附會名門以提高聲譽。其實,播州楊氏本身也是一個武功赫赫的家族,從唐代楊端到明末楊應龍,一直是遵義的實際統(tǒng)治者。海龍囤,正是這段歷史的最好見證。
圖為海龍囤全貌
海龍囤位于遵義市西北25公里處,北距婁山關40公里,居群山之巔,四面陡峭,壁壘森嚴,左右環(huán)溪,僅山后羊腸小道一線可以攀登。它是中國乃至亞洲難得一見的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遺址。
險峻的海龍囤關隘遺址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南邵土司反唐攻占播州,山西太原人楊端率兵收復,從此世襲播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楊端憂憤致死,卻開啟了楊家在這片土地上長達700多年的歷史,其傳襲之久遠,勝過任何一個中原王朝。楊端,也成為龐大的遵義楊氏家族的始祖。
圖為楊端平叛進軍路線
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兵南侵,四川宣撫使吳曦投降,楊端十三代孫、播州安撫使楊粲率師討伐。還未出兵,吳曦已被處死。楊粲向朝廷貢戰(zhàn)馬300匹,黃金白銀上萬兩充作抗金軍資并上疏建議北伐。
圖為楊粲墓
在此期間,楊粲東討西伐,武力統(tǒng)一播州并將統(tǒng)治版圖擴大到四川一部。對內(nèi)實行比較穩(wěn)定的寬松開明政策,倡導推行文治,加快了播州的文明進程。同時振武治軍,組建了一支驍勇善戰(zhàn)的勁旅。這套治軍之術成為播州楊氏赫赫武功的基礎。
楊粲墓位于遵義龍坪區(qū)永安鄉(xiāng)
楊文,楊粲長孫。時值蒙古兵大舉南進,兵臨四川。楊文命副將率兵一萬赴石洞峽擊退蒙軍,并上疏朝廷防守滇桂一線。其策未被采納,而后蒙古兵進軍路線果然如楊文所料。楊文遣將派兵出川抗元,屢戰(zhàn)屢勝。1257年,蒙古大軍兵鋒已到大方黔西一帶,楊文在龍巖山將原有的“穆家寨”擴建加固,增修“養(yǎng)馬城”、“養(yǎng)雞城”等形成體系,又和附近的“婁山關”、“鼎山城”互相呼應,這就是海龍囤的由來。忽必烈見播州防御嚴密,繞道播州。直到宋亡,播州還在楊氏手中。
圖為海龍囤朝天關
到明萬歷年間,播州已經(jīng)在楊氏手里傳了二十九代,傳到楊應龍手里。楊應龍調(diào)集役夫工匠8萬人,用了4年時間擴建城堡宮室,筑前后十二關,在山上圍筑堅壁巨壘。各關之間石墻相連,城墻隨山勢綿延,氣勢雄偉。《明史》稱為“飛鳥騰猿,不能逾者”。
可惜的是,歷史總是喜歡開玩笑:播州楊氏統(tǒng)治,正是砸在這位將海龍囤弄得堅不可摧的楊應龍手里。
楊應龍修建的宮殿遺址,宮殿已被明軍燒毀
楊應龍與四川重慶地方發(fā)生矛盾,后來演化為軍事沖突,被朝廷視為叛亂。楊應龍一度圍攻貴陽,修建甲秀樓的貴州巡撫江東之因兵敗被免,抑郁而終。1600年,明廷傾全力調(diào)8省24萬軍隊分8路發(fā)動“平播之役”。相持兩月,播州各地關隘相繼失守,楊應龍只好帶領1.7萬人馬退守海龍囤,在這塊狹小的土地上,雙方集中了百萬之眾展開大戰(zhàn)。其中戰(zhàn)斗人員明軍24萬,播州軍16萬。因海龍囤山勢險峻,積儲足恃,苗兵悍勇,明軍苦戰(zhàn)114天,最后夜襲成功,楊應龍自殺,明軍將海龍囤付之一炬。這就是著名的“萬歷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從此,播州土司制度結(jié)束,將播州分設遵義平越二府,遵義府屬四川管轄,平越府撥入貴州。
從焚燒所遺,依稀可以想象當時戰(zhàn)況的激烈
因為當初明軍的一把火,海龍囤木質(zhì)建筑已被焚毀,但城墻、關隘、水牢、馬道等遺跡卻保持完整,是我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軍事城堡。對專家而言,它是一部研究中國中世紀軍事政治技術工藝的檔案,對普通人而言,卻是一個值得憑吊和游覽,兼具歷史文化和自然風景的好地方。
每到春天,杜鵑開放的時節(jié),海龍囤也是一個賞花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