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的和諧之道,始則體現(xiàn)為一種和合、和睦的“家和”思想。舜的父親瞽叟瞎而愚頑,其妻握登死后繼娶壬女,壬女乖戾兇蠻,生子象,傲慢無禮,舜因此在家中備受折磨,但不管遭受怎樣的虐待,舜對父母孝敬如初,對象弟友愛不變?!妒酚洝の宓郾炯o》載,瞽叟與壬女“尚復(fù)欲殺之,使舜上涂(修補)廩(倉),瞽叟從下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舜被迫離家后,到歷山結(jié)茅以居,開荒勞作,仍不忘把收獲后的糧食送給父母。舜以自己的至孝贏得了家庭的和睦?!兜弁跏兰o》也有類似的記載:“舜本冀州人,其母早死,瞽叟更娶,生象,象傲,而父頑,母嚚,咸欲殺舜,舜能和諧?!?/p>
因品德高尚、能以德服人,故虞舜后來被堯選定為部落首領(lǐng)。而虞舜代堯行“天子”事后,更注重以德化民,勤政愛民,以求協(xié)和天下。
一是注重教化。虞舜在主管政事后,十分重視“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化。他將帝堯的血親九族集結(jié)起來,訓(xùn)育他們切實踐行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間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他也十分重視詩歌、音樂在倫理教化中的感化作用?!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載:“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風(fēng)》之詩而天下治?!蹦巷L(fēng)之詩即樂曲《南風(fēng)歌》,其中有言:“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虞舜任用善音樂的夔做樂官,據(jù)《尚書·舜典》載:“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p>
也就是說,虞舜非常重視通過音樂、詩歌的熏陶,以塑造貴胄高潔莊重的人格,使其成為有德之人,最終達到和諧人倫之目的。后來孔子所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以及唐人吳仲舒的“薰風(fēng)之有德也,使國富以人安;薰風(fēng)之有惠也,使時和而俗阜”之言,均是對虞舜重視音樂熏陶人性作用的高度贊揚。
二是尚賢。當時,顓頊高陽氏與帝嚳高辛氏各有八個德才兼?zhèn)涞膬鹤?,人稱“八愷”、“八元”,長期隱棲民間。虞舜當政后,對“八愷”、“八元”的賢能充分肯定并全部予以任用,讓“八愷”管理天下農(nóng)林事宜、“八元”管理教民之事,結(jié)果不僅使天下農(nóng)林之事得其宜,而且四方家族和諧相處。同時,虞舜還任用了一批賢才,對其中22位予以重用,使他們各顯其能。在選賢任能的同時,虞舜對影響天下和諧平安的渾沌、窮奇、梼杌、饕餮“四兇”實行懲戒,把他們流放到蠻荒之地,讓他們在那里抵御魑魅。到了晚年,虞舜因看到大禹治水有功,勤于政事,信守道德,便從“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大義出發(fā),將部落首領(lǐng)之權(quán)位傳給大禹,希望大禹能以賢德治理天下。
三是巡狩天下布施文教。為了加強各地之間的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有關(guān)政務(wù),虞舜建立了“巡狩之制”。據(jù)有關(guān)文獻記載,他首先巡狩東方,抵達泰山,祭完泰山并望祭東方山岳后,召集東方各部首領(lǐng),協(xié)調(diào)政務(wù),校正四時節(jié)氣,統(tǒng)一尺度、斛斗、斤兩,修訂了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五種禮法。然后,他又巡狩南方、西方和北方,分別抵達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所到之地所行禮儀如同在泰山一樣。從此以后,虞舜每五年都進行一次巡狩,形成“五年巡狩之制”,并終因“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通過巡狩,使舜帝的道德文教施及四方,有利于華夏文化的傳播,促進了各民族間的文化融合與心理認同。
虞舜和諧之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遠古時代的先人對天、地、神衹十分崇拜、敬畏。虞舜為了處理好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這七個方面的政務(wù),即所謂“齊七政”,認真觀察北斗七星的運轉(zhuǎn),檢測天地二十八宿的盈縮進退,對照自己推行的政治舉措,嚴格反省天象所指示的微妙變化,從而根據(jù)上天的垂示修正自己的言行。因此他極為重視祭祀日月星辰、名山大川與各路神祗,以祈求天地諸神保佑天下太平、五谷豐登、地利人和。虞舜崇拜鳳凰而以鳳凰為圖騰,以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史記·夏本紀》載:舜命“夔行樂,祖考至,群后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百獸率舞,百官信諧”。這說明舜對國家的治理已經(jīng)達到“神人共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有關(guān)虞舜的眾多神話與傳說,雖不排除先賢粉飾的成分,但從思想文化的傳承意義上說,虞舜的和諧之道則是中華民族和諧文化的最早思想源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