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暖意濃濃臘八粥的做法
臘八好粥益養(yǎng)生
干燥低溫的冬季吃上一碗濃稠熱乎的臘八粥,既美味可口,又是極好的食療養(yǎng)生佳品。它能讓我們一餐之中吃到許多種食物,既有谷類、豆類,又有堅果、干果。最重要的是谷類、豆類混合搭配能起到蛋白質(zhì)互補作用。清代營養(yǎng)學(xué)家就已對它的營養(yǎng)做了詳盡描述:易于吸收,有和胃、補脾、養(yǎng)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臘八煮粥樂趣多
糯米、薏米、紅棗、花生、蓮子、紅豆、桂圓、蕓豆,八種常見谷物和干果熬煮的臘八粥,清香甜美、滋味濃郁。要煮出一鍋真正美味的臘八粥,需要有耐心。講究的人家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準(zhǔn)備起來,洗米、泡豆、去核、精揀,然后在夜半時分開始熬煮,再用文火慢燉,一直燉到第二日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難怪有人這樣形容粥: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
制作方法:
主料:糯米
配料:薏米、紅棗、花生、蓮子、紅豆、桂圓、蕓豆
步驟:
1.清洗:將各種食材洗凈,尤其是桂圓肉需仔細清理,否則會有細沙殘留。
2.浸泡:糯米浸泡一夜;紅豆浸泡3-4小時,紅棗蓮子浸泡一小時左右。
3.熬制:紅豆、蓮子、花生仁放入鍋內(nèi)加水,煮至七分熟加入糯米、薏米,再加入紅棗、桂圓、蕓豆。粥成粘稠狀后,需要用湯匙不斷攪拌,防止粘底。
說起臘八節(jié)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若是講起臘八節(jié)的來歷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數(shù)了。
典故一
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dāng)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據(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 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dāng)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典故二
典故三
早先年,有這么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干著地里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yè)業(yè)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里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jié)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 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shù)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yǎng)院里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xiàn)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么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dāng)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里的棗樹呢,結(jié)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里實在沒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里掃呀掃的,從這里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里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谷各湊幾把,數(shù)量不多,樣數(shù)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幾枚干紅棗,放到鍋里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谷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后悔極了。
哥倆嘗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