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先秦諸子,論外王必言內(nèi)圣,以大道、內(nèi)圣外王一以貫之故也——除《漢書·藝文志》中所錄諸書皆亡的陰陽家與農(nóng)家之外,我們從儒、墨、道、法、縱橫諸家身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特點;遺憾的是,因為墨家講內(nèi)圣修行,今人卻將相關(guān)章節(jié)斥為偽書,梁啟超直言:“可不讀?!薄袊幕ノⅲ蟮乐恍腥绱?,良可嘆可也!
趙清文系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本文原載《職大學報》 2009年01期。
摘要:修身思想是墨家思想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墨家不但認識到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而且闡述了實踐、反省等修養(yǎng)的方法以及環(huán)境對于修身的作用,并將“天志”作為修身的根本準則。墨家的修身觀對于中國傳統(tǒng)修身思想的發(fā)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至今仍然可以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
中國古代倫理思想中,一直有著重視修身,即道德修養(yǎng)的傳統(tǒng)。在《墨子》的《修身》、《所染》等篇中,都有關(guān)于道德修養(yǎng)的論述。尤其是《修身》一篇,是中國現(xiàn)存典籍中最早以“修身”命名的作品之一,對修身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分析墨家的修身觀,不但是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墨家思想體系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深化中國修身思想及其產(chǎn)生演變的認識。
一
《墨子》的《修身》篇是專門研究道德修養(yǎng)問題的專著,但有人認為,并不能因此而認為墨家重視道德修養(yǎng)問題,原因在于,《墨子》書中集中闡述修身問題的《修身》、《所染》等篇并非墨家的作品。
關(guān)于《墨子》各篇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然而公開申明《修身》等篇不是墨家作品,是從胡適開始的。他認為:“從《親士》到《三辨》,凡七篇,皆后人假造的”,“前三篇(指《親士》、《修身》和《所染》。———引者注。)全無墨家口氣”。(1)梁啟超亦贊同此說,認為“這三篇非墨家言,純出偽托,可不讀?!?(2)這種觀點提出之后,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從而成為墨學研究中一個聚訟不斷的話題。
主張《修身》等篇非墨家言論者,無非是認為:這幾篇作品與墨家思想主旨不合,至少是雜有其他學派的言論,甚至全部是其他學派的口氣。持此說者一般都把“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十論”作為墨家的核心思想,與此不符或與其他學派思想相近的觀點,便被認為不是墨家的思想。例如,《修身》篇中的“君子戰(zhàn)雖有陣,而勇為本焉”與《禮記·祭義》中的“戰(zhàn)陣無勇為非孝”觀點接近,而“喪雖有力,而哀為本焉”與《論語·八佾》中的“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觀點類似,因此斷定《墨子》書中的這些觀點都是儒家的思想,而非墨家的言論。甚至有人認為,從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來看,“修身”是儒家專有的概念,因此斷言“修身”等篇是后世儒家所混入的。
事實上,如果認真分析一下《修身》等篇的內(nèi)容即可發(fā)現(xiàn),即使承認墨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十論”所表述的各種觀點,但這幾篇也并非胡適所說的“同是假書”,“內(nèi)中說的全是儒家的常談,哪有一句墨家的話”(3)。例如,《修身》篇中的“據(jù)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顯然與“有財者勉以分人”的“兼愛”思想是一致的,而儒家思想中則未見類似表述?!队H士》篇中開篇即提出:“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正可印證墨家“尚賢”的主張。退一步講,即使這幾篇中存在與儒家或道家思想類似的言論,也不能認為它們就是其他學派的思想錯入于《墨子》之書,而非墨家的言論。“夫先秦諸子創(chuàng)立家言,異說紛紜,雖無可糾合,然于立言不同之中尚有其同焉者,意旨乖異之中尚有其近似焉者,詎可援執(zhí)一二辭句之似,斷為錯入之條。”(4)先秦時期各家思想,在存在一定分歧的同時也經(jīng)常具有一些類似的看法,因此,以《修身》等篇中雜有與儒家等其他各家見解類似的觀點就認為它們不是墨家的作品,顯然過于武斷,難以自圓其說。
另外,盡管除《墨子》之外傳世文獻中關(guān)于墨家行跡的記載并不是很多,但從其他典籍中,仍然能夠發(fā)現(xiàn)墨子及墨家學者發(fā)表過與這三篇的思想相一致的言論。例如《呂氏春秋》中有《當染》一篇,其內(nèi)容和《墨子》中的《所染》幾乎完全一致。歷史上關(guān)于這兩篇的爭論,往往集中于《墨子》襲自《呂氏春秋》還是《呂氏春秋》襲自《墨子》。這種爭論并非沒有意義,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爭論結(jié)果如何,都無法否認墨子曾經(jīng)有過“見染絲而嘆”的經(jīng)歷,并表達過“染不可不慎”的思想。也就是說,無論《所染》篇的作者是誰,其中所闡述的觀點都是符合墨家的思想的。
綜上可見,《墨子》中的《修身》、《所染》等篇雖然不一定是墨子本人所撰,還是可以斷定是反映墨家思想的。“把它們和《十論》相比較,就可發(fā)現(xiàn)其共同性:都是就墨子學說的某一觀點加以發(fā)揮而寫成的論文。”因此這幾篇文章“和《十論》一樣,都是墨子學說的組成部分?!保?)墨家雖然反對儒家的厚葬、樂教、天命等思想,但在思想觀念上并非與儒家完全背道而馳,正如墨子所說,孔子的思想也有合理而不可改變的地方。《墨子·公孟》記載:子墨子與程子辯,稱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稱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當而不可易者也。”可以說,修身思想和仁義等思想一樣,都是儒家和墨家共同的主張,重視仁義的墨家同樣強調(diào)修身,并對其進行專門的研究和闡述,這與其思想主旨并不違背。
二
既然可以斷定《修身》等篇反映了墨家的觀點,那么修身思想無疑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致說來,《墨子》的修身觀主要包含以下內(nèi)容:
首先,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缎奚怼菲姓f:“君子戰(zhàn)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睙o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當分清本末,抓住根本,培根固本,“本不固者末必?!保霸瓭嵴吡鞑磺濉保ā赌印ば奚怼罚?,如果根本不牢固,枝節(jié)便無從談起。墨子告誡人們,一個人如果想使自身更完善,成為一個有利于社會的人,就應當志向高遠、追求道義,而最根本的便是努力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當有人告訴墨子自己家族中沒有學習的傳統(tǒng)和風氣所以自己才不努力學習時,墨子說:“不然,夫好美者,豈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貴者,豈曰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貴者,不視人猶強為之。夫義,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視人必強為之?”(《墨子·公孟》)人們看到外在的利益時不管別人是什么態(tài)度自己都是努力去追求,對于作為“天下之大器”的“義”,更應當主動地通過學習和修養(yǎng)去努力獲得。因此,墨子對那些打算追求道義而又拒絕別人幫他修養(yǎng)品性的人提出了批評,他說:“世之君子欲其義之成,而助之修其身則慍,是猶欲其墻之成,而人助之筑則慍也,豈不悖哉!”(《墨子·貴義》)只有通過道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才能夠真正推行道義。否則,如果打算實行道義而又不愿意進行修養(yǎng),則無異于緣木求魚。
其次,實踐是修身的根本途徑。墨家非常重視實踐,把實踐作為檢驗言論和思想的標準。墨子說:“言足以遷行者,常之;不足以遷行者,勿常。不足以遷行而常之,是蕩口也?!保ā赌印べF義》)能夠付諸實踐的言論和思想就推崇,不能付諸實踐的則不推崇,否則就難免夸夸其談、紙上談兵的嫌疑了。在道德修養(yǎng)中,墨家將實踐作為根本的途徑?!懊豢珊喍梢?,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修身》)實學力行,將自身置于社會實踐之中,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并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墨家以實踐為修身的根本途徑,反映在“力命”問題上,就是墨子提出的“非命”思想,對傳統(tǒng)觀念中一直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命定論”進行了反駁。墨子之所以反對“命定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認為如果大家都奉行命定論,一切行動聽從外在必然性的安排,就會失去主動創(chuàng)造、強力而為的精神,從而不再積極地通過修養(yǎng)來提高自己的內(nèi)在品質(zhì)。事實上,墨家學派也正是在艱苦的社會實踐和生產(chǎn)勞動之中來磨練意志、陶冶品行的。相傳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莊子·天下》),正反映了他們通過積極的實踐來鍛煉品格、提高境界的做法。
第三,反省是修身的重要方法。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尤其是儒家倫理思想中,歷來重視反省在修身中的重要意義。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曾經(jīng)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墩撜Z·里仁》)孔子的弟子曾子也留下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的名言。此后歷代儒家無不表現(xiàn)出對反省作為道德修養(yǎng)方法的重視。道德歸根結(jié)底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通過反求諸己的方法反思省察、解剖自己,是深化道德認識、提高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方法。在《墨子》中,雖然沒有關(guān)于反省、自省等問題的集中論述,但也在不同場合體現(xiàn)出了墨家并不否認反省這一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方法。在墨家學者看來,本人的善行和他人的贊譽都不是憑空擁有的,必然以自身某種內(nèi)在的品性為基礎。無論任何人,想要做出善行或者獲得名譽,都應當反省自己是不是具有相應的品質(zhì)?!熬又酪玻贺殑t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薄肮Τ擅欤u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保ā赌印ば奚怼罚┤绻荒軌蚍辞笾T己,所有外在的東西就都是虛妄的。因此一個人如果不能做出符合道義的行為或者受到他人的負面評價,也應當從自身找原因,并通過反省提高自己的品質(zhì)。“見不修行,見毀,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保ā赌印ば奚怼罚?/span>如果自己因為品德沒有修養(yǎng)好而被別人詆毀,就應當首先進行自我反??;通過反省改正了缺點、提高了品質(zhì),怨恨和詆毀自然就消失了。
第四,環(huán)境是修身的影響因素?!芭钌橹?,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保ā盾髯印駥W》)《荀子》中所說的這個道理,墨家也有著清醒的認識?!赌印分械摹端尽芬黄鸵匀窘z為例,集中闡述了環(huán)境和交往對品德修養(yǎng)和事業(yè)成敗的重要意義?!白幽友砸娙窘z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素絲本來都是白色的,由于將它們放入了裝有不同染料的染缸中,顏色便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以此為喻,墨家認為,人其實也是一樣,處于什么環(huán)境之中,往往就有了什么樣的品性,周圍的人和事會對人的品行修養(yǎng)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作用。因此,一個人為了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必須謹慎地選擇朋友和交往的對象?!捌溆呀院萌柿x,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子、傅說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奮,創(chuàng)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刀之徒是也?!对姟吩唬骸負袼啊!刂斔罢撸酥^也。”(《墨子·所染》)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與之交往呢?墨家的回答,當然是能夠踐履墨家道德的人?!皳?jù)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為友?!保ā赌印ば奚怼罚┠咄Y(jié)成團體一起生活,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可以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切磋、激勵,使得道德境界能夠更好地提高。
第五,天志是修身的基本法則。墨家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遵循一定的法則,沒有法則,什么事情都干不成。道德修養(yǎng)也是一樣,只有確立了法則,才能有基本的法度,不至于漫無目的。在墨家那里,這個法則便是“天志”。“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guī),匠人之有矩,輪匠執(zhí)其規(guī)矩,以度天下之方圜,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保ā赌印ぬ熘旧稀罚┚拖褚?guī)和矩是工匠衡量方和圓的器具一樣,“天志”就是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為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則。這個基本法則,體現(xiàn)為現(xiàn)實的道德準則,便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兼相愛,交相利”?!霸豁樚熘夂稳??曰兼愛天下之人?!保ā赌印ぬ熘鞠隆罚┮簿褪钦f,人們之所以必須按照道義行事,必須遵循“兼愛”等道德原則,這都是天的意志的體現(xiàn)。“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保ā赌印ぬ熘鞠隆罚┌凑盏懒x、“兼愛”等思想來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也正是順從天意的表現(xiàn)。同時,墨家認為,“天”還有賞善罰惡的作用。天和人的意志是相通的,如果人做天喜歡的事,天也就會賦予人所追求的東西(如富貴利祿等)作為回應,反之,人如果忤逆天意,天也必然會給他以懲罰。這樣,“天”又成為了道德修養(yǎng)的外在約束力量。
三
客觀地說,與儒家比起來,墨家的修身思想在其整個思想體系中的位置并不是非常突出,這也正是以往的墨學研究中,修身思想一直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的原因之所在。然而,正如梁啟超在評價墨家思想時所指出的:“墨學精神,深入人心,至今不墜,因以形成吾民族特性之一者?!保?)墨家思想中“深入人心,至今不墜”的因素,除了梁啟超所指出的“肯犧牲自己”的品質(zhì)本身之外,當然還包括養(yǎng)成此種精神的教化和修養(yǎng)觀念。
西漢之后,統(tǒng)治者“獨尊儒術(shù)”,墨學日漸衰微。然而,由于儒家與墨家修身思想相輔相成,可以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二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修身觀念的發(fā)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方面,墨子曾經(jīng)學于孔子,盡管墨家不滿儒家的厚葬久喪等主張,但不可否認儒家思想在墨家思想的形成中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他們同樣“以仁義之術(shù)教導于天下”(《呂氏春秋·有度》),同樣“修先圣之術(shù),通六藝之論”(《淮南子·主術(shù)》),二者具有頗多的共同之處。因此,孔子之后的儒家一邊在激烈批判墨家思想中與儒道相悖的部分,一邊對其中有利于促進自身學說發(fā)展的部分進行著改造吸收。應當說,后世儒家在修養(yǎng)觀上重環(huán)境熏陶、重躬行踐履、重反求諸己等觀念,都或多或少受到墨家的影響。正如唐代儒學大師韓愈所指出:“儒墨同是堯舜,同非桀紂,同修身正心治天下國家,奚不相悅?cè)缡窃??”(《讀墨子》)
另一方面,作為不同的學派,墨家與儒家在修身思想上畢竟有許多不同之處,在以儒家思想為主干的中國傳統(tǒng)修身觀的發(fā)展過程中,墨家的一些主張起到了重要的補充和糾偏的作用。例如,墨家和儒家在道德修養(yǎng)中都重視踐行和反省,但二者各有側(cè)重:墨家以踐行為道德修養(yǎng)的根本途徑,儒家對于反省則強調(diào)的更多一些。尤其是宋明之后,儒家學者一提到修養(yǎng)問題往往就是“省察克治”、“反身而誠”,最多是提倡道德的知與道德的行應當一致,很少主張在生活實踐中,尤其是生產(chǎn)勞動實踐中磨練道德意志、提高道德境界。反省體驗的方法在道德修養(yǎng)中固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走到極端,就容易成為槁木死灰般脫離生活實踐的冥思苦想,這樣做既不利于個人道德品質(zhì)的磨練和認識的深化,從而造就出一批虛偽的道學先生;也不利于社會道德本身的發(fā)展和進步,從而使道德走向保守和僵化。因此,明清之后以習齋一派為代表的學者主張實學力行,倡導事上磨練,見理于事,以此糾正宋儒在道德修養(yǎng)問題上“率天下入故紙堆中,耗盡身心氣力,作弱人、病人、無用人者”(顏元:《朱子語類評》)的弊端。后世儒者以社會實踐來促進道德修養(yǎng)的思路,墨家思想無疑是其前驅(qū)。
墨家道德修養(yǎng)思想對于中國傳統(tǒng)修養(yǎng)觀的形成和塑造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至今仍然可以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墨子》中關(guān)于道德修養(yǎng)必要性的認識、關(guān)于實踐磨練、自我反省、環(huán)境熏陶等方法的闡述等自不必說,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中備受批評的“天志”觀念,也并非完全是封建落后的東西,其基本理念上包含著一些合理的因素。墨家重視“天志”,從道德修養(yǎng)的角度來說,無非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一是借助“天”這一有意志的最高主宰,為“兼愛”等道德準則提供合理性論證;二是借助“天”這一公正而又神明的裁判者,為道德修養(yǎng)提供一種有力的約束力量。恩格斯曾經(jīng)說過:“對于完全受宗教影響的群眾的感情來說,要掀起巨大的風暴,就必須讓群眾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現(xiàn)?!保?)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宗教影響”在他們的言行舉止、思想觀念中都發(fā)生著巨大的作用。墨家提出的“天志”觀念,正是順應了這一點,試圖通過強化人們信仰的方式,增強道德修養(yǎng)的自覺。在今天的道德建設中,道德之所以缺乏約束力,人們既缺乏遵循道德的自律,又缺乏修養(yǎng)品德自覺,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缺少有效機制使道德真正成為發(fā)自內(nèi)心的信仰和追求。道德歸根結(jié)底來說是依靠內(nèi)心信念來發(fā)揮其規(guī)范和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如果不能以真誠的服膺和認同為前提,它只能成為一種“表面化”的裝飾,而不可能經(jīng)得起實踐的考驗。從這個意義上說,墨家用“天”這一超自然的力量來強化人們對道德的認同和遵循意識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他們試圖使道德成為人們的一種信仰,為道德修養(yǎng)尋找一種具有說服力和約束力的有效手段的基本思路,卻是符合道德修養(yǎng)的客觀規(guī)律的。
參考文獻:
(I)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P108
(2)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1I卷)f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P3264
(3)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P105
(4)欒調(diào)甫:墨子研究論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P109
(5)詹劍鋒:墨子的哲學與科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PiO
(6)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1 I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P3260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I卷)IM J.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65.P349-一P350
新法家宗旨:打破壟斷資本的全球霸權(quán),建立道法文明的清靜世界!
新法家網(wǎng)站(中文版)投稿及聯(lián)系郵箱:alexzhaid@163.com
新法家微信號:xinfajianet
新法家微信二維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