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鑒賞、賞析和解讀
userphoto

2022.12.08 湖北

關注

古風藏書·詩歌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鑒賞、賞析和解讀

其一

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

《飲酒詩二十首》是陶淵明的重要代表作。舊說多認為作于晉安帝義熙十二(416)、三年間,王瑤定為義熙十三年(見所編注《陶淵明集》),可從。按據原詩第十九首說: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終死歸田里。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薄敖K死歸田”指淵明義熙元年(405)辭彭澤令歸隱,再經一紀(即十二年),正好是義熙十三年,時作者五十三歲?;驌谑住靶行邢虿换?四十歲稱為不惑之年),淹留遂無成”,并將第十九首的“終死歸田”解為淵明二十九歲辭去州祭酒職歸家,當時他行將而立之年(三十歲),再加一紀為作詩之年,因而認為此詩當是義熙元、二年作者四十一、二歲時作。實則“行行”句系回憶過去情事,并非寫作此詩之年,而淵明辭去州祭酒職以后,又曾幾次出仕,也與“終死歸田”不合,也就是說,“是時向立年”同“終死歸田里”講的不是一回事。此詩寫作時,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故前人稱這一組詩為“感遇詩”(見明鐘惺、譚元春評選《古詩歸》載譚元春語),充滿了對時勢和作者身世的感慨。

序文說明作詩緣起,曠達中透出悲涼,文筆絕佳?!氨取?,近來?!氨纫埂币蛔鳌扒镆埂??!邦櫽啊?,望著自己的身影?!邦櫽蔼毐M”即作者《雜詩》“揮杯對孤影”之意。“辭無詮次”是說言辭沒有選擇、次序,意謂率意成篇,是不經意之作。據詩序“比夜已長”,“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這一組詩當是同一年秋夜陸續(xù)所作。各首在寫作的當時,雖然只是根據彼時的感觸,直書胸臆,并無預先的規(guī)劃,但在最后編排時,卻照顧到了前后的聯(lián)系,全組的結構,相當謹嚴。組詩雖然只有九篇直接寫到酒,但所有各篇都是酒醉后的感想,故總題為《飲酒》。飲酒是為了排遣胸中的郁悶,酒后作詩是在書慨。梁昭明太子蕭綱說: “有疑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也?!?《陶淵明集序》)清人方東樹也說它“亦是雜詩,……借飲酒為題耳,非詠飲酒也。阮公(阮籍)《詠懷》,杜公(杜甫)《秦川雜詩》,退之(韓愈)《秋懷》,皆同此例,即所謂遣興也”(《昭昧詹言》),所論極確。

衰榮無定在”為原詩第一首,寫衰榮無定,世事不常,應當達觀處之,飲酒自娛。這是整個組詩的總綱。

開頭兩句就提出一個富有哲理的問題?!八s”猶言盛衰?!皹s”本意為草木的花,引申為繁盛之意。“彼此”即指上句的衰、榮。宇宙萬物,社會人事,莫不有衰有榮,衰榮二者,緊密相連: 有榮必有衰,有衰必有榮;沒有永遠的、一成不變的衰,也沒有永遠的、一成不變的榮。詩中衰榮并提,重點則在由榮變衰。下文緊接著即引人事申論之。

據《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 秦東陵侯召(邵)平,秦亡后淪為平民,家貧,在西漢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城東種瓜,瓜美,時人稱為“東陵瓜”。詩中的邵生,即指召平(召、邵古代本為一姓)。當邵平在瓜田辛勤種瓜時,同他在秦代為侯的朱門甲第,高車駟馬,鐘鳴鼎食,奴婢如云的富貴榮華、聲勢顯赫比較起來,何止天壤之別!“寧”,豈、難道。用反詰表示否定,可以使語氣更加強烈,更能加強感嘆的意味。邵生之不能長久富貴,猶草木之不能長榮不枯。邵生如此,類似邵生的公侯將相,不知有多少;進而言之,王朝的興衰,不知搬演了幾多回。作者寫此詩時,東晉王朝經過司馬道子亂政、孫恩之亂、桓玄篡逆,已經搖搖欲墜,此詩寫作后不久,劉裕即代晉自立。就作者本人而言,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晉的大司馬,祖父、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樣的官,但到他這一代,家世已經衰落。所以這兩句雖然寫的是史事,實際蘊含著對時勢和自身身世的感嘆。不過,作者既不是在惋惜晉室的衰敗,更不是在眷戀先世的富貴,因為前此不久他便主動辭去了彭澤令,當義熙末年朝廷征召他為著作佐郎,也被他辭掉。如果說有憤懣的話,那就是憤懣在當時政治極端黑暗、門閥制度極度森嚴的情況下,自己早年立下的“大濟于蒼生”(《感士不遇賦》)、希望建立一個“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桃花源詩》)的美好社會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實現(xiàn)了。

然而,“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社會人事的盛衰變化,就像寒暑相互更替一樣,是不可改變的客觀規(guī)律。通達事理的人知道這個道理,就能不為這種變化而驚恐,也不為自己的得失窮達而系心,日夕歡飲,怡然自適。這同作者《歸去來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意思差不多。“寒暑”兩句既是總結上文,是由上面四句得出的結論,而這個結論本身,又是一個寓有哲理的比喻。這個比喻同開頭“衰榮”兩句意思相近,作用一樣(都講社會人事變遷),但前者為直述,后者為比喻,表達方式并不相同,它們分別放在邵生這個歷史人物的例證前后,通過這樣反復詠嘆,加重加深表達了主題,增強了詩的感染力?!敖馄鋾钡摹皶北玖x為會集,即指上文所講的道理。“逝”通“誓”,是表示決心之詞。“忽”與序中的“忽然”義近,含有隨意的意思,是說隨意地攜著一壺酒,想喝就隨便喝幾杯?!皻g相持”寫飲酒時的歡愉,但從上文的感慨和此題其他各首多感事傷時的內容看來,實際是借酒排遣,并非真的整日飄飄然。

用精當的比喻,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又引典型的歷史人物論證之,不僅增強了作品的感人力量,還避免了內容的平板枯燥。所以雖然此詩幾乎全是議論,讀來卻耐人咀嚼尋味。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其四)》鑒賞、賞析和解讀

2022-06-26可可詩詞網-名詩鑒賞 https://www.kekeshici.com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本詩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鳥的失群離所至托身孤松來暗喻自己從誤落塵網到歸隱田居的過程,由此表明了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對遠離塵囂的田園生活的歌頌。

詩的前六句極言失群之鳥的煢獨與徬徨。黃昏時分,一只離群的鳥還在獨自飛翔,它形單影只,棲棲惶惶,疑懼不安地在天際徘徊,始終找不到可以棲止休息的地方,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它的啼聲也越來越悲涼感傷。在它那凄厲的叫聲中可以聽到思慕清深高遠之地的理想,它飛來飛去卻無處可依。這里的飛鳥顯然象征著詩人自己前半生的棲棲惶惶。淵明自二十九歲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做過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建威參軍這類小官,四十一歲時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由于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而解綬棄職。詩人的這些生活經歷便是本詩前半所暗示的事實。

此詩的后半寫鳥之得棲身之所,矢志不再離去。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樹,于是收起翅膀,從遼遠的地方來此棲息,言外之意便是說自己找到了一個理想的歸隱之處。“勁風”二句卻宕開一筆,由寫鳥而帶出寫松。在強勁的暴風下本不會有茂盛的樹林,唯獨孤松的濃蔭卻永不衰敗,這兩句分明指亂世之中本沒有可安居樂業(yè)的地方,只有隱居田園才可棲身,并對田園生活表示了強烈的興趣。于是最后兩句詩人借棲鳥之口感嘆道: 我有了如此理想的托身之所,我將永遠固守,不再離去了。這里詩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歸隱之所是不無道理的,淵明對于松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對待菊花一樣,如《飲酒》的第八首就歌頌了孤松,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可見他對于松樹卓然傲霜的品格給予了極高的贊賞。而且可知他居處的東園大概確有一株挺拔的松樹,因而他的《歸去來兮辭》中也說: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又說: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笨梢娺@里的“孤生松”既是象征,也有寫實的意義。當然,松樹的高潔堅貞與淵明人格的孤傲正直本身就有著某種共通之處。這六句中詩人表示了對田園生活的依戀和熱愛,如在同一組詩的后一首“結廬在人境”中,就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這種感情,以為這是遠離塵囂的最佳途徑,故愿千載長守,永不分離。

此詩全用比體,繼承了我國自《詩經》以來的比興創(chuàng)作手法,如《詩經》中的《魏風·碩鼠》和《豳風·鴟鸮》就是全用比體的作品,楚辭中的《橘頌》也是如此。陶淵明就是接受了《詩經》、《楚辭》的傳統(tǒng),他以孤鳥自喻,形象地描繪了自己從塵世的羈絆中解脫出來,較之直接的陳述更加耐人尋味,意蘊深長。他另有《歸鳥》四言詩一組,也抒發(fā)了相類似的感情,如其中之一說: “翼翼歸鳥,晨去于林,遠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風不洽,翻翮求心,顧儔相鳴,景庇清陰?!币布脑⒘嗽娙司攵档慕洑v。這種借鳥的歸棲來象征詩人自己由出仕到歸隱的說法在淵明的其他作品中也不少,如《歸園田居五首》中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去來兮辭》中說“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都以歸鳥喻自己的回歸田園。此詩以通首比喻的方法,啟導了后代以鳥喻人的無數詩作,如鮑照的《贈傅都曹別》、韓愈的《鳴雁》、杜牧的《早雁》等都是全篇以雁為比,與淵明此詩的創(chuàng)作手法一脈相承。

這首詩在寫作上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采用了強烈的對照手法,詩的前六句極言孤鳥的失意,鳥既失群,自然棲惶不安,加之在暮色蒼茫中獨自飛翔,令人倍感凄涼。再說它徘徊無定,是目之所見;續(xù)說它鳴聲轉悲,是耳之所聞,最后又從其鳴聲而推測其心之所思,層疊寫來,將孤鳥無地可容的窘迫處境寫得淋漓盡致。然“因值孤生松”以下陡然折回,斂歸息蔭,自然有無限樂趣,更何況在舉世無繁榮之木的情況下,得一挺拔勁直、濃蔭鋪地之青松作為棲息之地,自為理想的樂土,故欲托身于此,千載不離。下六句寫鳥的得其所哉也極盡其能事。然惟有在前半極言失意的基礎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寫境遇的可貴,前后構成了強烈的對照,令詩意更加鮮明,這便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比照的妙用,相反相成,達到更為感人的效果。

至于前人解釋此詩的寓意時往往以為淵明在此不僅表示了甘愿隱退,絕意出仕劉宋的高尚氣節(jié),而且也有意地諷刺了殷景仁、顏延之等出仕新朝的士人,其根據主要在“勁風無榮木”諸句。然細味全詩,其旨趣在于以鳥自況,“勁風”云云固然隱喻時世亂離,然未必確有所指。讀以比體所寫之詩最忌過分穿鑿附會,這又是我們在詩歌鑒賞中宜加注意的。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其五)》鑒賞、賞析和解讀

2019-05-12可可詩詞網-名詩鑒賞 https://www.kekeshici.com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致在魏晉以前,以儒家學說為核心,中國人一直相信人類和自然界都處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這一種外于而又高于人的個體生命的權威,在東漢末開始遭到強烈的懷疑。于是就迎來了個性覺醒的時代;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相應地有了所謂“人的主題”的興起。但個性覺醒,既是舊的困境與背謬的結束,又是新的困境與背謬的發(fā)現(xiàn)與開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個體生命與永恒的宇宙的對立。詩人們不斷發(fā)出哀傷的感嘆: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自顧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贈白馬王彪》);“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阮籍《詠懷詩》)。人們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無限存在對有限人生的壓迫。

但是,即使說困境與背謬注定要伴隨人類的全部進程(這是一個存在主義的觀念),在不同的階段上,人還是要尋找不同的解脫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詩意上的,人也要發(fā)現(xiàn)一種完美的生命形態(tài)。所以到東晉末,在玄學的背景中,陶淵明的詩開始表現(xiàn)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這就是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而是相反地強調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在他的《飲酒》之五中,表現(xiàn)得最為充分而優(yōu)美。憑著它那淺顯的語言、精微的結構、高遠的意境、深蘊的哲理,這首詩幾乎成了中國詩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篇。

全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而歸復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自古及今,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對象,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盡管莊子早就說過,這一切都是“賓”,即精神主體的對立面(用現(xiàn)代語匯說,就是“異化”),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終究無法擺脫。而陶淵明似乎不同些。他當時剛剛從官場中退隱,深知為了得到這一切,人們必須如何鉆營取巧、裝腔作勢,恬不知恥地丟去一切尊嚴。他發(fā)誓要扔下這些“賓”位的東西,回到人的“真”性上來。

于是有了這首詩的前四句。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败囻R喧”,意味著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所謂“冠帶自相索”。因為陶淵明喜歡訴窮而人們又常常忘記貴胄之家的“窮”與平民的“窮”全不是一回事,這兩句詩的意味就被忽視了。實在,陶家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是尋陽最有勢力的一族。所以,盡管陶淵明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門無車馬終究是不尋常的。所以緊接著有一問: 你如何能做到這樣?而后有答,自然地歸結到前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斑h”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脫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tài)。此處的“心遠”便是對那爭名奪利的世界取隔離與冷漠的態(tài)度,自然也就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所居之處由此而變得僻靜了。進一步說,“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著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

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語,其實結構非常嚴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轉折,第三句承上發(fā)問,第四句回答作結。高明在這種結構毫無生硬的人為痕跡,讀者的思路不知不覺被作者引導到第四句上去了。難怪連造語峻峭的王安石也大發(fā)感慨: 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稱為“自然哲學”,它既包含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tǒng)一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原來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化”遷變的表現(xiàn),只是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投入到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和名利的競逐中,以至喪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滿焦慮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態(tài),只有歸復自然,才能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出來,詩就變成論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人(題名叫《飲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飄飄然忘乎形骸的詩人)在自己的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廬山)相會?!坝迫灰娔仙健?,按古漢語法則,既可解為“悠然地見到南山”,亦可解為“見到悠然的南山”。所以,這“悠然”不僅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

另一種版本,“見南山”的“見”字作“望”。最崇拜陶淵明的蘇東坡批評說: 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東坡先生非常聰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處,他的話說得不錯。為什么不能作“望”?因為“望”是有意識的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還可以深一步說: 在陶淵明的哲學觀中,自然是自在自足無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損,全在于人有著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帶來得之驚、失之憂,根本上破壞了生命的和諧。所以,在這表現(xiàn)人與自然一體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無所屬的“見”,而不能用目有定視的“望”。

見南山何物?日暮的嵐氣,若有若無,浮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結伴而飛,歸向山林。這一切當然是很美的。但這也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在陶淵明的詩文中,我們??梢钥吹筋愃频木渥樱?“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辭》);“卉木繁榮,和風清穆”(《勸農》)等等,不勝枚舉。這都是表現(xiàn)自然的運動,因其無意志目的、無外求,所以平靜、充實、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應該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個自然運動中完成其個體生命。這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最后二句,是全詩的總結: 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剛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實際的意思,是說這一種真諦,乃是生命的活潑潑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體現(xiàn)它的微妙與整體性。后世禪家的味道,在這里已經顯露端倪了。

在詩的結構上,這二句非常重要。它提示了全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體悟,去咀嚼。

這首詩,尤其是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二句,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得到很高的稱譽。然而簡單地以這種美學境界來概括陶淵明的全部創(chuàng)作,又是偏頗的。因為事實上,陶淵明詩文中,表現(xiàn)焦慮乃至憤激的情緒,還是很多,其濃烈?guī)缀醭^同時代所有的詩人。但也正因為焦慮,他才尋求靜穆。正像我在開頭就說的,這是在新的困境與背謬中所尋得的理念和詩意上的完美的生命形態(tài)。也許,我們能夠在某個時刻,實際體驗它所傳達的美感,進入一個純然平和的、忘卻人生所有困擾的狀態(tài),但這絕不可能成為任何人(包括陶淵明)的全部人生。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注〕 裛(yì意): 通浥。

此詩寫對菊飲酒的悠然自得,實際蘊藏著深沉的感傷。

秋天是菊花的季節(jié)。在百花早已凋謝的秋日,惟獨菊花不畏嚴霜,粲然獨放,表現(xiàn)出堅貞高潔的品格。惟其如此,作者非常愛菊,詩中屢次寫到,而且常常把它同松聯(lián)系在一起,如《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薄稓w去來辭》: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此詩首句“秋菊有佳色”,亦是對菊的傾心贊美?!坝屑焉比謽O樸素,“佳”字還暗點出眾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如果換成其他秾麗字眼,比如“麗”、“粲”、“絢”之類,反倒惡俗不堪。前人稱此句“洗盡古今塵俗氣”(宋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引艮齋語),并非虛譽。“裛”,沾濕?!岸蕖?,拾取?!坝ⅰ奔椿??!把`露掇其英”,帶露摘花,色香俱佳。采菊是為了服食,菊可延年益壽。作者《九日閑居》就有“酒能袪百慮,菊解制頹齡”之句。曹丕《與鐘繇九日送菊書》云: “輔體延年,莫斯(指菊)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可見服食菊花,是六朝的風氣。屈原《離騷》說: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惫史尘栈ú粌H在強身,還有志趣高潔的喻意,而通篇之高遠寓意,亦皆由菊引發(fā)。

秋菊佳色,助人酒興,作者不覺一杯接著一杯,獨自飲起酒來。“泛”這里是縱情飲酒的意思?!巴鼞n物”指酒。《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遨以游”,毛《傳》: “非我無酒可以遨游忘憂也。”又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相傳杜康是開始造酒的人,這里用作酒的代稱。)如果心中無憂,就不會想到“忘憂”,這里透出了作者胸中的郁憤之情?!斑z世”,遺棄、超脫俗世,主要是指不去做官。明黃文煥《陶詩析義》說: “遺世之情,我原自遠,對酒對菊,又加遠一倍矣?!狈治錾醮_。不過,結合“忘憂”看,這里的“遺世”,也含有憤激的成分。因為淵明本來很想做一番“大濟于蒼生”(《感士不遇賦》)的事業(yè),只是后來在官場中親眼看到當時政治黑暗,這才決計歸隱的。

后面六句具體敘寫飲酒的樂趣和感想,描繪出一個寧靜美好的境界,是對“遺世情”的形象寫照。這里寫的是獨醉。他既沒有孔融“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后漢書·鄭孔荀列傳》載孔融語)那樣的豪華氣派,也不像竹林名士那樣“縱酒昏酣”,而是一個人對菊自酌。獨飲本來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五、六兩句各著一“雖”字、“自”字,就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顯得那壺兒似也頗解人意,為詩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添注不已?!皟A”字不僅指向杯中斟酒,還有酒壺傾盡之意,見出他自酌的時間之長,興致之高,飲酒之多。所以從這兩句到“日入”兩句,不僅描寫的方面不同,還包含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飲酒增多,作者的感觸也多了起來。

再下二句,“群動”泛指各種動物,“息”是止息?!叭杖肴簞酉ⅰ笔强傉摚皻w鳥趨林鳴”是于群動中特取一物以證之;也可以說,因見歸鳥趨林,所以悟出日入之時正是群動止息之際?!摆叀笔莿討B(tài),“鳴”是聲音,但惟有在特別空曠靜寂的環(huán)境中,才能更加顯出飛鳥趨林,更加清晰地聽到鳥兒的聲音,這是以動寫靜、以聲寫寂的表現(xiàn)手法。而環(huán)境的寧靜優(yōu)美,又襯托出作者的閑適心情。這二句是寫景,同時也是淵明此時志趣的寄托。淵明詩中寫到鳥的很多,尤其歸隱以后,常常借歸鳥寓意。除此詩外,他如“翼翼歸鳥,相林徘徊。豈思天路,欣及歸棲”(《歸鳥》其三),“翼翼歸鳥,戢羽寒條?!D繳奚施,已卷(倦)安勞”(《歸鳥》其四),“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還有“云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讀山海經》),等等。這些詩中的歸鳥,都是作者的藝術化身。趨林之鳥本來是無意中所見,但它卻喚起了作者的感慨深思: “群動”皆有止息之時,飛鳥日落猶知還巢,人生何獨不然?鳥兒始飛終歸的過程,正好像是作者由出仕到歸隱的生活歷程。這里既是興,也是比,又是即目寫景,三者渾然一體,使人不覺,表現(xiàn)手法非常高妙。

末尾寫所以歸隱之故,表達了隱居終身的決心。“嘯”是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越的聲音,是古人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方式?!皣[傲”謂歌詠自得,無拘無束。《飲酒》第五首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知東軒即在此東籬內,東籬之下種有菊花。對菊飲酒,嘯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樂?!暗么松笔钦f不為外物所役使,按著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也就是東坡所說的“靖節(jié)以無事自適為得此生,則凡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東坡題跋·題淵明詩》)“得此生”和“失此生”實指歸隱和做官。嘯傲東軒,是隱居悠閑之樂的形象描繪,它是贊美,是慶幸,也是意愿。然而,“聊復”(姑且算是)一詞,又給這一切罩上了一層無可奈何的色彩,它上承“忘憂”、“遺世”,仍然表現(xiàn)出壯志難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清人吳淇曾將此詩同這組詩的第五首(“結廬在人境”)加以比較,認為“上章(即“結廬”一首)寫自得中帶不得有為之意,此章寫不得有為帶自得之意”(《六朝選詩定論》),所論極精辟。正是“不得有為”同“自得”的矛盾,使得此詩曠達和感傷這兩種感情水乳交融,并存于同一詩句中。這個特點不僅大大擴展了詩的內涵,使之更加含蓄蘊藉,還使作品帶上濃厚的抒情氣氛,而這正是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蘇軾《與蘇轍書》)的具體表現(xiàn)。

其八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經過孔子的這一指點,松柏之美,便象征著一種高尚的人格,而成為中國文化之一集體意識。中國詩歌亦多贊嘆松柏之名篇佳作。盡管如此,陶淵明所寫《飲酒》第八首“青松在東園”,仍然是極有特色。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鼻嗨芍?,挺秀而美。生在東園,卻為眾草所掩沒??梢姳姴葜?,其勢莽莽。青松之孤獨,也不言而喻。“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遍逭?,滅絕也。異類,指眾草,相對于青松而言。枝者,謂枝干。歲寒,嚴霜降臨,眾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現(xiàn)于世。當春夏和暖之時節(jié),那眾草何嘗不也是青青之色?而況草勢甚深,所以能一時掩沒青松。可惜,眾草究竟經受不起嚴霜之摧殘,終于是凋零了?!斑B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碧热羟嗨啥嗔耍等贿B成松林,那么,它的與眾不同,便難以給人以強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獨立于天地之間,人們這才為之詫異了。以上六句,構成全詩之大半幅,純然出之以比興。正如吳瞻泰《陶詩匯注》所說,是“借孤松為己寫照”。青松象征自己堅貞不渝之人格,眾草喻指一班無品無節(jié)之士流,凝霜則是譬比當時嚴峻惡劣之政治氣候,皆容易領會。唯“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兩句,意蘊深刻,最是吃緊,應細心體會。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誠然令人驚詫。而其之所以特異,乃在于眾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質。倘園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與眾不同。其實,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說人格高尚蔚然而為一代士風,則高士亦并非與眾不同。依中國文化傳統(tǒng),“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人人都具備著挺立人格的內在因素?!叭私钥梢詾閳蛩础?《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體人格??上咳送菽缬谒接秩绾文堋白咳灰姼咧Α蹦??正如朱熹所說: “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zhèn)€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晉宋人物?!?陶澍集注《靖節(jié)先生集》附錄引)淵明少無適俗韻,晚抱固窮節(jié),自比青松,當之無愧。最后四句,直接寫出自己。“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為?!焙?,承上文“凝霜”而來。下句,陶澍注: “此倒句,言時復為遠望也?!闭f得是。淵明心里愛這東園青松,便將酒壺掛在松枝之上,飲酒、流連于松樹之下(本題是《飲酒》)。即使不到園中,亦時常從遠處來瞻望青松之姿。掛壺寒柯,這是何等親切。遠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淵明之心靈,分明是常常從青松之卓然高節(jié),汲取著一種精神上的滋養(yǎng)。莊子講的“與物有宜”,“與物為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分別見《莊子·大宗師》、《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苯Y筆兩句,來得有點突兀,似與上文無甚關系,實則深有關系。夢幻,喻人生之短暫,翻見得生命之可珍惜。紲者,捆縛也。塵羈即塵網,謂塵世猶如羅網,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彌可珍惜,又何必把自己束縛在塵網中,失掉獨立自由之人格呢?這種堅貞高潔的人格,正有如青松。這才是真正的主體品格。

淵明此詩之精神境界與藝術造詣,可以喻之為一完璧。上半幅純用比興,贊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縱筆用賦,發(fā)舒對于青松之知賞,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懷。全幅詩篇渾然一體,實為淵明整幅人格之寫照。全詩句句可圈可點,可謂韻外之致味之而無極。尤其“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二句,啟示著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則高尚的人格并非與眾不同,意味深遠,極可珍視?!对姟ば⊙拧ど焉颜呷A》云: “唯其有之,是以似之?!敝灰驕Y明堅貞高潔之人格,與青松歲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詩借青松為自己寫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其九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飲酒》組詩第九首“清晨聞叩門”,是一篇假設問答以表示詩人堅持隱居避世、拒絕仕宦決心的詩作。這首詩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使人們能更清楚地了解陶淵明歸隱后的生活,以及他對“仕”與“隱”的認識和思索。

詩以清晨的叩門聲發(fā)端,全篇皆在自然而融洽的氣氛中。清早,詩人就聽見有人敲門,他急忙起身,連衣服也顧不得穿好,便趕去開門?!暗股选?,用《詩經·齊風》“東方未明,顛倒衣裳”之意,風趣地寫出詩人一早急起迎客的匆忙情形?!皢栕訛檎l歟?田父有好懷”,問一聲來者是誰?原來是一位老農前來問候。“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此兩句是詩人以轉述的口氣說出田父的來意: 他提著酒壺遠道來探望,為的是懷疑我與時世相違背。緊接四句便記下田父的勸說之辭。這位田父的意思也并非是贊同當時的社會風氣,只覺得詩人如此衣衫破敝、居住在低矮的茅屋中,未免太委屈,實在不是高士隱居之地?!翱|”,同“襤褸”?!吧型?,主張同流合污的意思。“汩其泥”,語出《楚辭·漁父》: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意謂姑且與世人同浮沉,不要獨清。再下六句,則是詩人對田父的回答,亦可視作作者的自勉之辭: 我深深地感謝老人家的善意勸告,但是自己的稟性、氣質不能與世俗相諧洽;攬轡回車、再入仕途,誠然可以跟著人家學,可違背了自己的意愿和初衷,豈不是太糊涂了嗎?咱們暫且快樂地喝酒吧,我的車是不能回轉的!語氣雖然謙恭而委婉,但是所表示的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決心走隱逸之路的態(tài)度,又是何等堅決!“吾駕不可回”,這正是詩人最后的誓言!

從詩的藝術構思來看,全篇設為問答,與《楚辭·漁父》篇有著相近之處。而且非特形似,神亦似之。從詩的內容來看,屈子“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剛正之氣,亦正為詩人所繼承和發(fā)揚。陶淵明雖未像屈子那樣“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從田父所言的“縷茅檐”看,他的生活也是極其簡陋的。所以他的寧守貧賤、絕意仕進,也和屈子一樣是難能可貴的。此外,詩人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細之事,如開門迎客,對酒談天,都寫入詩中,而且又寫得親切自然,豐腴有味,純樸動人,這也是作品的高妙之處。全篇看似舒緩,卻于表面散漫的行文中,處處蘊含著不流于世俗的高尚精神。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一士長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相笑,發(fā)言各不領。規(guī)規(guī)一何愚,兀傲差若穎。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此詩設為一夫一士,而以士自況,表達了對時事的看法和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開頭六句是敘事。首句的“客”即下句的一夫和一士。“止”是止息、居住?!叭∩帷保呄蚝蜕釛?,指志趣、懷抱。“邈”是遠的意思?!板惝惥场敝^二人處于相距極遠的兩個不同境界。這二句是說,有兩個常住在一起的人(這“人”其實是兩種人的象征),他們的志趣迥然不同: 一個人長年獨自飲酒沉醉,一個人卻不飲酒,終年都很清醒;兩人你嘲笑我醉,我譏諷你醒,講的話都不為對方所理解。這幾句盡量突出這兩個人志趣的根本不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生活方式也絕然相反,同時只作客觀敘述,不帶一點褒貶。這樣寫,是為了更好地為下文作鋪墊,為下面的議論蓄勢。

“長獨醉”和“終年醒”都不是常人所有的情形,這不免使人產生疑問: 他們何以會有這種表現(xiàn)?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對此,“規(guī)規(guī)”二句用亦敘亦議的筆法,表明了作者對二者的態(tài)度,而何以醒、醉的原因以及醒和醉的真正涵義,亦自然蘊含其中?!耙?guī)規(guī)”是淺陋、拘泥的樣子?!肚f子·秋水》: “子乃規(guī)規(guī)然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這句講的是醒者。此人謹小慎微,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亦步亦趨,沒有思想,沒有主見,自以為是清醒的,別人也以為他是清醒的,而在作者看來,這是十足的愚昧。“一何”義同“何其”,是強烈的否定語氣,足見作者的鄙薄之甚?!柏0痢笔蔷坪蟀练抛缘弥玻耙?guī)規(guī)”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差若穎”意謂較為聰明。“差”是略微之意。這句講的是醉者。在作者看來,醉者可以超脫世俗,不問時事,所以他是聰明的、可取的。這本身就是對現(xiàn)存的秩序、輿論、政治等等的否定。而這正是醉者的用心,所謂醉者,其實是真正的醒者。正因為醒者愚而醉者穎,只有醉時才是醒時,所以作者傳語醉者,希望他不但白日飲酒,夜里還應點上蠟燭,繼續(xù)酣飲;要他時時刻刻都在醉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時時刻刻都保持清醒。清人邱嘉穗云: “陶公自以人醉我醒,正其熱心厭觀世事而然耳。要之,醒非真醒而實愚,醉非真醉而實穎?!?《東山草堂陶詩箋》)馬墣云: 淵明“以醉者為得,誠見世事之不足問,不足校論,惟當以昏昏處之耳?!?《陶詩本義》)這些分析都是極為中肯的。

醒者實際就是世俗庸人的代表,醉者則是作者的自我寫照。作者寫作此詩時,正當晉宋易代的前夜,是我國歷史上最黑暗、最動亂的時期之一。這個時期,政治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大小軍閥為了爭奪權力,互相攻殺,兵禍連年不絕。作者既無力改變現(xiàn)實,又不愿同流合污,早年的壯志已經根本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了。作者在《雜詩》中說: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感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边@同后來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實質上并沒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的。醉酒不過是對現(xiàn)實已經絕望的一種表現(xiàn),同時也是借以排遣苦悶和潔身避禍的一種手段,包含著傷時感事的深刻內容。這使我們想起了當魏晉之際,鐘會屢以時事問阮籍,欲因其可否而加之罪,阮籍均以酣醉得免的故事。(見《晉書·阮籍列傳》)《飲酒》第二十首末尾的“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與阮籍的“口不臧否人物”,用意正復相同。這里固然有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的一面,但保持自己高潔的節(jié)操,不同丑惡的統(tǒng)治階級合作,卻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這是一首構思別致的感懷詩。筆調曠放,感情卻極沉痛,冷峻之中包裹著一顆火熱的心。清人施補華說: “陶公(指淵明)詩,一往真氣,自胸中流出,字字淡雅,字字沉痛,蓋系心君國,不異《離騷》,特變其面目耳?!?《峴傭說詩》)淵明無意于做某一姓的忠臣,“君國”云云,是不確的;但看到陶詩同《離騷》有相通之處,同樣是處處滲透著沉痛的感情,確實是極有見地的。屈原借香草美人以抒忠憤,淵明借飲酒以寄悲慨,都是為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悲哀。淵明在《自祭文》中直言“人生實難,死如之何?”足見“長獨醉”的淵明同行吟澤畔的屈子一樣,也是一個傷心人。而這首詩,則是這種“傷心”在另一手法上的體現(xiàn)。

其十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東晉以來,玄風大熾,一般文士都喜歡在詩文中說理。然而,他們的作品大多“平典似道德論”,頗遭后人訾議。唯有陶淵明卻因其詩理趣盎然,情味深雋,大得后人推崇。同樣是以詩說理,何以后世褒貶如此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陶淵明與東晉士大夫們所追求的“理”各自不同,表達“理”的方式也各異。東晉士族文人言空蹈虛,侈談玄理,以此為精神寄托,擷取老莊陳言為篇,理贅于辭,自然不免“淡乎寡味”之譏。而陶淵明在經歷了幾仕幾隱的痛苦摸索之后,終于毅然歸隱田園,他在躬耕實踐中找到了人生的歸宿,在自然淳樸的田園生活中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盡管他也接受了老莊崇尚自然的思想影響,然而他所理解的“自然之理”是與儉樸而充實的田園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他所追求的“自然之理”,包蘊在淳樸篤實的田園生活中。情,曠而不虛;理,高而不玄——這正是上面所錄《飲酒》詩第十四首的一個顯著特點。

先說詩中的情。陶淵明在寧靜的鄉(xiāng)居生活中,或與鄰人“披草共來往”、“但道桑麻長”;或“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或“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這一回,他邀請友人松下坐飲,而“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這兩句開門見山點出“飲酒”的情由。這個“賞”字用得精當。詩人招飲,其情自然不俗;故人“賞”此趣,其情亦雅。這個“賞”字精煉地寫出了賓主相得之情。而各自“挈壺”赴會,既見出鄉(xiāng)間獨有的古樸風情,又使人意會到來者都是一些淳厚質樸的人。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自稱“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故人“挈壺相與至”,正是深知淵明的境況和性情啊!這兩句雖不言情,而情意自出。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這四句寫松下飲酒的情景。沒有幾案可憑,那有什么關系?鋪荊于地,賓主圍坐,格外親切。沒有絲竹相伴,這也無甚要緊。聽那風吹松葉,不是更有清趣?圍坐的是“故人”,面對的是清景,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陶醉!酒不醉人,人自醉??!所以“數斟已復醉”。既醉之后,更是隨意言笑,舉觴相酬,歡然自得。如同詩人筆下所寫的“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一樣,在這幅松下坐飲的畫面中也洋溢著一股濃郁的情意。此情與世俗的利害無涉,故言其“曠”;此情又來自詩人淳樸的生活感受,故言其“不虛”。

再說詩中的理。陶淵明把寧靜的鄉(xiāng)村當作返樸歸真的樂土,把“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當作自然之理來信奉,在“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的生活中領略著任真自然的樂趣。在他的心目中,鄉(xiāng)間幽靜的景物、淳厚的民情和古樸的鄉(xiāng)俗,無一不含蘊著與虛偽奸詐相對立的哲理。就像他曾在“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景致中體會到“此中有真意”一樣,他也在松下坐飲、言笑自適的情景中悟出自然之理。這六句詩雖不明言理,但理趣融于“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父老雜亂言”等意象之中,且流于筆墨之外。

在詩的后半部中,詩人以警雋之言將他的感受進一步哲理化: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不覺”二字承接“數斟已復醉”而來。在醉意朦朧之中,自我意識消失了,外物更不縈于胸中,詩人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這里雖然表達的是一種玄理,然而它與“飲酒”、“復醉”的主觀感受相結合,所以并不顯得突?;蛏?,反而使人在咀嚼哲理的同時,仿佛看到醉態(tài)可掬的詩人形象?!坝朴啤闭撸敢话阙吤鹄?。這兩句詩,一句指他人,一句言自身,筆法簡練靈活。詩人說: 那些人迷戀于虛榮名利,而我則知“酒中有深味”!這個結尾可謂意味深長。魏晉以來,名士崇尚自然,而且大多嗜酒如命。在他們看來,“酒正自引人著勝地”,“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世說新語·任誕》)。所謂“勝地”、“形神相親”,便是他們所追求的與自然之道相冥合的境界。飲酒,則是達到這一境界的一種手段。酒之“深味”,便在于此。因此,陶淵明在這里實際上是說自己在詩酒相伴的生活中、在與“故人”共醉的樂事中悟得了自然之理,而此中的“深味”是奔趨于名利之場的人難以體會的。

從松下坐飲這一悠然自適的情景中引出物我兩忘的境界,進而點出最高的玄理——酒中之“深味”,通篇理趣盎然,警策動人,余味雋永。此理超然物外,故言其“高”;此理又包蘊著真實的體驗,質樸明快,故言其“不玄”?!闀缍惶摚砀叨恍?,以情化理,理入于情,非大手筆不能如此。后世學步者雖多,終不能達到陶詩從容自然的至境。

這首詩以飲酒發(fā)端,以酒之“深味”收尾,中間貫穿著飲酒樂趣,敘事言情說理,都圍繞著“飲酒”二字,章法與詩意相得益彰,思健功圓,渾然成篇。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隱逸,是中國歷史文化之一項特殊傳統(tǒng)。真正的隱士,是對抗黑暗社會與異己現(xiàn)實之志士。從伯夷起,隱士代不乏人。而用詩歌對隱逸心態(tài)及生活作出深刻、完整寫照的第一人,乃是陶淵明。此詩即為一好例。

起筆兩句,淵明自述平生安身立命之根本?!吧倌旰比耸?,游好在六經?!比耸拢附浑H應酬之俗事。《后漢書·黃琬傳》云: “時權富子弟,多以人事得舉?!比耸抡Z義同此。游好,意兼愛好與涵泳體會。游好實為一種極高明的讀書態(tài)度與方法(與死讀書相對)。《禮記·學記》云: “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息焉、游焉。”晉杜預《春秋序》云: “優(yōu)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庇魏弥^也。或以為游好謂泛泛讀書,那是誤解。六經,指儒家群經。淵明《歸園田居》起云: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正可與此詩起筆相互發(fā)明?!吧贌o適俗韻”是因,“少年罕人事”是果。淵明天性與世俗不合,故極疏于人事交際。而“性本愛丘山”與“游好在六經”,正謂淵明之天性,既愛好大自然,又愛好傳統(tǒng)文化。在晉代,“學者以老、莊為師,而黜六經”(晉干寶《晉紀總論》)。淵明則好六經,足見其為人之特立獨行,其平生得力之所在。淵明既深受儒家思想之教養(yǎng),遂樹立起以天下為己任之志向。可是,“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時光荏苒流逝,漸近四十之年,仕途蹭蹬不進,遂至一事無成。不惑,語出《論語·為政》: “子曰: '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毕戮?,蓋用《楚辭·九辯》“蹇淹留而無成?!贝硕湔Z甚含婉,實則暗示著淵明平生之重大轉折——棄官歸隱。其時淵明四十一歲,剛過不惑之年。淵明棄官歸隱之真正原因,本非仕途之達與不達,而是感憤于政治社會黑暗。所以接著說,“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惫谈F,語本《論語·衛(wèi)靈公》: “子曰: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币庵^君子固然有困窮之時,但不像小人窮則失掉品格。固窮,亦可解為君子固守其窮。大意都一樣。淵明自謂始終抱定固窮之志節(jié),縱然飽經饑寒交迫之困苦,亦決不向黑暗勢力屈服。此二句,實為全詩的精神之所凝聚,足見淵明平生得力于儒家思想之深。以上,從少年之志趣說到中年之歸隱,以下便發(fā)舒歸隱以后之情懷?!氨謴]交悲風,荒草沒前庭。”秋風吹過破舊的房屋,荒草生滿門前的庭院。隱士的生活,不僅是饑寒的,也是寂寞的呵?!芭质亻L夜,晨雞不肯鳴?!迸伦亻L夜,長夜漫漫,晨雞不肯報曉。淵明是因為夜寒而無眠,還是由于心情而不寐,或二者兼之,不必拘說。唯此二句詩,實富于象征意味,可以說正象征著時代的黑暗與志士的操守。時代愈黑暗,志士愈孤獨。此一層意味,亦可以體會。“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泵瞎菛|漢劉龔的字。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中載: 張仲蔚,平陵人,隱身不仕,善屬文,好詩賦,常居貧素,所處蓬蒿沒人。時人莫識,唯劉龔知之。淵明借用此典,乃以仲蔚自比,悲慨時無知己如劉龔者,則自己之真情亦只有隱沒于世矣。詩篇的后半幅,呈示為一種大孤獨大寂寞之境界。但是,在這大孤獨大寂寞中,乃有一種竟抱固窮節(jié)的精神,頂天立地;亦有一種尚友古先賢的志向,貫通古今。所以,這又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向上的境界。

如本詩之所示,從少年時代的“游好在六經”,到歸隱之后的“竟抱固窮節(jié)”,淵明歸隱前后之人生,乃是一幅完整的人生。傳統(tǒng)思想是其一生之精神命脈。亦如本詩之所示,淵明在黑暗時代之中的莫大孤獨寂寞,并非一種消極低沉的狀態(tài),而自具一種超越向上之精神。讀淵明詩,可以知其人。

此詩語言簡練自然,而包蘊深刻廣大。全詩包蘊著淵明一生的心路歷程與心靈境界。此詩辭氣和婉,而精神凜然?!熬贡Ч谈F節(jié)”之節(jié)字,“披褐守長夜”之守字,皆如镕錘而成,凝聚著深沉堅實的力量。又簡練、又豐富,又溫潤、又剛強,此正是淵明詩歌的甚深造詣。

其十九

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將養(yǎng)不得節(jié),凍餒固纏己。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終死歸田里。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陶淵明自述其《飲酒》二十首均是“既醉之后”所作,而詩中卻以清醒的人生態(tài)度,一一展示了對衰榮、顯默、生死、善惡、是非、物我等重大問題的思考,誠如蘇軾所說,此公“言醉時是醒時”(《王直方詩話》)。因詩人明知為世俗的偏見所不容,乃自托為醉人謬誤之言,此所以詩借“飲酒”為題而詠懷也。從這里固可見詩人當年在寂寞中探求人生之道的艱難不易,亦體現(xiàn)了其獨立不遷卓然自立的人格。本詩即在回首往事中披露了自己的衷懷。

詩的首八句以從容安詳的態(tài)度回顧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尤其是生平所經歷的兩次重大抉擇。詩人自二十九歲(393)解褐入仕為州祭酒,至義熙元年(405)辭官歸田,在其間及以后的漫長歲月里,詩人的內心是頗不平靜的,充滿了種種矛盾和沖突,有時甚至到了令人痛苦的地步。但在這首詩里,一切卻都仿佛被過濾凈化,表現(xiàn)為極樸素極單純的情思。詩中說,自己當初入仕就是為稻粱謀,而為官后依然未能解決衣食問題,由此引起反思,遂認定了人生的歸宿。這里說的“長饑”、“將養(yǎng)”、“凍餒”,當然是詩人清貧家境的自況,詩人曾在《歸去來辭·序》中自述云: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逼溆讶祟佈又苍凇短照魇空C》中說他“母老子幼,就養(yǎng)勤匱?!奔磸乃胧似陂g所作的某些詩篇來看,也仍未見有大的改善,如“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等。但詩人之所以作出上述的選擇,實際上卻遠非只是出于物質條件方面的考慮。即以退隱歸耕而言,其中既有詩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稟性氣質的原因,也有對“真風告逝,大偽斯興”世風的義無反顧的決絕意味,有“鳥盡廢良弓”對世事翻復無常動輒罹禍的恐懼,也有對“返樸歸本”的“貴真”追求。對于如此曲折深微的心理歷程,本詩中卻以“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兩句一掠而過。前一句也即《歸去來辭·序》中所說的: “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焙笠痪鋭t語出《荀子·修身》: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币约胺酵掇o隗囂書》: “雖懷介然之節(jié),欲潔去就之分?!敝笇R徊灰啤T娙嗽谶@里避虛就實,化繁為簡,一則是出于他對人生之道的樸素理解: “人生貴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因而不諱言被一般士人認為是粗鄙的衣食問題;二則也有意以“不汲汲于自表”(顧炎武《日知錄》語)的態(tài)度,來與充滿矯飾的世俗風氣相對抗。這種對人生“復歸于樸”的認識和態(tài)度,正是陶淵明“沖淡”詩風所賴以形成的思想原因。朱熹說陶詩“語健而意閑”,也正道中了此老站在人生哲學的高度剖析自我的特點,因棋高一著故而能氣度雍容,雖不求露已而自富啟示性也。

詩的后六句,從回顧反思中總結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靶菤饬鳌奔葱撬薰?jié)氣的運行,指時光流逝;“復一紀”指歸田以來又已過去了十二年?!叭饺健?,漸進意;“亭亭”,久遠意,這兩個疊詞加強了感喟的語氣,暗示了歲月的艱難不易,詩人將這一期間“饑寒飽所更”的物質困苦,以及“貧富常交戰(zhàn)”的精神苦悶,都凝聚在這感慨之中,言近而意遠?!笆缆贰眱删鋭t從世既棄我、我亦棄世的關系中洞悉了人生的悲劇。面對廣闊遼遠而又布滿岐路的世道,常使人難以進取,而愈是清醒者,則困惑與痛苦也愈多,此楊朱所以哭泣而返也。楊朱事見《淮南子·說林訓》: “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惫艁硎б獾氖咳嗣拷枰允銓懨H徊恢鶑牡某镣淳薨В缛罴对亼选?二十)亦云: “楊朱泣岐路,墨子悲染絲?!蹦敲矗秩绾谓獾眠@個人生難題呢?詩人在詩末將自己的答案托出?!半m無揮金事”一句,用漢代疏廣、疏受事,二疏名位顯達而能急流勇退,歸老后日設酒食宴請族人故舊賓客,用金甚多,其意乃在視富貴為禍咎之源,故不欲將產業(yè)留給子孫遭致后患,表現(xiàn)了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至理的清醒認識。詩人極為欣賞二疏的人生態(tài)度,曾在另一首《詠二疏》的詩中說: “誰云其人己?久而道彌著。”百年之下跡不同而心相通,詩人的“飲酒”因此乃和“知足”“知止”的哲思相關聯(lián)。古話云: “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詩人放棄了對外在功名事業(yè)的進取,而轉向內心返歸自然、“法天貴真”的精神追求。從這一點而言,陶淵明之嗜酒,實在可以說是以有所不為的狷者之飲而垂范后世的。

其二十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區(qū)區(qū)諸老翁,為事誠殷勤。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讀陶淵明詩,想見其為人,其性情之真而且正,比較容易體認,其思想境界之深沉,則須細心了解。《飲酒》第二十首“羲農去我久”,即是了解淵明思想之一重要作品。此詩可以當作淵明的一部中國學術文化史讀,但是其終極關懷,則在于現(xiàn)實社會。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羲謂伏羲,農謂神農,皆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古人以上古社會作為一種政治理想。起筆感嘆羲農時代離開自己已經很久遠,整個社會很少再有淳真之風尚。起筆從上古一筆寫至現(xiàn)在,其重點,是“我”所處之“世”。讀者當著眼于此?!凹臣臭斨雄?,彌縫使其淳?!奔臣?,勤劬貌。魯中叟,指孔子??鬃邮谴呵雉攪恕浛p,謂補救、挽救。孔子勤劬一生,為的是挽救世道人心,返之淳正。淳字與上文真字同義,皆指道德風尚?;蛞詾闇Y明詩喜用真字,故淵明為一道家。其實并不那么簡單。此詩即用真字,而全幅贊嘆儒家。可見儒道二家學說,在淵明心中乃是會歸一致的?!傍P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兵P鳥,語出《論語·子罕》“子曰: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乎!’”傳說以鳳鳥到來為“圣人受命”、天下太平之象征?!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孔子知道之不行,遂歸魯,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序《易傳》,以教弟子。詩言孔子雖然未能使天下太平,但是整理弘揚《詩》《書》禮樂,卻使傳統(tǒng)文化煥然一新。以上四句,贊嘆孔子平生精神與文化業(yè)績,景仰之情,溢于言表?!颁ㄣ糨z微響,漂流逮狂秦?!变ㄣ簦翠?、泗二水,流經魯國,洙泗之間,是孔子設教之地。微響猶微言,精微要眇之言,指孔子的學說。《漢書·藝文志》云: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贝硕湓娧?,孔子師弟子相繼去世,世間已不聞微言大義,歲月流逝如水,遂至于暴秦時代。漂流二字下得好,可以玩味。就字面言,是承洙泗二水而來,就意蘊言,則暗寓“滔滔者天下皆是”(《論語·微子》)之意。從孔子所處之春秋至于秦代,中間經歷的是戰(zhàn)國時代。漂流二字,正指戰(zhàn)國??裰蛔郑摱ㄇ爻?。淵明下筆若不經意,實則極有分寸?!啊对姟贰稌窂秃巫铮恳怀苫覊m?!贝搜郧卮幕平??!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秦始皇實行李斯之建議: “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詩》《書》何罪,文化何罪?竟一旦焚之為灰。此二句詩可謂一針見血,揭穿秦始皇專制主義反文化之本質。在淵明之心目中,以《詩》《書》為代表的學術文化,實與暴政格格不入?!皡^(qū)區(qū)諸老翁,為事誠殷勤?!贝硕?,寫到秦漢之際的儒家學者。區(qū)區(qū)猶拳拳,忠誠勤懇貌。《史記·儒林列傳》載,秦末,儒家學者曾冒著生命危險保存《詩》《書》典籍,并且參加了推翻暴秦統(tǒng)治的陳涉起義軍。漢興,幸存的儒家學者皆垂垂老矣,又努力傳授儒家典籍。譬如濟南伏生研治《尚書》,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漢興,以教于齊魯間,漢文帝命晁錯往受之。時伏生已九十余歲。此二句詩,是對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護惜、傳授文化典籍的熱情唱嘆。“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絕世下,指的是漢世以后的三國、兩晉,一筆遂寫回東晉現(xiàn)實。六籍即六經,儒家群經。晉人干寶《晉紀總論》云: “學者以老莊為師,而黜六經?!贝硕湓娍畤@當世學風,無人親近六經。干寶所記,正可印證?!敖K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眴柦颍涑觥墩撜Z·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遍L沮、桀溺是春秋時代的隱士。津指渡口。此二句詩,勾畫出當世士人終日馳車奔走、競相爭逐名利之丑態(tài),悲慨時無如孔子師弟子那種有志于世道人心者?!稌x書·王雅傳》載: “以雅為太子太傅,時王恂兒婚,賓客車騎甚眾,會聞雅拜少傅,回詣雅者過半。時風俗頹弊,無復廉恥。”淵明所指斥的,正是當時這種無恥之世風。以上四句,感憤當世之學風、世風,遂回應起筆“舉世少復真”。世風澆漓如此,“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薄端螘ぬ諠搨鳌份d,淵明曾“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痹娚w自用其事。如果再不痛飲,真是白白辜負了頭上這葛巾。此是故作醉語。結筆順此云: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蔽乙嘧院拗囌`甚多,不過,世人亦當恕我醉人。上文感憤現(xiàn)實,皆莊語,結筆醉語自解,出之以諧語。這里透露出當時政治社會之黑暗。清李光地《榕村詩選》說得不錯: “曲蘗之托,而昏冥之逃,非得已也。謝靈運、鮑明遠之徒,稍見才華,無一免者,可以觀矣?!?/p>

淵明此詩對歷史文化心誦默念,作全幅體認,其終極關懷則是現(xiàn)實社會。如詩所示,淵明觀察歷史、現(xiàn)實,乃將學術文化與世道人心密切連系?!敖K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的晉代世風,與“六籍無一親”的學風相連系。“區(qū)區(qū)諸老翁,為事誠殷勤”,此言漢代學風。而漢代之盛,則不言而喻。秦代呢,“《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倍刂堂?,亦不言而喻。淵明深于傳統(tǒng)思想文化,故其觀察歷史現(xiàn)實,作如是觀。對于淵明此詩,可以見仁見智。但是,了解淵明思想情感,此詩為一重要作品,則無庸置疑。淵明關心社會現(xiàn)實之情懷,亦應當肯定。

此詩可以說是以議論為詩。唯詩人淵明情感深摯,感憤深沉,故雖議論,而不失詩之體性。詩中贊仰唱嘆,低徊流連之致,發(fā)抒悲慨,而又亦莊亦諧,亦足可回翔玩味。中國詩歌重比興,但亦兼重賦筆,甚至議論。此中國詩歌之所以成就其大,讀淵明詩,以至杜甫詩、宋人詩,當知乎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淺談陶淵明《飲酒》詩的文化蘊含
高情千古鳥語中——簡析陶淵明詩文中的鳥意象 ? 國學網
《飲酒詩二十首》:品陶淵明的詩酒寄意,生活情趣
陶淵明詩歌的人格意象
懷此貞秀姿 卓為霜下杰 ——陶淵明詠菊詩賞析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賞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