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王國是十字軍東征運動中歐洲封建主建立起來的法蘭克式的封建國家。其版圖包括現(xiàn)在的以色列、黎巴嫩南部和約旦東南部。從1099年十字軍攻陷耶路撒冷建國,到1291年穆斯林收復阿克結束,歷時一百九十二年。
王國簡介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1099),是教皇烏爾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萊蒙(法國)召開的高級宗教會議上宣布的。約有10萬人參加了這次東征。1097年,十字軍由君士坦丁堡附近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占塞爾柱人國都尼凱亞,1098年,又攻占埃德薩和安條克,建立起最初幾個十字軍國家——埃德薩伯國和安條克公國。1099年7月,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國。耶路撒冷王國按照西歐封建制模式制訂了《耶路撒冷條例》,其中規(guī)定了封建世襲制度以及領主和附庸關系。耶路撒冷王國的臣民,無論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突厥人,還是信仰基督教的敘利亞人和希臘人,皆淪為封建世襲領主的私家農奴和依附民。 十字軍在東方建立的其他國家,均附屬于耶路撒冷王國。城鄉(xiāng)居民多次舉行起義反抗奴役者。為控制十字軍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僧侶騎士團:圣殿騎士團和醫(yī)院騎士團。
耶路撒冷王國建國時,國家版圖只是由一些在十字軍東征過程中被十字軍占領的村莊和城市組成。經過后來的幾代國王的擴張,王國的實力大增。終于,在12世紀中期,王國大致上占有了圣城以及其周邊的大部分地區(qū)——即現(xiàn)今的耶路撒冷,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區(qū)的大片土地。王國的土地從黎巴嫩一直向北到西奈沙漠,在東方到達今天的約旦河以及敘利亞地區(qū)。王國還曾試圖將其版圖擴張到當時法蒂瑪王朝擁有的埃及。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的影響力還擴張到了其他十字軍建立的王國——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等。
該王國于1299年在阿卡城淪陷后遭到毀滅。
耶路撒冷,提起這個名字就會讓人聯(lián)想到“神圣”這個字眼。然而自他誕生之日起,伴隨著他神圣的光環(huán),這個城市遭受的是難以計數(shù)的磨難。圣城耶路撒冷似乎是隨著歷史的誕生而誕生的,在圣經的記載中,根據希伯萊人的傳說,認為耶路撒冷是由希伯萊人始祖亞伯拉罕的先祖閃(諾亞的長子)所建立的,此后耶路撒冷被迦南人(希臘人稱迦南人為腓尼基人)所征服,直到偉大的大衛(wèi)王打敗了迦南人,并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起了以色列王國。根據圣經記載,此后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個猶太教堂,從此耶路撒冷成為了以色列的文化中心,(這個猶太圣殿甚至成為了附近許多非猶太教組織的禮拜堂),因而這一時期被稱為“第一圣殿時期”,耶路撒冷在此其間成為了猶太教獨一無二的圣地。所羅門王去世后,以色列北部的10個部落以撒馬利亞為中心分裂出了一個新的以色列王國,而耶路撒冷則成為了南部猶太王國的首都。在“第一圣殿時期”末期,也就是公元前9世紀以后,圣經所述的猶太王國歷史經考古確認進入了信史時期。
此后耶路撒冷作為猶太王國的首都達400多年之久,其間曾在公元前701年,面對軍國主義亞述帝國的圍城而屹立不倒,(相反北面的撒馬利亞則在此前20年被亞述徹底摧毀。)然而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并被摧毀,第一圣殿被焚毀。大批猶太人被強行遷往巴比倫,猶太民族開始了其流離失所的日子。猶太民族經過數(shù)個世紀的“巴比倫之囚”后,征服了巴比倫的波斯帝國,允許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重建耶路撒冷。其后數(shù)個世紀,猶太人的巴勒斯坦作為波斯、希臘和羅馬的一個省份,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自治。公元前19年左右,處于羅馬帝國保護下的猶太希律王重建了圣殿,史稱“第二圣殿”。希律王死后,羅馬帝國在公元6年取消了猶太人的自治權,改由帝國直接控制。
公元66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爆發(fā)了要求獨立的第一次猶太起義,公元70年,羅馬皇帝提圖斯鎮(zhèn)壓了猶太人起義,并下令再次摧毀耶路撒冷城和圣殿,“第二圣殿”被毀,僅留下一段如今以色列人頂禮膜拜的圣地——“西墻”。
公元前6年左右,基督教的兩位圣祖(施洗者)約翰和耶穌分別誕生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以后羅馬教廷將公元前1年12月25日定為耶穌降生日,但這個日子只具有神學和節(jié)日意義。)公元26年,圣約翰在耶路撒冷附近開始傳道,耶穌成為了第一個受洗者,隨后不久,耶穌就在迦南出現(xiàn)了神跡。此后耶穌和約翰一起在巴勒斯坦各地開始傳教,并在約翰被殺后,獨立傳教。公元30年3月13日星期五,耶穌被猶大出賣后,被釘死在了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3月15日星期日,耶穌于耶路撒冷復活,并向其門徒顯靈。作為圣子耶穌殉難和復活的地方,耶路撒冷因而在此后成為了基督教的最高圣地。
公元2世紀,羅馬皇帝阿德里安打算將耶路撒冷改造成羅馬多神教城市,于是下令限制城內猶太人的宗教活動,這再次激起了猶太人的反抗,爆發(fā)了第二次猶太人起義,阿德里安毫不留情地鎮(zhèn)壓了猶太人的起義,猶太人被殺者超過50萬人。隨后阿德里安將耶路撒冷改名為異教名的“伊利亞”,并禁止猶太人進入城內,猶太民族從此失去了家園和圣地,開始了其長達1800年的流浪之旅。
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力圖確立基督教的國教地位,于是他決定將耶穌受難的耶路撒冷確立為基督教的中心。公元335年,君士坦丁皇帝在耶路撒冷建成了“圣墓大教堂”(ChurchoftheHolySepulchre),地點選在耶穌被釘?shù)脑?,教堂內保留有據稱是受難的耶穌圣體下葬前躺過的石床,是基督教會無與倫比的珍貴圣物之一。由此耶路撒冷確立了基督教至高無上的圣地地位。(圣墓大教堂今天是東正教耶路撒冷牧首區(qū)的總部。)
公元614年至629年期間,耶路撒冷被薩珊波斯短暫占領。公元638年耶路撒冷淪陷于阿拉伯人之手,由于古蘭經在希伯萊人歷史傳說的敘述上幾乎和圣經如出一轍,所以耶路撒冷城對于穆斯林來說也具有真主最初恩澤的地位,于是伊斯蘭人毫不猶豫地要把這里建成穆斯林的圣地。60年后,在猶太人圣地的“圣殿山”上,緊挨著猶太教圣物“西墻”,阿拉伯人建起了“圣石清真寺”,這個清真寺里保存了一塊穆罕默德在他的《言行錄》(Hadith)中提到了圣石,據說穆罕默德正是夜里從這塊石頭上登上天堂和安拉對話的。這塊圣物在伊斯蘭教中的地位,僅次于在麥加的那塊隕鐵,于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又成為了伊斯蘭最重要的圣地之一。今日的圣殿山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擠在一起,一邊打架,一邊朝貢各自圣跡的情形,相當壯觀。
時代背景
狂熱的十字軍東征
11世紀被認為是西歐“中世紀鼎盛時代”(high middle ages)的開始。9世紀以來困擾歐洲多年的外族入侵的威脅:北歐人、馬扎爾人和阿拉伯人都早已消除了。北歐人在法國西北部、英格蘭和意大利南部定居下來,融入了基督教社會;馬扎爾人于955年在奧格斯堡會戰(zhàn)之后退回匈牙利并定居下來;西班牙科爾多瓦的伊斯蘭帝國陷入分裂,喪失了威脅北方的能力。隨著社會秩序的恢復,封建制度鞏固了下來,西歐的人口在11世紀末已經達到了1億左右,超過了羅馬帝國全盛期的人口。這一時期,西方基督教教會通過克呂尼修道院改革(即“克呂尼運動”)以及教皇選舉制度變革,成為一種超越世俗國家的權力中心與象征?;浇虝氖种姓莆罩罅康呢敻缓蜋嗬M瑫r,教皇與西歐各國國王之間,有著越發(fā)尖銳的利益沖突,雙方都希望憑借一場戰(zhàn)爭進一步掌握和擴大權利。
還需要注意到的一個情況是,中世紀的歐洲是以封建分封制作為政治基礎的,為數(shù)眾多的封建領地紛紛采用長子繼承制作為家族傳承的主要方式,這就導致長子以外的其他諸多子嗣漸漸變得除了一個高貴的頭銜之外一無所有:他們作為騎士沒有領地并且負債累累,無法過上與自己的頭銜相匹配的榮耀生活。于是在客觀上這一階層迫切需要對外擴張來建功立業(yè),掠奪財富。中世紀歐洲農業(yè)生產的低效率以及大量的天災人禍導致勞動人民也苦難重重,處境悲慘。在11世紀,歐洲一些地方自然災害嚴重,與之伴隨還有疾病的流行。例如,法國在這個世紀的100年之中,災荒的年景竟占有1/4強,而在這個世紀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西歐連續(xù)7個年頭的干旱致使糧食嚴重減產,餓死人的事情也經常發(fā)生。因此這些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同樣渴望著能有一個改變窮困潦倒的命運、甚至獲得令人向往的財富的機會,從而形成了參加十字軍前往東方的最基層的來源。
上述情況的存在對于西歐社會來說無疑是不容忽視的不穩(wěn)定因素,很可能成為社會內部矛盾和沖突激化的源泉,因此一場對外戰(zhàn)爭既可以為統(tǒng)治者起到疏導和轉移矛盾、平抑危機的作用,而且也會在實質上滿足他們擴張領土的野心。
同時,長期以來東西方教會之間的矛盾在11世紀中期終于造成了重要的后果,克呂尼派教皇利奧九世與君士坦丁堡主教長瑟如拉留之間長期不睦。公元1054年,教皇利奧九世的代表拿著教皇革除瑟如拉留教籍的詔諭,放在君士坦丁堡圣蘇菲亞教堂的圣壇上。主教長瑟如拉留盛怒之下,一報還一報,也革除了教皇利奧九世的教籍。于是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為二:東方為希臘教會(Eastern OrthodoxChristianity),西方為拉丁教會(WesternChristianity Church)。然而,不論在西方,還是東方,試圖吞并對方、重新統(tǒng)一基督教的努力一直都在進行著。
于是,一場戰(zhàn)爭的客觀舞臺已經搭建好了,似乎一切萬事具備。但是最后促成十字軍的原因則是從東方傳來的訊號。
在上一個千年快要結束的時候,近東地區(qū)已經基本上穩(wěn)定了下來,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人之間達成了某種均衡的態(tài)勢。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是開放而安全的。圣城掌握在穆斯林手中,既是基督教的圣地,也是伊斯蘭教的圣地,吸引了無數(shù)虔誠的朝圣者。但是這種平衡被后來的塞爾柱突厥人打破。與西歐的興起相對應的,是東方拜占庭帝國的衰落。10世紀是拜占庭帝國的極盛時期,但1025年皇帝巴齊爾二世死后,帝國陷入杜卡斯和科穆寧兩大家族的斗爭中。更嚴重的是北方的斯拉夫人,地中海西部的諾曼人和東方的突厥人開始同時對帝國構成了威脅。尤其是塞爾柱突厥人,在阿拉伯帝國崩潰后他們大批涌入中東,皈依了伊斯蘭教,于11世紀中葉建立了塞爾柱帝國。1071年在小亞細亞的曼齊克戰(zhàn)役中,突厥打敗了拜占庭軍隊,殺死了皇帝羅曼努斯一世,從此拜占庭帝國在近東的戰(zhàn)爭中節(jié)節(jié)敗退,無力抵擋,以至于首都君士坦丁堡都處于敵人的戰(zhàn)略圍攻之下。而且突厥人不再象阿拉伯人那樣文明,對歐洲去圣地的朝圣者倍加刁難、課以重稅,進行經常性的搶掠和侮辱。這種情況傳回歐洲以后,引起了基督教社會的極大憤怒。迫于突厥人的壓力,當時的拜占庭帝國皇帝亞力克修斯·康姆尼紐斯(Alexius I)最后不得不向教皇和西方教會求救,希望他們能夠給予軍事援助,打敗這些異教敵人。他寫信給偉大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St.Gregory Ⅶ),請求西方派出一支雇傭軍隊伍,幫他奪回他的失地,而沿途的戰(zhàn)利品都歸雇傭軍所有,并許諾事成之后教會將重新統(tǒng)一在羅馬教皇的權威下。
格列高利七世大為動心,并計劃親率50000基督教大軍東征,“與神的敵人爭戰(zhàn),直到耶穌基督的墳墓所在地”。但不久他陷入與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的長期斗爭,于1085年憂郁而死。東征的計劃被他的后任繼承了下來。
格列高利七世的繼承人是烏爾班二世(Urban Ⅱ)。他世俗名奧托·德·拉普利,本是法國香檳區(qū)的一名貴族,受過良好的教育。后來拋下自己的頭銜,先后做了克呂尼派的修士,副院長和紅衣主教,在1088年被選為羅馬教皇。根據史料的記載,這位教皇不僅儀表堂堂而且能言善道,他充滿了近于狂熱的宗教激情,而同時也是位政治敏感、手段高明的外交家。亞力克修斯皇帝的吁請讓他開始作出宏偉的構想:西方基督教世界將以極大的努力收復圣陵;軍隊集中在教皇的名下,可以讓歐洲的統(tǒng)治者們不再彼此征戰(zhàn)不休,給歐洲帶來和平;基督教統(tǒng)一的理念也可以因此帶到東方,最終甚至可以將長期傾軋不和的東西方教會重新統(tǒng)一在教皇治下。
烏爾班二世教皇于1095年前往法國,出行前他已透漏,他此行要去公開講到“圣地與突厥人”之事。8月教皇到達法國,考察那里教會的克呂尼改革情況。他在勒皮向各地教士寫信,決定于11月召開宗教大會。9、10月間他巡視了法國南部各地,于11月中旬到達了克勒蒙。宗教大會于11月18日開幕,300名教士參加了會議。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推進克呂尼改革的決議,其中包括限制買賣圣職、禁止教士結婚等。會上還決定,以通奸罪將法國國王腓力一世革出教門。教皇宣布,在會議結束的前一天,即11月27日,他本人將對公眾發(fā)表一次重要的公開演說。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附近地區(qū)的很多人聞訊都趕到克勒蒙來聆聽教皇的演講。
11月27日當天,由于來的聽眾太多,城里的教堂根本容不下。于是城東門外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座平臺,設立了教座。不過,聽眾中并沒有很顯耀的貴族,只有本地的貴族被教皇邀請參加了這次盛會。教皇的這次演說無疑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演說之一,很有可能就是最成功的一次了。他提到耶穌的降生、成長、受洗、在圣地的游行、教導與行善。他使聽眾看到耶穌的被捉、被釘、死亡與埋葬。他充滿感情地描述每一個救主所到過而成為神圣的地方,然后,他嚴厲的指責異教徒對圣地的褻瀆,以及對朝圣者的虐侍。
他向前來朝拜與聆聽演講的信徒們這樣描述了圣地基督徒的苦難——“信徒的財產被剝奪、家園被焚毀、妻女被凌辱、教堂被褻瀆、圣物被踐踏……基督的圣墓被野蠻人占領,圣地由于他們的卑鄙無恥而蒙羞。”
他召喚信徒們行動起來,從罪惡的突厥人手里奪回基督的陵寢。他還迎合貴族們喜好比武大賽的習性,發(fā)出這樣的呼吁:這是一場和兇殘的敵人——包括巨人和龍——進行的戰(zhàn)爭,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一次大比武”。 他應許所有參加的人可以減少在煉獄中受苦的時間;又應許為此圣戰(zhàn)而喪生的人可以得著永生。烏爾班二世宣布了向耶路撒冷進軍的所謂圣戰(zhàn)計劃。他宣講到:
“你們,聽我演講的人,真正信奉上帝的人,被上帝賜予權力、 力量和偉大靈魂人,祖先是基督教世界棟梁之材的人,其國王曾經抗擊異教徒進犯的人——我召喚你們!清除覆蓋塵世的污垢,把你們的宗教拯救出來……?。∮赂业尿T士們!忠誠的教友們!戰(zhàn)無不勝的祖先的后代們!你們不能敗壞祖先顯赫的名聲。你們不能被兒女私情纏住了腿腳,你們要記住救世主的圣諭——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人不值得我的保佑。那些為了我的名義,拋棄田產、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的人會受到百倍的回報,會得到永生!”
他向信徒保證說,所有參加圣戰(zhàn)的信徒將得到上帝的保佑,這些人從前以及在遠征中所犯的一切罪孽,都將獲得救贖,其靈魂將在天堂永享無尚的榮耀;同時,他還以教皇名義下達宗教法令——所有參加圣戰(zhàn)的人,所欠債務悉數(shù)免除。
“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豐富超過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個充滿歡樂的天堂。我們這里到處都是貧困、饑餓和憂愁,老人幾乎死光了,木匠們不停地釘著棺材,母親們抱著孩子的尸體,悲痛欲絕……教民們,那東方的國家是那么的富有,遍地是牛乳、羊奶和蜂蜜,香料、胡椒和黃金寶石俯拾皆是。誰到那里不會成為富翁呢?去吧,把十字架染紅,作為你們的徽號,你們就是‘十字軍’,主會保佑你們無往而不勝!”
狂熱十字軍東征
烏爾班二世不愧是一位專業(yè)的演說家和煽動者,他的一番演講,由崇高的精神到現(xiàn)實的物質,對最虔誠和最卑劣者無疑都是一劑強而有力的興奮劑。他的聽眾全部都是聽著圣經故事長大的,深信迦南有肥沃的土地,豐饒的草原,繁盛的羊群。他們把真實的耶路撒冷城和天國之城混為一談,認為耶路撒冷就是那個以珍珠為城墻,以白銀為街道,流淌著不休的活水,沐浴著上帝的光輝的那個圣城。于是信眾們在教皇的腳下一片狂呼:“上帝所愿!上帝所愿!”(Deus lo volt! )呼喊聲響徹云霄,震撼了腳下的大地。是啊,烏爾班二世的上帝是確有“所愿”的。這位上帝通過代理人——教皇烏爾班二世,告訴信眾,拋棄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前往異教徒的家里殺死異教徒,就是拯救他們偉大的宗教,而牛乳、羊奶、蜂蜜和赦免他們的債務,則是這位上帝給予的、實實在在的回報。
教皇當即把紅布剪成小布條,將它們縫成十字形,每一個愿意參加的人,在袖子上縫一個紅十字,于是形成了最初的“十字軍”。教皇的講話結束以后,教廷委員會正式承認了講話中的各項承諾,將紅十字作為朝拜圣地者的標志,并選出法國的勒皮主教阿希馬爾作為遠征的教會代表和精神領袖。
接下來的幾個月,教皇繼續(xù)在法國南部停留,當時還沒有對十字軍的具體行動擬出像樣的計劃,而且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幾個主要君主幾乎都被開革出教了。但教皇的使者,很多主教和傳道士趕往法國北部傳播教皇的指令。圖盧茲的雷蒙德伯爵(Raymond of Toulouse)是第一個表態(tài)參加十字軍的大貴族,他于12月5日趕到了克勒蒙,要求領導這次遠征。但教會宣布這次遠征是一次朝圣,要由教會的官方代表阿希馬爾主教領導,而軍事指揮的任務則可以交給法國的貴族們。然而教會很快就失去了對遠征的控制權,鼓動遠征的工作立即落入了下層布道士的手中。在法國北部,此時在貧民中已經出現(xiàn)了一場模仿基督生活、崇尚純潔貧窮的運動,當烏爾班二世講到無論富人窮人都要參加遠征時,他的目的只是阻止騎士們把窮困作為不出征的借口,他從來沒有想過發(fā)動群眾去東征,但此時事態(tài)的狂熱發(fā)展早已超出了教皇本人的預料。
離開克萊蒙,這位以上帝的代理人自居的烏爾班二世繼續(xù)前往西歐各地宣揚所謂的圣戰(zhàn)。整個教會的龐大機構都運作起來,從事招募士兵,籌集錢款,儲備給養(yǎng)和運輸調度的工作。在某些地區(qū),極具號召力的宣傳讓人們迸發(fā)出無以倫比的熱情。很快,西歐各地(特別是法國和德國)數(shù)以萬計的衣衫藍縷的農民、不甘潦倒而又夢想發(fā)財?shù)尿T士與流民,以及大小不同的封建領主,便越來越多地聚集在十字架之下,準備好為“主道”而使東方的異教徒流血而死。投身于十字軍的人們自豪的佩戴著他們領取的紅十字,或者向人們展示刻在自己胸口的十字形疤痕。
公元11世紀,埃及法蒂瑪王朝哈里發(fā)哈吉姆·?,敔柮畲輾б啡隼渌械幕浇毯酮q太教的禮拜堂,這一行徑激起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聲討,這成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導火索之一。
王國盛衰
地圖
1099年7月7日,由法國布倫王子哥德弗德率領的十字軍包圍了耶路撒冷。圍城戰(zhàn)雖僅進行了8天,但卻極其慘烈,圍城戰(zhàn)中,超過6000名騎士和20000名十字軍步兵陣亡,(約占總軍力的70%)。7月15日下午,十字軍攻破耶路撒冷,僅僅一個下午和晚上,十字軍就屠盡了城內的每一個穆斯林、猶太人甚至是基督教徒。大批穆斯林逃到了清真寺中,但搜出后在清真寺中被就地屠殺,據一些目擊者介紹,清真寺的血漫過了施暴者的腳裸甚至膝蓋。整個耶路撒冷城,除了法蒂瑪?shù)男姓L官一人投降獲赦外,無一幸存。
哥德弗德拒絕接受王位,僅接受了“圣墓保衛(wèi)者”的封號。次年,哥德弗德去世,他的弟弟鮑爾溫從埃德薩趕來,毫不猶豫地加冕耶路撒冷國王,稱鮑爾溫一世,建立起了十字軍耶路撒冷王國。
鮑爾溫登基后成功地擴張了王國的領土,他占領了地中海沿岸的阿克、西頓和貝魯特等一系列港口,此后鮑爾溫在北部德埃德薩、安條克和的黎波里建立起了他的宗主權,而意大利各城邦的艦隊則紛紛趕來幫助加強耶路撒冷王國西海岸的防御以保護他們的貿易通道。王國內的拉丁人口大增,耶路撒冷王國日益強盛了起來。1118年,鮑爾溫一世去世,他的堂弟,埃德薩伯爵鮑爾溫二世繼承了王位,鮑爾溫二世雖然被塞爾柱人俘虜了多次,但依然是個很有才能的國王,他在位期間,耶路撒冷王國不僅征服了幾乎整個巴勒斯坦,還擴張至了今日黎巴嫩的中部港口提爾。
1131年,鮑爾溫二世去世后,王國由其女梅里薩德和她的丈夫福爾克所繼承。在梅里薩德統(tǒng)治期間,耶路撒冷王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達到了全盛。而福爾克則是一位出色的軍事統(tǒng)帥,在此期間,福爾克成功抵御了摩蘇兒和阿勒頗的曾吉王朝對耶路撒冷和其他十字軍國家的進攻。1143年,福爾克在一次打獵事故中,不幸身亡,曾吉乘機攻滅了孤立無援的埃德薩。塞爾柱人的這次征服導致了1147年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第二次十字軍行動中,德王康拉德二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率領的十字軍愚蠢地決定進攻毫無價值的目標大馬士革,這遭到了十字軍國家的一致反對,他們堅持要求十字軍進攻十字軍國家的最大威脅阿勒頗,并收復埃德薩,但被法德所拒絕,1149年,這次目標混亂的東征在一無所獲中結束,十字軍永遠失去了埃德薩。
1153年,梅里薩德退位,其子鮑爾溫三世即位,他在位期間征服了埃及法蒂瑪王朝在巴勒斯坦海岸的最后領地阿斯科倫。然而與此同時,十字軍國家的外部環(huán)境日益惡化,曾吉王朝的第二代君主納阿丁征服了大馬士革,統(tǒng)一了敘利亞的穆斯林世界。這個統(tǒng)一強盛的穆斯林王朝給十字軍國家?guī)砹藰O大威脅。1162年,鮑爾溫三世去世,其弟阿馬里克一世即位。阿馬里克在位期間同時面對著納阿丁和在埃及新崛起的薩拉丁的進攻,在拜占庭皇帝曼紐爾一世的支持下,阿馬里克曾經雄心勃勃地試圖征服埃及,但被擊敗。
1174年,阿馬里克和納阿丁先后去世,由此薩拉丁迅速做大。此后阿馬里克的幼子鮑爾溫四世即位,由于鮑爾溫四世小時候得過麻風病,無力治國,宮廷開始內亂。耶路撒冷王國在它初期連續(xù)多位有才能的君主統(tǒng)治下達到極盛后,終于開始走向衰落了。
影片《天國王朝》中鮑爾溫四世的形象
1185年,鮑爾溫四世去世,王國內的幾位領主之間爆發(fā)了內戰(zhàn),薩拉丁趁機入侵。1187年,在哈丁戰(zhàn)役中,22000名王國大軍被薩拉丁全殲,數(shù)月后,薩拉丁輕而易舉地征服了幾乎整個耶路撒冷王國,僅由第三次十字軍將領蒙特福德伯爵康拉德守住了北部的提爾一地。耶路撒冷的陷落迫使歐洲各國迅速組織起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在獅心王理查的努力下,十字軍收復了敘利亞沿岸的大部分港口,尤其是收復了阿克。1191年9月7日,獅心理查和薩拉丁之間爆發(fā)了規(guī)??涨暗陌⑺_夫會戰(zhàn),雙方共動員了接近10萬大軍,其中重裝騎士達到了3萬人,戰(zhàn)事的結果是驚人的,獅心王僅損失了100名步兵和輕裝騎士,而薩拉丁則損失了7000人,其中包括了32位埃米爾。然而理查已是強弩之末,他隨后又守住了薩拉丁對賈法的進攻,但已無力繼續(xù)推進攻占耶路撒冷,不得不和薩拉丁坐下談判。
薩拉丁在保住了耶路撒冷后,終于和十字軍議和退兵了。阿馬里克一世的女兒伊莎貝拉嫁給了提爾的保衛(wèi)者康拉德,康拉德登上了耶路撒冷王位,康拉德不久被刺,伊莎貝拉改嫁香檳伯爵亨利二世,又由亨利接手了王位,然而此時的耶路撒冷僅擁有敘利亞沿岸一線的港口,國勢只能是苦苦掙扎了。
十字軍國家本來希望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能夠幫助他們收復耶路撒冷,但卻連十字軍的影子也沒有看到,因為十字軍居然去攻拜占庭去了。1228年,被教皇絕罰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不經教皇同意率第六次十字軍挺進巴勒斯坦,進攻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腓特烈二世一舉收復了巴勒斯坦的三大圣城耶路撒冷、拿撒勒和伯利恒。隨后腓特烈二世娶了耶路撒冷王國的女繼承人伊莎貝拉二世,在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在沒有教士在場的情況下,自行加冕耶路撒冷國王,此后耶路撒冷王位轉入了德意志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
由于腓特烈二世征服的只是耶路撒冷等幾個孤立據點,沒有足夠的緩沖地帶可以防守耶路撒冷,所以這次征服的成果注定無法長久,1244年耶路撒冷等地再次被庫爾德人的阿蘇比德王朝蘇丹阿爾卡米爾所奪回,法王亨利七世為此組織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但被阿蘇比德王朝以及埃及的馬木路克所擊敗。
耶路撒冷陷落
此后十字軍國家對西方已經不抱希望,而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蒙古人身上。然而,1260年,由于旭烈兀主力東返助忽必烈奪位,留守的蒙古怯的不花蒙古軍在巴勒斯坦被馬木路克擊敗,蒙古退出了敘利亞,十字軍國家再也沒有生存的任何機會了。馬木路克對地中海沿岸的十字軍據點一個一個地拔除,直到1291年拔除了十字軍的最后據點阿克。
1230年后,耶路撒冷王位成為了歐洲各大王室爭奪的焦點,1277年,西西里安茹王室的查理一世從安條克女公爵瑪麗手里購買了耶路撒冷王位,此后西西里王室又被選為塞浦路斯國王,耶路撒冷和塞浦路斯王位就此轉入了西西里的安茹王室。
1289年,在提爾和貝魯特相繼淪陷后,的黎波里伯國被馬木路克攻克。1291年4月5日,馬木路克蘇丹哈卡里包圍了十字軍在巴勒斯坦的最后據點阿克,耶路撒冷國王亨利二世率城內大多數(shù)貴族逃往塞浦路斯,5月28日阿克陷落,耶路撒冷王國從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就此消失,而塞浦路斯則成為了敘利亞的十字軍家族的主要定居地,此后的幾個世紀中,這些十字軍家族在塞浦路斯一直夢想著回歸圣地,而這些十字軍的后裔,至今依然生活在塞浦路斯。
然而作為十字軍榮耀的耶路撒冷王位,一直被塞浦路斯王室世系和那不勒斯王室世系繼續(xù)繼承了下去,甚至直到今天,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仍領有耶路撒冷國王頭銜,以延續(xù)十字軍騎士們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