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千百年來之所以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了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外,還因為作品本身所顯現(xiàn)的崇高的人格精神。而這種人格精神主要集中在淵明詩歌的人格意象上。解析這些人格意象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陶詩的精神世界,而且能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無窮魅力。
一、“卓然見高枝”——以松自比,取其堅貞
松樹質(zhì)性堅貞,自古便得到人們的喜愛?!对姟ば⊙拧に垢伞肪陀小叭缰癜?,如松茂矣”的句子;孔子也曾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墩撜Z·子罕》)但這些還多停留在即興吟詠上,雖稍兼比寄,仍不能說是內(nèi)涵豐富的文學(xué)意象。孔子以降,至?xí)x、宋約九百年的時間,還沒有哪一位詩人能賦予松柏以厚重多彩的精神內(nèi)涵,筆者以為,淵明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個愛松、吟松、寫松,并將松樹作為自己的人格意象加以描述的人?!逗凸鞑尽范字疲?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青翠欲滴的松柏傲然挺立在山崖峭壁之上,它是酷風(fēng)嚴(yán)霜下的豪杰, 是守節(jié)高隱者的化身。千百年來,多少胸懷大志、腹藏韜略的隱士,他們的品行、節(jié)操不就像這芳菊、青松嗎?顯然,這青松與淵明及像淵明一樣的古代隱士在堅貞守節(jié)這一點上是相同的,青松意象實在是淵明人格精神的形象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同樣的主題,《飲酒》二十首之八中的青松意象則寓含了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fù)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這首詩須作三個方面的考察。其一,東園之松四季常青,而東園之草在春風(fēng)夏雨之時又何嘗不是“盛矣”、“茂矣”?它們以一時之容也許會“沒”青松四季之姿,甚至比青松還能顯出幾分誘人的秀美,可惜朔風(fēng)嚴(yán)霜之下便搖落、枯萎了。忠貞之士或許一時不為時人所識,甚至在群小得勢之時為其排擠、打壓,但他們終能在社會風(fēng)暴的洗禮中特立獨行,形端影直。其二,東園之內(nèi)假如青松遍地,蔚然成林,誰還會為一棵孤竹嘖嘖稱奇呢? 當(dāng)每一位士子都弘揚了個性,有獨立的人格,誰還能對抱樸守真的淵明睜大驚訝的眼睛?淵明的可貴之處在于,他不象歷史上那些自命清高的隱士樂于孤芳自賞、樂于將眾人置于為自己作陪襯的境地,而是懷著一種社會責(zé)任感,倡導(dǎo)“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下》)的自信風(fēng)氣,期望天下士子真正挺起做人的脊梁!清人吳瞻泰《陶詩匯注》謂此詩的主題是“借孤松為己寫照”實是只抓住了一個方面,而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則是呼喚更多的東園之松出現(xiàn)!僅作“為己”觀,的確背負了淵明的良苦用心。其三,淵明喜愛東園之松,他于松下休憩、飲酒,甚至遠眺松影也給他的內(nèi)心帶來欣喜和安慰。這不僅是從東園之松本身汲取的審美愉悅,更是對自己堅貞人格的自我關(guān)照。
“終懷在壑舟,諒哉宜霜柏”(《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fù)醉”(《飲酒》二十首之十四)、“蒼蒼谷中樹,冬夏常如茲;年年見霜雪,誰謂不知時“(《擬古》九首之六), 吟誦這些詩句使人感到青松翠柏已不僅僅是一般的文學(xué)具象,它凝聚了淵明傾心追求的人生情趣和獨特深刻的理性思索。
二、“含薰待清風(fēng)“——以蘭自喻,取其雅潔
蘭,淡雅清幽,自成高格。它避紅塵于幽僻,雖無語而自芳。人們喜歡用蘭花、蘭草比喻人的品行高潔,甚至將良友之言稱作“蘭言”、將芳香高雅的居室稱作“蘭室”。而淵明筆下的蘭,除了保留了傳統(tǒng)文人對蘭的審美評判外,又加進了新的特質(zhì):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fēng)。清風(fēng)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覺悟當(dāng)念還,鳥盡廢良弓。
這是淵明《飲酒》二十首的第十七首。詩歌開篇,作者不將幽蘭置于習(xí)見的空谷或石罅,而是讓它生長在“前庭”,這是耐人尋味的?!妒勒f新語·言語》:“謝太傅(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yù)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淵明引用典故,生發(fā)新意,既表達自己高潔如蘭的情志,又道出自身生于名門望族的自豪。晉、宋之時,門第之風(fēng)甚熾,性情中人又豈能無此心態(tài)?更何況淵明的家世也的確非同一般。其曾祖陶侃為晉朝開國元勛、一代宰輔,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據(jù)說淵明之父也曾做過安城太守?!凹娢峒扔写藘?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曾經(jīng)擁有這樣一個顯赫家庭背景的淵明,自然有一種有所作為的愿望甚至責(zé)任感。因此,幽蘭意象已不光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自喻人品了。清風(fēng)即涼風(fēng),實際指秋風(fēng)。秋風(fēng)颯然而至,野草紛紛衰萎,而蘭花之香卻隨風(fēng)遠播。屈子《離騷》屢次言及蘭草,有時也與蕭艾對舉?!办杞x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是借蘭花的佩飾以襯心地高潔;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花而為茅”是借蘭花香草的變異感嘆友人的負心;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是以芳草的質(zhì)變痛嘆友人的墜落。淵明的蘭花意象,除繼承了屈子等人累積的人文內(nèi)涵外,又有了自己意象內(nèi)容的補充和范疇的拓展?!吧巴ァ?、“待清風(fēng)”、“別蕭艾”,在淵明精心鋪排、描繪下,這鮮明生動的蘭草意象不就是詩人美好品德的寫照嗎?詩的最后四句,道出歸隱緣由,表面看來與蘭草之詠牽合不上,顯得唐突,實際是形斷神連,佐證蘭處幽谷而自香的品性,反映出淵明抱樸守真、潔身自好的人品,這是完成蘭草意象形態(tài)描述不可或缺的一筆?!爸ヌm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厄而改節(jié)”(《孔子家語·在厄》) 這句話用以表述淵明的蘭花意象該是多么恰切!
三、“采菊東籬下”——以菊自賞,取其脫俗
屈子《離騷》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鼻锞蘸我阅懿湍??這可作兩方面的理解。首先是作者為了塑造《離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多次用了藝術(shù)夸飾的手法,例如讓他穿荷衣,著荷裙,披蘺芷,帶秋蘭,冠高帽,佩香袋,而飲食自然也與眾不同,這才有了早上飲木蘭之墜露,晚上吃秋菊之花瓣的描述。通過主人公“不周于今人”的奇服異食襯托“我”的“好修”、“內(nèi)美”、“昭質(zhì)”。食菊,實是文學(xué)上的虛寫。其次,菊能入藥,服之可以健身。據(jù)《本草》載,菊性微寒,味甘苦,能散風(fēng)清熱,平肝明目。屈原讓他筆下的人物“食”菊,應(yīng)該說又是一種來源于生活的藝術(shù)真實。至漢魏六朝,服食菊花遂成文人雅士間的一種風(fēng)氣,曹丕《九日送菊書》就有“輔體延年,莫斯(菊)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shù)”的句子。菊花入酒也已悄然興起。舊題劉歆撰的《西京雜記》卷三中就有關(guān)于菊花酒制作方法的記載。淵明喜菊,他筆下的菊花意象自然籠括了屈大夫的夸飾襯托和漢魏六朝人的健身強體之意。這是解讀陶詩菊花意象的關(guān)鍵。值得注意的是,多數(shù)情況下,淵明的菊花意象含有志趣高雅脫俗之意, 實是作者人格的藝術(shù)化。這可以從以下兩個例子中得到佐證。
《飲酒》二十首之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煙嵐氤氳,群鳥歸巢,作者在庭院中隨意采摘著菊花。采菊何用?諸多注本皆不提及或不愿提及。實際上,或以菊色佐酒,或服食而求健身,采菊的功利性是一清二楚的,這個無須掩飾。淵明的可貴之處在于,他雖不能脫俗,卻能將“俗”事做“雅”,于俗事中顯出超脫和妙悟。“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前面有四句詩,這四句實際就講了一個意思:心地淡遠?;蛟啤靶‰[隱陵藪,大隱隱朝市”(王康琚《反招隱詩》),非也,實是小隱隱于世,大隱隱于心!淵明便是隱于心。正因為如此,他才不為名利所牽, 不為利祿所動,不為權(quán)勢所懼。心遠人自寧,心遠人自安,一個自在自足的精神世界是靜謐而溫馨的。這四句即是詩歌本身應(yīng)有的情思儲積,又是讀者解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理鋪墊。采菊是有意的,又是無意的。恰到好處的微醺之時,順手采擷幾朵菊花,偶然抬頭,那是南面的山峰吧?不是詩人的眼睛刻意尋視南山,也不是南山故意闖入詩人的視線。山也悠然,人也悠然,山有山的靜穆,人有人的淡遠,正所謂“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王國維《人間詞話》),這是自然的和諧,更是和諧的自然。在這一刻,人與自然達到了高度純和的統(tǒng)一,詩人的人生觀也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蛟S,這就是淵明所說的“真意”吧?它可以感悟,卻難以言傳。淵明實是晉、宋之際唯一真正懂社會和人生的人。采菊是功利的,而詩人采菊的妙悟則是玄遠的?!氨闶仂o”、“質(zhì)性自然”,詩人高潔的人格在菊花意象上熠熠閃光,這光彩是誘人的。
“東籬采菊”反映出的是菊花意象一個層面上的內(nèi)容,而“秋菊浮酒” 則可見其與之不同的另一個層面,這是《飲酒》組詩的第七首: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
“遺世之情,我原自遠,對酒對菊,又加一倍矣?!保S文煥《陶詩析義》)看著菊瓣在酒中漂浮,嗅著菊香、酒香,淵明唯有縱情暢飲?!胺捍送鼞n物”恰恰說明淵明有難忘之憂,“遠我遺世情”更說明“世情”并沒有消失殆盡。當(dāng)眾鳥歸林,又一個讓人躁動不安的一天即將過去時,九分醉意的淵明也只有再一次長嘯東軒了。
淵明自幼受儒學(xué)滋養(yǎng),素懷濟蒼生、復(fù)故土的用世之志,然“于時風(fēng)波未靜”,“會有四方之事”(《歸去來兮辭并序》),懷正志道的淵明抱著“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的信念走向了風(fēng)光旖旎的田園。但是,植杖耘耔,難消壯士之情;蓬門草廬,時懷用世之志!悲歌慷慨,只為心中藏著一個永遠也難以實現(xiàn)的夢。秋菊浮酒的背后,掩映著淵明深沉的感傷,盡管這感傷還帶著幾分曠達。
人的一生可以有某個時候的靜穆淡遠,卻不可能一生都靜穆淡遠,正如人們有時會激昂慷慨卻不可能一生都激昂慷慨一樣。靜與動、喜與憂、出世與入世、隱士風(fēng)流與猛士情懷,這一切融合著、斗爭著,這就是淵明,這就是菊花意象中兩個對立而又統(tǒng)一的層面。菊是堅貞的,它傲霜盛開;菊是柔美的,它清香溢人。艮齋以為該詩“洗盡古今塵俗氣”(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那是以為陶淵明將菊花引出了功利的苑囿,使其有了超凡脫俗的高潔情韻,淵明愛菊、吟菊的緣由就在這里。
四、“清飆矯云翮”——以鳥自勵,取其勁健
與閑適淡遠相對,慷慨激昂是淵明詩風(fēng)的另一面。后者的形成源于淵明剛貞不屈、追求自由的猛士性格,猛鳥意象是解析此性格、精神不容忽視的藝術(shù)存在。
先看他的《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
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飆矯云翮。眷彼品物存,義風(fēng)都未隔。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懷在壑舟,諒哉宜霜柏。
這首詩寫在淵明京口為官時期,寫作緣由已由詩題標(biāo)明。奉命使都, 遠走他鄉(xiāng);一朝歸來,歡欣不已。微雨洗塵,清飆浩蕩,詩人觸景生情。素襟不可易,園田夢重歸,要學(xué)松柏不改志節(jié)。全詩的情調(diào)是高昂酣暢的,仿佛吸納了天地間的正氣,浩浩然、凜凜然。處在這種氛圍、畫面中的飛鳥意象是什么樣的呢?——“清飆矯云翮”,詩人似乎未明言它是何鳥,但這句寫鳥的詩卻負載了一定的古代文化內(nèi)涵,向人們暗示了獨特的內(nèi)容認定?!段倪x》載揚雄《解嘲》云:矯翼與矯翰、矯翮一樣,均指巨鳥展翅。云翮也就是云羽,代指凌云高飛之鳥。翮是鳥翼的代稱,所以《陶集》逯校本曰:“云翮,指高飛鳥?!痹娭械娘L(fēng)也非同一般?!稜栄拧め屘臁罚骸胺鰮u謂之飆。”扶搖者,暴風(fēng)也。莊子筆下的大鵬上擊青天九萬里,不就是乘此風(fēng)嗎?相如《上林賦》“陵驚風(fēng),歷駭飚”、楊子《河?xùn)|賦》“風(fēng)發(fā)飚拂, 神騰鬼趡”都寫到了其風(fēng)的大而猛。因此,“清飆矯云翮”中的鳥盡管我們難以確定它的名目,至少能夠認定它絕不是燕雀、斑鳩之類的凡鳥,而是強勁有力的猛鳥、烈鳥。只有作出這樣的認定,鳥的意象才與它的語言環(huán)境相合,才與全詩洋溢出的詩人的浩然正氣相合,才能與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個體的整首詩的結(jié)構(gòu)相合,也只有這樣,詩人的剛貞之志、奮發(fā)精神才能得到最好的體現(xiàn)。湯華泉先生在《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中不究詩理,釋“清飚”為“清風(fēng)”,并感嘆“多么優(yōu)美、寧靜”,實是指鹿為馬,強作解人。
借猛禽以自勵,這種可貴的向上意識不僅僅表現(xiàn)在淵明的壯年為官時期,即使在窮困潦倒的晚年,他依然雄心不減,“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十二首之五),不向邪惡、世俗屈服,不向艱難困厄低頭, 淵明從巨鳥沖天中吸取昂揚奮發(fā)的頑強精神。猛鳥意象,使淵明的豪俠之氣、壯士情懷找到了最佳的表現(xiàn)形式,從這個意象上人們可以看到淵明作為“慷慨悲歌之士”的一面。
當(dāng)然,淵明筆下的飛鳥意象是一個類別多樣的系列,作為其中之一的猛鳥意象也絕非以上幾個用例。飛鳥意象實在是寄托了淵明無限的情思和追求,僅看以下詩例便可感受到淵明的“飛鳥”情懷:
1.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詠貧士》七首之一)
2.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飲酒》二十首之四)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二十首之五)
4.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飲酒》二十首之十五)
5.悲風(fēng)愛靜夜,林鳥喜晨開(《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
6.鳥哢歡新節(jié),泠風(fēng)送余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之一)
7.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
8.冽冽氣遂嚴(yán),紛紛飛鳥還(《歲暮和張常侍》)
9.晨鳥暮來還,懸車斂余輝(《于王撫軍座送客》)
10.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五首之一)
11.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兮辭并序》)
人生自由的渴望、田園歸耕的情趣、生活重壓的煎熬、飲酒賦詩的閑適、時光流逝的焦灼、白首無成的痛苦、一時的瑣事感慨、長久的哲學(xué)深思, 這一切無不可以在淵明的飛鳥意象中看到那飄飛的翎影、聽到那清亢的鳴聲。飛鳥意象,反映了淵明深廣博大的內(nèi)心世界及他性格、思想的復(fù)雜性, 而作為這個意象系列其中之一的猛鳥意象自然是這個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意象,因為它凝聚了淵明作為自然人和社會人最值得肯定的積極向上的精神。
詩如其人。每篇作品無不是作者人格品行、審美情趣的綜合反映。淵明的詩之所以流譽古今,影響深遠,其人格力量是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山樵暇語》說:“陶彭澤詩,顏(延之)、謝(靈運)、潘(岳)、陸(機)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賦之于詩,無一點愧辭,所以能爾。” 《詩品》說:“(陶潛)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zhì)直?!薄墩f詩晬語》說:“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淵深樸茂不可到處?!边@些評語,在充分肯定陶詩藝術(shù)造詣之高的同時,無不對其胸襟、氣質(zhì)、人品給予高度贊揚。青松、幽蘭、芳菊、飛鳥等作為文學(xué)意象,經(jīng)過無數(shù)文人的吟詠、歌唱,已經(jīng)積聚了厚重的歷史、人文份量,表現(xiàn)出一種中國古代文人學(xué)士共同崇尚的“集體意識”。淵明進一步豐富了這些意象,并添加了帶有自己獨特個性和道德思想的因子。只有準(zhǔn)確理解和把握這些內(nèi)容, 才能正確破解淵明之作的“淵深樸茂”、“質(zhì)直”、“無愧辭”,洞徹淵明人格魅力的緣由之所在。
需要說明的是,體現(xiàn)淵明高尚人格的意象遠遠不止筆者論及的這些。寒梅、楸木、韌柳、玉石等都曾作為生動、鮮活的人格意象出現(xiàn)在淵明筆下。另外,魏、晉以前,也有很多詩人將松、蘭、菊、鳥等作為自己的品格的象征加以描摹刻畫,但他們大多在一首詩中只寫一個象征物,陶嬰的《黃鵠歌》(見劉向《古列女傳》)、屈原的《橘頌》(見《楚辭》)、劉楨的《贈從弟》三首之二(見《劉公干集》)等都是如此,其選材寄意均表現(xiàn)出單一的特點;淵明卻常常將眾多人格意象連通使用,形成群像,如《和郭主簿》二首之二的菊、松連用,《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的鳥、柏連用,《飲酒》二十首之四的鳥、松連用等都是如此,此不贅述。
綜上所述,淵明筆下的人格意象既有單獨意象內(nèi)容的層蘊累積,又有群象互動、相輔相成的交叉重疊,這些意象向我們展示了淵明作為一個偉大詩人曠達的心胸、堅貞的意志、高尚的人格,更使我們明白了“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fēng)”的哲學(xué)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