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人物畫:明代卷(二) |
《漢鐘離像》明 趙麒 絹本設色 縱134.5厘米 橫57.2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趙麒,畫史無傳,生平不詳。其落款似明代畫家。明代對佛道二教非常重視,宮廷畫家曾創(chuàng)作許多道釋畫。“八仙”是當時道教畫最風行的題材。此圖繪詼諧飄灑的漢鐘離于波浪翻滾的海面,霧氣升騰的場面對渲染仙家的仙風道骨很是有便利之處。 《流民圖》明 周臣 紙本水墨 縱31.9厘米 橫244.5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流民圖》明 周臣 紙本水墨 縱31.9厘米 橫244.5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流民圖》明 周臣 紙本水墨 縱31.9厘米 橫244.5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流民圖》明 周臣 紙本水墨 縱31.9厘米 橫244.5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流民圖》明 周臣 紙本水墨 縱31.9厘米 橫244.5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周臣,字舜卿,號東村,江蘇吳(今江蘇蘇州)人,約卒于嘉慶中,壽80余歲。山水人物力追宋人,尤得李唐之神髓,也是院體繪畫的高手,在成就上被認為可與戴進比肩,其人物古貌奇姿,綿密蕭散,各極意態(tài)。吳門四家的唐寅、仇英都出自他的門下。此圖原共繪流離失所的難民二十四人.這種描繪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人物的畫在古代是極其罕見的。作者如實描寫,不加任何修飾,對筆下人物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貨郎圖·春景》明 呂文英 絹本設色 縱161.2厘米 橫91.8厘米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資料館藏 呂文英(1421-1505),括蒼(今浙江麗水)人。擅畫人物,亦寫山水,為明代浙派名家之一。孝宗弘治間(1481-1505)與呂紀同以指揮知直仁智殿。文英以人物、呂紀以翎毛而受寵,人呼文英為“小呂”,呂紀為“大呂”。傳世作品有《江村風雨圖》、《貨郎圖》等。以貨郎為畫題在宋以后的風俗畫中十分流行。此圖分春夏秋冬四幅。在春景中,以牡丹、桃、松柏來體現(xiàn)春意。 《貨郎圖·夏景》明 呂文英 絹本設色 縱161.2厘米 橫91.8厘米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資料館藏 夏景中以蜀葵、椿、柳等作為季節(jié)標識。無款。各幅畫面中央上都有“欽賜呂英圖書”的朱印。結合場景特征來看,此圖可能是呂文英受命為宮廷貴族們賀喜而畫的。 《貨郎圖·秋景》明 呂文英 絹本設色 縱163.2厘米 橫91.5厘米 日本根津美術館藏 四幅作品都以雕欄玉砌、花木映襯的庭院為場景,表現(xiàn)賣貨郎以各種小商品逗誘孩童的快樂情景。 《貨郎圖·冬景》明 呂文英 絹本設色 縱163.2厘米 橫91.5厘米 日本根津美術館藏 四幅作品在構圖、人物描繪和場景處理上大致相似,只是用不同的花木表現(xiàn)季節(jié)的變化。 《臨戴進謝安東山圖》明 沈周 絹本設色 縱170.7厘米 橫89.8厘米 沈周(1427—1509),吳門四家之首。字啟南,號石田,更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世代隱居吳門。成語“東山再起”,說的是東晉謝安辭職歸隱東山(今浙江上虞境內),其后復職為相的故事。此圖表現(xiàn)的是謝安東山攜伎外出郊游的情景。 《湘君湘夫人圖》明 文徵明 紙本設色 縱100.8厘米 橫3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人,與沈周是同鄉(xiāng),并師事沈周。他是“吳門四家”中沈周而下的第二位大家?!断婢娣蛉藞D》是根據(jù)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繪的。此圖畫法簡潔明快,無背景襯托。人物的衣紋作高古游絲描,細勁而舒暢,有益表現(xiàn)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動態(tài),給人以飄飄若仙之感。在顏色運用上,主色只用朱膘、白粉兩種,形象古意中見靈動。 《惠山茶會圖》明 文徵明 紙本設筆 縱21.9厘米 橫6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文徵明與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游覽無錫惠山,在山下井畔飲茶賦詩的情景。作品運用青綠重色法,構圖采用截取法,突出“茶會”場面。樹木參差錯落,疏密有致,并運用主次、呼應、虛實及色調對比等手法,把人物置于高大的松柏環(huán)境之中,情與景相交融,鮮明表達了文人的雅興。筆墨取法古人,又融入自身擅長的書法用筆。畫面人物衣紋用高古游絲插,流暢中間見澀筆,以拙為工。 《孟蜀宮妓圖》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24.7厘米 橫63.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取材于五代西蜀后主孟昶的宮廷生活,精心描繪了四個盛裝宮妓的神情狀貌,并題詩云:“蓮花冠子道人在,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綠與爭緋。”畫面中間有一正一背兩個宮妓,在近處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黃色的長褂,與其相對者則身穿一件顏色較深的花青大褂,這就在顏色上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產生了生動的藝術效果。其余的部分或濃或淡,或冷或暖,或呼應或對稱,變化十分巧妙自然。值得注意的是,畫家所描繪的仕女,皆柳眼櫻唇,下巴尖俏,這就使我們得知當時的時尚。在設色上,畫家采用了“三白”設色法,就是用白粉烘染額頭、鼻子、臉頰,這一方法的運用對表現(xiàn)宮妓弱不禁風的情態(tài)起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孟蜀宮妓圖》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24.7厘米 橫63.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秋風紈扇圖》明 唐寅 紙本水墨 縱77.1厘米 橫39.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畫家用遒勁飛舞的線條,表現(xiàn)了生動的形象,刻畫了一位體態(tài)豐盈,舉止安詳,頭部勾勒精工的富貴人家之少婦。畫家在畫臉、手和胸的部位,宛如北宋李公麟圓細流麗之筆,而衣裙、腰帶、披肩多以南宋李唐飄舉方折之筆,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的動態(tài)美和形體美。雖然用水墨描寫,卻有豐富的色感,在藝術上有獨特之處。畫上鈐有多方收藏印章。 《牡丹仕女圖》明 唐寅 紙本設色 縱125.9厘米 橫57.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是一個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滋味的畫家,同時又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江南才子,但仕途落魄。二十九歲時因為科場舞弊案被無辜牽連,蒙冤入獄。他遭此打擊,再也無心為吏。許多昔日向他求詩乞畫的座上客,轉而將他視若路人。圖中玉立一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扇,左手拈花,體態(tài)豐盈,舉止安詳,頭部勾勒精工,暈染勻稱,是富貴人家之少婦形象。 《嫦娥執(zhí)桂圖》明 唐寅 紙本設色 縱135.3厘米 橫58.4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唐寅的仕女畫法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線條細勁,設色妍麗。一種筆墨流動,揮灑自如。畫中嫦娥,用清麗圓細的筆觸描繪其臉、手和胸。而衣裙、披肩、腰帶多以飄舉方折之筆出之,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輕移蓮步的動態(tài)美。設色淺淡,年久有褪,益見清雅。 《臨韓熙載夜宴圖》明 唐寅 絹本 設色 縱30.8厘米 橫547.8厘米 重慶市博物館藏 畫家晚年信奉佛教,取號六如居士,日趨消沉。他的《桃花庵歌》有“別人笑我成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在他的自題的七言絕句中有:“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此圖為唐寅臨摹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五代名士韓熙載故意耽于聲色以避后主李煜的召用。唐寅臨摹此圖時,在背景中作了較大的改動,而人物形象更顯得濃艷華麗,具有明畫風格。 《臨韓熙載夜宴圖》明 唐寅 絹本 設色 縱30.8厘米 橫547.8厘米 重慶市博物館藏 《臨韓熙載夜宴圖》明 唐寅 絹本 設色 縱30.8厘米 橫547.8厘米 重慶市博物館藏 《臨李公麟飲中八仙圖》明 唐寅 唐寅到了晚年,家里變得“僮仆據(jù)案,夫妻反目,歸有獰狗,當門而噬”。畫家在給文徵明的信中說:“昆山焚如,玉石皆毀,下流難處,眾惡所歸,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可謂晚景凄涼。此畫為唐寅臨摹宋代畫家李公麟的《飲中八仙圖》,將八仙的風流倜儻表現(xiàn)得非常傳神而生動。 《吹簫圖》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64.8厘米 橫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的人物畫,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畫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種嬌小而端麗的美女形象。這幅《吹簫圖》仍然沿襲了他早年人物畫工細艷麗的特點,人物面容娟秀,體態(tài)端莊。衣紋用筆粗簡,勁力流暢,頓挫宛轉。 《招仙圖》明 張靈 紙本水墨 縱29.8厘米 橫111.5厘米 張靈,生卒年不詳。字孟晉,吳郡(今蘇州)人。家與唐寅為鄰,兩人志趣相投,茂才相埒。張靈擅長書法,工詩文,善畫,他畫的人物,冠服玄古,行色清真,無卑庸之氣。間作山水,筆秀絕塵。《朝仙圖》描繪的是石橋岸邊蘆荻芙蓉,一女籠袖對月獨立。畫中人物儀態(tài)端莊穩(wěn)重,溫雅嫻靜,在傳達感情方面很是出色。人物形象雖然嫻靜秀美,但無粉艷妖冶之容,能脫盡脂粉香艷氣息,給人以韻致天然的美感。 《招仙圖》明 張靈 紙本水墨 縱29.8厘米 橫111.5厘米 《人物故事圖》明 仇英 絹本設色 全冊共十頁 每頁縱41.1厘米 橫33.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冊人物故事圖,是畫家工筆重彩人物仕女畫的代表作,共有十頁,所畫人物、仕女,多屬傳統(tǒng)題材。表現(xiàn)歷史故事的有“貴妃曉妝”、“明妃出塞”、“子路問津”;屬于寓言傳說的有“吹簫引鳳”、“高山流水”、“南華秋水”;描繪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詩詞的有“潯陽琵琶”、“捉柳花圖”。用工筆重彩,每幅畫面的布局背景、亭臺、樓閣、屏風、器具、舟車等等,界畫精巧周密,一似不茍,在絢麗中呈現(xiàn)精細、粗勁、燦爛、清雅等變化,可見畫家嫻熟、高超的畫藝。這一圖冊,是畫家的代表杰作。 《人物故事圖》明 仇英 絹本設色 全冊共十頁 每頁縱41.1厘米 橫33.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修竹仕女圖》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88.3厘米 橫62.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仇英是明代中期畫壇上難得的全能畫家。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無所不工,青綠、淺絳、水墨、工筆、寫意俱極精妙。此幅《修竹仕女圖》中仕女作唐妝,形象秀麗,衣紋鐵線描,細勁流暢,畫法從五代、宋人傳統(tǒng)發(fā)展而來。在擷取典型情節(jié)、形象表達題意方面,顯示畫家的縝密巧思。 《臨肖照中興瑞應圖》明 仇英 仇英一生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作品為臨古之作,《丹青志》評為:“粉圖黃紙,落筆亂真”,達到“精麗艷逸,無漸古人”的精熟水平。相對來說,卻缺乏創(chuàng)造性。此圖取景宏闊,結構嚴整,人物刻畫精細,位置顯著。在駕馭復雜場景、安排主次方面,反映出畫家精深的造詣。 《清明上河圖》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30.5厘米 橫987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幅《清明上河圖》是明代畫家仇英所描繪的明代江南社會的城鄉(xiāng)人民生活實景。以賣畫為生的仇英與文徵明、唐寅在上流社會的地位十分迥異,他所處的地位低下,熟悉下層社會生活。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濃濃的生活氣息是其他吳門畫家所無法比擬的。仇英與張擇端一樣,在他的《清明上河圖》也表現(xiàn)了熱鬧紛擾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場面宏大,氣勢雄偉,雖然在藝術性和史料價值上難以與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相提并論,卻也構筑了一幅頗有聲勢和氣魄的風俗畫,畫面的人物形象,生動而具有獨特風貌,是仇英的力作。 《南極老人圖》明 呂紀 絹本設色 縱217厘米 橫24.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紀(1477—?),字庭振,號樂愚,一作樂漁,鄞人(今浙江寧波),弘治間(1488—1505)被征入畫院,供事仁智殿,官至錦衣衛(wèi)指揮。善畫花鳥,初學邊景昭,后研習唐宋諸家名作,略變南宋畫院體格,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與邊景昭、林良齊名的院體花鳥畫代表畫家。圖中對空拱手似在恭迎遠客的老者,為古代神話故事中的南極老人,又稱壽星。人物用筆工中帶寫,形神俱備。 《春庭行樂圖》明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29 .1 厘米 橫65.4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用工筆重彩,布局背景界畫精巧周密,一絲不茍,在絢麗中呈現(xiàn)精細、粗勁、燦爛、清雅等變化,可見畫家嫻熟、高超的畫藝。這一圖冊,是畫家的代表杰作。此圖描繪的是宮廷嬪妃在春天里消磨時光的行樂圖,為典型的“院畫”風格。 《紅拂圖》明 尤求 紙本設色 縱112.8厘米 橫45.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紅拂本是唐氏傳奇《虬髯客傳》中大貴族楊素的家妓,原名張出塵,因常手持紅拂而得“紅拂”之名。唐初兵部尚書李靖尚任馬邑都丞時,曾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求見楊素,兩人在交談之時,立于一旁的紅拂見李靖抱負不凡,頓生仰慕,夜間二人遂化妝私奔,結為夫婦,同至太原,后紅拂扶助李靖建立功業(yè)。此圖所描繪的正是李靖拜見楊素時談話的場景。在一個素面大屏風的前面一矮榻上,楊素坐于其上,傲慢不經,形跡自若,李靖拱手坐于其右前一繡墩上,敬畏謙恭中又透出機智精明,充滿智慧。在楊素右側,紅拂女手持紅拂,正凝神靜聽李靖陳述,其余家妓三三兩兩立于楊素兩側,有的持扇私語,有的持如意欲與紅拂交談。 《人物山水圖》明 尤求 紙本設色 縱25.8厘米 橫21.9厘米 共十二幅 上海博物館藏 尤求,生卒年不詳,字子求。號鳳丘(一作鳳山),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移居太倉,工寫山水,兼善人物,學劉松年、錢舜舉,而精妙不及。畫仕女,師法仇英以名世。尤善白描。這冊《人物山水冊》,山水多做江南景色,山巒莪蔚,云霧彌漫,蒼翠密林間或露殿脊,或藏茅屋。人物則高僧逸士盤桓于蒼松之下;仕女倚柳遠思;湖水迷蒙;或青瑯萬竿之畔,仕女漫步凝眺;畫悠閑高雅之趣。其筆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潤,設色或青綠、或淺絳。濃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見作者多方面的才能。 《人物山水圖》明 尤求 紙本設色 縱25.8厘米 橫21.9厘米 共十二幅 上海博物館藏 《羅漢圖》明 吳彬 絹本設色 縱42厘米 橫282.3厘米 吳彬工于人物、佛像,長于山水。其山水布置,絕不摹古,筆墨出奇;所畫佛像人物形狀詭怪,迥別前人,自立門戶。尤善白描,脫唐宋規(guī)格,筆端秀雅,常用篆款,性格耿直,為人清正。吳彬是明代后期有代表性的人物畫家之一。他的人物畫,筆法嚴謹,有細密和粗勁厚重兩種面貌,風格新奇,自成一家。此幅《羅漢圖》不囿古法,每出新奇,形成獨自的風格特點。 《羅漢圖》明 吳彬 絹本設色 縱42厘米 橫282.3厘米 《佛像軸》明 吳彬 紙本設色 吳彬,字文中,又字文仲,號枝隱頭陀,自稱枝庵法僧。福建莆田人,流落寓居金陵(今南京)。萬歷年間,以能畫而被推薦,授予中書舍人,歷工部主事。其生卒年不詳,活動于萬歷、崇禎年間?!斗鹣褫S》畫一古佛高坐,下邊有佛弟子二人。此幅作品細密和粗勁厚重兼有,佛像儀態(tài)嫻靜,趺跏而坐,兩手相疊,上手拈佛珠,眼神內斂,面部表情沉靜似水,在藝術表現(xiàn)上,此圖構圖奇特,古佛高坐,占有畫面的上半部,古佛的形象巍峨高大,程度夸張,和右下角兩個形象偏小的佛弟子形成對比。 《涅磐圖》明 吳彬 絹本設色 縱400.2厘米 橫208.4厘米 日本圣福寺藏 此圖表現(xiàn)佛祖圓寂涅磐的場景。佛祖衣紋用線粗重,穿插自然有勢,粗重的衣紋之間飾以數(shù)種細紋,衣服的整體描寫尚屬工細。弟子及其他人物,則用粗線處理。弟子的面部表情虔誠,表達出作者對佛的虔誠和敬意。整幅作品用筆拙厚而不板滯,有一定的裝飾趣味。 眾多佛門弟子、道家神仙、精怪鬼異及凡界男女,紛紛前來吊唁。神情或悲慟,或穆然,或驚詫,與佛祖平和安詳?shù)纳駪B(tài)形成鮮明對比。 《明宣宗坐像》明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10厘米 橫171.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在此圖中以嫻熟細秀的筆法描繪,造型精巧細致,人物性格鮮明,能恰當而充分地表現(xiàn)出其身份和心理特征。此幅畫為明宣宗朱瞻基坐像,威嚴莊重而不怒自威。 《達摩面壁圖》明 宋旭 紙本設色 縱121.3厘米 橫32.2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此畫描繪菩提達摩面壁打坐,苦行修煉的情形。達摩面部的刻劃,堅韌虔誠。據(jù)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謂,達摩,天竺人,本名菩提多羅。于梁普通元年入華,武帝迎至金陵。后渡江往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法于慧可。達摩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畫中自題七絕詩一首,年款為庚子?!睹鳟嬩洝份d其“游寓多居精舍,禪燈孤榻,世以發(fā)僧高之”。這幅作品署有“超泉精舍”。觀其筆墨簡練沉著,應當是晚年八十六時所作。 《三教圖》明 丁云鵬 紙本設色 縱115.7厘米 橫55.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佛、儒、道三教創(chuàng)始者共坐樹下相談的場景。事實上這種場面是從來不曾存在的,畫家不過是憑借手中畫筆,表達了自己對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對儒家學說的尊崇。在畫中,丁云鵬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對佛像的擅長,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將釋迦牟尼置于中心,端坐于綠柏與菩提樹下,課晶、凸鼻、虬須、紅袍,法相莊嚴慈祥。釋迦兩側的巖石上,分畫孔子與老子側坐??鬃邮牍谛铋L須,著藍色暗花長袍。老子骨骼權奇,長眉疏發(fā),著褐色布袍、云頭紅履。 《六祖像》明 丁云鵬 紙本墨筆 縱127厘米 橫60厘米 北京榮寶齋藏 丁云鵬(1547—1628尚在),字南羽,號圣華居士,今安徽休寧人。擅長人物、佛像、仕女。白描師李公麟,似發(fā)之間,而眉睫意態(tài)畢具。設色學錢選,以精工見長。也工山水,風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供奉內廷十余年。丁云鵬的畫法,早期細秀,晚年粗略。此圖以白描手法畫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慧能誦經于菩提樹下,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辯論經義。 《觀音圖》明 丁云鵬 紙本設色 縱97.2厘米 橫33.1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人物面相與手指以工筆重彩,平涂淡色,粗細、濃淡間對比強烈,轉換自如,其設色古樸,秀雅不俗,較全面地體現(xiàn)了丁云鵬在粗筆佛像、人物畫方面的最高成就。此圖天地開闊,中以淺色工筆畫白衣大士端坐巖石之上,雙目下垂,身旁凈瓶插花青新竹數(shù)枝。 《山水花卉人物圖》明 徐渭 紙本水墨 每開縱26.9厘米 橫38.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全冊用水墨寫意法畫人物、山水、花卉,筆法縱逸,潑墨淋漓,形象簡練生動,每開均有自題。此冊技法全面,可以體現(xiàn)徐渭的才華縱橫奔放,把寫意畫推向又一個高峰。徐渭的這冊《山水花卉人物圖》可以窺見徐渭的繪畫成就和超人的藝術才華。這冊作品,風格粗簡恣肆,痛快淋漓。用筆枯淡濃濕、疏密虛實,俱在法度之中,此所謂“無法中有法”、“亂而不亂”,顯示出作者的才華與性格。 《山水花卉人物圖》明 徐渭 紙本水墨 每開縱26.9厘米 橫38.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千秋絕艷圖》明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9.5厘米 橫667.5厘米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此卷在6米多長的畫面上,繪寫了近代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從秦漢到明代中比較著名、見諸于史實或傳說并在社會或歷史上有一定影響的女性,所以稱作“千秋絕艷”圖。畫中女子采用工筆重彩寫出,多用鐵線描鉤勒衣紋。服飾敷彩妍麗鮮明。 《瑤池仙劇圖》明 張翀 絹本設色 縱192.5厘米 橫103.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翀,生卒年不詳。活動于17世紀。字子羽,號圖南,南京人。擅人物、仕女,筆墨豪邁,設色古雅,花草娟秀,山水清潤。該圖描繪古代傳說的八仙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曹國舅等形象。 《淵明醉歸圖》明 張鵬 紙本設色 縱120厘米 橫60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張鵬,生卒年不詳。字應秋,號云程,福建甌寧人。發(fā)身儒林,游心藝圃。擅人物,尤工山水,兼工花草、翎毛。其畫集百家之長,書臻四體之妙。觀此畫面使我們聯(lián)想起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陶淵明的衣紋用高古游絲描,輕圓細勁。童子的衣褶頓挫分明,方楞出角。自題:“酩然盡興酬佳節(jié),指(只)恐梅花催鬢霜。”更深化了圖的意境。 《三駝圖》明 李士達 紙本水墨 李士達,號仰槐(亦作仰懷),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萬歷二年(1574)進士,后來隱居新郭?!度剤D》描繪的是三個行走著的駝背老人。前邊一個提盒持杖,正回首而顧,中間一個拱手向前,似在問候,最后一個緊緊跟來,拍手大笑。三人的形體和動作各異,笑態(tài)可掬;情調詼諧,寓意深長。衣紋上作“混描”,線條勁健而流暢,須發(fā)等稍作皴擦。畫面沒有背景,顯得意境高遠。此圖的主題在于表達“世無直人”。其上方有錢允治的題詩:“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哈哈笑,世上原來無直人。” 《杏園宴集圖》明 崔子忠 絹本設色 美國加里福尼亞柏克萊景元齋藏 崔子忠(約1574—1644),初名丹,字開予,改名子忠,字道母,號青蚓,一作青引,號北海,山東萊陽人。寓居順天府(今北京)。他曾從董其昌學畫。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匿居土室餓死。善人物,細描設色,自出新意,與陳洪綬齊名,當時有“南陳北崔”的美譽。 這幅作品筆墨精妙,設色淡雅,有縹緲空靈之感。在具體表現(xiàn)上,衣紋做顫筆描,其顫筆描。抖動多變,折而不滯,顫而不散,加強了衣服的質料的柔軟質感和隨風飄曳的動勢,形成了一家風格。 《藏云圖》明 崔子忠 絹本設色 縱189厘米 橫5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藏云圖》就是襯以山水、以人物為主的繪畫,其高山大川的描寫為刻劃人物服務。此圖中段畫一團云氣繚繞,唐代大詩人李白,盤腿端坐于四輪橢圓底盤車上,緩緩行于山路中。李白仰首凝視頭頂之上的云氣,神態(tài)閑逸瀟灑;一稚童肩搭繩索,牽引著車子,另一稚童肩荷竹杖,作引導狀。人物的衣紋用筆遒勁,顫筆細描,自成一格。 《張卿子像》明 曾鯨 絹本設色 縱111.4厘米 橫36.2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圖是天啟二年(1622)畫家為杭州著名醫(yī)學家張卿子所畫的肖像。畫面上沒有任何景物、道具的陪襯與點綴,只畫張卿子面帶微笑,手捻胡須,略側著身軀,似正緩步行走。人物的身體比例適當,情態(tài)端莊自然,其寧靜、坦蕩、和善的性格特征得到了精彩的表現(xiàn)。這幅肖像是曾鯨傳世作品中的精品。在這幅畫上,畫家著力于人物面部的刻劃,既注重墨骨,又借鑒西洋畫法,用多層烘染體現(xiàn)面部的凹凸,使臉部具有了較強的體積感,并富有質感。人物的身體結構清晰,比例適度,動作自然,衣紋線條垂長而方折多變,堅勁挺拔,又用淡青色貼著墨色線條稍加渲染,使墨線更顯勁健生動,筆墨趣味濃厚。 《張卿子像》明 曾鯨 絹本設色 縱111.4厘米 橫36.2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葛一龍像》明 曾鯨 紙本設色 縱30.5厘米 橫77.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所繪的葛一龍,字震父,江蘇吳縣人,是與曾鯨同時代的一位著名文人?!陡鹨积埾瘛烦浞煮w現(xiàn)了畫家的肖像畫技法。這幅作品構圖空闊,葛一龍側坐斜倚著一部書卷,他的面部輪廓及五官以細筆勾勒,用筆凝練,稍用淡墨暈染;衣紋用細勁流暢的線條勾出,飄逸簡括。精簡的用筆和疏淡雅潔的格調,生動地體現(xiàn)出葛一龍沉靜儒雅的性格特征。曾鯨作畫注重點睛,這幅圖上葛一龍的目光沉靜,仿佛若有所思。 《葛一龍像》明 曾鯨 紙本設色 縱30.5厘米 橫77.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徐光啟像》明 佚名 紙本設色 縱56.5厘米 橫30.7厘米 此圖以精湛的技藝刻畫了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形象。人物的衣紋用鐵線描法,挺勁流暢,畫法先墨骨,然后敷彩。生動而傳神。畫中人物的面部,總是先繪墨骨,即先用線勾出面部輪廓和五官位置,再層層烘染,多至數(shù)十層,使之富于立體感,很有表現(xiàn)力。 《麻姑獻壽圖》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173.2厘米 橫97.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又題《女仙圖》。“麻姑獻壽”是傳統(tǒng)繪畫特別是民間年畫的常見題材。傳說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為王母祝壽。麻姑是神話人物,晉代葛洪《神仙傳》說她是建昌人,修道于牟州東南姑余山。此畫描寫麻姑和侍女二人,均面相端莊美麗。麻姑一手執(zhí)仙杖,杖端系有盛靈芝酒的寶葫蘆,另一手執(zhí)玉盤。衣紋用線鉤勒粗簡方折,而衣上帶圖案的銀白色花紋卻描繪得極工細勻整,既素雅又華麗,顯示出人物的非凡身份和在祝壽的特定情境中對壽者(西王母)的尊敬和虔誠。麻姑身后的侍女雙手捧花瓶,瓶插雪白的梅花和紅艷的山茶花,與麻姑面向一致,目視前方,神情專注。 《對鏡仕女圖》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103.5厘米 橫43.5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此圖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此畫設色清淡,筆法勁健圓潤。衣紋筆法純用中鋒,寓清剛圓勁于長短輕重,抑揚頓挫之中,富有節(jié)奏感,使人感受到一種韻律美。畫中一位恬靜、娟秀的仕女,兩手托鏡自照,神態(tài)悠閑。 《授徒圖》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90.4厘米 橫46厘米 美國加州大學美術館藏 畫中人物的密與背景的疏形成對比,使人物的形象更富于真實感,產生了很強的視覺效果。人物形象夸張,身體的線條圓轉,但并不講究比例,這反映了文人繪畫脫略形似的審美意識,雖不求形似,但夸張的形象卻更加傳神,絕無令人生厭的媚態(tài)。圖中畫一位學士據(jù)案而坐,石案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書畫、茶壺、杯等物。學士手執(zhí)如意,前視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圓凳,一位低頭凝視案上的畫,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 《南生魯四樂圖》明 陳洪綬等 絹本設色 縱308厘米 橫2895厘米 瑞士蘇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館藏 黃賓虹說:“老蓮畫法上溯晉唐,下開揚州八怪之先聲,以至山陰諸任氏而止。”概括了陳洪綬的作品的師承與影響。《南生魯四樂圖》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四樂圖》詩意,故分為四段:一、解嫗;二、醉吟;三、講音;四、逃禪。畫后有款:“李龍眠畫白香山四圖,道君題曰白老四樂,洪綬以香山曾官杭州,風雅恬淡,道氣佛心,與人合體,千古神交,為生翁居士取其意寫之屬門人嚴湛、兒子陳名儒設色。時己丑仲杪冬也。山民洪綬。” 《南生魯四樂圖》明 陳洪綬等 絹本設色 縱308厘米 橫2895厘米 瑞士蘇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館藏 《南生魯四樂圖》明 陳洪綬等 絹本設色 縱308厘米 橫2895厘米 瑞士蘇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館藏 《陶淵明故事圖》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303厘米 橫308厘米 此圖基于蕭統(tǒng)《陶淵明傳》,全卷分為十一段,分別為:采菊、寄力、種秫、歸去、無酒、解印、貰酒、贊扇、卻饋、行乞、灌酒。陶淵明為東晉名士,不阿權貴,嗜酒安貧,孤傲清高,喜從寧靜中得真趣。本圖描繪他棄官歸田過清苦生活的幾個特寫鏡頭,每圖都以陶淵明為中心,或配以必要的人物道具,各有題名。 《芭蕉美人圖》明 姜隱 絹本設色 縱105.1厘米 橫51.8厘米 姜隱,生卒年不詳。字周佐,黃縣(今屬山東)人。工人物仕女,細潤工致,得古人之妙?;ü簿?。構景蕭疏,寄情凝遠,時稱能品。此圖繪一貌美女子于蔥蘢蒼翠的芭蕉旁,等同伴來弈棋。人物神情淡然而清純,姿容嬌媚,與畫面的清淡敷色很是協(xié)調。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