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梵高博物館的藏畫——《收獲景象》之一

梵高博物館進門需要通過安檢,也不允許攜帶背包,必須在進門前到專設(shè)柜臺存儲。這是從博物館二樓鳥瞰的入口安檢門。因為已臨近閉館,基本上沒有游客進入。 
這是梵高博物館正門參觀者入口處。 
這是梵高博物館的門票。 
梵高博物館(Van Gogh Museum)又稱梵高美術(shù)館,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建于1973年。當開始籌劃去荷蘭時首先就想到梵高博物館參觀一下,倒不是多喜歡繪畫藝術(shù),而是對這位知名的荷蘭畫家充滿了新奇感,也想領(lǐng)略“后印象派”繪畫藝術(shù)的風采。在阿姆斯特丹游覽之余,抽出一點兒時間去了趟梵高博物館博物館的外觀并不顯眼,但館藏十分豐富,藏有梵高黃金時期最珍貴的200幅畫作,占其作品的四分之一。素描也有幾百件(也有說上千件),還有梵高的幾乎全部書信。
我們找到這里已是下午四點多了,按時間安排,只能待到五時。只好邊看邊拍,匆匆忙忙走了一遍。由于時間倉促,本來技藝就不精,加上館內(nèi)光照度極低,照片拍的實在是拿不出手。好在是“原版”片子,大家將就著看,但愿能夠品味出梵高作品的意蘊。
《吃馬鈴薯的人》


《阿爾勒的臥室》


《烏鴉群飛的麥田》


《開花的杏樹》


《紅蘋果》


《夜晚露天咖啡座》
 


《向日葵》(又稱《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三幅《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合集



兩幅《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合集



《收獲景象》 
《梵高在阿爾勒的家》(黃房子)



《梵高在阿爾勒的家(黃房子)》 

《梵高在阿爾勒的家》(黃房子)
“1888年5月梵高在阿爾勒租了一間旅館居住,因為它的外壁涂成了黃色,故被稱為"黃房子"。畫面上建筑物的右側(cè)即是梵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戶涂成綠色和黃色的部分)。梵高很早就向往"藝術(shù)家的樂園",因此希望這個家能成為南法的"未來畫室",并且希望能夠盡快地接他的窮朋友高更來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0日到達阿爾勒)。在這一張畫上,由廣闊前景的土黃色地面,即向兩旁延伸的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與一大片天空的綠色,這些顏色之間相互呼應(yīng),構(gòu)成了色調(diào)的轉(zhuǎn)移?!?/div>
梵高打算把阿爾勒的黃房子變成畫家之家,這是他最具烏托邦特色的方案。他詳細地描述了他的"畫家之家"。在給提奧的信中他寫道:"我想把它搞成一個真正的'畫家之家',它并不華貴,正相反,其中沒有一樣華貴之物。""房子給我?guī)砹税惨莞?,從現(xiàn)在起,我感到我正在為未來工作。"在他的作品里,這幢房子位于滿是塵土的拉馬丁廣場對面,是一座在深藍色天空映襯下閃閃發(fā)亮的鮮黃色建筑。梵高打算用"向日葵"系列畫裝飾畫室;在客房里要"以日本人的方式"(W7)張掛一些"向日葵"以歡迎高更的到來。
這幅圖畫的主題不是光,而是感情。梵高的第一個念頭是想把它畫成一幅夜景畫;"窗口亮著,空中繁星閃爍",可是在定稿中,他蓄意強調(diào)陽光通過巨大的空隙流進屋內(nèi)的黑暗,所以整幢房子發(fā)出光亮。
我們可以認為黃房子不僅是個避難所,而且是個文化意義上的群體畫室。
梵高于1888年5月住到這里,一直到1889年的4月。梵高離開人世許多年后,黃房子改為酒吧。這個建筑物毀于二戰(zhàn)。
《梵高在阿爾勒的家》(黃房子) 
《阿爾勒的朗盧橋和運河旁的路》




《阿爾勒的朗盧橋和運河旁的路》 
《阿爾勒的朗盧橋和運河旁的路》




布面油畫 59.5 x 74.0 厘米。1888年3月創(chuàng)作于阿爾勒。
《阿爾勒的朗盧橋和運河旁的路》 

《玻璃酒瓶和檸檬》




《玻璃酒瓶和檸檬》 
《玻璃酒瓶和檸檬
此畫又稱作《酒瓶、檸檬和橘子》,創(chuàng)作于1887年。
《玻璃酒瓶和檸檬》 

日本浮世繪對梵高畫作的影響

http://www.chnart.com/index.php? ... id=644&id=18243
在近現(xiàn)代的兩三百年間,東方各國大多受到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影響,無論是政治、經(jīng)濟還是文化藝術(shù)。但,當你看過梵高的一百多幅作品之后,恐怕會有新的思考。對于著名畫家梵高,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在他的畫作《向日葵》、《加歇醫(yī)生的肖像》曾接連創(chuàng)造了藝術(shù)品拍賣的世界紀錄之后。但在這之前,我們還是有必要講一下歷史背景。
  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是荷蘭后印象派代表性畫家。他早期畫風寫實,主要是受到荷蘭傳統(tǒng)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5年梵高到安特衛(wèi)普時開始接觸日本浮世繪的作品,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jié)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其中馬奈、羅特列克也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鐘,例如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運用了浮世繪的技法。在這之后,梵高的畫風巨變,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變得簡潔明亮、色彩強烈。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這一端,日本也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西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一下子涌入日本的同時,日本的商品也開始遠銷歐洲。其中主要的三大商品是:生絲、瓷器、茶葉。沒錯,這些原本主要從中國出口的商品,由于清朝長期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西方只得改道從日本進口。日本商人一向重視包裝藝術(shù),在出口陶瓷、茶葉時喜歡用印有浮世繪圖案的紙來包裝,就這樣浮世繪作品被順帶著大量流傳到海外。
浮世繪是什么呢?簡單的說它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shù),主要描繪市井的生活情境、婦女藝妓、山川風情等。浮世繪以木版刻畫,再彩拓成畫,可以大量印制,價格極為低廉,因此它曾作為歌舞伎演員的宣傳畫及旅館的廣告畫廣為流傳。
  當時,浮世繪在日本國內(nèi)并不被重視,但歐洲人對于這種完全不同于西方繪畫的復(fù)雜精致技藝十分感興趣,于是有人開始收藏、倒賣浮世繪作品。當時的梵高就曾在經(jīng)濟拮據(jù)的條件下,不惜花重金買下了歌川廣重的一幅《龜戶梅宅》,并進行了仔細的臨摹練習。如今在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里,還能看到至少有30幅梵高臨摹的浮世繪作品。
更有趣的是,在梵高臨摹的《龜戶梅宅》中,還加上了原作沒有的兩行字。當然梵高作品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明顯的作品莫過于《唐基老爹》了。
在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日本藝妓、富士山等日本元素作為背景出現(xiàn)。
  再如梵高經(jīng)常用旋渦狀的線條來描畫物體,太陽、云朵、天空,這種手法在《星空》中非常明顯。一般認為,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給了梵高的卷卷筆觸很大啟發(fā)。另外,梵高繪畫的色彩比較喜歡使用純度高的顏色,這跟版畫有點兒像。
浮世繪在歐洲出現(xiàn)時,正值歐洲印象派的興起之時,一批青年藝術(shù)家諸如莫奈、畢沙羅、雷諾阿等,一反蝸居畫室從事宗教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走到自然中尋找光色。恰逢此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日本的浮世繪,浮世繪取材日常生活的藝術(shù)態(tài)度、自由而機智的構(gòu)圖、二維平面的創(chuàng)作理念、華彩絢麗的色彩、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的敏感把握,以及線條勾勒出的東方神韻,讓當時正想擺脫歐洲傳統(tǒng)繪畫立體感“和畫面構(gòu)圖”景深“束縛的印象派畫家們眼前一亮。于是不少西方畫家把浮世繪的創(chuàng)作理念、散點構(gòu)圖等,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
  梵高大約是著名畫家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但除此之外,印象派的大師們?nèi)缒?、高更、惠斯勒、德加、勞特累克,甚至后來的大師畢加索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發(fā),這點從他們的作品中都能看出來。但當年,誰會料想到,作為包裝紙的日本浮世繪漂洋過海,會影響到那么多重量級的繪畫大師,繼而滲透影響了歐洲傳統(tǒng)繪畫觀念的全面變革,更揭開了歐洲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序幕呢?
  還有一點非常有趣:在西方人寫的日本美術(shù)史里,浮世繪被稱為日本美術(shù)的主要畫種。然而在日本人自己寫的日本美術(shù)史里,浮世繪卻因為它的市井氣息被視為宣傳單或海報,不被重視,甚至被貶為“特殊的美術(shù)”,完全被排斥于日本主流美術(shù)之外。如今,浮世繪成為日本繪畫藝術(shù)的代表享譽全球,才最終被日本國內(nèi)重視撥高
《雨中橋》(臨摹歌川廣重作品) 

歌川廣重(1797-1858)畫像 

歌川廣重(1797-1858)
歌川廣重(Utagawa Hiroshige),原名安藤廣重(Ando Hiroshige),出生在一個服務(wù)于德川(Tokugawa)軍政府的低級武士家庭,他的父親是消防隊長。年輕時從師于畫家歌川豐廣(Utagawa Toyohiro,1773-1828),開始其浮世繪畫家的生涯。廣重嘗試了十九世紀初期所流行的各種不同形式的版畫:歷書場面,演員肖像,美女畫像等等。在其師去世之后,他轉(zhuǎn)向風景畫,這是從葛飾北齋的富士山風光受到的啟發(fā),此外還有花鳥的構(gòu)圖。他的第一套十幅版畫『東都名勝』 (Toto-meisho),出版于1831年或1832年,立即顯示出他的天才和設(shè)計能力,雖然其中有著北齋的濃厚影響。后來于1832年8月,他得到一個機會陪同將軍的使者到京都皇宮去。旅程來回經(jīng)過那條東海道驛路,沿路畫了許多風景及驛站的草圖。由此獲得的經(jīng)驗,幫助他創(chuàng)作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第二年保永堂(Hoei-do)出版了『東海道五十三次』,即體現(xiàn)了他的全部才能。
與北齋的生動活潑的作風相反,廣重是用秀麗的筆致及和諧的色彩,表達出籠罩于典雅而充滿詩意的幽抑氣氛中的大自然--一種完全柔和抒情的境界,更適合社會人士的藝術(shù)趣味。他所描繪的自然景象,總是和人物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并且富于詩的魅力。
廣重享有的名聲比北齋更為普遍而長久,這也鼓舞他繼續(xù)出版成套的山水花鳥,直到去世為止。那時他已經(jīng)完成了四十套不同的東海道驛站的風景畫,他的藝術(shù)靈感自然也開始衰退了。但他那種詩情和形式的精深豐富,在木曾街道(Kiso-Kaido,自東至西通過本州中央山脈的一條大驛道)德一套版畫里仍舊顯然可見,這畫作于1837-1842年,而那有三種不同景致的巨幅構(gòu)圖則在他將近暮年時(1857)才出版,描繪日本風景畫的三個主要成份:雪景,花卉和月色。

《日本情趣?梅花》(臨摹歌川廣重作品) 

《日本情趣?梅花》(臨摹歌川廣重作品) 
這幅畫也有資料稱作《開花李樹》,是模仿日本畫家歌川廣重的名作《名所百景-龜戶梅屋鋪》。梵高十分迷戀浮世繪中鮮明的色彩運用及平面化的空間感。這對他創(chuàng)作有相當大的影響。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shù)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shù)。主要描繪人們?nèi)粘I?、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19世紀中期開始,歐洲由日本進口茶葉,因日本茶葉的包裝紙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其風格也開始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
1865年法國畫家布拉克蒙(FelixBracquemond)將陶器外包裝上繪的《北斎漫畫》介紹給印象派的友人,引起了許多回響。
梵高可能是著名畫家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1885年梵高到安特衛(wèi)普時開始接觸浮世繪,1886年到巴黎時與印象派畫家有往來,其中馬奈、羅特列克也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鐘,例如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運用了浮世繪的技法。同樣地,梵高也臨摹過多幅浮世繪,并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后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渦卷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
《不列塔尼海岸》? 
《不列塔尼海岸》? 
《克利希廣場》 
《克利希廣場》 

《紫苑和夾竹桃》 
《檸檬》 
《劍蘭》 

《葡萄,梨子和檸檬》 
《紅蘋果》 
《留著胡子的老人》 
《披發(fā)女子頭像》 
梵高所繪《向日葵》全部上傳到這個帖子來了,找出下面這段話作為結(jié)尾。

梵高的油畫《向日葵》,給了我一個強烈的思考:畫向日葵不是一種熱愛生命的表現(xiàn)嗎?為何梵高在藝術(shù)面前走向自我毀滅呢?于是,我開始關(guān)注他的生平,追問梵高是何人,何人是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蘭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年輕時在畫店里當?shù)陠T,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shù)教育”。后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fā)和熏陶。以此,人們稱他為“后印象派”。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調(diào)常是低沉的,可是后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國評論家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他的畫面上不單充滿了陽光下的鮮艷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繪令人逼視的太陽本身,并且多次描繪向日葵?!断蛉湛肥欠?高在法國南方時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
    人們?nèi)绻_能真誠相愛,生命則將是永存的,這就是梵高的愿望和信念??墒抢淇岷臀蹪岬默F(xiàn)實終于使這個敏感而熱情的藝術(shù)家患了間歇性精神錯亂,病發(fā)之時陷于狂亂,病過之后則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別人的負擔,自殺身亡,享年只有37歲。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這幅畫有16朵的《向日葵》。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jié)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
    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的房間。向日葵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征,是內(nèi)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亦是熱愛生命選擇生活的表現(xiàn),但為何卻成了梵高苦難生命的縮影。他自己則成了向日葵的背叛者,如此看來熱愛生命與選擇滅亡并不矛盾。梵高身為一個畫家,成就了藝術(shù)卻蔑視了生命。向日葵熱烈無比地向往光明和太陽,向日葵閃爍火一樣熱烈的光芒,但為什么要把向日葵折來插入瓶中并且放在陰郁的角落里呢?!畫面中滲透的強烈悲劇意識或許是本幅作品經(jīng)久不衰最有價值的玩味之處.
    他曾說過:我想用《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梵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16朵形態(tài)各異的向日葵,或絢爛或枯委,或隱或現(xiàn),以淡黃色為背景,以深黃色為向日葵的主色調(diào),另有幾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點綴花蕊,顏色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對比,畫面總體上給人一種明亮而又強烈的生命力,讓人感到生活充滿希望,陽光是那樣的明媚,天空是那樣的廣闊。梵高許多以向日葵作為主題的作品一直在沖擊著我的思想,一個如此熱愛向日葵的畫家為何卻為如此輕視生命,自己選擇走向生命的盡頭。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shù)館展出。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
    以前聽過臺灣某藝人見到梵高《向日葵》原畫淚流滿面的報道,心想未免夸張,可當我見到這幅《14朵向日葵》時,也不由黯然嘆息:這樣拼了老命出力地畫,不瘋才怪,不短命才怪。
  自從梵高畫了一組11張向日葵油畫后,向日葵就屬于梵高。《14朵向日葵》隔鄰是高更的《梵高畫向日葵》從未有人為向日葵投注這樣激烈專注的熱情!梵高化的向日葵好像在燃燒,浮雕般色彩如此強烈厚重,感情筆觸如此飽滿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陽旋轉(zhuǎn)之花。梵高嗜畫向日葵,因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農(nóng)民之花。畫向日葵即畫太陽,也是自畫。太陽、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體。梵高和向日葵譜出相濡以沫生命與共的藍與黃交響樂章,是其悲劇一生的象征物。
    梵高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高貴向日葵及炙熱目眩般的陽光。他不無自嘲:“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討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艷華麗、精心設(shè)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
    梵高是天才,也是瘋子。你說他陷入癲狂割下自己的耳朵,可他偶爾清醒冷靜得可怕。向日葵用色如此大膽強烈,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于暗淡??赡枪梢月菪臏u流向外噴射的金黃色烈火,百年之后還能深刻感受到。百年前的向日葵不是更加金黃炙熱嗎?我們都愛梵高的光與熱,因為我們正常聰明世故得不會把自己逼向絕境。梵高知道高更喜歡他的向日葵多于莫奈的向日葵而高興萬分。高更這么形容:在我的黃色房間里,帶紫色圓環(huán)的向日葵突出于一片黃色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黃色壺中,壺放在一張黃色桌上。金黃色的太陽透過我房間里的黃色窗簾,生氣盎然沐浴在一片金黃色中。
    僅用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繪成的《向日葵》,堪稱梵高的化身,也可說是他的代表作。梵高集中精力創(chuàng)作《向日葵》系列作品時,正是他的藝術(shù)成熟時期,此時他非常喜歡使用黃色。
    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jié)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
    梵高的十一幅《向日葵》中,有十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shù)館展出。梵高總是一人獨自生活,在他為愛徘徊的時候,唯一伴隨他的只有強烈的孤獨感。而象征梵高化身的《向日葵》,在他死后則被西奧家人珍藏,一直保留至今……
    梵高是世人公認的藝術(shù)大師,同時也是備受爭議的“瘋狂天才”,其代表作《向日葵》歷來是為人稱頌的名畫之一。如今,這幅《向日葵》又獲得一項殊榮———竟能引來蜜蜂駐足花蕊,實在令人贊嘆不已!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讓一群從來沒見過真花的蜜蜂“欣賞”四幅色彩絢爛的名畫復(fù)制品,看看蜜蜂反應(yīng)如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梵高的油畫《向日葵》特別受蜜蜂青睞。大師筆下惟妙惟肖的向日葵竟讓蜜蜂誤以為真。蜜蜂多次停落在“向日葵”上,想品嘗其中的“花蜜”。
    瑪麗女王學院的拉爾斯?希圖卡教授領(lǐng)導(dǎo)了這項研究,研究結(jié)果將刊登在《光學與激光技術(shù)》雜志上。希圖卡說,用進化的觀點很容易解釋“花朵類”油畫的吸引力。他相信人類對顏色的選擇是由進化而來的。希圖卡指出,科學家已經(jīng)證明,人類對顏色的分辨是從吃水果開始的,而梵高的畫吸引蜜蜂的原因也和顏色有關(guān)。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國南部所作。在法語里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陽”,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梵高的向日葵不是一種亮麗明快、充滿著希望和幻想的向日葵,而是比較瘋狂的。在梵高的精神世界里面,他看到的一切對象都充滿著一種生命```````一種存在著壓制和反壓制關(guān)系的生命。
    盡管向日葵那么美,高更因藝術(shù)理念分歧,無法與神經(jīng)崩潰的梵高相處最終離開了。畫了向日葵后的梵高便是金黃色的化身,把這金黃色的火焰撒遍天際田野,也涂上夜晚的星空,卷成旋渦直到麥田群鴉亂飛,才舉槍結(jié)束了這場金黃色的癲狂。金黃色從此屬于梵高。
    生前寂寥、死后榮耀的畫作一九七八年,在倫敦拍賣會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大約五十九億日元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了,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無論是有錢人的附庸風雅還是《向日葵》真的找到了會欣賞它的人。但是商業(yè)上的巨大利益,與梵高生前賣畫所比,的確是一種巨大的諷刺。后來,梵高的作品《鳶尾花》和《迦賽醫(yī)生像》分別以七十三億及一二七億日圓賣出。如果說現(xiàn)在畫價飛漲是由梵高所引起的,也不為過??墒?,梵高生前賣出的作品只有《紅色葡萄園》一幅,而且價格非常便宜,僅為當時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會上就開始評定他是一流畫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卻在還未獲得正確評價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凡高的藝術(shù)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huán)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xiàn)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xiàn)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shù)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以至于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肖像?!断蛉湛肪褪窃陉柟饷髅臓N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關(guān)于假《向日葵》的故事
1911 年,即梵高謝世11 載后,在法國 巴黎的一個畫展上,一幅署名為梵高的 油畫《向日葵》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這幅 作品的最早擁有者是與梵高同時代的法國三流畫家許費納克。當時,沒有一人懷 疑它是偽作。1987 年,在一次拍賣會上日 本安田保險公司見到了這幅梵高名作 《向日葵》,便把這幅稀世名作以當時世界 第一高價3950 萬美元拍得,震驚了整個畫壇。當時,這幅畫的擁有者是切斯特?貝 蒂家族。但是,英國人諾曼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 究,在1 0 年之后發(fā)布了振聾發(fā)聵的消 息,他指出:被日本安田保險公司拍得 的這幅梵高名作是出自三流畫家許費 納克之手的贗品, 并非梵高所畫。諾 曼稱,許費納克因自 己的畫無人賞識、少 人問津,為證明自身 的價值,證明自己的 水平,曾一度癡迷于 模仿名師名畫,其以 假亂真的程度,連繪 畫鑒賞家都沒有辦 法識別。諾曼宣稱, 許費納克并非只模 仿過梵高的這一幅 畫,還有其他畫。而 這一幅《向日葵》應(yīng) 該算是第7 幅《向日葵》,并非出自梵高之手。
有意思的是,雖多家報紙轉(zhuǎn)載報道了諾曼的上述懷疑,這幅《向日葵》的主人——日本安田保險公司卻沒 有任何反應(yīng)。這不僅是因為對此說安田保險公司本身持有懷疑,就連一般讀者也抱有懷疑:證據(jù)不充分有 3 點原因:其一,沒有充分證據(jù)表明梵高究竟畫過幾幅《向日葵》,雖在信中梵高提到過“6”這個數(shù) 字,在以后梵高會不會再畫一幅《向日葵》或者更多就不得而知了。其二,稱日本安田保險公司所擁有 的《向日葵》是許費納克偽造的,證據(jù)也不充分,僅限于猜測而已。一個三流畫家是否能造出大師手跡值 得懷疑。其三,許費納克與切斯特?貝蒂家族究竟有何關(guān)系? 1901 年,許費納克在巴黎展出的這幅畫與 日本安田保險公司拍得的那幅《向日葵》是否是同一幅畫呢?這終究還是謎,謎底仍有待于后來人揭開。
對梵高而言,向日葵是陽光和生命的象征,是他內(nèi)心涌動的火熱情感的寫照,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向日葵為題材的作品。這幅作品是凡?高同類作品中最為出色的一幅。整個畫面以黃色作為基調(diào),再以青色和綠色加以點綴,宛如一支旋律鮮明的交響曲。畫家用激情奔放的筆觸,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獲得了強烈的生命活力。單純的色彩、堅實的造型,也顯示出了他非凡的繪畫技巧。
    關(guān)于《向日葵》,梵高自己寫道:“我正試著找到了一種特殊的筆法,它不需要用點描法或其他手法,而就只是多變化的筆觸而已?!痹谒墓P下,每一朵向日葵都像是一團熾熱的火球在燃燒牞各種黃色組成的響亮鮮明的調(diào)子和奔放不羈、揮灑自如的筆觸牞使畫家涌動的創(chuàng)作激情得到了最為充分的發(fā)揮。
    梵高曾說要用半打《向日葵》作品來裝飾自己的畫室牞并為其配上精致的橙黃色的畫框。這幅《向日葵》就是梵高1888年為自己的畫室而作的。凡?高早年在完成學業(yè)后開始經(jīng)商牞后因失戀和熱衷于宗教,放棄了這項工作。
    1878年牞他參加布魯塞爾的一個新教會組織的短期培訓班之后,在礦區(qū)做了一名福音傳教士,又因口才不好被教會解雇。在其兄弟的幫助下,開始學習繪畫。由于受荷蘭傳統(tǒng)繪畫與法國現(xiàn)實主義畫派的影響,早期繪畫風格比較寫實。
    1886年,梵高來到巴黎,結(jié)識了許多印象主義畫家,并接觸到日本的浮世繪作品。至此,他的視野大為開闊,畫中的色調(diào)也變得明亮起來。不久,由于向往法國南部明亮燦爛的陽光、強烈瑰麗的色彩,他來到了阿爾勒。在阿爾勒期間,他開始對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風重新認識,并提出了畫家在忠實原對象的同時,應(yīng)用夸張的手法更有力地表達作者的主觀感受的觀點。
    梵高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在當時難以為世人接受。但是,他對西方20世紀的藝術(shù)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由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有意識地把握這種繪畫的新形式,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東方繪畫的因素———這是梵高的藝術(shù)對后人的啟示。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乃至于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經(jīng)受益于梵高的藝術(shù)。
    梵高給貝爾納和提奧的信件于1893年開始公之于世。在這些信件中,他發(fā)表了許多精辟的藝術(shù)見解,也對以后的現(xiàn)代繪畫有很大的影響。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shù)館展出。(這個數(shù)據(jù)還有待商榷,因為不斷有真品問世,同時不乏贗品得到證明)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無疑是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凡?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梵高作畫時,懷著極狂熱的沖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是那樣艷麗,華美,同時又是和諧,優(yōu)雅甚至細膩,那富有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傊?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堪稱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僅由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梵高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征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說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兩種構(gòu)圖。他以12來表示基督十二門徒,他還將南方畫室(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奧兩人,一共14人。
  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jié)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
《玫瑰與向日葵》 

《向日葵園》


據(jù)資料記載:梵高共畫了11幅《向日葵》,其中15朵的3幅,12朵的2幅,3朵和5朵各一幅,摘下的倆頭的3幅,4頭的1幅。這11幅中除5朵向日葵毀于二戰(zhàn)外,其余10幅都在幾個博物館或者私人手中收藏。我已將這11幅向日葵都傳了上來。至于贗品或者模仿畫也有不少,數(shù)量我就不知道了。


《四朵向日葵》(又名《四朵剪下的向日葵》) 
布面油畫 60.0 x 100.0厘米
繪于巴黎: 1887年8-9月
收藏于歐特婁國立克羅-米勒博物館


那是很偶爾的一次,我隨手翻一本介紹世界名畫的書,看到了一幅名叫向日葵的畫。
    這幅畫很與眾不同,它不是畫在太陽底下綻放的花朵,而是幾束插在花瓶里但快要調(diào)謝的花。雖然要死亡,但它還是那么燦爛,金黃的顏色,讓人一看就忘不了。但那是苦澀的悲哀的金黃,是失去希望的金黃。那束向日葵,像是在燃燒著它的生命一般。
    我看了深有感觸,看看署名,是梵高。畫家的資料里說他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畫家,但在他的時代沒有名氣。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他自殺了,死在麥田里。(他開槍時沒立刻死亡,他回家跟他各個講了話)
    我很驚訝,但心里又有幾分肯定,你看這向日葵,它終是生命終結(jié)時的模樣??!
過了很久,我從讀者上看到一篇介紹梵高的文章,我才知道,他的向日葵的顏色。
梵高孤獨而自卑,雖然他優(yōu)秀,但根本沒人知道他。凡高甚至羨慕那些三流的畫家,畢竟他們可以被人注意啊!梵高有個愛他的哥哥,他是唯一欣賞他的人。為了梵高,他四下奔波,想讓人們認識梵高,但卻虧了本,窮得要命。凡高知道這一切,他內(nèi)心痛苦不堪。
    他渴望讓人們了解他,渴望有好朋友,這種熱情讓人恐懼,甚至以為他是神經(jīng)病。但這不是的,這不過是梵高孤獨太久的表現(xiàn)罷了。
    梵高一生只賣出過一幅畫,而且是他哥哥為了安慰他而托人去買的,雖然價格低得不能再低,但這已經(jīng)使梵高高興得不得了。啊,梵高,該說他可憐還是世人無眼光呢?
    梵高最終還是失望了。一個自卑到了頂點的人竟敢拿起槍自殺,此時的梵高也算一個大膽的人了吧。他死在麥田里,也許那聲槍聲連小鳥都沒驚醒。
    他最后還是出名了。他可知道,在他死后的一百多年后,人們是用怎樣的眼光看他的畫,他生前渴望的目光。
    向日葵在死亡時是綻放光芒,燃燒生命的,但是凡高卻是在一片黑暗中死去的。就像他畫的麥田上的烏鴉一樣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下,一群烏鴉飛過,是悲哀無盡的畫面,是凡高死時看到的畫面。
    凡高的向日葵的顏色………

《兩朵剪下的向日葵》
 布面油畫 43.2 x 61.0 厘米
繪于巴黎: 1887年8-9月
收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
——早些時候畫的一幅風格細膩的向日葵已被明朗和絢麗的調(diào)子所取代,同時,細心敷設(shè)的一層層顏色也比過去更加厚重。
許多人都很熟悉梵高的《向日葵》。在法語里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陽”,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梵高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凡?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搜到一篇文章,供參考。


消失在炮火中的《花瓶與5朵向日葵》。
1886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的山本,19歲畢業(yè)后涉入日本紡織業(yè),成立了盛極一時的紡織品公司。1915年,30歲的山本讀了藝術(shù)家及詩人武者小路實篤的小說《當他30歲的時候》,小說給山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山本和作家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鑒賞趣味上深受武者小路實篤的影響。1919年,武者小路實篤購買了塞尚的自畫像,也就是在那一年,山本深受作家對西方印象派繪畫極度癡迷的影響,在他的鼓動下,以高價購買了梵高的《花瓶與5朵向日葵》,他們成為最早一批購買西方繪畫的日本人。
  《花瓶與5朵向日葵》通過郵輪從法國運到了日本,1920年5月啟航,12月才到達日本。作品只在1921年日本舉行的兩個展覽上短暫地展覽過,深受民眾歡迎?!痘ㄆ颗c5朵向日葵》的畫框十分堅固,但正是堅實的畫框在這件畫作悲劇性命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徹底改變了作品的命運。在東京心齋橋舉行的一次展覽中,畫作從墻上掉了下來,畫框損壞了,山本非常氣憤,聲稱再也不會在任何公共場合展出作品。
  “二戰(zhàn)”期間,因為懼怕漫天彌漫的戰(zhàn)火硝煙,山本希望大阪的銀行能夠代為保存《花瓶與5朵向日葵》,銀行拒絕了山本的要求。最終,山本只能將作品珍藏在蘆屋市的自家住宅中。1945年,蘆屋市四次遭受美國軍隊的空襲,在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同一天,山本在蘆屋市的住宅被夷為平地,而梵高的《花瓶與5朵向日葵》也葬身于這場浩劫中,從此在人間消失。“二戰(zhàn)“之后,山本再也沒有提及那件深愛的梵高作品,直到他去世。
《向日葵》(又名《兩朵剪下的向日葵》)
布面油畫 50.0 x 60.0厘米
繪于巴黎: 1887年8-9月
收藏于瑞士伯爾尼藝術(shù)博物館

《向日葵》(又名《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 

布面油畫 73.0 x 58.0厘米
繪于阿爾勒: 1888年8月
美國:私人收藏




《五朵向日葵》(又名《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
布面油畫 98.0 x 69.0 厘米
繪于阿爾勒: 1888年8月
二戰(zhàn)時毀于戰(zhàn)火之中
兩幅《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合集 
布面油畫 92.0 x 72.5厘米。
繪于阿爾勒: 1889年1月
現(xiàn)收藏于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
——乍看起來,花似乎有一種糕點的色彩效果,一點沒有花的嬌嫩。明白藝術(shù)并非是對現(xiàn)實的簡單模仿,我們會立刻感到被背景托出來的片片葉子的厚實形式與扭曲線條,一個精神柔弱無力的人是絕對畫不出來的。(布雷默)
《十二朵向日葵》(又名《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 布面油畫 91.0 x 72.0 厘米
阿爾勒: 1888年8月
慕尼黑: 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shù)館
——”我現(xiàn)在正以馬賽人吃蒸魚的熱情拼命畫畫——當你聽到我畫的是一些高貴的向日葵的時候,會不會感到驚訝呢?”(梵高)
這是第一幅十二朵向日葵。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無疑是《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辫蟾叽_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梵高作畫時,懷著極狂熱的沖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那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是那樣艷麗,華美,同時又是和諧,優(yōu)雅甚至細膩,那富有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梵高是一位生活在法國的荷蘭畫家,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因此,他的藝術(shù)語言既有奔放而熱烈的狂躁情緒,也有孤獨和抑郁的悲劇意識。他特別強調(diào)在繪畫中表現(xiàn)人的感情與精神,他對色彩和線條有內(nèi)在的敏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達主觀情緒的載體和象征,伴隨著自如而流暢的筆觸,他的色彩充滿著緊張而激動的情緒和飽滿而富生氣的活力。他用色彩來揭示人的精神,來表現(xiàn)人的生命,如被世人熟知的《向日葵》就具有這種藝術(shù)特征。作品以飽滿而純凈的黃色調(diào),展示了畫家內(nèi)心中似乎永遠沸騰著的熱情與活力,那一團團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僅散發(fā)著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現(xiàn)出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那一塊塊熾熱的黃色,不僅融集著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激動。梵高雖然只活了37歲,但他的生活和藝術(shù)卻始終保持著旺盛狀態(tài),即使窮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維系生命與精神的畫筆。他畫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而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熱情為生活高唱的贊歌。梵高的藝術(shù)中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那種充滿激情的色彩,那種暢神達意的線條,脫卻了自然物象的束縛,而進入了頗為自覺的藝術(shù)狀態(tài),盡管梵高的藝術(shù)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會的承認,但卻受到了20世紀現(xiàn)代藝術(shù)家們的青睞,尤其對野獸主義繪畫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細心研究梵高的《向日葵》,便能發(fā)現(xiàn)借鑒了米勒的《雛菊》。在《雛菊》中米勒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陽臺上,同樣梵高諳熟這些。因為名字出現(xiàn)在畫面上太突兀了,幾乎破壞了整個畫面的感覺。所以米勒小心翼翼的用一個線包的繩帶掩映住,以取得融入畫面的作用,這代表了這個花束是米勒奉上的!梵高也是這樣做的,他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花瓶上面。
米勒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是拒絕晦暗。所以他的雛菊是亮眼的小雛菊,但是襯托這些亮眼雛菊的是米勒的另一個精彩的筆觸:左右兩邊的小殘花。這左右的兩朵小殘花,使得這幅《雛菊》具有了死亡誘發(fā)的生命力量。梵高當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他的《向日葵》中也用左右的殘花對比中間盛大的向日葵。同樣,在構(gòu)圖上,梵高也是對米勒的一脈相承。
第二幅《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美國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 

《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高作品賞析繪畫的一系列靜物油畫。當中有三幅繪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兩幅繪有十二朵向日葵。畫家1888年8月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繪畫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于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shù)館),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繪成。全部作品都畫在 93 × 72 厘米 (37" × 28") 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繪畫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靜物畫。
畫家在1888年夏末開始工作,并持續(xù)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羅?高更裝飾其臥室。這個系列呈現(xiàn)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謝各階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應(yīng)該歸功于新近上市的顏料令新的色調(diào)變得可能——黃色系列的表現(xiàn)力得到突破。在給其弟弟費奧的信中,他表示:“可以說,向日葵是屬于我的花”。 乍看起來,花似乎有一種糕點的色彩效果,一點沒有花的嬌嫩。明白藝術(shù)并非是對現(xiàn)實的簡單模仿,我們會立刻感到被背景托出來的片片葉子的厚實形式與扭曲線條,一個精神柔弱無力的人是絕對畫不出來的。
三幅《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合集 
梵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xiàn)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diào),只是較為輕亮。這幅畫被認為是梵高在黃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里那種短促而筆觸,在這里,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于暗淡。"盡管采取了種種保護措施,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澤。
《向日葵》打破陳規(guī),強烈的對比顏色和厚重的色 塊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更創(chuàng)造出新的對比色系,對往后的藝術(shù)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diào),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簽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xiàn)花盤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覺。
"在黃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五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畫的一樣。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更大一些,它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效果,我認為這一幅是以更加簡練的手法畫出來的。"
"在我的黃顏色房間里——帶紫色圓環(huán)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顏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黃顏色的壺中,壺放在一張黃顏色的桌上。畫面的一角上,畫家的簽名:文森特。黃顏色的太陽透過我房間里的黃顏色窗簾,一派生氣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床上醒來,想象這一切必定是芳香撲鼻。" (高更)
梵高的藝術(shù)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huán)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xiàn)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xiàn)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shù)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以至于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肖像?!断蛉湛肪褪窃陉柟饷髅臓N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傊?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日本東京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shù)館收藏) 

布面油畫: 93.0 x 73.0厘米
阿爾:1888年8月
倫敦:國立美術(shù)館
——這些簡單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現(xiàn)出令人心弦震蕩的燦爛輝煌。凡?高以重涂的筆觸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塊黏土。黃色和棕色調(diào)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xiàn)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然而在畫此作的同時,畫家死命想抓住的這個世界還是緩慢卻無情地溜走了?;蛟S這畫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劇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終結(jié)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他是個熱愛自然并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而不想像中的幻像。
“作為一個因不平等和社會罪惡而發(fā)瘋的失敗的’傳教士’,凡?高是19世紀寫實主義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稱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調(diào)子是那么高,直到現(xiàn)在,所有人都能聽到它,這說明了為什么1888年畫的《向日葵》今天仍是美術(shù)史上最受歡迎的一幅靜物畫,一幅以植物為題的《蒙娜麗沙》”(休斯)。
這是第一幅十五朵向日葵。
梵高在阿爾勒居住期間,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態(tài),既有緊閉的苞蕾,也有盛開的花盤,花朵的黃色呈現(xiàn)出豐富的色調(diào),從深橙色到近乎綠色都有。
1888年8月,梵高畫了大量的向日葵寫生,他打算用這些習作裝飾"黃房子" 內(nèi)他自己房間。他在12月病倒后,借繪畫幫助自己恢復(fù)健康。次年1月,他根據(jù)早先的寫生,繪制了這幅令人叫絕的作品。無論在原作還是后來的復(fù)作中,梵高的用意都是利用色彩表現(xiàn)自我,"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討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艷華麗、精心設(shè)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高更前幾天對說,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畫,向日葵插在一個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過他還是比較喜歡我畫的這一幅。"
15朵形態(tài)各異的向日葵,或絢爛或枯委,或隱或現(xiàn),以淡黃色為背景,以深黃色為向日葵的主色調(diào),另有幾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點綴花蕊,顏色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對比,畫面總體上給人一種明亮而又強烈的生命力,讓人感到生活充滿希望,陽光是那樣的明媚,天空是那樣的廣闊。凡高許多以向日葵作為主題的作品一直在沖擊著我的思想,一個如此熱愛向日葵的畫家為何卻為如此輕視生命,自己選擇走向生命的盡頭。
《向日葵》(又稱《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倫敦國立美術(shù)館收藏。 

《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高繪畫的一系列靜物油畫。當中有三幅繪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兩幅繪有十二朵向日葵。畫家1888年8月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繪畫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于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shù)館),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繪成。全部作品都畫在 93 × 72 厘米 (37" × 28") 的帆布上。另外,他還畫了一幅三朵向日葵和一幅五朵向日葵。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繪畫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靜物畫。
畫家在1888年夏末開始工作,并持續(xù)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羅?高更裝飾其臥室。這個系列呈現(xiàn)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謝各階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應(yīng)該歸功于新近上市的顏料令新的色調(diào)變得可能—黃色系列的表現(xiàn)力得到突破。在給其弟費奧的信中表示:“可以說,向日葵是屬于我的花”。
1987年3月,當時任安田火災(zāi)海上保險代表取締役的后藤康男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主持的拍賣會上,以相當于39,921,750美元的價格標得《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開創(chuàng)了梵高作品價格的紀錄,使得連那些對美術(shù)沒有興趣的人都認識《向日葵》系列。這幅作品目前被收藏于日本東京的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shù)館(損保ジャパン東郷青児美術(shù)館,位于損害保險日本公司的總社大樓的頂樓)。在交易過后其真?zhèn)卧欢纫馉幷摗腥苏J為這是埃米爾?舒芬尼克爾(Emile Schuffenecker)的仿作。
布面油畫 95.0 x 73.0 cm
阿爾: 1889年1月
阿姆斯特丹: 國立梵高博物館
——梵高在阿爾居住期間,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態(tài),既有緊閉的苞蕾,也有盛開的花盤,花朵的黃色呈現(xiàn)出豐富的色調(diào),從深橙色到近乎綠色都有。
1888年8月,梵高畫了大量的向日葵寫生,他打算用這些習作裝飾”黃房子” 內(nèi)他自己房間。他在12月病倒后,借繪畫幫助自己恢復(fù)健康。次年1月,他根據(jù)早先的寫生,繪制了這幅令人叫絕的作品。無論在原作還是后來的復(fù)作中,梵高的用意都是利用色彩表現(xiàn)自我,”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討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艷華麗、精心設(shè)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高更前幾天對說,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畫,向日葵插在一個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過他還是比較喜歡我畫的這一幅。”
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里那種短促而筆觸,在這里,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于暗淡?!北M管采取了種種保護措施,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澤。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diào),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簽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xiàn)花盤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覺。
  “在黃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畫的一樣。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更大一些,它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效果,我認為這一幅是以更加簡練的手法畫出來的?!?梵高)
  “在我的黃顏色房間里——帶紫色圓環(huán)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顏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黃顏色的壺中,壺放在一張黃顏色的桌上。畫面的一角上,畫家的簽名:文森特。黃顏色的太陽透過我房間里的黃顏色窗簾,一派生氣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床上醒來,想象這一切必定是芳香撲鼻?!?(高更)

《向日葵》(又稱《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十六朵的提法應(yīng)當是錯誤的,因為壓根兒看不到有十六朵葵花。畫十四朵的向日葵則是梵高的初衷。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說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兩種構(gòu)圖。他以12來表示基督十二門徒,他還將南方畫室(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奧兩人,一共14人。有資料說開始畫的時候確實是十四朵向日葵,但畫作完成后,畫面看上去不打平衡,因此在左下又加畫了一朵略小的葵花。你仔細看一下,這朵加畫的葵花色彩與其他的都有所不同。
這幅圖片上的葵花就是加畫的那朵。 
梵高的油畫《向日葵》,給了我一個強烈的思考:畫向日葵不是一種熱愛生命的表現(xiàn)嗎?為何梵高在藝術(shù)面前走向自我毀滅呢?于是,我開始關(guān)注他的生平,追問梵高是何人,何人是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蘭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年輕時在畫店里當?shù)陠T,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shù)教育”。后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fā)和熏陶。以此,人們稱他為“后印象派”。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調(diào)常是低沉的,可是后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國評論家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他的畫面上不單充滿了陽光下的鮮艷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繪令人逼視的太陽本身,并且多次描繪向日葵。《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國南方時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
    人們?nèi)绻_能真誠相愛,生命則將是永存的,這就是梵高的愿望和信念??墒抢淇岷臀蹪岬默F(xiàn)實終于使這個敏感而熱情的藝術(shù)家患了間歇性精神錯亂,病發(fā)之時陷于狂亂,病過之后則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別人的負擔,自殺身亡,享年只有37歲。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這幅畫有16朵的《向日葵》。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jié)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
    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的房間。向日葵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征,是內(nèi)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亦是熱愛生命選擇生活的表現(xiàn),但為何卻成了梵高苦難生命的縮影。他自己則成了向日葵的背叛者,如此看來熱愛生命與選擇滅亡并不矛盾。梵高身為一個畫家,成就了藝術(shù)卻蔑視了生命。向日葵熱烈無比地向往光明和太陽,向日葵閃爍火一樣熱烈的光芒,但為什么要把向日葵折來插入瓶中并且放在陰郁的角落里呢?!畫面中滲透的強烈悲劇意識或許是本幅作品經(jīng)久不衰最有價值的玩味之處.
    他曾說過:我想用《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梵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16朵形態(tài)各異的向日葵,或絢爛或枯委,或隱或現(xiàn),以淡黃色為背景,以深黃色為向日葵的主色調(diào),另有幾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點綴花蕊,顏色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對比,畫面總體上給人一種明亮而又強烈的生命力,讓人感到生活充滿希望,陽光是那樣的明媚,天空是那樣的廣闊。梵高許多以向日葵作為主題的作品一直在沖擊著我的思想,一個如此熱愛向日葵的畫家為何卻為如此輕視生命,自己選擇走向生命的盡頭。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shù)館展出。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
    以前聽過臺灣某藝人見到梵高《向日葵》原畫淚流滿面的報道,心想未免夸張,可當我見到這幅《14朵向日葵》時,也不由黯然嘆息:這樣拼了老命出力地畫,不瘋才怪,不短命才怪。

注:這段話中所說16朵向日葵,原文如此。


梵高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藝術(shù)家,雖然在世界歷史上有眾多藝術(shù)家,但我對他始終情有獨鐘。我記得我第一次看他的傳記的時候,我還很小,我哭了,我為凡高哭了。這個偉大的天才的一生是怎么樣的了不起與坎坷呀。我覺得世界上最善良最敏感的人就是藝術(shù)家,而他們生前卻未必得到人們的賞識,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也是藝術(shù)家的悲哀?。?!
    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生于荷蘭鄉(xiāng)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早年做過職員和商行經(jīng)紀人,還當過礦區(qū)的傳教士。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最后他投身于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斗”。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tǒng)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jié)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并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而當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zhèn)阿爾的時候,則已經(jīng)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在阿爾,凡高想要組織一個畫家社團。1888年,高更應(yīng)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后,凡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fā)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這位易于激動而富于神經(jīng)質(zhì)的藝術(shù)家,在其短暫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藝術(shù),是心靈的表現(xiàn)。他曾說: “作畫我并不謀求準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xiàn)我自己”,他并不關(guān)注于客觀物象的再現(xiàn),而注重表現(xiàn)對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論述凡高時說道: “他是他時代中最熱情和最抒情的畫家?!瓕λ麃碚f,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種驚人的詩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秘的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shù)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 (奧夫沙羅夫編《凡高論》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7年,第95頁)。
  為了能更充分地表現(xiàn)內(nèi)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種所謂表現(xiàn)主義的繪畫語言。他認為:“顏色不是要達到局部的真實,而是要啟示某種激情?!痹谒嬛校瑵庵仨懥恋纳蕦Ρ韧_到極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轉(zhuǎn)、躍動的筆觸,則使他的麥田、柏樹、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觀者的心靈。在他的畫上,強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中。
    而在梵高短暫坎坷但也燦爛的一生中,他的〈〈向日葵〉〉也是我最愛的一幅畫。有人說看見他的向日葵就覺得自己很渺小。我覺得這無不是對凡高的藝術(shù)的高度贊賞。我的感覺是生命的燃燒。那其實就是他的精神氣質(zhì)。一個火熱的,神經(jīng)質(zhì)的人表現(xiàn)。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diào)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nèi)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fā)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凡?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8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fā)自內(nèi)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向日葵》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zhuǎn)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yīng)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傊哺吖P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已35歲的凡高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凡高創(chuàng)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他說:“向日葵稱得上是我的東西?!边@幅(見紀念凡高之一的向日葵)是其中最著名的,現(xiàn)藏于倫敦國家畫廊。在倫敦拍賣會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 是這幅靜物:瓶中的15朵向日葵 )以3990萬美元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梵高于1888年2月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在那里他深深地為南方璀璨的陽光而激動。他在給埃米爾?伯納的信中表達了他的狂喜,他說,那里的河是翠綠的,落日象熔金的煉爐,太陽是金黃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鄉(xiāng)間,氣氛寧靜,色彩絢麗,……與人們在日本版畫中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他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金色向日葵。他設(shè)想用“一系列黃色”的變奏,來畫一組以黃色或藍色為背景的向日葵靜物畫,并用它們來裝飾他在阿爾的居室。他一共完成了六幅向日葵組畫。在這些畫中,他以抒情的筆調(diào),充分展示了那些金色黃花的絢麗光彩。這幅<向日葵)作于1888年8月,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
  這不是一幅傳統(tǒng)的描繪自然花卉的靜物裝飾畫,而是一幅表現(xiàn)太陽的畫,是一首贊美陽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歡樂頌歌。畫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陽光下怒放,彷佛“背景上迸發(fā)出燃燒的火焰”。正如凡高自己所說“這是愛的最強光!”
  梵高表現(xiàn)向日葵的手法,也是別出心裁,他采用1簡化的手法描繪物象,使畫面富于平面感和裝飾的意味。畫面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diào),綠色與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膽恣肆、堅實有力的筆觸,以不同的走勢,在明亮、燦爛的底色上找尋不同的結(jié)構(gòu)與色調(diào),把朵朵向日葵表現(xiàn)得光彩奪目,動人心弦
"向日葵"是凡高后期特別喜歡的題材, 也是他的藝術(shù)的一個高峰,更無疑是后印象派畫作中最值得注目的系列,它們將凡高的激情渲染的淋漓盡致。
  梵高熱烈而狂躁,來自太陽的光是金色的火焰,那強烈地色彩的發(fā)源地代表著磅礴的志氣.為了追求最輝煌的色彩效果,凡高用不同明度,不同純度的黃色來描繪向日葵.黃色的背景,黃色的花瓶,黃色的花.深黃,淺黃,檸檬黃,橘黃,土黃……配一點天藍色的花蕊和天空.凡高的黃色如此動人,散發(fā)著無比感人的魅力.畫布上流動著金色的陽光,向日葵生氣勃勃,盡情地吸收著熱量,輝煌而崮?凡高把心中全部的愛賦予可愛的向日葵,"向日葵"是凡高心中強烈的感情的象征,令人感慨.這就是太陽的魅力。
  梵高每天采集金黃色的向日葵,"我讓提煉的或混合的鉻黃在從淡藍到深青色調(diào)不一樣的背景上,迸發(fā)出燃燒著的火焰"(凡高語).他懷著強烈的感情不厭其煩地畫他最喜歡的向日葵,強烈地表現(xiàn)畫家對這一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凡高使用強烈的色彩,充分發(fā)揮色彩的感情.色彩是他表達思想的手段。
梵高畫的向日葵不計其數(shù),但常見的有六幅.最好的是《兩支剪下的向日葵》與1887年8月9號,法國巴黎,現(xiàn)收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畫面上流動的金色被明亮刺眼的藍色吸收而形成漩渦,從透明的閃閃發(fā)亮的淺藍到夾雜著黃色碎片的暗藍,到深不見底的黑色的藍,黑洞一般讓人挪不開視線,金色的向日葵火焰一般無窮無盡的發(fā)著光,華美,艷麗的不可方物,充滿智慧和靈氣,畫面優(yōu)雅和諧而旋轉(zhuǎn)不停,富有運動感.可以想象阿爾的無可比擬的藍色天空下,一望無際的金色流動的大地,激情四溢,在明晃晃的黃色陽光下,只能看清梵高的金色的輪廓.這樣的畫面本身就充滿了宗教色彩。
  這樣的宗教是凡高對太陽的崇拜,對色彩的崇拜.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更多的是熱情和感恩,和苦苦追隨太陽的壯烈的志氣。

八月阿爾太陽下的一塊塊熾熱的黃色狂放地表現(xiàn)出凡高對生命的盡情體驗和激動.凡高雖然只活了37歲,但他即使窮困潦倒,也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對藝術(shù)的追求而未扔掉那維系生命與精神的畫筆.他畫的向日葵不只是色彩,而更加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為生活高唱的贊歌.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充滿激情的色彩和粗獷豪放的線條,造就了這個色彩和精神的魔鬼。
作為梵高的永遠追隨者,為他的藝術(shù)得到承認,是我欣慰不已的事情。他的傳記不同版本的看了又看,他的作品翻了又翻。他的〈〈向日葵〉〉總是叫我振奮。那種人生的激情。使我知道如何看待生活與藝術(shù)。雖然他走了,但他永遠在我的心里----那個永遠激勵我的偉大的高貴的藝術(shù)家梵高,那永遠燦爛的《向日葵》。
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蘭的印象派畫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有一幅極有名氣的《向日葵》。
    《向日葵》現(xiàn)在的拍賣價據(jù)我所了解的情況是超過了7000萬美元。
    我不知梵高當年賣這幅畫時底價是多少。但當年的凡高卻患了間歇性精神錯亂,終于在1890年7月23日自殺,29日身亡,享年只有37歲,他的苦難也從此結(jié)束了。
據(jù)說《向日葵》有一種奔放熱烈的氣勢,所以越來越有名氣越來越值錢。
    可我卻覺得《向日葵》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沒什么了不起。要不梵高當初為何不成超級富翁?《向日葵》的奔放熱烈為何沒感染到畫它的梵高?

    可能梵高的確沒有什么了不起之處,所以當時他的畫也不出名,也很少人買,從而很少被保留在世上。因為沒人收藏一些一般化的作品,
    這樣無價值。于是梵高窮死瘋死。梵高一死,他的作品便少了,想買也買不到了。某人便拿出《向日葵》來吹捧,指指點點,發(fā)現(xiàn)了美的所在。我想這應(yīng)該是“稀”的所在,物以稀為貴。于是《向日葵》升值了。

    反過來想:一些不錯的甚至很精美的畫卻不甚值錢,原因可能就在于畫家的本領(lǐng)高,畫好,買的人多,存世的作品自然也多。這畫家作古了,畫卻隨處可見,也就不稀罕了。

    相比之下,別人的都是好作品,好作品太多了,不稀罕了。梵高的作品少,《向日葵》之類的畫卻是一幅特別的作品了,于是少而稀,稀而成為珍品了。再被炒作一翻,名畫就出來了,名家也出來了,梵高也成名了,只可惜也死了。

    人世間往往就這樣:努力最多的是自己,獲利最多的是別人。

梵高的《向日葵》在一般畫冊上,只見到四幅:兩幅在倫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凡高最早的構(gòu)想是“整組畫將是藍色和黃色的交響曲”,但是習見的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黃的花簇襯在淺藍的背景上,其余三幅都是以黃襯黃,烘得人臉頰發(fā)燠。
    荷蘭原是郁金香的故鄉(xiāng),凡高卻不喜歡此花,反而認同法國的向日葵,也許是因為郁金香太秀氣、太嬌柔了,而粗莖糙葉、花序奔放、可充飼料的向日葵則富于泥土氣與草根性,最能代表農(nóng)民的精神。
    梵高嗜畫向日葵,該有多重意義。向日葵昂頭扭頸,從早到晚隨著太陽轉(zhuǎn)臉,有追光拜日的象征。德文的向日葵叫Sonnenblume,跟英文的sunflower一樣。西班牙文叫此花為girasol,是由girar(旋轉(zhuǎn))跟sol(太陽)二字合成,意為“繞太陽”,頗像中文。法文最簡單了,把向日葵跟太陽索性都叫做soleil。凡高通曉西歐多種語文,更常用法文寫信,當然不會錯過這些含義。他自己不也追求光和色彩,因而也是一位拜日教徒嗎?
    其次,梵高的頭發(fā)棕里帶紅,更有“紅頭瘋子”之稱。他的自畫像里,不但頭發(fā),就連絡(luò)腮的胡髭也全是紅焦焦的,跟向日葵的花盤顏色相似。至于一八八九年九月他在圣瑞米瘋?cè)嗽核L的那張自畫像(也就是我中譯《梵高傳》封面所見),胡子還棕里帶紅,頭發(fā)簡直就是金黃的火焰;若與他畫的向日葵對照,豈不像紛披的花序嗎?
    因此,畫向日葵即所以畫太陽,亦即所以自畫。太陽、向日葵、凡高,圣三位一體。
    另一本梵高傳記《塵世過客》(Stranger on the Earth:by Albert Lubin)詮釋此圖說:“向日葵是有名的農(nóng)民之花;據(jù)此而論,此花就等于農(nóng)民的畫像,也是自畫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陽,而文生之珍視太陽,已奉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狀有若乳房,對這個渴望母愛的失意漢也許分外動人,不過此點并無確證。他自己(在給西奧的信中)也說過,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征?!?/div>
    從認識梵高起,我就一直喜歡他畫的向日葵,覺得那些擠在一只瓶里的花朵,輻射的金發(fā),豐滿的橘面,挺拔的綠莖,襯在一片淡檸檬黃的背景上,強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而那深深淺淺交交錯錯織成的黃色暖調(diào),對疲勞而受傷的視神經(jīng),真是無比美妙的按摩。每次面對此畫,久久不甘移目,我都要貪饞地飽飫一番。
    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陽的壯烈情操,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志氣,令人聯(lián)想起中國神話的夸父追日,希臘神話的伊卡瑞斯奔日。


《凡高的向日葵》

    凡高一生油畫的產(chǎn)量在八百幅以上,但是其中雷同的畫題不少,每令初看的觀眾感到困惑。例如他的自畫像,就多達四十多幅。阿羅時期的《吊橋》,至少畫了四幅,不但色調(diào)互異,角度不同,甚至有一幅還是水彩?!多]差魯蘭》和《嘉舍大夫》也都各畫了兩張。至于早期的代表作《食薯者》,從個別人物的頭像素描到正式油畫的定稿,反反復(fù)復(fù),更畫了許多張。凡高是一位求變、求全的畫家,面對一個題材,總要再三檢討,務(wù)必面面俱到,充分利用為止。他的杰作《向日葵》也不例外。

  早在巴黎時期,凡高就愛上了向日葵,并且畫過單枝獨朵,鮮黃襯以亮藍,非常艷麗。一八八八年初,他南下阿羅,定居不久,便邀高更從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羅同住。這正是凡高的黃色時期,更為了歡迎好用鮮黃的高更去“黃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塊畫板上畫下亮黃的向日葵,作為室內(nèi)的裝飾。

  凡高在巴黎的兩年,跟法國的少壯畫家一樣,深受日本版畫的影響。從巴黎去阿羅不過七百公里,他竟把風光明媚的普羅旺斯幻想成日本。阿羅是古羅馬的屬地,古跡很多,居民兼有希臘、羅馬、阿拉伯的血統(tǒng),原是令人悠然懷古的名勝。凡高卻志不在此,一心一意只想追求藝術(shù)的新天地。

  到阿羅后不久,他就在信上告訴弟弟:“此地有一座柱廊,叫做圣多分門廊,我已經(jīng)有點欣賞了。可是這地方太無情,太怪異,像一場中國式的噩夢,所以在我看來,就連這么宏偉風格的優(yōu)美典范,也只屬于另一世界:我真慶幸,我跟它毫不相干,正如跟羅馬皇帝尼祿的另一世界沒有關(guān)系一樣,不管那世界有多壯麗?!?/div>

  凡高在信中不斷提起日本,簡直把日本當成亮麗色彩的代名詞了。他對弟弟說:

  “小鎮(zhèn)四周的田野蓋滿了黃花與紫花,就像是——你能夠體會嗎?——一個日本美夢?!?/div>

  由于接觸有限,凡高對中國的印象不正確,而對日本卻一見傾心,誠然不幸。他對日本畫的欣賞,也頗受高更的示范引導(dǎo);去了阿羅之后,更進一步,用主觀而武斷的手法來處理色彩。向日葵,正是他對“黃色交響”的發(fā)揮,間接上,也是對陽光“黃色高調(diào)”的追求。

  一八八八年八月底,凡高去阿羅半年之后,寫信給弟弟說:“我正在努力作畫,起勁得像馬賽人吃魚羹一樣;要是你知道我是在畫幾幅大向日葵,就不會奇怪了。我手頭正畫著三幅油畫……第三幅是畫十二朵花與蕾插在一只黃瓶里(三十號大小)。所以這一幅是淺色襯著淺色,希望是最好的一幅。也許我不止畫這么一幅。既然我盼望高更同住在自己的畫室里,我就要把畫室裝潢起來。除了大向日葵,什么也不要……這計劃要是能實現(xiàn),就會有十二幅木版畫。整組畫將是藍色和黃色的交響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動筆,因為向日葵謝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氣呵成?!?/div>

  過了兩個月,高更就去阿羅和凡高同住了。不久兩位畫家因為藝術(shù)觀點相異,屢起爭執(zhí)。凡高本就生活失常,情緒緊張,加以一年積壓了多少挫折,每天更冒著烈日勁風出門去趕畫,甚至晚上還要在戶外借著燭光捕捉夜景,疲憊之余,怎么還禁得起額外的刺激?圣誕前兩天,他的狂疾初發(fā)。圣誕后兩天,高更匆匆回去了巴黎。凡高住院兩周,又恢復(fù)作畫,直到一八八九年二月四日,才再度發(fā)作,又臥病兩周。一月二十三日,在兩次發(fā)作之間,他寫給弟弟的一封長信,顯示他對自己的這些向日葵頗為看重,而對高更的友情和見解仍然珍視。他說:

  如果你高興,你可以展出這兩幅向日葵。高更會樂于要一幅的,我也很愿意讓高更大樂一下。所以這兩幅里他要哪一幅都行,無論是哪一幅,我都可以再畫一張。

  你看得出來,這些畫該都搶眼。我倒要勸你自己收藏起來,只跟弟媳婦私下賞玩。這種畫的格調(diào)會變的,你看得愈久,它就愈顯得豐富。何況,你也知道,這些畫高更非常喜歡。他對我說來說去,有一句是:“那……正是……這種花?!?/div>

  你知道,芍藥屬于簡寧(Jeannin)。蜀葵歸于郭司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該歸我。

  足見凡高對自己的向日葵信心頗堅,簡直是當仁不讓,非他莫屬。這些光華照人的向日葵,后世知音之多,可證凡高的預(yù)言不謬。在同一封信里,他甚至這么說:“如果我們所藏的蒙提且利那叢花值得收藏家出五百法郎,說真的也真值,則我敢對你發(fā)誓,我畫的向日葵也值得那些蘇格蘭人或美國人出五百法郎?!?/div>

  凡高真是太謙虛了。五百法郎當時只值一百美金,他說這話,是在一八八八年。幾乎整整一百年后,在一九八七年的三月,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在倫敦拍賣所得,竟是畫家當年自估的三十九萬八千五百倍。要是凡高知道了,會有什么感想呢?要是他知道,那幅《鳶尾花圃》售價竟高過《向日葵》,又會怎么說呢?

  一八九〇年二月,布魯塞爾舉辦了一個“二十人展”(Les Vingt)。主辦人透過西奧,邀請凡高參展。凡高寄了六張畫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見他對此畫的自信。結(jié)果賣掉的一張不是《向日葵》,而是《紅葡萄園》。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場畫展中還受到屈辱。參展的畫家里有一位專畫宗教題材的,叫做德格魯士(Henry de Groux),堅決不肯把自己的畫和“那盆不堪的向日葵”一同展出。在慶祝畫展開幕的酒會上,德格魯士又罵不在場的凡高,把他說成“笨瓜兼騙子”。羅特列克在場,氣得要跟德格魯士決斗。眾畫家好不容易把他們勸開。第二天,德格魯士就退出了畫展。

  凡高的《向日葵》在一般畫冊上,只見到四幅:兩幅在倫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凡高最早的構(gòu)想是“整組畫將是藍色和黃色的交響曲”,但是習見的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黃的花簇襯在淺藍的背景上,其余三幅都是以黃襯黃,烘得人臉頰發(fā)燠。

  荷蘭原是郁金香的故鄉(xiāng),凡高卻不喜歡此花,反而認同法國的向日葵,也許是因為郁金香太秀氣、太嬌柔了,而粗莖糙葉、花序奔放、可充飼料的向日葵則富于泥土氣與草根性,

  最能代表農(nóng)民的精神。

  凡高嗜畫向日葵,該有多重意義。向日葵昂頭扭頸,從早到晚隨著太陽轉(zhuǎn)臉,有追光拜日的象征。德文的向日葵叫Sonnenblume,跟英文的sunflower一樣。西班牙文叫此花為girasol,是由girar(旋轉(zhuǎn))跟sol(太陽)二字合成,意為“繞太陽”,頗像中文。法文最簡單了,把向日葵跟太陽索性都叫做soleil。凡高通曉西歐多種語文,更常用法文寫信,當然不會錯過這些含義。他自己不也追求光和色彩,因而也是一位拜日教徒嗎?

  其次,凡高的頭發(fā)棕里帶紅,更有“紅頭瘋子”之稱。他的自畫像里,不但頭發(fā),就連絡(luò)腮的胡髭也全是紅焦焦的,跟向日葵的花盤顏色相似。至于一八八九年九月他在圣瑞米瘋?cè)嗽核L的那張自畫像(也就是我中譯《凡高傳》封面所見),胡子還棕里帶紅,頭發(fā)簡直就是金黃的火焰;若與他畫的向日葵對照,豈不像紛披的花序嗎?

  因此,畫向日葵即所以畫太陽,亦即所以自畫。太陽、向日葵、凡高,圣三位一體。

  另一本凡高傳記《塵世過客》(Stranger on the Earth:by Albert Lubin)詮釋此圖說:“向日葵是有名的農(nóng)民之花;據(jù)此而論,此花就等于農(nóng)民的畫像,也是自畫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陽,而文生之珍視太陽,已奉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狀有若乳房,對這個渴望母愛的失意漢也許分外動人,不過此點并無確證。他自己(在給西奧的信中)也說過,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征?!?/div>

  從認識凡高起,我就一直喜歡他畫的向日葵,覺得那些擠在一只瓶里的花朵,輻射的金發(fā),豐滿的橘面,挺拔的綠莖,襯在一片淡檸檬黃的背景上,強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而那深深淺淺交交錯錯織成的黃色暖調(diào),對疲勞而受傷的視神經(jīng),真是無比美妙的按摩。每次面對此畫,久久不甘移目,我都要貪饞地飽飫一番。

  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陽的壯烈情操,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志氣,令人聯(lián)想起中國神話的夸父追日,希臘神話的伊卡瑞斯奔日。所以在我的近作《向日葵》一詩里我說:

  你是掙不脫的夸父

  飛不起來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輪回

  從曙到暮

  扭不屈之頸,昂不垂之頭

  去追一個高懸的號召

  1990年4月 


                                                ——摘自余光中《左手的掌紋》

《一扇窗前的織布工》


織布工站在又大又笨的織布機里,就好像他是裝在織布機上的一個部件,或者干脆是卷在織布機臺面上的藍布的延伸部分。觸手般的光線伸向前景空間,把他冷落在黑暗的角落里。
可是我真正想表現(xiàn)的內(nèi)涵是這樣的:落滿塵埃的橡木織布機是個黑糊糊的怪東西,這怪東西身上裝了許多棍棒,它與發(fā)灰的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在這怪東西中間坐著一只黑猴,也許坐著個妖精和鬼魂,那個妖精從凌晨到半夜都在咔噠咔噠地撥弄那些棍棒。我在那個位置上放進一個幽靈似的織布工,是因為我曾見到過他坐在那里,我草草幾筆就把他涂抹了出來。


《坐著的女孩》 

《紐南的教堂》



《三扇小窗旁的織布工》
這是對梵高另外一幅《織布工》畫作的的解釋,或許會幫助了解這幅畫兒。


或許由于梵高格外重視自己對鄉(xiāng)間手工業(yè)的那份虔誠,在現(xiàn)代的觀眾看來,這些畫織布工的作品不夠活潑,甚至有點死氣沉沉。因為占畫面主導(dǎo)地位不是織布工或織布工的手藝,而是織機,織布工成了體積龐大的機器的陪襯。跟梵高接下來的一年里所畫的賣力干活的田間勞動者不同,這些織布工通常都安排得靠后,沒有表現(xiàn)出他們的技術(shù)或干活的勁頭,更沒有顯示出他們的個性。即便在不那么刻板、象征性不那么強的作品里,作者雖然也試圖對環(huán)境或故事性有所表現(xiàn),但是織布工的形象卻模糊不清,因為那又黑大窄的屋內(nèi)空間幾乎全被織機占據(jù)了。
也許是對拉帕德和提奧并不熱情的態(tài)度做出的反應(yīng),1884年暮春和早秋,梵高以織布工為題材的作品在構(gòu)圖和人物的畫法上出現(xiàn)了變化。這個階段的作品在構(gòu)思上減少了象征性,不再把織機畫得那么神奇,畫的構(gòu)圖更社會化、更接近世態(tài)畫的風格,在描繪干活兒的工匠時更注重刻畫人物和安排背景。如果說開始時他不愿意畫那些又小又黑暗的農(nóng)舍,現(xiàn)在他卻很細致地描繪那些狹窄、低矮的作坊或跟織布工的房子毗連的小屋。
這幅作品中,織布工站在又大又笨的織機里,就好像他是裝在織機上的一個部件,或者干脆是卷織機臺面上的藍布的延伸部分。然而即使在這幅畫上,即使這有點像特寫鏡頭,織布工仍然是個接近的人物,因為他置身于機器里,觸手般的光線伸向前景空間,把他冷落在黑暗的角落里。在梵高作品里,光線很少照進這此黑暗的作坊里,而紅窗簾卻為利伯曼的陽光充沛的《織布作坊》平添了溫馨的氣氛;此外,在拉帕德作于1883-1884年的《織布工》中,強烈的明暗對比,把戴著面罩坐在機器里的織布工的形象襯托得格外醍目。然而,陽光只能觸到織布工和織機的輪廓,根本營造不出溫馨的氣氛。那些小小的窗子既沒有起到擴展空間的作用,也沒有起到照亮空間的作用,反而使屋里顯得更黑。
不過,窗子卻透進了外面世界意味深長的景色。大自然的象征意義和教堂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象征性還可以有另外辛辣的一面:濃筆重彩、鵝黃嫩綠的田野風光使陽光明媚的大自然與手工作坊形成了更加鮮明的對照。

《農(nóng)婦高娣娜?德?格魯特

坐著的女孩(素描)

《波拉德柳樹》



"誰在畫一棵柳樹的時候,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種生命的東西, 如果他把自己的全部注意集中在這一棵樹上, 一直到賦予它以某種生命力, 毫不松懈, 那么它會真正畫得富有生氣, 而周圍的事物也都會跟著顯得生機勃勃。"  (梵高)
《站著的裸女的側(cè)面》 

《沼澤地里的兩個女人》 
1883年10月,梵高結(jié)束了與妓女西恩的同居生活,離開海牙前往德倫特,希望能排除心頭的煩惱。他在到處可以看到泥炭小屋與貧苦農(nóng)家的德倫特內(nèi)陸——新阿姆斯特丹滯留了幾天。信中說:“總之,我喜歡這一次的旅行。我的腦海里塞滿了我所看到的景致。傍晚的石南樹叢真是美不勝收?!逼湫爬锔接羞@幅畫的輪廓。當時他的腦海里,可能浮現(xiàn)著霍貝瑪、呂斯達爾和杜普萊的畫:縹緲的地平線與泥炭山、農(nóng)婦工作的輪廓線、淡紫與白色的天空以及暴風雨似的重云。
這一張畫是他在靜寂的荒野中,找到自我安慰,挽回人生信仰的心理表現(xiàn),深具宗教色彩。
《茅草屋》 

《奧維爾的風景》

《土黃瓶鳶尾花》(又稱《黃背景襯托的花瓶里的鳶尾花》 )(3263a) 
<鳶尾花》是梵高的名作,梵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畫面被一片藍色占去了大半,淺如海藍,深似墨團——難以揣度的愁楚與痛苦的凝結(jié)。連花葉也綠中偏藍,緣情隨性的。那憂郁的藍色屬于他,伴著生命而來。構(gòu)圖上,鳶尾花的整體造型 “內(nèi)傾”,與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應(yīng)。野菊的赭紅,與土壤色系相諧。赭紅與藍——一種躁動的情緒總在對話憂郁的述說。二者相接處,有一白色的鳶尾花,朵大,莖長,花蕊正對前方,成為畫面的亮點。只是在一片一簇中顯得突?!亓ⅹ毿泄掳恋纳碛?,彷徨于躁動和憂郁而前方?jīng)]有路。這便是1889年5月間的梵高,他將心魂留在了畫上。 
鳶尾花和向日葵一樣,原本都是很平凡的植物,但梵高賦予它們精彩的形象與色彩以及永恒的生命力,是這位一生都在痛苦與掙扎中度過的畫家對大自然的贊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仿佛是一位黑暗中孤獨的舞者內(nèi)心里無語的傾訴,他畫的鳶尾花鮮麗可愛,但又有點憂傷,有點孤獨和不安,甚至有一種近乎掙扎的姿態(tài)。
      1892年,唐基(梵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奧克塔夫是梵高作品最早的賞識者之一,這幅畫和梵高的許多其他畫作一樣,在他死后不斷地買賣,1988年在拍賣會上,這一幅《鳶尾花》拍出5300萬美元的天價,當時震驚了世界。
      而所有的輝煌,梵高自己看不到,他是一個被譽為瘋子的天才,一生都充滿著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名利皆空,貧困交加,受盡冷遇和精神疾病的折磨,正如畢加索所說: “這人如果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div>
《墓地和老教堂》 
《蒙馬特區(qū)》
蒙馬特Montmartre。Mont指的是hill的意思,也就是小山坡、高地。此區(qū)有兩個出名的地方,一個是圣心教堂Sacre-Coeur,一個就是燈紅酒綠的紅磨坊Moulin Rouge。
當日的蒙馬特區(qū),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地方——貧民、名流、藝術(shù)家、詩人、工人、妓女等等都連在一起——巴黎,是多少藝術(shù)人心中的夢想之都,世界各地數(shù)不清的藝術(shù)家都來到巴黎這個地方作畫,梵高、畢加索等人早期就呆在蒙馬特區(qū),這一帶,漸漸充滿了藝術(shù)的氣息;于是小酒店來了歌女舞女,穿著花邊長裙、扭動著臀部,大跳英國人稱為淫蕩的“康康舞”;于是貧民、名流、詩人、作家甚至更多的畫家都來到此處……蒙馬特區(qū),成為了巴黎最多姿多彩的地區(qū)之一。
今日的蒙馬特,依舊是巴黎熱鬧的區(qū)段之一。

卷心菜和木屐》
在現(xiàn)存的梵高油畫中,這幅是最早期(埃頓時期)的作品。在這以前,雖然也畫過數(shù)幅習作,但都沒有保存下來,因此這就成為他的作品目錄中登記的第一張。
1881年秋,他從使用調(diào)色板的方法開始,學習水彩畫的畫法,時常從埃頓前往海牙,求教于當時的名畫家莫夫。163信上曾敘述說,在莫夫處畫了兩張靜物油畫與兩張水彩畫。信尾又附言:“兩張油畫的主題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邊放些土豆及甘藍?!边@一幅畫是其中的第二張,他在下封信上說:“這不能算是杰作。但總比以前所畫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覺?!?/div>
這是一幅梵高早期的油畫作品,畫的背景與基調(diào)是一種陰郁的深棕色,寂靜的桌面上堆放著一棵卷心菜和一雙木鞋,咖啡色的桌面與沉重的木鞋給人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那棵桌面中央的卷心菜在沉思什么?它是在回憶被砍下時一個農(nóng)婦的身影、夕陽和黃昏,還是在回憶春天的一場雨水。它淡黃色包卷的葉片上清晰印著歲月成長的紋理,讓我想到陽光的聲音和十月原野稻谷的顏色。桌面上除了一棵卷心菜和木鞋,還有一些是土豆吧?這些沉默的土豆是荷蘭農(nóng)民喂養(yǎng)生命的基本食物,也是那個時代人類鄉(xiāng)村農(nóng)業(yè)勞作與繁衍的根基。在這個喧嘩與騷動的色情時代,桌面右側(cè)的一塊灰色臺布仿佛在提示和告誡我們,簡樸生活應(yīng)該是人類生存的一種高貴品質(zhì)。
《維納斯》(素描)
《沙丘上補漁網(wǎng)的女子》 
這幅畫的顏色以橄欖綠為主,遠方的天空被灰藍的云層壓迫著,海邊有一個村莊豎立著一座教堂,通往村莊的路仿佛在傾聽教堂祈禱的鐘聲。這些沙丘上補漁網(wǎng)的女子站在海風里,她們大多都身著墨綠色的衣裙,頭部裹著白色的頭巾是為了遮住沙子和北風的利爪。為了艱辛的生存,她們心中的男人早已在黎明前迎著日出駛向大海了,海上的風浪變化無常,有些船只遇上臺風便會永遠的葬身海底,但這并不會阻止那些漁民駛向大海,因為大海就是他們一生的天命。而這些沙丘上補漁網(wǎng)的女子有的會成為寡婦,但她們依然會堅強的生活下去,并把她們的兒子撫養(yǎng)成一個大海的男人。
《多比尼花園》 

多比尼全稱夏爾?弗朗索瓦?多比尼(Charles Francois Daubigny, 1817-1878年),法國風景畫家,巴比松畫派中重要的畫家之一,善于描繪自然風。多比尼的畫面多為陽光普照,充滿了光感;他的構(gòu)圖多為橫幅取景,具有明朗開闊之感,充滿這自然的生機。
這是1890年梵高在奧維爾期間的作品,梵高所著重描繪的是多比尼家的宅第前面的大花園,這是中產(chǎn)階級的象征。另外還有一幅《多比尼花園》與此幅相似,只是這一幅畫的前景上有一只奔跑的黑貓,梵高還為之畫了些素描。梵高還對多比尼花園里的花卉進行了特寫
《跪著的男人石膏雕像》 
《在圣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 

《在圣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藏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為布上油畫。
1888年6月,梵高來到離阿爾50公里的圣瑪利,這是地中海邊的漁村,他在此完成了幾幅以漁船為畫題的作品。他在499信中告訴提奧,地中海的色彩千變?nèi)f化,有如鯨魯一般,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變成綠色、變成紫色,或變成青色……。然而,變化萬千的海面雖然美麗而奇幻,卻不如形狀變化多端、紅綠色對比強烈的漁船更能深深打動他的心。他把眼睛所捕獲的色彩鮮麗的漁船,清晰地畫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來暗示遠方,讓人感到這是采用了日本版畫中擴大空間的手法。在細部的省略與夸張的變形中,則突出了空間上的深度。
梵高在這幅畫中,用輕亮的色彩,明快的筆觸,表現(xiàn)自然界的景象;用濃重的色彩,細致的筆法,描繪人造的船只。
"這幅畫畫的是海灘上的漁船,偌大的船身躺在灼熱的沙灘上,大海遠遠地消失在藍色的朦朧中,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但是太陽已經(jīng)下山,人們只能憑借一些投影與沙灘上方熱空氣的顫動,而感到天氣的晴朗。"
《在圣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一畫的草圖。 
《坐著的女孩和雕像》。 
《開花的杏樹》。繪于1890年
《坐著的男子的背影》。素描,作于1886年。 



《烏鴉群飛的麥田》(Wheatfield with Crows)繪于1890年7月的油畫作品。為畫布油畫,油畫尺寸為:50.5厘米X100.5厘米。 

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有烏鴉的麥田》是創(chuàng)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油畫。通常的解釋是,這幅畫是以黑暗,嚴酷的天空顯示了梵高的精神狀態(tài)的困擾,與徘徊不決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種途徑,與黑色烏鴉架空的預(yù)示死亡跡象。
畫家寫道,他曾在三幅畫里畫過瓦茲河畔歐韋大片的麥田與多事之秋的天空。
很常見的錯誤認為,這是梵高的最后一幅畫,甚至說,他在繪制該畫時飲彈自殺。其原因是在《情欲終身》這部影片中是這么描寫的。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jù)可以支持這個觀點,胡爾斯克博士的梵高年表中,有七幅畫晚于該畫。當然,梵高的確是自殺,是在畫這幅畫的同一個月里。人們普遍認為,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用左輪手槍朝自己開槍后回家。他躺在床上兩天后死去,當時他的弟弟提奧在他的身邊。
梵高與弟弟感情至深,網(wǎng)上搜到的:

世界上親兄弟的光輝典范-----梵高與親弟弟提奧
森特·梵高(1853年-1890年),荷蘭后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qū),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shù),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xiàn)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xiàn)已躋身于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shù)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終因精神疾病的困擾,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jié)束了其年輕的生命,是年他才37歲。在凡高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guān)系,梵高死時,在弟弟提奧的懷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文森特·提奧(1857年-1891年),巴黎的畫商,著名畫家梵高的親弟弟。 梵高是老大,提奧排行老三。他的兒子與梵高同名——文森特。提奧是一個成功的畫商,他是梵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堅定的支持者與崇拜者。提奧不管是經(jīng)濟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梵高以巨大的支持,可以說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和偉大的梵高藝術(shù)。人們認為,包括梵高自己也在信中說,弟弟提奧是他的至親、知音和支柱;甚至有人說提奧是梵高的另一個自己。提奧在梵高自殺半年之后,因傷心悲憤而精神崩潰去世的,終年才34歲。死后與兄長梵高葬在一起,兩個好兄弟永遠在一起,永遠陪伴在哥哥身旁…… 

法國奧維爾麥田——梵高兄弟的墓地

就是在這塊麥田里,梵高創(chuàng)作了他生前最后的一幅作品《麥田上空的鴉群》。
也正是在這塊麥田里,梵高向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但他并沒有立刻死去,而是掙扎著回到了旅館。兩天后,梵高死在弟弟提奧的懷中。梵高死后的六個月,提奧也去世了。1914年,提奧的遺孀將他的遺體從故鄉(xiāng)遷到奧維爾,并葬在了梵高墓的旁邊。
在麥田的旁邊,就是奧維爾的公墓。梵高和提奧長眠在這里。
梵高和弟弟的墓碑并行排列在墓地最北邊的墻角下。兩個并排的墓碑上分別刻著“文森特·梵高長眠于此”、“提奧多爾·梵高長眠于此”,此外再無其他只語片言。如今,陪伴著兩人墓碑的也只有四季不變的常春藤。
 有人說,《烏鴉群飛的麥田》是梵高給世界的一封告別書。烏鴉因為它的生活習性,在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死亡的預(yù)兆,也被歐洲人稱作死靈鳥。而作者這幅畫上便是漫天的烏鴉飛舞。這幅畫能說明作者的自殺并不是在精神失常的時候進行的,而是主觀執(zhí)行的——也許是出于世界對他的模式,亦或是無法忍受精神病對身體及自尊上的摧殘。這幅畫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與美,更有作者內(nèi)心中無與倫比的悲傷與絕望。作者畫完這幅畫的不久,就開槍射向自己的肚子。這幅畫是作者向世界告別的絕命書。 
  《烏鴉群飛的麥田》,顧名思義,主題便是飛翔在麥田上面的一群烏鴉。畫面被金黃與晶瑩的藍色覆蓋。金黃的是一望無際的麥田,而深藍色的天空則深深地壓住了那一片金黃。田間的小路曲曲折折,仿佛正暗示著作者的一聲坎坷,表現(xiàn)著作者對死亡的緊張。烏鴉漫天飛舞,本應(yīng)壯觀的自然景象,卻傾瀉出作者對死亡的恐懼而執(zhí)意的糾結(jié)。這幅畫是作者在生命前最后一段時間的內(nèi)心寫照,不禁讓我們對其流露出深深的同情與惋惜。
    《烏鴉群飛的麥田》整體顏色暗淡,符合作者晚年的作品風格。畫面中的一切仿佛都在給人一種運動感,就連藍天都仿佛在緩緩流動。這幅畫中所有的筆觸都是由粗短的直線組成的,再加上極富視覺沖擊的大面積黃色藍色,給人一種充足的浪漫感。如果說《星夜》是作者對超自然的神秘感知,《烏鴉群飛的麥田》則是作者對下定決心離開這個世界的痛苦與哀悼。

這幅《開花的杏樹》是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它是在1890年,文森特死去的那一年,在圣雷米公諸于世的。
    《開花的杏樹》是布面油畫,尺寸是73.5cm*92cm。如今,它被陳列在阿姆斯特丹的的梵高博物館。
    這幅畫是文森特送給他的弟弟尼奧?梵高和弟弟妻子喬安娜?邦格的,作為為他們的兒子慶生的禮物。他們的兒子,就是文森特的侄子,叫做文森特?威廉。
    這幅作品本身是表現(xiàn)了枝頭的杏花,接近珍珠光彩般的白色花瓣,輪廓與青色暮光的藍色天空相照應(yīng)。梵高選擇杏樹枝作為生命的象征,因為杏樹是最早開花的樹之一,(至少在明媚的南方)已經(jīng)開在二月即將到來的春天里。

    這幅古典油畫《開花的杏樹》雖然僅僅畫的只是一棵杏樹,一棵開著花的杏樹,背景也僅僅的是一個天藍色的背景,且這個天藍色的背景上沒有其他的東西,但是我們認真的看這幅古典油畫,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棵開著花的杏樹好像有生命一樣,好像活了一樣,是那么的惟妙惟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任何一朵花的形狀,任何一個枝節(jié)的樣子,所以通過這幅古典油畫《開花的杏樹》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畫家那出神入化的繪畫技術(shù)。

梵高使用了強烈黃藍對比色來表現(xiàn)夕陽下的麥田景觀。開闊的前景和緊實的背景,呈現(xiàn)出后退延伸的效果。農(nóng)夫的姿態(tài)和位置與地面上的土溝,形成上下動勢的平衡。畫面的構(gòu)成是罕見的斜向,樹與人物突出地畫在前面,把太陽畫成檸檬色的大圓盤.這種構(gòu)圖法應(yīng)該是得益于日本版畫,一種純平面的寫意.黃綠色的天空飄著粉紅色的云,地面是淡紫色,而樹與人則使用鮮麗的藍黑色與褐色.這幅畫對色彩的象征性用法以及大膽的構(gòu)圖法,對主題渾然一體的表達,成為勘稱極品的佳作。
"可以把《播種者》和《收割者》作一比較。他繪畫中的"播種者"的主題是受《新約》中的寓言的啟示;"收割者"象征死亡。梵高說:"在這個收割者身上,我看到一個模糊不明的形象,他在酷熱中惡魔般地亂砍,以便結(jié)束他的活兒。在人性是他砍下來的莊稼這個意義上,我從他身上看到了死亡的形象。所以他是我更早嘗試的'播種者'的反面,你可以這樣認為。然而,這一死亡沒有什么可悲的地方;它發(fā)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陽以燦爛的金光淹沒一切。"又說"那是死亡的形象,猶如大自然這部偉大的書籍所告訴我們的,但是我所追求的是'近乎微笑'。"
在《播種者》——梵高基于米勒的一幅臨摹作品中,梵高以自己的超人之美加以表現(xiàn)——畫中,運動感得到加強,視野得到擴展,線條 被增強到象征的意義。米勒仍然活在摹作中,但梵高灌注了一些他自己的東西,通過這些東西,這幅畫一下子就取得了一種 嶄新的光輝。
需要說明的是這幅畫兒不是模仿米勒的那幅《播種者》,但撒種的動作非常象!
《擲鐵餅者》。 
《擲鐵餅者》。素描,作于1886年。 

這幅和下一幅的名稱都叫做《夕陽下的播種者》或者《在夕陽下撒種》。播種者和收割者是梵高繪畫中常見的題材,他畫過許多幅此類題材的作品。第79帖這幅常??梢砸姷剑?8帖這幅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這幅畫兒名稱是《春天釣魚》,也有譯作《春季垂釣》的。作于1887年,為梵高“塞納河系列”中的一幅。 



這幅畫的名稱是《阿曼德?魯林的肖像》。
在法國阿爾勒時期,約瑟夫?魯林是梵高的莫逆之交。在梵高割傷自己的耳朵后不久的1889年,魯林接受了在馬塞郵局的一個更好的職位并和他的家人搬到那里。梵高為魯林及其家人畫了許多肖像,其中名為《郵差魯林》的畫像就有六幅。阿曼德?魯林是約瑟夫?魯林的兒子,梵高為他畫了兩幅肖像畫。一幅是你上的這幅,現(xiàn)藏于荷蘭鹿特丹的伯伊曼斯-凡布寧根博物館。另外一幅同名肖像畫藏于德國埃森的??送┪镳^,就是下面的這幅


梵高的畫兒散存在世界許多博物館中,但最多的還是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其中也不乏畫家的代表作,如《阿爾勒的臥室》、《吃馬鈴薯的人》等?!断蛉湛疯蟾弋嬃嗽S多幅,分別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shù)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美國費城美術(shù)館、日本東京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shù)館等地。梵高美術(shù)館也藏有一幅《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我拍了這幅畫的照片。

這幅畫確實稱得上是梵高的代表作,這個場景也畫了多次。梵高在阿爾勒畫了五次他的臥室,三幅油畫和兩幅草圖。當梵高在自愿的前提下來到圣-雷米后,那兩幅草圖就被畫成了油畫。

"梵高在阿爾勒的臥室"是這位藝術(shù)家最有名的作品之一。鮮明的色彩、非凡的透視效果和親切主題不僅是梵高最受歡迎的作品,也是他自己最中意的作品之一。這里顯示的實際上是五個版本中的其中一個。另外還有三幅油畫和一幅草圖。本幅是三幅油畫中的第一幅,現(xiàn)存在阿姆斯特丹國立梵高博物館里,被認為是最好的一幅。此外,因為梵高對此作品很滿意,所以他在信中向親人仔細地描述了它。實際上,梵高在不少于13封信中描述了這幅畫,所以畫家本人的感覺得以為人所知。
梵高在給提奧的信中寫到:"我的眼睛還很累,接著,我腦子里有了新的想法,這是草圖。另一幅是30'的帆布。這次僅是我的臥室,顏色在此表現(xiàn)一切,通過它來簡化風格,暗示這個休息或是睡覺的地方??傊粗@幅畫應(yīng)該讓頭腦休息,或?qū)幵赶胂?。墻壁是淡紫羅蘭色,地板是紅瓷磚。床和椅子的木材是新鮮的黃油色,床單和枕頭是帶有非常輕的香木緣綠的黃色。被單鮮紅色,窗子是綠色,衛(wèi)生間的桌子是橘紅色,藍色的盆。門是紫丁香色。并且,這就是全部,此外房間里沒有其他東西。家具的寬線條再次表達這不可侵犯的休息。墻壁和鏡子上的肖像,還有毛巾,以及一些衣服。畫中沒有白顏色。通過這個辦法來報復(fù)我的失眠。我將花一整天再次解決它,但是,你看一看這概念多么簡單。陰影和投下陰影的抑制;它被用日本的版畫一樣來描繪。這幅畫將成為夜間咖啡館的對照。"
梵高經(jīng)常把他的工作詳細地寫下來,包括梵高在阿爾勒的臥室的主題和絢麗的色彩。此外,梵高為這幅畫提供了精確的結(jié)構(gòu)清楚而驕傲地顯示出藝術(shù)家的想像力。
借助于寫給提奧的信,我們得以詳盡地了解這三幅油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信中提到梵高把作品的尺寸定為30'(大),所以這將排除現(xiàn)存在巴黎奧塞博物館的版本的。可能芝加哥的版本是最初的版本,無論如何,不是國立梵高博物館的版本。Jan Hulsker,梵高學者和信的專家提出相反的意見:
其它兩幅,只有很細微的區(qū)別,是30'大小,其中一幅是在圣-雷米時的作品。事實上這一幅才是最初的作品,是在阿爾勒創(chuàng)作的,而它自己本身也顯示了這一點。在作品創(chuàng)作前10天的10月4日——梵高告訴朋友歐仁?博什:"我把你的肖像掛在我的臥室里了,還有米利耶,那個朱阿夫兵,我剛畫完的。"床的右上掛著他提到的米利耶,帶著明亮的紅色法國軍用平頂帽,綠色的背景。在后來的作品,這幅肖像變成了一個女人的肖像。
此外,現(xiàn)在,這幅畫已經(jīng)確定是最初的作品,它的確切日期要感謝梵高在信中(1888年10月17)中寫到:"我在這個下午完成了這幅畫。"梵高作畫的日期如此精確是很難得的。
梵高在阿爾勒的臥室的用色明亮而厚重,這用大膽的用色從巴黎后期就開始了。黃是梵高阿爾勒到圣-雷米時期最喜歡的顏色,不論是普羅旺斯的戶外還是臥室,他都喜歡使用黃色。
也許這幅畫最不同尋常的是它獨特的透視。作品在臥室的角度的描寫中有些不太現(xiàn)實。透視看上去很極端,但并不是這個荷蘭畫家唯一幅反叛柔和顏色的作品。他打破了構(gòu)圖的規(guī)矩,打破了現(xiàn)實主義。在他創(chuàng)作歷程的后期,梵高經(jīng)常拒絕通常的透視法,比如在阿爾勒時期的作品。
有趣的是,這種不同尋常的透視法并非梵高有意識的選擇。梵高的房間本身的形狀就很不一般,所以梵高是在如實的描繪它。梵高在阿爾勒畫了五次他的臥室,三幅油畫和兩幅草圖。當梵高在自愿的前提下來到圣-雷米后,那兩幅草圖就被畫成了油畫。
這幅畫的主題是梵高在臥房,畫中的空間與他的風景畫處理的方式相同,都采用后退空間感。色彩對比鮮明,讓人產(chǎn)生愉悅感。
在梵高的構(gòu)圖中,透視線看似僵直,沒影點超過了房間的末端。但是,強烈的色彩打破了僵直的透視線,房間在觀眾眼中甚至一種波動感。梵高在印象派繪畫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表現(xiàn)自我強烈感情的探索。畫家喜歡以并列的、分隔的筆觸,強烈的大 塊色的對比,醒目的原色和濃重的厚涂畫法來作畫。這幅畫描繪了梵高自己在阿爾勒的居室,這是一間充滿著明 亮陽光的暖色調(diào)的小屋,它十分簡樸,卻能給人以難忘的親切之感。畫家擅長于把物體內(nèi)在的美,通過具有動勢和 顫動的筆觸,十分強有力地反映出來。

《阿爾勒的臥室》 
《阿爾勒的臥室》。此畫作于 1888年,為布上油畫,縱72厘米,橫90厘米。

《吃馬鈴薯的人》


這幅畫兒叫做《夜晚露天咖啡座》,中文名又稱《阿爾夜間的露天咖啡座》,作于 1888 年,為布上油畫,尺寸縱81厘米,橫65.5厘米。藏于荷蘭奧特洛的克洛勒——穆爾博物。

這兩幅畫兒都算得上是梵高的代表作。這幅叫做《有絲柏的道路》,作于1890年,收藏于荷蘭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shù)館。 
1888年9月,梵高搬入"黃房子",靠提奧供給的生活費,把住宅布置一新。在此之前,他獨自一人生活了好幾個月。他希望將黃房子建成他夢想的藝術(shù)家聚居地。
他選擇了式樣普通、格調(diào)不俗的家具來布置,而他自己房間的擺設(shè)卻出奇的簡樸。提奧勸說高更去與哥哥同住。梵高在等待高更的日子里,運用鮮明的黃色和淡藍色,描繪了自己的臥室。他在給提奧的信中寫道:"我這次畫的只是我的臥室。這幅畫要由色彩來當家……就是說,要通過色彩,表現(xiàn)出休息或睡眠的氛圍。一走進這個房間,想像力就可以得到休息……四四方方的家具表現(xiàn)臥室不應(yīng)受到干擾的寧靜。"
值得注意的是,梵高為阿爾勒的黃房子所畫的唯一一張內(nèi)景所表現(xiàn)的并不是畫室,而是他自己的臥室。在給貝爾納的信中(B22),他曾說過冷色調(diào)的藍中帶紫的墻壁給人以"絕對寧靜"的感覺,可是這種寧靜里也彌漫著避難的氣息。
這張臥室畫是一幅很重要的作品,它表現(xiàn)了梵高內(nèi)心世界中的一些東西。他多次提到過這幅作品,并且在書信中勾畫過它的略圖;在圣-雷米住院時,他還畫了大同小異的另外兩幅,一幅是打算給提奧的,另一幅準備給母親和威爾。其中所突出的寧靜與睡眠把這幅臥室圖與梵高不穩(wěn)定與疲憊的精神狀態(tài)聯(lián)系了起來。在給威爾的信中,"空蕩蕩的臥室"的說法表明了他的孤獨和希望有人陪伴的愿望。不過,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跟畫室和客房一樣,僅僅是圍繞寧靜和親切的主題,裝飾起來的另一種用途的環(huán)境。床頭的墻上掛著一幅自然風景畫,與之相連的另一面墻上掛著兩排畫:下面一排是一張模糊難辨的肖像和一張風景畫,上面一排是兩張肖像。在圣-雷米所畫的稍有變化的另外兩幅中,這兩張肖像也有變化:其中一幅上是自畫像自畫像和朱阿夫兵中尉米利耶肖像——一對帶有性色彩的人物,另一幅上則變成了較傳統(tǒng)的一對人物畫像——自畫像和一位無法辨認的年輕女子的畫像,不過她的黑色頂髻使人聯(lián)想起在書店中聚精會神讀小說的那位女子。這兩者合在一起,則可以說是處在裝飾得很寧靜的空間里的一對現(xiàn)代人物。
《吃馬鈴薯的人》。梵高作于1885年,為畫布油畫,油畫尺寸81.5x114.5厘米。
在這幅畫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來顯示真正的平民。畫家自己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里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該畫作是梵高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時的作品,也是畫家自認為其最好的作品。
文森特?威廉?梵高《吃馬鈴薯的人》在這幅畫上,樸實憨厚的農(nóng)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灑在農(nóng)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nèi)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畫面構(gòu)圖簡潔,形象純樸。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shè)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文森特?威廉?梵高在色彩上為了突出其內(nèi)容,特意采用了夸張的形式。畫面色彩處于陰暗色調(diào)之中,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畫上的慘白色燈光與與微綠的昏暗色調(diào)的對比,造成一種幽暗低沉的氣氛,使人物形象顯示出強烈的光點,盛土豆的盤子里散發(fā)出縷縷的蒸氣,這一切都活畫出了貧苦農(nóng)民家庭生活的真實情景。


  “他把整個畫面涂成一種沾著灰土的、未剝皮的新鮮土豆的顏色。畫上面 有骯臟的亞麻桌布和熏黑的墻,那盞吊燈掛在粗陋的檁梁上,斯蒂恩給父親 端來煮土豆,母親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邊,而在他們所有人的臉 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來順受的神情。”
                                              ——摘自《梵高生命軌跡與心路歷程》吃土豆的人(傳記)
     這幅畫是梵高在紐南時期的最佳杰作,也是畫家自認為其時最好的作品,梵高其時在北布拉班特居住。同樣構(gòu)圖的習作有兩幅,素描與速寫各一幅,但仍屬這幅最完美。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曾作了許多農(nóng)夫、農(nóng)婦的肖像,對室內(nèi)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與水壺的靜物畫等等,這些均是對此畫的習作。
    此畫充滿了對其社會性與宗教性的情感,畫面雖顯得粗野,但結(jié)構(gòu)卻十分緊密;以圍聚的人物為中心,對形體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論,構(gòu)成了種種暗灰色,以這些完成了這幅佳作。
    圍著餐桌而坐的四個農(nóng)民,都曾作過個別習作。那詢問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農(nóng)婦下垂的厚重眼瞼,布滿皺紋、凹凸不平的臉和手,充分地表現(xiàn)出大地上勤奮的勞動者的"力量"。他在信上表示,希望這幅畫能強調(diào)出"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曾挖掘過泥土。"同時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梵高深愛著樸拙的農(nóng)民在大地上奮斗的情景,他以為這些與文明化、都市化相較之下,充分地顯示出光與力。他明白這幅畫或許不合現(xiàn)代趣味,他渴望著能將這些示諸眾人,喚起"人們"的責任感和優(yōu)越感。這些都可見諸信中。梵高在1885年完成的這幅畫確立他作為大師的地位。
梵高早期接觸社會下層,對勞動者的貧寒生活深有感觸。他受米勒影響,想當一名農(nóng)民畫家?!冻酝炼沟娜恕繁闶撬摃r期的代表作。這幅畫,充分反映了梵高的社會道德感。他選擇畫那些農(nóng)民,主要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與這些貧窮勞動者之間,有某種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鳴。他在給其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我想強調(diào),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在這幅畫上,樸實憨厚的農(nóng)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椟S的燈光灑在農(nóng)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nèi)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灰暗的色調(diào),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畫面構(gòu)圖簡潔,形象純樸。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shè)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梵高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xiàn)主義的誕生"。他說:"我不想使畫中的人物真實。真正的畫家畫物體,不是根據(jù)物體的實況,……而是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畫的。我崇拜米開朗基羅的人物形象,盡管它們的腿太長,臀部太大"。有人指責他這幅畫中的形象不準確,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準確的,我將感到絕望,……我就是要制造這些不準確、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變現(xiàn)實,是的,他們能不真實,你可以這樣說--但是比實實在在的真實更真實。"
《馬石膏雕像》,創(chuàng)作于1885年。 

梵高于1886年3月前往巴黎,就學于費爾南德?柯爾蒙的畫室,期間與弟弟西奧同住。在這段時間他倆人無需通信,所以他此時的生活詳情難以被后人所知。他創(chuàng)作了幾幅巴黎街景作品,如“塞納河上的橋(阿尼埃爾)”。
逗留巴黎期間,梵高搜集了一些日本浮世繪風格的雕版作品。早在安特衛(wèi)普時,他就對這類藝術(shù)深表興趣,用浮世繪畫作裝飾了自己的畫室。他搜集了上百件此類畫作,并且在自己的很多作品里運用了這種風格。1887年畫作“唐居伊老爹”的背景就有幾幅浮世繪。1888年作品“枝上杏花開”更是強烈地表現(xiàn)了梵高對日本藝術(shù)的熱愛。

在紐南時,梵高完全埋首于繪畫中。他曾付錢叫男孩找來鳥的巢窩,然后在他們的小屋中飛快的素寫下織布鳥的樣貌。1884年秋季,鄰居的女兒、比文森特年長十歲的瑪戈特?貝格曼,在梵高獻身于繪畫時一直陪伴著他,并愛上梵高,梵高也予以回報(盡管沒有貝格曼的那般滿腔熱情)。他們決議結(jié)婚,但遭到雙方家人反對?,敻晏仄髨D以番木鱉堿自殺,但文森特緊急將她送到醫(yī)院。1885年3月26日,梵高的父親死于心臟病。梵高因而哀慟欲絕。
第一次,巴黎傳來了對他的某些作品有興趣的消息。春季,梵高創(chuàng)作了現(xiàn)被視為他第一幅主要的作品《吃馬鈴薯的人》。到了八月,梵高在油畫商盧爾斯在海牙的展覽櫥窗,首次展出了他的作品。九月,梵高遭指控,指他讓他的一名年輕農(nóng)家模特懷了身孕,天主教村神父于是禁止村民為梵高做模特。
1885年,文森特創(chuàng)作了數(shù)組靜物畫。《草帽與煙斗的靜物畫》,以及另一幅同時期的畫作《砂鍋與木屐的靜物畫》,都充分表現(xiàn)了梵高畫技的熟練非凡。二幅畫皆展露了平穩(wěn)、嚴密的筆觸與色彩細致變化的特色。
在紐南的期間,梵高的常用的色系是昏暗的大地色調(diào),尤其喜愛深褐色,但卻不見任何在他后來的知名畫作中,鮮明生動畫風的發(fā)展痕跡。(當文森特抱怨西奧沒有在巴黎付出足夠的努力來出售他的畫作時,西奧駁覆指它們的色彩太暗淡,沒有擠進當今流行的鮮亮印象派畫風。)在他待在紐南的二年間,他完成了多幅繪畫與水彩畫,及近二百幅的油畫。

梵高在1888年2月赴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旅居。他租賃房屋,高更于10月來訪,12月離去,隨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誕節(jié)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認為,梵高由于與好友高更發(fā)生爭執(zhí),高更憤怒之下離他而去。梵高因情緒激動而導(dǎo)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關(guān)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學術(shù)界也有不同說法。但此一論點爭議性頗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無任何可靠解釋。
他在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北部村莊瓦茲河畔歐韋接受保羅?嘉舍(Paul Gachet)醫(yī)生的醫(yī)治。他在7月27日傍晚散步時自殺,終年37歲,30日葬于瓦茲河畔歐韋的公墓。一生在支持文森特的弟弟西奧由于過度悲痛和精神失常在1891年1月25日逝世,死后葬于其兄墓旁。
《畫架前的自畫像》
梵高(荷蘭語: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后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qū),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shù),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xiàn)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和《有烏鴉的麥田》等,現(xiàn)已躋身于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的藝術(shù)作品的行列。
1861年梵高開始受教育,在學習語言包括法語、德語及英語表現(xiàn)不錯,但在1868年3月中斷學業(yè),并在1869年7月在國際藝術(shù)品交易商公司見習。經(jīng)歷了短暫的教職生涯后,他成為傳教士,向貧困的采礦工人傳教。直到大約27歲時,梵高才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間,卻創(chuàng)作了超過二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chuàng)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chuàng)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其在梵高待在法國亞爾的那段時間,發(fā)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創(chuàng)作的,期間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dǎo)向自殺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奧,其從不間斷、無私的提供梵高經(jīng)濟資助。他們終身的友誼可于他們在1872年8月前往來的多封書信間查證。

梵高使用過的筆架、顏料盒和調(diào)色板。 
梵高繪畫使用過的顏料。 

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蘭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達的村莊津德爾特。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與西奧多魯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之子,其父西奧多魯斯是荷蘭歸正宗教會的神職人員。文森特以他的祖父為名,其也是恰一年前頭一胎死產(chǎn)的哥哥的名字。以此方式重新使用名字的做法并不罕見。文森特在梵高家族中是個常見的名字;他的祖父(1789–1874)于1811年在萊頓大學得到神學學位。祖父文森特有六個兒子,其中三名是藝術(shù)品商人,包括另一個梵高信的叔叔。祖父文森特或許是被輪到以他父親的叔父——成功的雕刻家文森特?梵高(1729—1802)——命名。藝術(shù)與宗教是兩項深深吸引著梵高家族的職業(yè)。他的弟弟西奧?梵高于1857年5月1日出生。梵高有第三個弟弟柯爾,還有三個姐妹:伊麗莎白、安娜與維爾敏娜。
文森特小時候是個認真、沉默與慎慮小孩。1860年,他到尊得特鄉(xiāng)村學校就讀,其唯一的老師是天主教徒,并有約二百名學生。自1861年起,他和他的妹妹安娜在家中由家庭女教師指導(dǎo),一直到1864年10月1日,他到了荷蘭澤文伯根的私立珍普洛維利寄宿小學就讀,離他家約有20英里(32千米)。
1869年至1876年,他分別在古庇畫行(Goupil & Cie)的海牙、倫敦、巴黎分店就職,遭解雇后前往英國的拉拇斯卡托(Ramsgate),在寄宿學校服務(wù)。他在1877年于多德雷赫特的畫店當助理。文森特?威廉?梵高在1878年返回艾登,在布魯塞爾的傳教士培養(yǎng)學校學習3個月。他在沒有領(lǐng)到許可證的情況下,于波瑞納吉的煤礦區(qū)開始傳教活動。次年由布魯塞爾傳教本部解除傳教士職務(wù)。他在1880年下決心成為畫家。他在1881年回到艾登向表姐凱(Kee Vos-Stricker)求婚,遭到拒絕。文森特?威廉?梵高在1886年,進入美術(shù)學院學習,但與老師對立,1個月后退學,輾轉(zhuǎn)到巴黎,住在弟弟西奧的公寓,結(jié)識了羅特列克、貝納、畢沙羅、高更等畫家,與高更成為好朋友。
《畫架旁戴黑色氈帽的自畫像》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 在巴黎期間的28幅自畫像中, 只有兩幅表現(xiàn)了作畫時的梵高, 而且它們分別是標志著他在巴黎兩年生活的開始和結(jié)束。這幅是第一幅, 暗色調(diào), 畫于他剛剛抵達巴黎的時候。 


《畫架旁戴黑色氈帽的自畫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