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意象·意境
類別:詩論 作者:金柏隆 日期:2013-9-25 字體: 【小 中 大】 閱讀:113 次編者按:個人覺得詩歌的內核還不能說是意象,但是不可否認,意象非常重要,可以說,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歌。合理使用意象,也是詩歌技法成熟的表現(xiàn)之一,這是鄙人一點交流的想法。 詩歌的內核是意象。
在理解意象之前先了解一下物象。物象,即事物的具體形象。它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人的意愿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面發(fā)生變化。如“樹”、“柳樹”,這樣說,就指的是物象。
物象一進入詩人的構思,帶上了主觀感情,就轉化為意象了。意象即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或借助于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感。如“一棵絕望的樹”、“沿河多情的柳樹”,這樣說,就指的是意象。
物象轉化為意象,須受兩方面加工:一是經過作者審美經驗的淘冶與篩選,使之符合作者的美學思想與情趣;二是經過作者思想情感的濡染,滲有作者的人格和情趣。
意象可以分為五類:一是自然界的,如植物、動物、天文、地理等,詩中用得最多;二是社會生活的,如游玩、漁獵、婚喪、戰(zhàn)爭等;三是人類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臟腑、心理等,心理的也用得多;四是人的創(chuàng)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飾、城市等,五是人的虛構物,如神怪、靈異、冥界等。
一個物象可以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意象,如月亮。“千里共嬋娟”,蘇軾的月亮是“嬋娟”,在另外一些詩人的筆下月亮是“一枚古老的玉璽”,是“一枚古老的銅幣”,是“一面永恒的銅鏡”,甚至“一枚湯圓”,“一只月餅”等等。這是由于各位作者融入的情境不同,所構成的意象就不同。
物象是意象的基礎,而意象卻不是對物象的簡單模仿。從物象到意象是藝術的創(chuàng)造。
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意境的范圍比較大,通常指一句詩、幾句詩甚至一首詩創(chuàng)造的境界;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具體而細小的單位。意境猶臺一座完美的建筑,意象則是構成這座建筑的磚瓦。
甚至有人認為意象是意境的核心。沒有意象的詩是口號,或者大白話。意象陳舊的詩,意境也不會新,詩也就沒有味。
弄清了物象、意象、意境及其關系,寫詩的時候就會減少盲目,減少劣作。
(本文參考了詩評論家袁行霈先生的觀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