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余暇時,曾作中醫(yī)科普小文數(shù)篇,名曰《診余錄》。
茲將《診余錄|小兒篇》內(nèi)容整理如下,與諸君分享:
1
小兒病因,多見兩端:一為飲食不慎,二為起居失宜。
飲食不慎者,或乳食過多,或嗜肉無度,或恣食生冷,皆可傷中致積,化生諸患。
起居失宜者,或冷熱不調(diào),或汗出當(dāng)風(fēng),或卒受驚嚇,皆可招致外邪,而成百疾。
治病當(dāng)求因,調(diào)養(yǎng)亦如是。
從臨床上看,如果家長們能對孩子做到“節(jié)衣、縮食、像農(nóng)村娃一樣養(yǎng)”,那么孩子發(fā)燒、積食等生病的機率將起碼降低50%。
總之,小兒飲食宜溫素而少,起居宜寒熱相調(diào)。
詩曰:
小兒常帶三分饑,不服湯藥亦健脾。
小兒常留三分寒,縱感微風(fēng)肺亦安。
大家感受一下。
2
孩子一受涼就腹痛、腹瀉,伴有納呆、嘔吐、舌淡、苔白滑者,多與脾胃虛寒、挾有寒濕有關(guān),平時可常推補脾胃、推上三關(guān)及揉板門試試,效果不錯。
文末“閱讀原文”附@當(dāng)歸中醫(yī)學(xué)堂 小兒推拿手法高清視頻全集,點擊播放,值得收藏。
3
孩子感受風(fēng)寒或過食寒涼后,癥見發(fā)熱、流清涕、腹痛、腹瀉、默默不欲飲食、得食則吐,舌淡胖邊尖微紅有齒痕,苔白膩偏潤或微黃者,可服藿香正氣水合小柴胡顆粒試試。
若不能喝藥的話,將藿香正氣水和小柴胡顆粒用溫水化開,蘸衛(wèi)生棉球貼肚臍亦有效。
另,感冒后就不要再給孩子吃肉了,可以少喝點白粥。
喝藥也宜盡量避免空腹,喝完后再喝點白粥,靜臥溫敷取微汗即可。
4
一小朋友患積食咳嗽,與消積止咳法調(diào)治后咳嗽漸平,豈料又吃冰淇淋、巧克力及月餅半塊后,導(dǎo)致咳嗽又作。
古人云:“形寒飲冷則傷肺,飲食勞倦則傷脾”,不我欺也。
小兒食積,多伴脾虛;小兒脾虛,易致食積。
脾虛則土不能生金,金弱則稍遇寒冷,即作嗆咳。
食積易于化熱,化熱則五臟六腑俱受其禍,不可不知。
5
常言道: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從生理角度講,這與小兒心肝之氣有余,故喜怒無常有關(guān)。
從病理角度講:小兒之病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故生病后面色亦瞬息萬變。
又,小兒雖然生病,但其臟氣輕靈,易趨康復(fù),故面色好起轉(zhuǎn)來亦非常迅速。
以上所述面色變化,均以印堂部(兩眉中間)最為明顯。
《推拿三字經(jīng)》曰:
小嬰兒,看印堂
五色紋,細心詳
色紅者,心肺恙
色青者,肝風(fēng)張
色黑者,風(fēng)腎寒
色白者,肺有痰
色黃者,脾胃傷
意思是說:印堂色紅者,心肺有熱;印堂色青者,肝經(jīng)有風(fēng);印堂色黑者,風(fēng)寒入腎;印堂色白者,肺經(jīng)有痰;印堂色黃者,脾胃必傷。
6
有媽媽問:感覺孩子也沒多吃啊,咋就恁容易積食呢?
答:正常情況下,吃多容易積食,但如果孩子脾胃虛弱的話,吃正常量都會導(dǎo)致積食,更何況胡吃亂造呢?
小兒脾虛,易致積食;小兒積食,易于化熱。
熱傳于胃則消谷善饑,熱傳于脾唇紅口糜,熱傳于大腸則大便臭穢,熱傳于小腸則尿赤淋漓,熱傳于心則寐差心煩,熱傳于肝則易怒易急,熱傳于膽則耳痛口苦,熱傳肺則咳嗽痰喘。
小兒脾虛,食積化熱,當(dāng)以消食化積為主、健脾清熱為輔。
食積輕證,大山楂丸主之;食積甚者,保和丸主之;食積更甚者,柴胡鱉甲丸主之。
若兼脾虛甚者,大安丸主之;兼胃熱甚者,合清胃散;兼脾熱甚者,合瀉黃散;兼大腸熱甚者,合大黃甘草湯;兼小腸及心熱甚者,合導(dǎo)赤散;兼肝熱甚者,合瀉青丸;兼膽熱甚者,合小柴胡湯;兼肺熱甚者,合瀉白散。
積消熱清,則專事補脾,建中、四君、參苓白術(shù)等可矣,此用藥之大要也。
至于推拿之法,則更加易學(xué)易用:除運八卦、清脾胃等食積主穴外,只須參合脈癥,辨知臟腑,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虛不實,以氣調(diào)之,則庶可矣。
7
平時單眼皮,生病后變雙眼皮的孩子,多為脾胃不好所致。
臨證處方用藥,尤須注意顧護脾胃之氣;平時調(diào)養(yǎng),也應(yīng)注意保護脾胃──
除保持三分饑餓感外,還應(yīng)少吃肉、奶、蛋、水果、冷飲及零食等,而以五谷雜糧、蔬菜及粥類為主。
同時,建議適當(dāng)多吃主食。
主食之中,最滋養(yǎng)脾胃的是小米粥。
小米粥中,最滋養(yǎng)脾胃的是小米粥油。
效果好不好,常喝就知道。
8
雖然小兒推拿的療效比較可靠,但若遇到病情較急、病位較深或疾病較重的情況時,還是配合湯藥要更加穩(wěn)妥一些。
針對小盆友喝藥難的問題,一小患者家的阿姨有一妙招:
取冰糖較大者一塊,讓小盆友丟入碗底,并告訴他,喝完藥就能吃到糖,據(jù)說效果不錯。
此外,覺得湯藥太苦難以下咽的小朋友,也可改用吸管試試。
9
青少年近視,多與長思久視、熬夜攻讀,耗傷五臟六腑之精氣血津液有關(guān)。
精氣血津液不能上注于目,則目系失養(yǎng),故視物不清。
可取桂圓若干,去皮,留核肉,與枸杞、黃芪、大棗同煮代茶飲。
持之以恒,可獲良效。
若兼目癢赤澀,羞明流淚者,可加杭菊若干。
注:舌紅或暗及苔厚膩者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