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是指詩詞中的'詞',其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所以稱為:宋詞。
詞,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原指合樂歌唱的歌詞,后來是依照樂譜聲律節(jié)拍而寫新詞,所以叫作:填詞。(或者稱為:倚聲)。再往后,則是依照前人作品的字?jǐn)?shù)、句數(shù)、聲律、韻律而填寫。至此,詞與樂(音樂)分離,成為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所以,詞,又叫:長短句。
詞,規(guī)定的有許多不同的詞調(diào),每種詞調(diào)又各有其特定的名稱,這個就叫作:詞牌。比如:毛澤東主席寫作詩詞時常用的:《水調(diào)歌頭》、《浣溪沙》、《沁園春》、《蝶戀花》,等等。
不同的詞調(diào),(即詞牌,為方便起見,以后均寫作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以及每句的字?jǐn)?shù)、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guī)格。填詞時必須嚴(yán)格遵守。
△詞牌,(原來的意思不再解釋)是作為填詞時句式、文字丶:音韻等的定式。據(jù)明末清初的詞學(xué)家萬樹所編著的《詞律》一書,記有六百余調(diào),一千余體。校訂平仄音韻,句法異同,確定規(guī)格,也糾正了之前的詞譜錯誤。
有些詞牌,其名字本身也就是詞的題目。如:漁歌子,本身即是寫漁父的。憶江南,寫的是對江南的回憶…但是,后人所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其內(nèi)容與詞牌名就無關(guān)了。
再往后,詞牌既然與詞的內(nèi)容相脫離,有一些作家就在詞牌之外另注明詞意。
比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即在詞牌下作一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并懷子由'(子由,是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又如:毛澤東主席的詞《卜算子:詠梅》,下邊有序曰:'讀陸游詠梅詩,反其意而用之。'
在此說明的是,詞牌的名稱,與詞的聲情無關(guān),并且與詞的內(nèi)容無關(guān),所表示的就僅僅是詞的句式、平仄和用韻了。
所以,起初只是以某一詞牌的代表作品為模式,按照它的句式、平仄、韻律來填詞、創(chuàng)作新詞。后來,就有人把各種詞牌(注意!是各種,各種各樣的)的句式、平仄、韻律等標(biāo)注出來,編成詞譜,供他人依照填寫,所以說,寫詞就叫作:填詞。(注①)
△詞韻,填詞時所用的韻。詞韻比詩韻寬,所以有'倚聲填詞”之說。有清代詞學(xué)聲律專家戈載編撰的《詞林正韻》可做參考。
詞韻與詩韻不同。因為漢語的語音、語調(diào)等等方面古今有許多不同,而宋詞的作者大多是根據(jù)宋代當(dāng)時的實際語言來用韻。所以說,《詞林正韻》與《平水韻》一樣,均為后人對前世的總結(jié)而成。
◇關(guān)于寫詞的平仄問題,筆者在前幾天(十月十一日)的問答中有祥細(xì)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前往查看。
在此,簡單的說一下詞的用韻與對仗。
△用韻:詞韻與詩韻不同。詞的用韻:
①,可以一韻到底。
②,同部可以平仄互押。
③平仄可換韻。通押、互押,都是在同一韻部之內(nèi),換韻則是可以改換韻部。
△詞的對仗。詞與詩(指律詩而言)的對仗也是有所不同。
①,律詩的對仗是必須的。
而詞的對仗是自由的。主要原因在于,詞的句式所決定。
兩個長短不齊的句子,當(dāng)然不能對仗(也無法去對)。但是字?jǐn)?shù)相同而且相連的兩句,即可對,亦可不對。
一首詞的上下闕,上下兩闕句式相同,在上下闕相同的位置上,都是可以使用對仗。也可以上闕用,下闕不用。這都是說明詞的對仗沒有固定的要求。
但是,詞的對仗還是有一定的習(xí)慣的。一般來說,上下闕的起首兩句,如果字?jǐn)?shù)相同,大多數(shù)是用對仗。
詞的對仗,既可以平仄對仗,也可以平仄不完全相時,甚至可以平仄完全相對或完全相對。
詞的對仗不避同字相對,即:上句使用的字,下句同樣可以用。(前幾天的問答,有條友提出類似的問題,在此一并答復(fù))。
注①:古代的詞,都可合樂歌唱,故唐代及以前后均稱為'曲'、'雜曲'等。詞的名稱,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因句子長短不一,故也稱為:長短句。另外,也有:詩余(這個可以放在以后講的)、琴趣、樂章等等的別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