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話俗理不俗。兩個不同環(huán)境下成長的人,二十多年都養(yǎng)成了各自的生活習慣,忽然間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總要磨合、適應(yīng),才能最終和睦相處。
要說包餃子,我從小受媽媽的熏陶, 十幾歲就包得非常好了。在北方除了逢年過節(jié),為親朋踐行的時候也一定要吃頓餃子的。
北方水餃,素餡講究薄皮兒大餡兒,葷餡要小巧玲瓏,不顯油膩。餃子皮是圓的,要手搟,中間厚周邊薄,對捏,無褶,元寶形狀。吃的時候更是講究,盛到大盤子里,食者每人一個小碟子,里邊放上醋或者蒜汁,蘸著吃,才更有味道。
而我第一次春節(jié)到老公家,吃婆婆做的水餃就嚇了我一跳。每人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里邊有湯有肉,看上去像是餛飩,但是吃餛飩時,湯里邊要有紫菜、香菜、蝦皮之類的,這里怎么會放肉???我不知如何下口,看一邊的老公津津有味地吃著,我只好下筷子,吃了幾個“餛飩”,喝了點湯,倒也不太油膩,從心里往外感覺溫暖許多。
后來,老公告訴我,只有最親的人來,湯里才放肉的,一般都是清湯,這讓我感動好久。不過,近幾年生活水平提高,湯里邊也不放肉了,人們都喜歡更清淡的味道。
從此,我對婆婆包的餃子產(chǎn)生興趣,婆家人也為能吃到我包的北方餃子而高興。但是,我發(fā)現(xiàn)如果吃我包的餃子,只有我一個人會包,幾個人吃,一次下來累得腰酸背痛,而且婆婆也沒了用武之地,看我忙乎,顯得不好意思。于是,我忽然明白了:我為什么不跟婆婆學包她們當?shù)氐娘溩幽兀?/p>
果然,當婆婆熟練地在大面板上搟面皮時,滿臉的自信和喜悅,還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包餃子,真是開心。
這種餃子面片是小正方形,的確跟餛飩的皮兒一樣,但包法不同,先將面片對折,再反向彎過去,捏緊,中間是空洞,像貓耳朵嗎?呵呵,不太像。
說來簡單,要是包好看還真不太容易,我也是在幾次的回家中才真正掌握要領(lǐng)的。今年回去,婆婆看著我包的餃子,一個勁兒夸我包得好看(當時忘拍照片了,以后補上)。其實,我特別享受和婆婆一邊聊天,一邊包餃子的氛圍,因為我會想起媽媽。
10月2日,我和婆婆忙乎了一下午,包了好多餃子,但是晚上要和老公朋友聚會,我不想去,婆婆看出我的心思,說:“去吧,餃子給你們留著,晚上回來再煮?!?span style="line-height: 25.6px; text-indent: 2em;">
晚宴非常豐盛,我卻沒有心情品嘗,因為心里一直惦著婆婆留的餃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