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語·雍也》中,孔子表揚了一個叫孟之反的人??鬃颖頁P他什么?“不伐”?!胺ァ痹诠艥h語中,是“夸耀”的意思?!安环ァ保褪恰安蛔择妗?。這與《史記》中司馬遷評價項羽恰相反。司馬遷說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這大約就是項羽失敗的原因。
?
回頭看看孔子為什么說孟之反不自夸??鬃优e了一個典型事例:有一次,在抵御齊國的戰(zhàn)役中,魯國右翼的軍隊潰敗了,孟之反走在最后,掩護(hù)全軍,將進(jìn)城門,便鞭打著馬匹,一面說道:“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馬匹不肯快走的緣故?!?br>?
孟之反真是個謙謙君子。不居功自傲,實在難能可貴??鬃訉χt遜的品格,是格外看重。他多次提醒弟子,一定不能自矜。譬如《論語·公冶長》中,孔子讓弟子言志,顏淵就說:“愿無伐善,無施勞。”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鳖伝厥强鬃幼钚蕾p的弟子,顏回這樣說,自然是說到老師的心坎里了。
?
孔子自己,也不喜歡自夸。雖然在《論語·公冶長》中,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边@句話似乎帶有自矜性質(zhì),但細(xì)細(xì)一想,孔子說自己好學(xué)無人能匹,這恰是其謙遜處。《論語·八佾》中說,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有人就質(zhì)疑孔子,認(rèn)為他對禮儀并不擅長,什么事都要問??鬃勇犝f了,答復(fù)說,這正是禮??!孔子對前代禮儀,是有深入研究的,但入太廟,還是要“每事問”,這恰好說明孔子“學(xué)而不厭”,不正是其謙遜處嗎?
?
雖然儒道在很多地方,沖突是很劇烈的,但在為人謙遜上,兩家似乎是共通的。老子就明白提出:“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边@和孔子所謂“不伐”,完全暗合。道家哲學(xué),比起儒家,思辨的色彩更濃,把道理講得更通透。為什么不能“自矜”,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九章說得很清楚:“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人一旦驕傲自滿,禍患就會接踵而至??梢哉f,驕矜是禍患的近鄰。要遠(yuǎn)離身外禍患,就得排除人心間的驕矜之氣。
?
在這方面,《周易》的思想,也是很明白的?!兑捉?jīng)·謙卦》有一段,是這樣說的:“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卑凑铡吨芤住返乃枷耄t遜的人,最大的優(yōu)勢在能“存其位”,換句話說,能保全自己的飯碗,保全自己的聲名,關(guān)鍵時刻,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吨芤住分袑χt卦的整體評價是:“謙,亨,君子有終?!币驗槟堋按嫫湮弧?,自然可以善始善終,所以謙卦的彖傳中言:“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很值得我們尊重的地方,就是對盈滿驕矜保持一份警惕。我個人覺得,這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做出的一個重大貢獻(xiàn)。因為處處保持那份謙恭有禮的風(fēng)度,我們這個民族,才顯得那樣雍容華貴,平和沖淡,無欲則剛。我們這個民族不具侵略性,強調(diào)與人為善,強調(diào)“和為貴”,這都和我們民族性格中對“謙”的推崇有極大關(guān)系。自然,我們也應(yīng)看到,我們的“謙”中,也有著“綿里藏針”的剛性,也有著“充實之為美”的底氣,不是說腹笥空空,更不是任人宰割。恰相反,正因為我們內(nèi)心充實,富有韌性,所以我們才“謙”得如此自然,如此自信,如此從容而徹底。老子說:“圣人被褐懷玉?!贝騻€不恰當(dāng)?shù)谋扔鳎覀兊膶嵙?,可比喻為懷抱的“玉”,而我們的“謙”,則可比喻為我們披的那件“褐”。正因為我們懷抱的是“玉”,所以我們即使身披著“褐”也一樣底氣十足,活得自信而自在,從容而坦蕩。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本又蕴故幨?,是因為他自知自己懷抱著“玉”,所以即使別人對自己披著褐指指點點,他也一點都不放在心上,更不會有低人一等的羞愧了。孔子不也說:“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br>?
中華民族重視“謙”,不張揚,不自矜,恰表明我們民族性格中的渾厚而自信。就這個意義而言,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實在是孩子氣得很。他為了在故鄉(xiāng)炫耀一下自己的得勢,放棄了“都咸陽”的重大戰(zhàn)略,給劉邦以可乘之機,為自己的覆亡埋下了隱患。司馬遷說項羽“自矜功伐”,一點沒有冤枉他。項羽敗就敗在這個“矜”字上呀!
?
《尚書·大禹謨》言:“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薄爸t”這塊中華民族的道德基石,我們在立身處世時,無論何時,都要記住墊在身下喲!
?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