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憶江南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fù)相逢?
【作品鑒賞】
①你能感受到第一首詞中的鮮明色彩嗎?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一句中,“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顏;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襯而加強(qiáng)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同色想烘染;又把“花”和“江”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lán)”。
②你能體會到第二首詞中動靜結(jié)合的寫作特點(diǎn)嗎?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边@兩句詞,都有人有景,以人觀景,人是主題。所不同的是:上句以動觀靜,下句以靜觀動。
“山寺”、“月”、“桂”,本來是靜的,主人公“尋桂子”,則是動的。以動觀靜,靜者亦動,眼前景物,都跟著主人公的“尋”而移步換形。然而這里最吸引人的還不是移步換形的客觀景物,而是主人公“山寺月中尋桂子”的精神境界。
他有感于山寺里香飄云外的桂花乃“月中種”的神話傳說,特來“尋桂子”,究竟為了什么?是想尋到月中落下的桂子親手種植,給人間以更多的幽香呢,還是神往月中仙境,感慨人世滄桑、探索宇宙奧秘呢?
海潮涌入錢塘江,潮頭高數(shù)丈,卷云擁雪,瞬息萬變,這是動的。主人公“郡亭枕上看潮頭”,其形體也是靜的,但內(nèi)心世界也是靜的嗎?值得深思。
③第三首詞是如何照應(yīng)前兩首的?
第三首,照應(yīng)第一首的結(jié)尾和第二首的開頭,從“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冠下,追憶蘇州往事:“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奔匆幻嫫穱L美酒,一面欣賞美女雙雙起舞。
“春竹葉”是對“吳酒一杯”的補(bǔ)充說明。“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可以解釋成春天釀熟的酒,或是給飲者帶來春意的酒。但從“春”與“醉”對偶來看,后一種解釋也許更符合原意。
“醉芙蓉”是對“吳娃雙舞”的形象描繪。以“醉”字形容“芙蓉”,極言那花兒像美人喝醉酒似的紅艷?!巴蕖保琅?。西施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修建的住宅,叫“館娃宮”。開頭不說憶蘇州而說“憶吳宮”,既為了與下文協(xié)韻,更為了喚起讀者對于西施這位絕代美人的聯(lián)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