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陽貨》記孔子之言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笨鬃铀拐Z,可謂人人皆知,影響極大。在這里,“女子”與“小人”并言,而且皆被視為“難養(yǎng)”。于是,長期以來,人們遂以之為孔子“輕視婦女”的證據(jù)而家喻戶曉。近代以來,受平等主義、女性解放思潮的影響,不少人更是由此對孔子及此語耿耿于懷;迄于當代,從“百家講壇”到人人解經(jīng),由此語所引發(fā)的爭議更是紛繁復雜。這句話儼然已成為孔子是否輕視婦女乃至如何看待孔子的關鍵問題,由此也不難理解,弄清孔子斯言的本意十分重要。
一、對“女子難養(yǎng)”說的種種理解
孔子輕視婦女?孔子竟然將占人口半數(shù)的女性給一口否定了?有人會說這可以理解,因為孔子處在父權(quán)家長制時代的春秋之末,女性的地位已經(jīng)很低了,被歧視也很正常,孔子無法超越歷史的局限。
然而,早期儒家特別是孔子的思想具有濃重的人本主義色彩,孔子說“仁者愛人”,難道不包括女性在內(nèi)?現(xiàn)實中,還真的有人認為事實正是如此。蔡尚思曾寫過一篇有名的文章,題目叫做《我愛孔子,我尤愛真理》,其中有言:“孔子大談忠恕之道,但卻不能付諸實踐,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諸如推父及母,推夫及妻,推男及女等。周公、孔子制禮的片面性,早經(jīng)晉謝(謝安)太傅夫人和王文祿指出,男子制禮專為己謀?!庇终f:“男女性別是優(yōu)劣品質(zhì)的大問題??鬃诱驹谀凶拥牧銎缫暸拥谋憩F(xiàn)有多種?!盵1]蔡先生的基本論據(jù)不過都是孔子斯語。
孔子的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引發(fā)了人們這么多的思考,恐怕是孔子始料不及的。更為重要的是,此語不僅被視為孔子歧視婦女的有力證據(jù),也直接影響到對孔子思想的整體認知。尤其是到了近代以來的激進時期,它更被視為歷來婦女地位低下的開端,是“男尊女卑”觀念的始作俑者,也成為孔子難以推卸的“歷史罪狀”。
上世紀后期以來,隨著儒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諸多學者試圖從新的角度進行解釋,僅僅對《論語》中孔子“難養(yǎng)”說的19個字,就有許多“正解”、“新解”、“辯證”、“我讀”之類的文字出現(xiàn)。如有的學者著意對“與”字進行重新解釋,認為女子支持、幫助小人,并與小人結(jié)黨營私;有的認為是說“將女兒嫁給道德敗壞的小人”;有的訓“遜”為(小孩子)“聽話”,訓“怨”為(小孩子)“哭號”等等,以“難養(yǎng)”專指“小人”,這可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子”。還有的傾力于對“女子”進行解釋,認為“女子”為復合詞,應訓釋為“女、子”或“女”加“子”;有的則釋“女子”為“汝子”,譯為“你這個人”、“你那里的年輕人”、“你的兒子”或“您這位先生”、“你們幾個學生”、“妻子和兒子”等,進而認定孔子其實“同情女性、尊重婦女”。這類解釋看起來新穎別致,但不免失于牽強,有“美圣”、“崇圣”或“為圣人諱”之嫌。
除了《論語》中的這句話,其他可以判定“孔子歧視女性”的證據(jù)實在不好找到。如以孤證立論,“片言折獄”,顯然不是科學的態(tài)度。那么,孔子到底要表達什么意思,孔子的本意到底如何?我們認為,要理解孔子此語的真實含義,最為核心的應當是對其中關鍵詞語的內(nèi)涵作出準確的把握。
毫無疑問,在經(jīng)典詮釋中,應堅持經(jīng)典溯源的方式,以經(jīng)典解釋經(jīng)典,具體到孔子這句話來說,只有回到孔子所傳承的文化和生活的那個時代,方能探得孔子“女子難養(yǎng)”說的真實含義。
值得注意或者必須注意的是,在文化觀上,孔子自稱“述而不作”[2](《述而》),孔子所“述”者何?典籍中說得十分清楚——《禮記·中庸》說:“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孔子時代,齊國就有人說:“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錯亂無紀,而乃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祖述堯舜,憲章文武。”[3](《本姓解》)孔子遵循堯、舜之道,效法文、武之制,顯然,堯、舜、文、武等古代先王對孔子影響很大。堯、舜時代較遠,周代制度就是“損益”前代而來,按照朱子的解釋:“祖述者,遠宗其道;憲章者,近守其法?!盵4](《論語集注》)因此,孔子應當更加推崇文、武、周公之制。由此我們想到,孔子崇尚“文武之政”,熟知周代文獻,那么,有關孔子的一些為今人所“拿捏不準”的言論與爭議,可以結(jié)合周代典籍中的言說進行理解,這或許是一個比較切實合理的途徑。
二、周初“小人難?!庇^念的啟示
孔子晚年曾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2](《述而》)孔子對被后人視為“儒家元圣”的周公可謂魂牽夢繞,由此我們想到,孔子的言論應該與西周初年的周文王、武王以及周公德言論屬于相同的“話語系統(tǒng)”,那么將人們理解歧異的孔子“語錄”與周初思想家結(jié)合起來比對研究,應該是一條可取的途徑。
事實上,孔子時代,周初的歷史文獻大量存在,《禮記·中庸》記孔子說:“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這使孔子得以了解與效法“周政”。在閱讀周代相關歷史文獻時,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周初存在的一個觀念對于理解孔子“女子難養(yǎng)”說頗具啟發(fā)意義,這就是“小人難保”。我們相信這是解決這一聚訟不已的學術公案、打開孔子此語之謎的鑰匙。
《尚書·康誥》記周公告誡康叔之語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碑敃r,周公剛剛平定管叔、蔡叔與殷人勾結(jié)的叛亂,《康誥》就是這種背景下對被封于衛(wèi)地的康叔的囑告之辭。這里,“小人”指百姓、小民。孫星衍疏引《釋詁》云:“保,康,安也?!∶癫灰装惨病!毙∶癫灰装玻瑧斣谥卫頃r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因為“天威之明,惟誠是輔”,在民情中可以得到應驗。欲安其民,就應當重視他們,就要盡心盡誠,而不能茍安逸樂??傊?,因為“小人難?!保蛻斨匾暋靶∪恕?。
在《逸周書·和寤解》中同樣有“小人難?!敝Z。該篇記周武王的話說:“嗚呼,敬之哉!無競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難保。”這里的“小人”同樣指小民、百姓。依《周書序》,本篇是周武王將滅商時,在商郊“明德于眾”之作。武王要求眾人重視小民,不能與小民爭利。尤其重要的是,這里說因為“小人難保”,故應“惟事惟敬”。小民很難護養(yǎng),就要事事施之以敬,這正是周人傳統(tǒng)的“敬德保民”思想的體現(xiàn)。
在先秦文獻典籍中,“小人”一詞比比皆是,大都與“君子”對舉。例如《詩經(jīng)·小雅·角弓》中說:“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尚書·無逸》中有“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之語。君主重視“小人”,說明小人階層并非毫無地位。與《論語》同時代的《左傳》、《國語》等典籍中,“小人”也大都作地位低下之人解,如《左傳·襄公九年》有言:“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庇秩纭秶Z·魯語上》曰:“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新公布的清華簡《保訓》篇中有“昔舜久作小人,親耕于歷丘”之語,舜當初所做的“小人”也是此義。郭店楚墓竹簡有“刑不隸(逮)于君子,禮不隸(逮)于小人”,這就是《孔子家語·五刑解》和《禮記·曲禮上》篇中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小人”是商、周社會中從事農(nóng)業(yè)等體力勞作、地位較低的平民,包括一般庶民、鄙夫、野人,是王、侯、卿、大夫、士之外的普通百姓,是相對于為政者、大人、君子的身份地位的統(tǒng)稱。
查《說文解字》,其中明言:“保,養(yǎng)也。”是則“小人難?!本褪恰靶∪穗y養(yǎng)”。不難理解,孔子強調(diào)“小人難養(yǎng)”,也一定是秉承周人的牧民思想,針對各層各級“養(yǎng)民”者(即所謂統(tǒng)治或管理者)而說的。
原來,這里的“小人”并不是指我們慣常意識中的那些“道德低下的人”!在《論語》文本中,“小人”當然有與“道德高尚的君子”相對的意義,但其中有很多卻正是指的“平民”、“普通百姓”。如《論語·子路》記孔子說:“小人哉,樊須也?!本筒皇菍Φ茏拥牡赖伦l責。
孔子思想與文王、武王、周公等一脈相承。由周初文獻我們知道,孔子說“小人難養(yǎng)”不僅不含有輕視“小人”的意義,反而是反映出他對這一群體的重視。既然如此,那么孔子說“女子難養(yǎng)”,應該也不是什么輕視女子。
三、“女子難養(yǎng)”說不是輕視女子
在孔子的表述中,無論“女子”還是“小人”,其所謂“難養(yǎng)”,具體在于“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也就是說,“女子”、“小人”具有自身的特點,對他們既不可“近”,也不可“遠”,因為把握不當,容易造成“不遜”或者“怨”這樣的消極結(jié)果。
所謂不可“近”、不可“遠”,是一個需要具體掌握好的分寸、尺度。“不遜”,就是不馴順;“怨”則是埋怨、怨憤。《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好之不敢近?!弊鳛槠胀癖姷男∶瘢话悴蝗菀最I會“君子”的意圖,在與君子相處時往往會產(chǎn)生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和行為反應。
另一方面,君子對待民眾就應當注意不“近”、不“遠”。《孔子家語·好生》記載:“孔子謂子路曰:‘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以耳目導心,不遜以為勇。故曰退之而不怨,先之斯可從已?!笨鬃诱J為,君子用心指使耳目,把道義作為勇敢的基礎;小人用耳目指使心,把不馴順當作勇敢。所以說君子被屏退也不抱怨,讓他帶頭也能做好表率,使別人能跟著他做。在《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一章之前,就有子貢所說“惡勇而無禮者”的話。所謂“勇而無禮”,就是“不遜以為勇”。君子可以“退之而不怨”,而對待小人,如果“退之”,就難免出現(xiàn)“怨”,這其實就是“遠之則怨”。
在《孔子家語·好生》篇中,還有曾子的類似表述。曾子說:“狎甚則相簡,莊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其莊足以成禮?!毙∪思热淮_實有這種不知“遠”、“近”的茫然與狹隘,君子應如何措手處理?曾子認為,既不能過分親近,也不能過分莊重而顯得疏遠,過分親近就會簡慢,過分莊重就不能親近。所以,君子般的親近足以結(jié)交朋友并彼此歡悅,君子般的莊重足以成禮??鬃臃浅Y澷p曾子的言論,認為君子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就要不“狎甚”、不“莊甚”,以“禮”約之,以保持好的關系。這其實正是孔子言說“小人難養(yǎng)”的本意所在。
對“小人”如此,對待“女子”自然也是一樣。在《論語》該章中,“女子”與“小人”是被綁定的并列主語。梁漱溟先生說得好:孔子的那些話,包含了他“對于人類心理的認識”,“孔子學說原是從他對人類心理的一種認識而來”[5]??鬃邮熘獨v史知識、了解民性,他一定認識到,商周時期女子社會地位較低,受教育程度遠遠不及男子。在經(jīng)過他整理的《尚書》中,就有商紂王妃妲己“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的說法。春秋時期的家庭結(jié)構(gòu)更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女性很少參與社會公共活動。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群體,她們受到歷史條件的種種局限,因而大多數(shù)女性缺少文化教育,極少社會交往,難有志向抱負,視野不能開闊。歷史上對《論語》的注解,也多從女子性別特征著眼,遂有所謂女子“其意淺促”、“無正性”、“志不在義”、“惟酒食之議”之類的理解。其實,孔子說女子“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他對女性在心理情感依賴傾向的認知,究其原因,既有文化教育問題,又有心理素質(zhì)和性格問題。
不難理解,孔子“難養(yǎng)”之語是從政治管理的角度,對“養(yǎng)”者即君子所說的,這是春秋社會歷史實際的反映??鬃犹貏e強調(diào)要了解“民性”、“民情”,《孔子家語·入官》記孔子說:“君子蒞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達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習其情,然后民乃從其命矣。故世舉則民親之,政均則民無怨。故君子蒞民,不臨以高,不道以遠,不責民之所不為,不強民之所不能?!边@其實就是一個“度”的問題。對于“女子”與“小人”,都要注意“政均”,不能“近”,也不可“遠”,以更好地讓他們恭敬、不怨。朱熹也是這樣理解的,他認為是“莊以蒞之,慈以畜之”[4]。
就政治管理而言,孔子此言是說對待“女子”與“小人”都應當心存一份敬畏和戒懼。周初武王、周公說“小人難?!?,絲毫沒有輕蔑“小人”之意,準此,我們也可以確定,尊崇和效法“周政”的孔子言“女子難養(yǎng)”,也同樣不會帶有任何輕蔑、歧視的意味??鬃拥囊馑际牵徽摓槿颂幨?,還是為政治國,都必須處理好與“女子”、“小人”的關系,這對于為政者而言,是必須慎思的問題。對“女子”和“小民”,需要注意如何與他們相處或役使他們,要取得他們的擁護、理解與支持,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他們過于親近,他們就難免簡慢而不馴順;如果過于疏遠,他們則往往會產(chǎn)生怨憤之情??鬃哟苏Z,或許包含有對“女子”和“小人”的重視、關注與深切體察。
參考文獻:
[1]蔡尚思. 我愛孔子,我尤愛真理[N].文匯報,1990-03-13.
[2]論語[M].
[3]孔子家語[M].
[4]四書集注[M].
[5]梁漱溟.孔子學說之重光[A].梁漱溟先生論儒佛道[C].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