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梁啟超·成敗
人物百科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六歲學完五經(jīng),九歲能寫千字文章,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lǐng)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心安理得,海闊天空。
——梁啟超·新民說
責任感,入局心
最值得敬佩和深思的,是梁先生做為知識分子的的和入局之心。
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順風倒的無良文人如過江之鯽,這些政治乞食者心懷叵測,以被政客利用為榮,猶自以為利用了政客。任公之秉心純正,襟懷坦蕩,大不易。
梁啟超也與這些人決然分野,他在每次政治運動中,都躬身入局,致力于建設(shè),在險象環(huán)生的政治運動中,從未喪失信心,閉門不問,更從未淪為大言炎炎,不事建設(shè)的批判者。無論是學術(shù)還是政治,他都能入乎其內(nèi)而又出乎其外,在局內(nèi),敬畏真理,在局外,持一份入局之心,梁啟超展現(xiàn)了知識分子最最寶貴的,正氣和謙遜。
愛國
水調(diào)歌頭
拍碎雙玉斗,慷慨一何多。滿腔都是血淚,無處著悲歌。三百年來王氣,滿目山河依舊,人事竟如何?百戶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劍,萬言策,兩蹉跎。醉中呵壁自語,醒后一滂沱。不恨年華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強半為銷磨。愿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
詞義解讀
1、雙玉斗:玉制的酒器?!妒酚洝ろ椨鸨炯o》: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2、三百年來王氣:指清王朝,已將近300年的歷史。
3、百戶尚牛酒:賜給每百戶牛一頭,酒十石,用于歡宴。
4、四塞:四面邊塞,指邊境。
5、呵壁自語:引自漢·王逸《天問序》,形容憂憤的樣子。
6、維摩:諸大菩薩之代表,除心源之煩惱,顯心源之功德。
詩人情懷
甲午海戰(zhàn),清廷失敗,與日本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割地賠款,把中國再一次帶入了災(zāi)難的深淵。當時,梁啟超正在京城會試,聞訊后義憤填膺,填寫了這首詞,表達滿腔悲憤之情,時年22歲。
這首詞情景交融,語調(diào)鏗鏘,時空遼闊,壯懷激烈,感人至深。文士作橫目,慷慨欲操戈。以天下為己任的梁啟超悲憤莫名,又苦于時事窘困,無可施才。以“愿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作結(jié),令人扼腕。
氣格
讀陸放翁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詞義解讀
1、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
2、什九:十分之九。
3、亙古:從古代到現(xiàn)在。
詩人情懷
梁啟超的《讀陸放翁集》作于一八九九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出走日本的期間。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指出千百年來詩壇柔弱不振的總趨勢。在這種柔媚纖弱的風氣籠罩之下,那種剛健雄直的戰(zhàn)斗性和勇于為國家獻身的精神也消亡了。
唯有陸游的詩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寫衛(wèi)國從軍的渴望和快意,從古至今的詩人中,算得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詩末梁啟超自注云:“中國詩家無不言從軍苦者,惟放翁則慕為國殤,至老不衰”,將詩意說得就更明確了。
全詩寫得極為概括凝煉,雄直警策,這些都表現(xiàn)為“詩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藝術(shù)對比所顯示出的鮮明性。
梁啟超格外推崇愛國主義和為國而戰(zhàn)的“尚武精神”,他認為“中國人無尚武精神”,表現(xiàn)在詩里,則所謂“詩界千年靡靡風”,因而他倡導(dǎo)“詩界革命”,欲改造文學,振作民氣,達到救國拯民的目的。這首詩可說是其發(fā)自心聲之作。
理想
太平洋遇雨
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
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游。
詞義解讀
1、縱橫:形容雨霧迷茫,無邊無際。
2、亙:橫貫,從此端直達彼端。
3、二洲:指亞洲、美洲。太平洋東接美洲,西接亞洲。
4、卻余人物:指戊戌改變后的劫余人物,包括詩人自己。
5、淘難盡:指維新變法的人物沒有殺盡。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處反用其意。
6、風雷:龔自珍《己亥雜詩》有“九州生氣恃風雷”。詩人借以比喻自己懷有改良社會的雄心壯志。
7、遠游:指詩人遠游美州。
詩人情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大肆捕殺維新黨人,變法宣告失敗,維新黨人紛紛逃往日本。第二年,即1899年,詩人往游美洲,乘船過太平洋,遇雨有懷,寫下了這首七絕。
這首詩境界開闊,情懷高遠,由平常的景帶出不平常的情。起句氣勢恢宏:天宇之大,一雨能夠延綿亞美二洲。灑落在亞洲中大地上的雨,必定會激起滔天巨浪,滾滾東流。轉(zhuǎn)句意氣風發(fā),自信自己雖是戊戌劫余的人物,但決不甘即被歷史之波浪長流瞬息湮滅?!坝謷讹L雷作遠游”表示自己壯志未泯,此番遠游美洲決不消極逃遁,而是另有一種風雷大志包藏胸中。詩人正是要借風雷這種驚天動地的現(xiàn)象來表明自己立志開創(chuàng)一番宏圖偉業(yè)的決心。如此豪邁激昂的詩句,出自一個在戊戌變法中遭到慘敗的人物筆下,這種反差震撼人心。
感懷
金縷曲·丁未五月歸國旋復(fù)東渡卻寄滬上諸君子
序:丁未五月歸國,旋復(fù)東渡,卻寄滬上諸子。
瀚海飄流燕,乍歸來、依依難認,舊家庭院。惟有年時芳儔在,一例差池雙剪。相對向、斜陽凄怨。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忍拋得,淚如線。
故巢似與人留戀。最多情、欲黏還墜,落泥片片。我自殷勤銜來補,珍重斷紅猶軟。又生恐、重簾不卷。十二曲闌春寂寂,隔蓬山、何處窺人面?休更問,恨深淺。
詞義解讀
1、金縷曲,詞牌名,即“賀新郎”,因葉夢得賀新郎詞有“誰為我唱金縷”句,而又名金縷曲。
2、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梁啟超于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越九年(丁未)歸國,其時國事日非。次年(1908)再度東渡,是年光緒帝病死。
3、瀚海:浩瀚的海。周邦彥《滿庭芳》詞:“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
4、儔:同輩之人,同一類的人物。
5、差池雙剪:燕尾如剪?!对娊?jīng)·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p>
6、斷紅:指落花。
7、十二曲闌:《闌通欄》。費氏宮詞:“鎖聲金掣閤門環(huán),簾卷真珠十二欄。”
詩人情懷
此詞以瀚海飄流燕自喻,抒發(fā)對國事的感慨。上片“依依難認,舊家庭院”,寫作者東渡歸來時心情?!澳陼r芳儔”至“淚如線”喻當年變法的同道像“差池雙剪”的燕子,“相對向”時無限凄怨。下片抒發(fā)感慨,含蓄蘊藉,語意雙關(guān)。深心托豪素,梁啟超的一生正好處于中國社會劇烈變革的時期,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振興中華的愛國事業(yè)上。在近現(xiàn)代的中國歷史上,梁啟超的活動幾乎涉及到各個領(lǐng)域,對幾代中國人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無愧于啟蒙大師稱號。
信念
自勵二首選一
平生最惡牢騷語,作態(tài)呻吟苦恨誰。
萬事禍為福所倚,百年力與命相持。
立身豈患無余地,報國惟憂或后時。
未學英雄先學道,肯將榮瘁校群兒。
詞義解讀
1、或后時:時機太晚。
2、力與命相持:源自《列子·力命篇》所講的寓言故事,說的是“力”(個人的努力)與命(命運)二者辯論究竟誰有功于物?!傲Α苯K被“命”所折服。本處反其意而用之,謂人生百年,每個人都須盡主觀努力,憑此與命運相爭。
3、道:基本含義是終極真理,道理、規(guī)律、法則。
4、校:較量。唐·李延壽《北史》:“不與諸弟校競?!?/p>
5、榮瘁:猶盛衰。宋·蘇軾《和三舍人省上》:“紛紛榮瘁何能久,云雨從來翻覆手。
詩人情懷
這首詩是梁啟超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寫的。當時戊戌變法已經(jīng)失敗,他被迫流亡海外,仍然十分關(guān)注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對此未來中國充滿信心?!拔磳W英雄先學道”,意謂自己未能像譚嗣同等英雄那樣為國獻身,心有遺憾。為此,一定要學習英雄的思想,繼續(xù)探求真理。決不會世俗地計較個人的得失,不怨天尤人,以加倍的努力來與頑固派抗爭。直抒胸臆,自勉自勵,表達了為變法、為改革社會而萬死不辭的豪邁氣概,同時也是作者在變法前后遭際的生動寫照。
教子
梁啟超不僅是一流的學者、思想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教化了萬千學子,在其個人的子女教育方面也非常成功。
任公有子女十四人,長大成人的有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他們個個成才,在各自的領(lǐng)域內(nèi)成就非凡。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和梁啟超對他們的教育培養(yǎng)有密切的關(guān)系。在20世紀的20年代一30年代,梁啟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莊送往國外學習,這期間任公與子女有密切的書信來往。當時思順與丈夫周希哲住在加拿大,思莊隨姐在加,因此任公的信多先寄到思順處再由子女傳閱。信中表達了任公對子女們深切的關(guān)愛,及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其子梁思禮在《梁啟超家書》的前言中寫道:“梁啟超一生寫給他的孩子們的信有幾百封。這是我們兄弟姐妹的一筆巨大財富,也是社會的一筆巨大財富?!?/p>
《梁啟超家書》之一
孩子們:
思成和思永同走一條路,將來互得聯(lián)絡(luò)觀摩之益,真是最好沒有了。思成來信問有用無用之別,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試問開元天寶間李白、杜甫與姚崇、宋璟比較,其貢獻于國家者孰多?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么事;若沒有了李、杜,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
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fā)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人才經(jīng)濟莫過于此。思成所當自策厲者,懼不能為我國美術(shù)界作李、杜耳。如其能之,則開元、天寶間時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你還是保持這兩三年來的態(tài)度,埋頭埋腦去做便對了。
你覺得自己天才不能負你的理想,又覺得這幾年專做呆板工夫,生怕會變成畫匠。你有這種感覺,便是你的學問在這時期內(nèi)將發(fā)生進步的特征,我聽見倒喜歡極了。孟子說:“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狈矊W校所教與所學總不外規(guī)矩方圓的事,若巧則要離了學校方能發(fā)見。規(guī)矩不過求巧的一種工具,然而終不能不以此為教、以此為學者,正以能巧之人,習熟規(guī)矩之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著規(guī)矩可以無大過。
你的天才到底怎么樣,我想你自己現(xiàn)在也未能測定,因為終日在師長指定的范圍與條件內(nèi)用功,還沒有自由發(fā)掘自己性靈的余地。況且凡一位大文學家、大美術(shù)家之成就,常常還要許多環(huán)境與其附帶學問的幫助。中國先輩說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兩三年來蟄居于一個學校的圖案室之小天地中,許多潛伏的機能如何便會發(fā)育出來,即如此次你到波士頓一趟,便發(fā)生許多刺激,區(qū)區(qū)波士頓算得什么,比起歐洲來真是“河伯”之與“海若”,若和自然界的崇高偉麗之美相比,那更不及萬分之一了。然而令你觸發(fā)者已經(jīng)如此,將來你學成之后,常常找機會轉(zhuǎn)變自己的環(huán)境,擴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懷,到那時候或者天才會爆發(fā)出來,今尚非其時也。
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yīng)學的規(guī)矩,盡量學足,不唯如此,將來到歐洲回中國,所有未學的規(guī)矩也還須補學,這種工作乃為一生歷程所必須經(jīng)過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絕不會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萬別要對此而生厭倦,一厭倦即退步矣。至于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睂沓删腿绾?,現(xiàn)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yīng)用我這點精神。
爹爹
1927年2月16日
歷史評價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心海岳夢中飛。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末優(yōu)秀的學者,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后,仍在學術(shù)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派論戰(zhàn)中發(fā)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于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意接受。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經(jīng)濟”、“ 組織”、“ 干部”等,皆始于梁啟超先生。
梁啟超于學術(shù)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jīng)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lǐng)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在將近36年的政治活動又占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每年平均寫作達39萬字之多,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
名人評價
黃遵憲: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yīng)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于此者矣。
吳其昌:文體的改革,是梁啟超最偉大的功績,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里。
郭沫若: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氣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
蕭公權(quán):綜其一生,悉于國恥世變中度過,蒿目憂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壯以迄于病死,始終以救國新民之責自任。享年雖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則云變波折,與清末民初之時局相響應(yīng)。
梁啟超在其不足五十七年的個人生涯中,留下了不下1400萬字的各類著述,幾乎涵蓋了近代中國——這一被他稱為“過渡時代”的歷史階段——的所有重要議題。凡諸政治、經(jīng)濟、思想、學術(shù)、社會、文化、教育、出版等領(lǐng)域,皆有其建樹存焉。其中相當一部分文字,更是已經(jīng)超越了個人觀察與思考的層面,直接而深刻地介入到了歷史進程的肌理與脈絡(luò)之中。他一方面積極入世,另一方面又自覺追求在“實事的理論”之上,建構(gòu)具有穿透力與啟示性的“理論之理論”。因此在知行的雙重維度上,都為那云譎波詭的“過渡時代”提供了一個不得多得的意義坐標。
在某種程度上,歷史與未來在梁啟超的現(xiàn)實人生與精神世界中交匯,后來者也得以藉此反觀與眺望。而這也正是梁啟超吸引了一代又一代閱讀者與研究者的魅力所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