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學概念。又稱“美人香草”。語出東漢王逸《離騷經(jīng)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彎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痹谶@里,他對屈原《離騷》的創(chuàng)作藝術加以形象的概括,并把它與周《詩》相比較,認為其“香草”“美人”等藝術手法,論其淵源,繼承了周《詩》,與《詩》之諷諫比興精神相通,所以說是“依《詩》取興,引類譬喻”。但不同的是,屈原的“香草美人”,已經(jīng)不僅是一種藝術修辭手段,而且鋪敘故事,渲染人物,以其絢麗的神話,來編織其藝術神殿,以抒發(fā)其強烈的感情,表現(xiàn)了忠君愛國的激情,所以又是其積極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傳唐賈島《二南密旨·論風騷之所由》曰:“騷者,愁也。始乎屈原,為君昏暗時,寵乎讒佞之臣。含忠抱素,進行逆耳之諫,君暗不納,放之湘甫,遂為《離騷經(jīng)》。以香草比君子,以美人喻其君,乃變風而入其《騷》刺之旨,正其風而歸于化也。”(據(jù)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肌罚┮虼?,后人把楚辭之類的作品,稱為“香草美人”之辭。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藝術手法而普遍運用,自屈原始,并不斷發(fā)展,逐漸開拓了詩歌的新境界,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多蒙受其沾溉。“香草美人”之說,對后世影響甚巨。諷諫之旨,寄托之辭,沿流溯源,可見屈原《離騷》的痕影。如清代常州詞派,就多取“香草美人”、“浮云飄風”以言“寄托”,以尋覓作品中的微言大義。于是逐漸從創(chuàng)作藝術原則,延伸到文學批評和審美鑒賞的領域。雖有時難免牽強附會之譏,但從總的理論傾向看,“寄托”說開拓和深化了詩歌的藝術境界。(蔣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