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在阿爾勒的家》(黃房子)
布面油畫 59.5 x 74.0 厘米。1888年3月創(chuàng)作于阿爾勒。 《玻璃酒瓶和檸檬
此畫又稱作《酒瓶、檸檬和橘子》,創(chuàng)作于1887年。
《玻璃酒瓶和檸檬》
在近現(xiàn)代的兩三百年間,東方各國大多受到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影響,無論是政治、經(jīng)濟還是文化藝術(shù)。但,當你看過梵高的一百多幅作品之后,恐怕會有新的思考。對于著名畫家梵高,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在他的畫作《向日葵》、《加歇醫(yī)生的肖像》曾接連創(chuàng)造了藝術(shù)品拍賣的世界紀錄之后。但在這之前,我們還是有必要講一下歷史背景。
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是荷蘭后印象派代表性畫家。他早期畫風寫實,主要是受到荷蘭傳統(tǒng)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5年梵高到安特衛(wèi)普時開始接觸日本浮世繪的作品,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jié)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其中馬奈、羅特列克也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鐘,例如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運用了浮世繪的技法。在這之后,梵高的畫風巨變,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變得簡潔明亮、色彩強烈。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這一端,日本也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西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一下子涌入日本的同時,日本的商品也開始遠銷歐洲。其中主要的三大商品是:生絲、瓷器、茶葉。沒錯,這些原本主要從中國出口的商品,由于清朝長期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西方只得改道從日本進口。日本商人一向重視包裝藝術(shù),在出口陶瓷、茶葉時喜歡用印有浮世繪圖案的紙來包裝,就這樣浮世繪作品被順帶著大量流傳到海外。
浮世繪是什么呢?簡單的說它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shù),主要描繪市井的生活情境、婦女藝妓、山川風情等。浮世繪以木版刻畫,再彩拓成畫,可以大量印制,價格極為低廉,因此它曾作為歌舞伎演員的宣傳畫及旅館的廣告畫廣為流傳。
當時,浮世繪在日本國內(nèi)并不被重視,但歐洲人對于這種完全不同于西方繪畫的復(fù)雜精致技藝十分感興趣,于是有人開始收藏、倒賣浮世繪作品。當時的梵高就曾在經(jīng)濟拮據(jù)的條件下,不惜花重金買下了歌川廣重的一幅《龜戶梅宅》,并進行了仔細的臨摹練習。如今在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里,還能看到至少有30幅梵高臨摹的浮世繪作品。
更有趣的是,在梵高臨摹的《龜戶梅宅》中,還加上了原作沒有的兩行字。當然梵高作品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明顯的作品莫過于《唐基老爹》了。
在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日本藝妓、富士山等日本元素作為背景出現(xiàn)。
再如梵高經(jīng)常用旋渦狀的線條來描畫物體,太陽、云朵、天空,這種手法在《星空》中非常明顯。一般認為,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給了梵高的卷卷筆觸很大啟發(fā)。另外,梵高繪畫的色彩比較喜歡使用純度高的顏色,這跟版畫有點兒像。
浮世繪在歐洲出現(xiàn)時,正值歐洲印象派的興起之時,一批青年藝術(shù)家諸如莫奈、畢沙羅、雷諾阿等,一反蝸居畫室從事宗教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走到自然中尋找光色。恰逢此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日本的浮世繪,浮世繪取材日常生活的藝術(shù)態(tài)度、自由而機智的構(gòu)圖、二維平面的創(chuàng)作理念、華彩絢麗的色彩、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的敏感把握,以及線條勾勒出的東方神韻,讓當時正想擺脫歐洲傳統(tǒng)繪畫立體感“和畫面構(gòu)圖”景深“束縛的印象派畫家們眼前一亮。于是不少西方畫家把浮世繪的創(chuàng)作理念、散點構(gòu)圖等,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
梵高大約是著名畫家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但除此之外,印象派的大師們?nèi)缒?、高更、惠斯勒、德加、勞特累克,甚至后來的大師畢加索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發(fā),這點從他們的作品中都能看出來。但當年,誰會料想到,作為包裝紙的日本浮世繪漂洋過海,會影響到那么多重量級的繪畫大師,繼而滲透影響了歐洲傳統(tǒng)繪畫觀念的全面變革,更揭開了歐洲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序幕呢?
還有一點非常有趣:在西方人寫的日本美術(shù)史里,浮世繪被稱為日本美術(shù)的主要畫種。然而在日本人自己寫的日本美術(shù)史里,浮世繪卻因為它的市井氣息被視為宣傳單或海報,不被重視,甚至被貶為“特殊的美術(shù)”,完全被排斥于日本主流美術(shù)之外。如今,浮世繪成為日本繪畫藝術(shù)的代表享譽全球,才最終被日本國內(nèi)重視撥高
歌川廣重(1797-1858)
歌川廣重(Utagawa Hiroshige),原名安藤廣重(Ando Hiroshige),出生在一個服務(wù)于德川(Tokugawa)軍政府的低級武士家庭,他的父親是消防隊長。年輕時從師于畫家歌川豐廣(Utagawa Toyohiro,1773-1828),開始其浮世繪畫家的生涯。廣重嘗試了十九世紀初期所流行的各種不同形式的版畫:歷書場面,演員肖像,美女畫像等等。在其師去世之后,他轉(zhuǎn)向風景畫,這是從葛飾北齋的富士山風光受到的啟發(fā),此外還有花鳥的構(gòu)圖。他的第一套十幅版畫『東都名勝』 (Toto-meisho),出版于1831年或1832年,立即顯示出他的天才和設(shè)計能力,雖然其中有著北齋的濃厚影響。后來于1832年8月,他得到一個機會陪同將軍的使者到京都皇宮去。旅程來回經(jīng)過那條東海道驛路,沿路畫了許多風景及驛站的草圖。由此獲得的經(jīng)驗,幫助他創(chuàng)作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第二年保永堂(Hoei-do)出版了『東海道五十三次』,即體現(xiàn)了他的全部才能。
與北齋的生動活潑的作風相反,廣重是用秀麗的筆致及和諧的色彩,表達出籠罩于典雅而充滿詩意的幽抑氣氛中的大自然--一種完全柔和抒情的境界,更適合社會人士的藝術(shù)趣味。他所描繪的自然景象,總是和人物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并且富于詩的魅力。
廣重享有的名聲比北齋更為普遍而長久,這也鼓舞他繼續(xù)出版成套的山水花鳥,直到去世為止。那時他已經(jīng)完成了四十套不同的東海道驛站的風景畫,他的藝術(shù)靈感自然也開始衰退了。但他那種詩情和形式的精深豐富,在木曾街道(Kiso-Kaido,自東至西通過本州中央山脈的一條大驛道)德一套版畫里仍舊顯然可見,這畫作于1837-1842年,而那有三種不同景致的巨幅構(gòu)圖則在他將近暮年時(1857)才出版,描繪日本風景畫的三個主要成份:雪景,花卉和月色。
《日本情趣?梅花》(臨摹歌川廣重作品) 《日本情趣?梅花》(臨摹歌川廣重作品) 這幅畫也有資料稱作《開花李樹》,是模仿日本畫家歌川廣重的名作《名所百景-龜戶梅屋鋪》。梵高十分迷戀浮世繪中鮮明的色彩運用及平面化的空間感。這對他創(chuàng)作有相當大的影響。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shù)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shù)。主要描繪人們?nèi)粘I?、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19世紀中期開始,歐洲由日本進口茶葉,因日本茶葉的包裝紙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其風格也開始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
1865年法國畫家布拉克蒙(FelixBracquemond)將陶器外包裝上繪的《北斎漫畫》介紹給印象派的友人,引起了許多回響。
梵高可能是著名畫家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1885年梵高到安特衛(wèi)普時開始接觸浮世繪,1886年到巴黎時與印象派畫家有往來,其中馬奈、羅特列克也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鐘,例如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運用了浮世繪的技法。同樣地,梵高也臨摹過多幅浮世繪,并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后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渦卷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
《檸檬》
《劍蘭》
《葡萄,梨子和檸檬》
《紅蘋果》
《留著胡子的老人》
梵高所繪《向日葵》全部上傳到這個帖子來了,找出下面這段話作為結(jié)尾。
梵高的油畫《向日葵》,給了我一個強烈的思考:畫向日葵不是一種熱愛生命的表現(xiàn)嗎?為何梵高在藝術(shù)面前走向自我毀滅呢?于是,我開始關(guān)注他的生平,追問梵高是何人,何人是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蘭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年輕時在畫店里當?shù)陠T,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shù)教育”。后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fā)和熏陶。以此,人們稱他為“后印象派”。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調(diào)常是低沉的,可是后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國評論家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他的畫面上不單充滿了陽光下的鮮艷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繪令人逼視的太陽本身,并且多次描繪向日葵?!断蛉湛肥欠?高在法國南方時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
人們?nèi)绻_能真誠相愛,生命則將是永存的,這就是梵高的愿望和信念??墒抢淇岷臀蹪岬默F(xiàn)實終于使這個敏感而熱情的藝術(shù)家患了間歇性精神錯亂,病發(fā)之時陷于狂亂,病過之后則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別人的負擔,自殺身亡,享年只有37歲。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這幅畫有16朵的《向日葵》。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jié)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
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的房間。向日葵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征,是內(nèi)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亦是熱愛生命選擇生活的表現(xiàn),但為何卻成了梵高苦難生命的縮影。他自己則成了向日葵的背叛者,如此看來熱愛生命與選擇滅亡并不矛盾。梵高身為一個畫家,成就了藝術(shù)卻蔑視了生命。向日葵熱烈無比地向往光明和太陽,向日葵閃爍火一樣熱烈的光芒,但為什么要把向日葵折來插入瓶中并且放在陰郁的角落里呢?!畫面中滲透的強烈悲劇意識或許是本幅作品經(jīng)久不衰最有價值的玩味之處.
他曾說過:我想用《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梵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16朵形態(tài)各異的向日葵,或絢爛或枯委,或隱或現(xiàn),以淡黃色為背景,以深黃色為向日葵的主色調(diào),另有幾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點綴花蕊,顏色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對比,畫面總體上給人一種明亮而又強烈的生命力,讓人感到生活充滿希望,陽光是那樣的明媚,天空是那樣的廣闊。梵高許多以向日葵作為主題的作品一直在沖擊著我的思想,一個如此熱愛向日葵的畫家為何卻為如此輕視生命,自己選擇走向生命的盡頭。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shù)館展出。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
以前聽過臺灣某藝人見到梵高《向日葵》原畫淚流滿面的報道,心想未免夸張,可當我見到這幅《14朵向日葵》時,也不由黯然嘆息:這樣拼了老命出力地畫,不瘋才怪,不短命才怪。
自從梵高畫了一組11張向日葵油畫后,向日葵就屬于梵高。《14朵向日葵》隔鄰是高更的《梵高畫向日葵》從未有人為向日葵投注這樣激烈專注的熱情!梵高化的向日葵好像在燃燒,浮雕般色彩如此強烈厚重,感情筆觸如此飽滿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陽旋轉(zhuǎn)之花。梵高嗜畫向日葵,因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農(nóng)民之花。畫向日葵即畫太陽,也是自畫。太陽、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體。梵高和向日葵譜出相濡以沫生命與共的藍與黃交響樂章,是其悲劇一生的象征物。
梵高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高貴向日葵及炙熱目眩般的陽光。他不無自嘲:“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討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艷華麗、精心設(shè)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
梵高是天才,也是瘋子。你說他陷入癲狂割下自己的耳朵,可他偶爾清醒冷靜得可怕。向日葵用色如此大膽強烈,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于暗淡??赡枪梢月菪臏u流向外噴射的金黃色烈火,百年之后還能深刻感受到。百年前的向日葵不是更加金黃炙熱嗎?我們都愛梵高的光與熱,因為我們正常聰明世故得不會把自己逼向絕境。梵高知道高更喜歡他的向日葵多于莫奈的向日葵而高興萬分。高更這么形容:在我的黃色房間里,帶紫色圓環(huán)的向日葵突出于一片黃色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黃色壺中,壺放在一張黃色桌上。金黃色的太陽透過我房間里的黃色窗簾,生氣盎然沐浴在一片金黃色中。
僅用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繪成的《向日葵》,堪稱梵高的化身,也可說是他的代表作。梵高集中精力創(chuàng)作《向日葵》系列作品時,正是他的藝術(shù)成熟時期,此時他非常喜歡使用黃色。
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jié)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
梵高的十一幅《向日葵》中,有十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shù)館展出。梵高總是一人獨自生活,在他為愛徘徊的時候,唯一伴隨他的只有強烈的孤獨感。而象征梵高化身的《向日葵》,在他死后則被西奧家人珍藏,一直保留至今……
梵高是世人公認的藝術(shù)大師,同時也是備受爭議的“瘋狂天才”,其代表作《向日葵》歷來是為人稱頌的名畫之一。如今,這幅《向日葵》又獲得一項殊榮———竟能引來蜜蜂駐足花蕊,實在令人贊嘆不已!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讓一群從來沒見過真花的蜜蜂“欣賞”四幅色彩絢爛的名畫復(fù)制品,看看蜜蜂反應(yīng)如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梵高的油畫《向日葵》特別受蜜蜂青睞。大師筆下惟妙惟肖的向日葵竟讓蜜蜂誤以為真。蜜蜂多次停落在“向日葵”上,想品嘗其中的“花蜜”。
瑪麗女王學院的拉爾斯?希圖卡教授領(lǐng)導(dǎo)了這項研究,研究結(jié)果將刊登在《光學與激光技術(shù)》雜志上。希圖卡說,用進化的觀點很容易解釋“花朵類”油畫的吸引力。他相信人類對顏色的選擇是由進化而來的。希圖卡指出,科學家已經(jīng)證明,人類對顏色的分辨是從吃水果開始的,而梵高的畫吸引蜜蜂的原因也和顏色有關(guān)。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國南部所作。在法語里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陽”,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梵高的向日葵不是一種亮麗明快、充滿著希望和幻想的向日葵,而是比較瘋狂的。在梵高的精神世界里面,他看到的一切對象都充滿著一種生命```````一種存在著壓制和反壓制關(guān)系的生命。
盡管向日葵那么美,高更因藝術(shù)理念分歧,無法與神經(jīng)崩潰的梵高相處最終離開了。畫了向日葵后的梵高便是金黃色的化身,把這金黃色的火焰撒遍天際田野,也涂上夜晚的星空,卷成旋渦直到麥田群鴉亂飛,才舉槍結(jié)束了這場金黃色的癲狂。金黃色從此屬于梵高。
生前寂寥、死后榮耀的畫作一九七八年,在倫敦拍賣會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大約五十九億日元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了,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無論是有錢人的附庸風雅還是《向日葵》真的找到了會欣賞它的人。但是商業(yè)上的巨大利益,與梵高生前賣畫所比,的確是一種巨大的諷刺。后來,梵高的作品《鳶尾花》和《迦賽醫(yī)生像》分別以七十三億及一二七億日圓賣出。如果說現(xiàn)在畫價飛漲是由梵高所引起的,也不為過??墒?,梵高生前賣出的作品只有《紅色葡萄園》一幅,而且價格非常便宜,僅為當時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會上就開始評定他是一流畫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卻在還未獲得正確評價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凡高的藝術(shù)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huán)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xiàn)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xiàn)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shù)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以至于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肖像?!断蛉湛肪褪窃陉柟饷髅臓N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關(guān)于假《向日葵》的故事
1911 年,即梵高謝世11 載后,在法國 巴黎的一個畫展上,一幅署名為梵高的 油畫《向日葵》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這幅 作品的最早擁有者是與梵高同時代的法國三流畫家許費納克。當時,沒有一人懷 疑它是偽作。1987 年,在一次拍賣會上日 本安田保險公司見到了這幅梵高名作 《向日葵》,便把這幅稀世名作以當時世界 第一高價3950 萬美元拍得,震驚了整個畫壇。當時,這幅畫的擁有者是切斯特?貝 蒂家族。但是,英國人諾曼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 究,在1 0 年之后發(fā)布了振聾發(fā)聵的消 息,他指出:被日本安田保險公司拍得 的這幅梵高名作是出自三流畫家許費 納克之手的贗品, 并非梵高所畫。諾 曼稱,許費納克因自 己的畫無人賞識、少 人問津,為證明自身 的價值,證明自己的 水平,曾一度癡迷于 模仿名師名畫,其以 假亂真的程度,連繪 畫鑒賞家都沒有辦 法識別。諾曼宣稱, 許費納克并非只模 仿過梵高的這一幅 畫,還有其他畫。而 這一幅《向日葵》應(yīng) 該算是第7 幅《向日葵》,并非出自梵高之手。
有意思的是,雖多家報紙轉(zhuǎn)載報道了諾曼的上述懷疑,這幅《向日葵》的主人——日本安田保險公司卻沒 有任何反應(yīng)。這不僅是因為對此說安田保險公司本身持有懷疑,就連一般讀者也抱有懷疑:證據(jù)不充分有 3 點原因:其一,沒有充分證據(jù)表明梵高究竟畫過幾幅《向日葵》,雖在信中梵高提到過“6”這個數(shù) 字,在以后梵高會不會再畫一幅《向日葵》或者更多就不得而知了。其二,稱日本安田保險公司所擁有 的《向日葵》是許費納克偽造的,證據(jù)也不充分,僅限于猜測而已。一個三流畫家是否能造出大師手跡值 得懷疑。其三,許費納克與切斯特?貝蒂家族究竟有何關(guān)系? 1901 年,許費納克在巴黎展出的這幅畫與 日本安田保險公司拍得的那幅《向日葵》是否是同一幅畫呢?這終究還是謎,謎底仍有待于后來人揭開。
對梵高而言,向日葵是陽光和生命的象征,是他內(nèi)心涌動的火熱情感的寫照,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向日葵為題材的作品。這幅作品是凡?高同類作品中最為出色的一幅。整個畫面以黃色作為基調(diào),再以青色和綠色加以點綴,宛如一支旋律鮮明的交響曲。畫家用激情奔放的筆觸,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獲得了強烈的生命活力。單純的色彩、堅實的造型,也顯示出了他非凡的繪畫技巧。
關(guān)于《向日葵》,梵高自己寫道:“我正試著找到了一種特殊的筆法,它不需要用點描法或其他手法,而就只是多變化的筆觸而已?!痹谒墓P下,每一朵向日葵都像是一團熾熱的火球在燃燒牞各種黃色組成的響亮鮮明的調(diào)子和奔放不羈、揮灑自如的筆觸牞使畫家涌動的創(chuàng)作激情得到了最為充分的發(fā)揮。
梵高曾說要用半打《向日葵》作品來裝飾自己的畫室牞并為其配上精致的橙黃色的畫框。這幅《向日葵》就是梵高1888年為自己的畫室而作的。凡?高早年在完成學業(yè)后開始經(jīng)商牞后因失戀和熱衷于宗教,放棄了這項工作。
1878年牞他參加布魯塞爾的一個新教會組織的短期培訓班之后,在礦區(qū)做了一名福音傳教士,又因口才不好被教會解雇。在其兄弟的幫助下,開始學習繪畫。由于受荷蘭傳統(tǒng)繪畫與法國現(xiàn)實主義畫派的影響,早期繪畫風格比較寫實。
1886年,梵高來到巴黎,結(jié)識了許多印象主義畫家,并接觸到日本的浮世繪作品。至此,他的視野大為開闊,畫中的色調(diào)也變得明亮起來。不久,由于向往法國南部明亮燦爛的陽光、強烈瑰麗的色彩,他來到了阿爾勒。在阿爾勒期間,他開始對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風重新認識,并提出了畫家在忠實原對象的同時,應(yīng)用夸張的手法更有力地表達作者的主觀感受的觀點。
梵高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在當時難以為世人接受。但是,他對西方20世紀的藝術(shù)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由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有意識地把握這種繪畫的新形式,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東方繪畫的因素———這是梵高的藝術(shù)對后人的啟示。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乃至于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經(jīng)受益于梵高的藝術(shù)。
梵高給貝爾納和提奧的信件于1893年開始公之于世。在這些信件中,他發(fā)表了許多精辟的藝術(shù)見解,也對以后的現(xiàn)代繪畫有很大的影響。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shù)館展出。(這個數(shù)據(jù)還有待商榷,因為不斷有真品問世,同時不乏贗品得到證明)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無疑是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凡?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梵高作畫時,懷著極狂熱的沖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是那樣艷麗,華美,同時又是和諧,優(yōu)雅甚至細膩,那富有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傊?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堪稱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僅由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梵高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征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說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兩種構(gòu)圖。他以12來表示基督十二門徒,他還將南方畫室(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奧兩人,一共14人。
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jié)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
《玫瑰與向日葵》
《向日葵園》
據(jù)資料記載:梵高共畫了11幅《向日葵》,其中15朵的3幅,12朵的2幅,3朵和5朵各一幅,摘下的倆頭的3幅,4頭的1幅。這11幅中除5朵向日葵毀于二戰(zhàn)外,其余10幅都在幾個博物館或者私人手中收藏。我已將這11幅向日葵都傳了上來。至于贗品或者模仿畫也有不少,數(shù)量我就不知道了。
《四朵向日葵》(又名《四朵剪下的向日葵》)
布面油畫 60.0 x 100.0厘米
繪于巴黎: 1887年8-9月
收藏于歐特婁國立克羅-米勒博物館
那是很偶爾的一次,我隨手翻一本介紹世界名畫的書,看到了一幅名叫向日葵的畫。
這幅畫很與眾不同,它不是畫在太陽底下綻放的花朵,而是幾束插在花瓶里但快要調(diào)謝的花。雖然要死亡,但它還是那么燦爛,金黃的顏色,讓人一看就忘不了。但那是苦澀的悲哀的金黃,是失去希望的金黃。那束向日葵,像是在燃燒著它的生命一般。
我看了深有感觸,看看署名,是梵高。畫家的資料里說他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畫家,但在他的時代沒有名氣。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他自殺了,死在麥田里。(他開槍時沒立刻死亡,他回家跟他各個講了話)
我很驚訝,但心里又有幾分肯定,你看這向日葵,它終是生命終結(jié)時的模樣??!
過了很久,我從讀者上看到一篇介紹梵高的文章,我才知道,他的向日葵的顏色。
梵高孤獨而自卑,雖然他優(yōu)秀,但根本沒人知道他。凡高甚至羨慕那些三流的畫家,畢竟他們可以被人注意啊!梵高有個愛他的哥哥,他是唯一欣賞他的人。為了梵高,他四下奔波,想讓人們認識梵高,但卻虧了本,窮得要命。凡高知道這一切,他內(nèi)心痛苦不堪。
他渴望讓人們了解他,渴望有好朋友,這種熱情讓人恐懼,甚至以為他是神經(jīng)病。但這不是的,這不過是梵高孤獨太久的表現(xiàn)罷了。
梵高一生只賣出過一幅畫,而且是他哥哥為了安慰他而托人去買的,雖然價格低得不能再低,但這已經(jīng)使梵高高興得不得了。啊,梵高,該說他可憐還是世人無眼光呢?
梵高最終還是失望了。一個自卑到了頂點的人竟敢拿起槍自殺,此時的梵高也算一個大膽的人了吧。他死在麥田里,也許那聲槍聲連小鳥都沒驚醒。
他最后還是出名了。他可知道,在他死后的一百多年后,人們是用怎樣的眼光看他的畫,他生前渴望的目光。
向日葵在死亡時是綻放光芒,燃燒生命的,但是凡高卻是在一片黑暗中死去的。就像他畫的麥田上的烏鴉一樣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下,一群烏鴉飛過,是悲哀無盡的畫面,是凡高死時看到的畫面。
凡高的向日葵的顏色………
《兩朵剪下的向日葵》
布面油畫 43.2 x 61.0 厘米
繪于巴黎: 1887年8-9月
收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
——早些時候畫的一幅風格細膩的向日葵已被明朗和絢麗的調(diào)子所取代,同時,細心敷設(shè)的一層層顏色也比過去更加厚重。
許多人都很熟悉梵高的《向日葵》。在法語里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陽”,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梵高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凡?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搜到一篇文章,供參考。
消失在炮火中的《花瓶與5朵向日葵》。
1886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的山本,19歲畢業(yè)后涉入日本紡織業(yè),成立了盛極一時的紡織品公司。1915年,30歲的山本讀了藝術(shù)家及詩人武者小路實篤的小說《當他30歲的時候》,小說給山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山本和作家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鑒賞趣味上深受武者小路實篤的影響。1919年,武者小路實篤購買了塞尚的自畫像,也就是在那一年,山本深受作家對西方印象派繪畫極度癡迷的影響,在他的鼓動下,以高價購買了梵高的《花瓶與5朵向日葵》,他們成為最早一批購買西方繪畫的日本人。
《花瓶與5朵向日葵》通過郵輪從法國運到了日本,1920年5月啟航,12月才到達日本。作品只在1921年日本舉行的兩個展覽上短暫地展覽過,深受民眾歡迎?!痘ㄆ颗c5朵向日葵》的畫框十分堅固,但正是堅實的畫框在這件畫作悲劇性命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徹底改變了作品的命運。在東京心齋橋舉行的一次展覽中,畫作從墻上掉了下來,畫框損壞了,山本非常氣憤,聲稱再也不會在任何公共場合展出作品。
“二戰(zhàn)”期間,因為懼怕漫天彌漫的戰(zhàn)火硝煙,山本希望大阪的銀行能夠代為保存《花瓶與5朵向日葵》,銀行拒絕了山本的要求。最終,山本只能將作品珍藏在蘆屋市的自家住宅中。1945年,蘆屋市四次遭受美國軍隊的空襲,在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同一天,山本在蘆屋市的住宅被夷為平地,而梵高的《花瓶與5朵向日葵》也葬身于這場浩劫中,從此在人間消失。“二戰(zhàn)“之后,山本再也沒有提及那件深愛的梵高作品,直到他去世。
《向日葵》(又名《兩朵剪下的向日葵》)
布面油畫 50.0 x 60.0厘米
繪于巴黎: 1887年8-9月
收藏于瑞士伯爾尼藝術(shù)博物館
《向日葵》(又名《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
布面油畫 73.0 x 58.0厘米
繪于阿爾勒: 1888年8月
美國:私人收藏
《五朵向日葵》(又名《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
布面油畫 98.0 x 69.0 厘米
繪于阿爾勒: 1888年8月
二戰(zhàn)時毀于戰(zhàn)火之中
兩幅《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合集
布面油畫 92.0 x 72.5厘米。
繪于阿爾勒: 1889年1月
現(xiàn)收藏于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
——乍看起來,花似乎有一種糕點的色彩效果,一點沒有花的嬌嫩。明白藝術(shù)并非是對現(xiàn)實的簡單模仿,我們會立刻感到被背景托出來的片片葉子的厚實形式與扭曲線條,一個精神柔弱無力的人是絕對畫不出來的。(布雷默)
《十二朵向日葵》(又名《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 布面油畫 91.0 x 72.0 厘米
阿爾勒: 1888年8月慕尼黑: 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shù)館——”我現(xiàn)在正以馬賽人吃蒸魚的熱情拼命畫畫——當你聽到我畫的是一些高貴的向日葵的時候,會不會感到驚訝呢?”(梵高)這是第一幅十二朵向日葵。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無疑是《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辫蟾叽_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梵高作畫時,懷著極狂熱的沖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那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是那樣艷麗,華美,同時又是和諧,優(yōu)雅甚至細膩,那富有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梵高是一位生活在法國的荷蘭畫家,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因此,他的藝術(shù)語言既有奔放而熱烈的狂躁情緒,也有孤獨和抑郁的悲劇意識。他特別強調(diào)在繪畫中表現(xiàn)人的感情與精神,他對色彩和線條有內(nèi)在的敏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達主觀情緒的載體和象征,伴隨著自如而流暢的筆觸,他的色彩充滿著緊張而激動的情緒和飽滿而富生氣的活力。他用色彩來揭示人的精神,來表現(xiàn)人的生命,如被世人熟知的《向日葵》就具有這種藝術(shù)特征。作品以飽滿而純凈的黃色調(diào),展示了畫家內(nèi)心中似乎永遠沸騰著的熱情與活力,那一團團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僅散發(fā)著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現(xiàn)出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那一塊塊熾熱的黃色,不僅融集著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激動。梵高雖然只活了37歲,但他的生活和藝術(shù)卻始終保持著旺盛狀態(tài),即使窮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維系生命與精神的畫筆。他畫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而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熱情為生活高唱的贊歌。梵高的藝術(shù)中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那種充滿激情的色彩,那種暢神達意的線條,脫卻了自然物象的束縛,而進入了頗為自覺的藝術(shù)狀態(tài),盡管梵高的藝術(shù)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會的承認,但卻受到了20世紀現(xiàn)代藝術(shù)家們的青睞,尤其對野獸主義繪畫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細心研究梵高的《向日葵》,便能發(fā)現(xiàn)借鑒了米勒的《雛菊》。在《雛菊》中米勒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陽臺上,同樣梵高諳熟這些。因為名字出現(xiàn)在畫面上太突兀了,幾乎破壞了整個畫面的感覺。所以米勒小心翼翼的用一個線包的繩帶掩映住,以取得融入畫面的作用,這代表了這個花束是米勒奉上的!梵高也是這樣做的,他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花瓶上面。
米勒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是拒絕晦暗。所以他的雛菊是亮眼的小雛菊,但是襯托這些亮眼雛菊的是米勒的另一個精彩的筆觸:左右兩邊的小殘花。這左右的兩朵小殘花,使得這幅《雛菊》具有了死亡誘發(fā)的生命力量。梵高當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他的《向日葵》中也用左右的殘花對比中間盛大的向日葵。同樣,在構(gòu)圖上,梵高也是對米勒的一脈相承。
第二幅《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美國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
《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高作品賞析繪畫的一系列靜物油畫。當中有三幅繪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兩幅繪有十二朵向日葵。畫家1888年8月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繪畫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于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shù)館),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繪成。全部作品都畫在 93 × 72 厘米 (37" × 28") 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繪畫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靜物畫。
畫家在1888年夏末開始工作,并持續(xù)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羅?高更裝飾其臥室。這個系列呈現(xiàn)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謝各階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應(yīng)該歸功于新近上市的顏料令新的色調(diào)變得可能——黃色系列的表現(xiàn)力得到突破。在給其弟弟費奧的信中,他表示:“可以說,向日葵是屬于我的花”。 乍看起來,花似乎有一種糕點的色彩效果,一點沒有花的嬌嫩。明白藝術(shù)并非是對現(xiàn)實的簡單模仿,我們會立刻感到被背景托出來的片片葉子的厚實形式與扭曲線條,一個精神柔弱無力的人是絕對畫不出來的。
三幅《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合集
梵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xiàn)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diào),只是較為輕亮。這幅畫被認為是梵高在黃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里那種短促而筆觸,在這里,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于暗淡。"盡管采取了種種保護措施,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澤。
《向日葵》打破陳規(guī),強烈的對比顏色和厚重的色 塊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更創(chuàng)造出新的對比色系,對往后的藝術(shù)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diào),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簽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xiàn)花盤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覺。
"在黃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五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畫的一樣。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更大一些,它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效果,我認為這一幅是以更加簡練的手法畫出來的。"
"在我的黃顏色房間里——帶紫色圓環(huán)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顏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黃顏色的壺中,壺放在一張黃顏色的桌上。畫面的一角上,畫家的簽名:文森特。黃顏色的太陽透過我房間里的黃顏色窗簾,一派生氣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床上醒來,想象這一切必定是芳香撲鼻。" (高更)
梵高的藝術(shù)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huán)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xiàn)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xiàn)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shù)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以至于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肖像?!断蛉湛肪褪窃陉柟饷髅臓N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傊?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日本東京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shù)館收藏)
布面油畫: 93.0 x 73.0厘米
阿爾:1888年8月
倫敦:國立美術(shù)館
——這些簡單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現(xiàn)出令人心弦震蕩的燦爛輝煌。凡?高以重涂的筆觸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塊黏土。黃色和棕色調(diào)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xiàn)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然而在畫此作的同時,畫家死命想抓住的這個世界還是緩慢卻無情地溜走了?;蛟S這畫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劇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終結(jié)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他是個熱愛自然并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而不想像中的幻像。
“作為一個因不平等和社會罪惡而發(fā)瘋的失敗的’傳教士’,凡?高是19世紀寫實主義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稱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調(diào)子是那么高,直到現(xiàn)在,所有人都能聽到它,這說明了為什么1888年畫的《向日葵》今天仍是美術(shù)史上最受歡迎的一幅靜物畫,一幅以植物為題的《蒙娜麗沙》”(休斯)。
這是第一幅十五朵向日葵。
梵高在阿爾勒居住期間,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態(tài),既有緊閉的苞蕾,也有盛開的花盤,花朵的黃色呈現(xiàn)出豐富的色調(diào),從深橙色到近乎綠色都有。
1888年8月,梵高畫了大量的向日葵寫生,他打算用這些習作裝飾"黃房子" 內(nèi)他自己房間。他在12月病倒后,借繪畫幫助自己恢復(fù)健康。次年1月,他根據(jù)早先的寫生,繪制了這幅令人叫絕的作品。無論在原作還是后來的復(fù)作中,梵高的用意都是利用色彩表現(xiàn)自我,"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討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艷華麗、精心設(shè)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高更前幾天對說,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畫,向日葵插在一個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過他還是比較喜歡我畫的這一幅。"
15朵形態(tài)各異的向日葵,或絢爛或枯委,或隱或現(xiàn),以淡黃色為背景,以深黃色為向日葵的主色調(diào),另有幾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點綴花蕊,顏色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對比,畫面總體上給人一種明亮而又強烈的生命力,讓人感到生活充滿希望,陽光是那樣的明媚,天空是那樣的廣闊。凡高許多以向日葵作為主題的作品一直在沖擊著我的思想,一個如此熱愛向日葵的畫家為何卻為如此輕視生命,自己選擇走向生命的盡頭。
《向日葵》(又稱《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倫敦國立美術(shù)館收藏。
《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高繪畫的一系列靜物油畫。當中有三幅繪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兩幅繪有十二朵向日葵。畫家1888年8月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繪畫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于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shù)館),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繪成。全部作品都畫在 93 × 72 厘米 (37" × 28") 的帆布上。另外,他還畫了一幅三朵向日葵和一幅五朵向日葵。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繪畫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靜物畫。畫家在1888年夏末開始工作,并持續(xù)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羅?高更裝飾其臥室。這個系列呈現(xiàn)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謝各階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應(yīng)該歸功于新近上市的顏料令新的色調(diào)變得可能—黃色系列的表現(xiàn)力得到突破。在給其弟費奧的信中表示:“可以說,向日葵是屬于我的花”。
1987年3月,當時任安田火災(zāi)海上保險代表取締役的后藤康男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主持的拍賣會上,以相當于39,921,750美元的價格標得《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開創(chuàng)了梵高作品價格的紀錄,使得連那些對美術(shù)沒有興趣的人都認識《向日葵》系列。這幅作品目前被收藏于日本東京的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shù)館(損保ジャパン東郷青児美術(shù)館,位于損害保險日本公司的總社大樓的頂樓)。在交易過后其真?zhèn)卧欢纫馉幷摗腥苏J為這是埃米爾?舒芬尼克爾(Emile Schuffenecker)的仿作。
布面油畫 95.0 x 73.0 cm
阿爾: 1889年1月
阿姆斯特丹: 國立梵高博物館
——梵高在阿爾居住期間,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態(tài),既有緊閉的苞蕾,也有盛開的花盤,花朵的黃色呈現(xiàn)出豐富的色調(diào),從深橙色到近乎綠色都有。
1888年8月,梵高畫了大量的向日葵寫生,他打算用這些習作裝飾”黃房子” 內(nèi)他自己房間。他在12月病倒后,借繪畫幫助自己恢復(fù)健康。次年1月,他根據(jù)早先的寫生,繪制了這幅令人叫絕的作品。無論在原作還是后來的復(fù)作中,梵高的用意都是利用色彩表現(xiàn)自我,”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討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艷華麗、精心設(shè)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高更前幾天對說,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畫,向日葵插在一個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過他還是比較喜歡我畫的這一幅。”
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里那種短促而筆觸,在這里,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于暗淡?!北M管采取了種種保護措施,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澤。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diào),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簽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xiàn)花盤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覺。
“在黃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畫的一樣。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更大一些,它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效果,我認為這一幅是以更加簡練的手法畫出來的?!?梵高)
“在我的黃顏色房間里——帶紫色圓環(huán)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顏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黃顏色的壺中,壺放在一張黃顏色的桌上。畫面的一角上,畫家的簽名:文森特。黃顏色的太陽透過我房間里的黃顏色窗簾,一派生氣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床上醒來,想象這一切必定是芳香撲鼻?!?(高更)
《向日葵》(又稱《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十六朵的提法應(yīng)當是錯誤的,因為壓根兒看不到有十六朵葵花。畫十四朵的向日葵則是梵高的初衷。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說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兩種構(gòu)圖。他以12來表示基督十二門徒,他還將南方畫室(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奧兩人,一共14人。有資料說開始畫的時候確實是十四朵向日葵,但畫作完成后,畫面看上去不打平衡,因此在左下又加畫了一朵略小的葵花。你仔細看一下,這朵加畫的葵花色彩與其他的都有所不同。
這幅圖片上的葵花就是加畫的那朵。
梵高的油畫《向日葵》,給了我一個強烈的思考:畫向日葵不是一種熱愛生命的表現(xiàn)嗎?為何梵高在藝術(shù)面前走向自我毀滅呢?于是,我開始關(guān)注他的生平,追問梵高是何人,何人是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蘭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年輕時在畫店里當?shù)陠T,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shù)教育”。后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fā)和熏陶。以此,人們稱他為“后印象派”。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調(diào)常是低沉的,可是后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國評論家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他的畫面上不單充滿了陽光下的鮮艷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繪令人逼視的太陽本身,并且多次描繪向日葵。《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國南方時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
人們?nèi)绻_能真誠相愛,生命則將是永存的,這就是梵高的愿望和信念??墒抢淇岷臀蹪岬默F(xiàn)實終于使這個敏感而熱情的藝術(shù)家患了間歇性精神錯亂,病發(fā)之時陷于狂亂,病過之后則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別人的負擔,自殺身亡,享年只有37歲。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這幅畫有16朵的《向日葵》。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jié)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
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的房間。向日葵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征,是內(nèi)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亦是熱愛生命選擇生活的表現(xiàn),但為何卻成了梵高苦難生命的縮影。他自己則成了向日葵的背叛者,如此看來熱愛生命與選擇滅亡并不矛盾。梵高身為一個畫家,成就了藝術(shù)卻蔑視了生命。向日葵熱烈無比地向往光明和太陽,向日葵閃爍火一樣熱烈的光芒,但為什么要把向日葵折來插入瓶中并且放在陰郁的角落里呢?!畫面中滲透的強烈悲劇意識或許是本幅作品經(jīng)久不衰最有價值的玩味之處.
他曾說過:我想用《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梵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16朵形態(tài)各異的向日葵,或絢爛或枯委,或隱或現(xiàn),以淡黃色為背景,以深黃色為向日葵的主色調(diào),另有幾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點綴花蕊,顏色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對比,畫面總體上給人一種明亮而又強烈的生命力,讓人感到生活充滿希望,陽光是那樣的明媚,天空是那樣的廣闊。梵高許多以向日葵作為主題的作品一直在沖擊著我的思想,一個如此熱愛向日葵的畫家為何卻為如此輕視生命,自己選擇走向生命的盡頭。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shù)館展出。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
以前聽過臺灣某藝人見到梵高《向日葵》原畫淚流滿面的報道,心想未免夸張,可當我見到這幅《14朵向日葵》時,也不由黯然嘆息:這樣拼了老命出力地畫,不瘋才怪,不短命才怪。
注:這段話中所說16朵向日葵,原文如此。
梵高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藝術(shù)家,雖然在世界歷史上有眾多藝術(shù)家,但我對他始終情有獨鐘。我記得我第一次看他的傳記的時候,我還很小,我哭了,我為凡高哭了。這個偉大的天才的一生是怎么樣的了不起與坎坷呀。我覺得世界上最善良最敏感的人就是藝術(shù)家,而他們生前卻未必得到人們的賞識,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也是藝術(shù)家的悲哀?。?!
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生于荷蘭鄉(xiāng)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早年做過職員和商行經(jīng)紀人,還當過礦區(qū)的傳教士。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最后他投身于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斗”。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tǒng)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jié)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并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而當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zhèn)阿爾的時候,則已經(jīng)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在阿爾,凡高想要組織一個畫家社團。1888年,高更應(yīng)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后,凡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fā)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這位易于激動而富于神經(jīng)質(zhì)的藝術(shù)家,在其短暫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藝術(shù),是心靈的表現(xiàn)。他曾說: “作畫我并不謀求準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xiàn)我自己”,他并不關(guān)注于客觀物象的再現(xiàn),而注重表現(xiàn)對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論述凡高時說道: “他是他時代中最熱情和最抒情的畫家?!瓕λ麃碚f,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種驚人的詩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秘的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shù)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 (奧夫沙羅夫編《凡高論》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7年,第95頁)。
為了能更充分地表現(xiàn)內(nèi)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種所謂表現(xiàn)主義的繪畫語言。他認為:“顏色不是要達到局部的真實,而是要啟示某種激情?!痹谒嬛校瑵庵仨懥恋纳蕦Ρ韧_到極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轉(zhuǎn)、躍動的筆觸,則使他的麥田、柏樹、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觀者的心靈。在他的畫上,強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中。
而在梵高短暫坎坷但也燦爛的一生中,他的〈〈向日葵〉〉也是我最愛的一幅畫。有人說看見他的向日葵就覺得自己很渺小。我覺得這無不是對凡高的藝術(shù)的高度贊賞。我的感覺是生命的燃燒。那其實就是他的精神氣質(zhì)。一個火熱的,神經(jīng)質(zhì)的人表現(xiàn)。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凡?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8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向日葵》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傊哺吖P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已35歲的凡高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凡高創(chuàng)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他說:“向日葵稱得上是我的東西?!边@幅(見紀念凡高之一的向日葵)是其中最著名的,現(xiàn)藏于倫敦國家畫廊。在倫敦拍賣會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 是這幅靜物:瓶中的15朵向日葵 )以3990萬美元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梵高于1888年2月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在那里他深深地為南方璀璨的陽光而激動。他在給埃米爾?伯納的信中表達了他的狂喜,他說,那里的河是翠綠的,落日象熔金的煉爐,太陽是金黃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鄉(xiāng)間,氣氛寧靜,色彩絢麗,……與人們在日本版畫中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他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金色向日葵。他設(shè)想用“一系列黃色”的變奏,來畫一組以黃色或藍色為背景的向日葵靜物畫,并用它們來裝飾他在阿爾的居室。他一共完成了六幅向日葵組畫。在這些畫中,他以抒情的筆調(diào),充分展示了那些金色黃花的絢麗光彩。這幅<向日葵)作于1888年8月,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
這不是一幅傳統(tǒng)的描繪自然花卉的靜物裝飾畫,而是一幅表現(xiàn)太陽的畫,是一首贊美陽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歡樂頌歌。畫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陽光下怒放,彷佛“背景上迸發(fā)出燃燒的火焰”。正如凡高自己所說“這是愛的最強光!”
梵高表現(xiàn)向日葵的手法,也是別出心裁,他采用1簡化的手法描繪物象,使畫面富于平面感和裝飾的意味。畫面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diào),綠色與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膽恣肆、堅實有力的筆觸,以不同的走勢,在明亮、燦爛的底色上找尋不同的結(jié)構(gòu)與色調(diào),把朵朵向日葵表現(xiàn)得光彩奪目,動人心弦
"向日葵"是凡高后期特別喜歡的題材, 也是他的藝術(shù)的一個高峰,更無疑是后印象派畫作中最值得注目的系列,它們將凡高的激情渲染的淋漓盡致。
梵高熱烈而狂躁,來自太陽的光是金色的火焰,那強烈地色彩的發(fā)源地代表著磅礴的志氣.為了追求最輝煌的色彩效果,凡高用不同明度,不同純度的黃色來描繪向日葵.黃色的背景,黃色的花瓶,黃色的花.深黃,淺黃,檸檬黃,橘黃,土黃……配一點天藍色的花蕊和天空.凡高的黃色如此動人,散發(fā)著無比感人的魅力.畫布上流動著金色的陽光,向日葵生氣勃勃,盡情地吸收著熱量,輝煌而崮?凡高把心中全部的愛賦予可愛的向日葵,"向日葵"是凡高心中強烈的感情的象征,令人感慨.這就是太陽的魅力。
梵高每天采集金黃色的向日葵,"我讓提煉的或混合的鉻黃在從淡藍到深青色調(diào)不一樣的背景上,迸發(fā)出燃燒著的火焰"(凡高語).他懷著強烈的感情不厭其煩地畫他最喜歡的向日葵,強烈地表現(xiàn)畫家對這一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凡高使用強烈的色彩,充分發(fā)揮色彩的感情.色彩是他表達思想的手段。
梵高畫的向日葵不計其數(shù),但常見的有六幅.最好的是《兩支剪下的向日葵》與1887年8月9號,法國巴黎,現(xiàn)收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畫面上流動的金色被明亮刺眼的藍色吸收而形成漩渦,從透明的閃閃發(fā)亮的淺藍到夾雜著黃色碎片的暗藍,到深不見底的黑色的藍,黑洞一般讓人挪不開視線,金色的向日葵火焰一般無窮無盡的發(fā)著光,華美,艷麗的不可方物,充滿智慧和靈氣,畫面優(yōu)雅和諧而旋轉(zhuǎn)不停,富有運動感.可以想象阿爾的無可比擬的藍色天空下,一望無際的金色流動的大地,激情四溢,在明晃晃的黃色陽光下,只能看清梵高的金色的輪廓.這樣的畫面本身就充滿了宗教色彩。
這樣的宗教是凡高對太陽的崇拜,對色彩的崇拜.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更多的是熱情和感恩,和苦苦追隨太陽的壯烈的志氣。
八月阿爾太陽下的一塊塊熾熱的黃色狂放地表現(xiàn)出凡高對生命的盡情體驗和激動.凡高雖然只活了37歲,但他即使窮困潦倒,也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對藝術(shù)的追求而未扔掉那維系生命與精神的畫筆.他畫的向日葵不只是色彩,而更加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為生活高唱的贊歌.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充滿激情的色彩和粗獷豪放的線條,造就了這個色彩和精神的魔鬼。
作為梵高的永遠追隨者,為他的藝術(shù)得到承認,是我欣慰不已的事情。他的傳記不同版本的看了又看,他的作品翻了又翻。他的〈〈向日葵〉〉總是叫我振奮。那種人生的激情。使我知道如何看待生活與藝術(shù)。雖然他走了,但他永遠在我的心里----那個永遠激勵我的偉大的高貴的藝術(shù)家梵高,那永遠燦爛的《向日葵》。
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蘭的印象派畫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有一幅極有名氣的《向日葵》。
《向日葵》現(xiàn)在的拍賣價據(jù)我所了解的情況是超過了7000萬美元。
我不知梵高當年賣這幅畫時底價是多少。但當年的凡高卻患了間歇性精神錯亂,終于在1890年7月23日自殺,29日身亡,享年只有37歲,他的苦難也從此結(jié)束了。
據(jù)說《向日葵》有一種奔放熱烈的氣勢,所以越來越有名氣越來越值錢。
可我卻覺得《向日葵》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沒什么了不起。要不梵高當初為何不成超級富翁?《向日葵》的奔放熱烈為何沒感染到畫它的梵高?
可能梵高的確沒有什么了不起之處,所以當時他的畫也不出名,也很少人買,從而很少被保留在世上。因為沒人收藏一些一般化的作品,
這樣無價值。于是梵高窮死瘋死。梵高一死,他的作品便少了,想買也買不到了。某人便拿出《向日葵》來吹捧,指指點點,發(fā)現(xiàn)了美的所在。我想這應(yīng)該是“稀”的所在,物以稀為貴。于是《向日葵》升值了。
反過來想:一些不錯的甚至很精美的畫卻不甚值錢,原因可能就在于畫家的本領(lǐng)高,畫好,買的人多,存世的作品自然也多。這畫家作古了,畫卻隨處可見,也就不稀罕了。
相比之下,別人的都是好作品,好作品太多了,不稀罕了。梵高的作品少,《向日葵》之類的畫卻是一幅特別的作品了,于是少而稀,稀而成為珍品了。再被炒作一翻,名畫就出來了,名家也出來了,梵高也成名了,只可惜也死了。
人世間往往就這樣:努力最多的是自己,獲利最多的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