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當好“導演”——談學法指導
學生成績的取得是師生在教與學的和諧配合中取得的,在教師全身心的投入教學之中去的同時,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十九世紀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fā)現(xiàn)真理。”因此,讓學生掌握獨立學習的本領,必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10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得出了如下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一、教給學生預習功課的方法
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也就是說,在學新課之前讓學生會預習功課,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認真的閱讀課文,遇到生字、生詞,可以使用工具書,解決閱讀的障礙、理解課文大意的障礙。如遇到不懂的概念、公式、元素符號等可讓學生在書上作出標記,在記錄本上做好記錄,在教師講課講到這些地方就會全神貫注的聽、認真的記,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教給學生聽課的方法
學生要學得好、記得住,對學習有興趣,那就要看教師的授課藝術了。除此之外,另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學生要會聽課,這是所有優(yōu)秀學生共同的體會。如我校99屆考入重點高中的一個優(yōu)秀畢業(yè)生說:“只要課堂上聽明白老師的知識,課下沒必要做一些重復練習。”由此看來,教給學生聽課的方法既是一條減負的途徑,更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法寶。
聽課要救給學生做到“五到”(即眼、耳、腦、口、手),《學記》記載“學無當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也是說明這個道理。“眼到”即仔細看教材、看黑板、看老師;“耳到”即認真聽;“心到”即專心致志、積極思考;“口到”即多讀、多背、多問、多參與討論;“手到”即注意劃要點、圈點核心,記錄知識柜架,做好練習題。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習慣
在教學中,應經(jīng)常采用分組討論和質疑問難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學到的東西,他們才理解深刻,學得有趣。另外,師生在課堂上要注意情感交流互相溝通,達到問答協(xié)調配合。
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理發(fā)展水平來看,新奇、生疑、好問是他們的天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對新知識有回答權,沒有質疑權。教學過程師生配合始終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這樣就抹殺了學生質疑的潛在意識,學生不會發(fā)現(xiàn)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無問題可問,也不會問,更不敢問,長此以往學生就被圈在課本知識這個有限框架之內(nèi),在解決問題時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性。
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會創(chuàng)造呢?可從以下幾點著手:在課堂教育中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等教學過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啟發(fā)誘導學生學會問、學會答、學會創(chuàng)造,具體操作步驟為:
1.給學生創(chuàng)造疑難情境驅動學生問。教師施教過程中,想辦法使學生始終處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說出來卻不能”的狀態(tài),將學生置于“問題”的環(huán)境之中,激勵、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題,使學生能主動地發(fā)現(xiàn)與探索。
2.創(chuàng)造和諧氣氛,使學生敢問。學生在課堂上不敢以自己的觀點向教師質疑原因:
(1)若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害怕老師挖苦自己,“這樣簡單的問題也不會,真笨。”
(2)若提出的問題老師解答不出來,則怕教師丟面子,又怕老師說故意刁難或出風頭。
(3)若提出的問題不恰當,怕同學們嘲諷。
為消除學生的這些顧慮,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應給予肯定和解答,并加以鼓勵和表揚,有意識的構建出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互幫互學的同學關系,使課堂氣氛熱烈,師生關系融洽,同學之間互相尊重。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大膽質疑,敢于發(fā)問,敢于創(chuàng)造。
四、教給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
通過教學,就是讓學生能聽懂老師講的什么,學生知道了老師講的內(nèi)容還不算,關鍵是讓學生能夠理解,達到會用的目的。例如: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讓學生閱讀,教給學生理解字、詞、段、篇的方法,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先教給學生會聽動作要領的講解,再看老師做的示范動作,也可先示范后講解,或邊示范邊講解,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去思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悟出道理,達到理解教學內(nèi)容之目的,這樣再難的課文、再難做的動作都會迎刃而解。
五、教始學生練習的方法
古人云:“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要教給學生先想后做,先復習后練習,自我檢查自我糾正,使學生養(yǎng)成會練習的好習慣。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當好“導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