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斬夏侯淵,相當于魏國的軍區(qū)總司令被殺,不僅黃忠憑此戰(zhàn)位列五虎上將,更讓劉備成功地當上了漢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之間的漢中之戰(zhàn)打得如火如荼,而正當雙方陷入僵持階段之時,一向不聲不響的老將黃忠干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定軍山,黃忠抓住時機,親自率軍迎戰(zhàn)曹魏主帥夏侯淵,并成功地將夏侯淵斬殺,一時間,三軍為之震動。
為什么夏侯淵戰(zhàn)死,會讓蜀、魏上下如此震撼呢?他的死又帶來了什么直接影響呢?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夏侯淵被黃忠斬殺,直接影響了整個漢中之戰(zhàn)的走向。
定軍山之戰(zhàn):夏侯淵的最終歸宿和黃忠的成名戰(zhàn)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魏大軍進駐漢中,此時劉備剛打下成都不久,緊接著馬不停蹄地就親率大軍迎戰(zhàn)曹軍。
之所以劉備會這么著急,是因為漢中與巴蜀屬于典型的唇齒相依,一旦曹操占據(jù)漢中,那么成都就會首當其沖,時時刻刻會受到威脅。
因此,為了鞏固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戰(zhàn)果,同時也為了不受制于曹操,劉備這才忙不迭的帶著大軍趕赴漢中,要與曹操決一死戰(zhàn)。
為了一舉取得勝利,劉備也是下了血本,除駐守荊州的關(guān)羽未到場外,其麾下的名將幾乎全來了,這其中,包括張飛、趙云、魏延、馬超、劉封等大將,當然,也包括老將黃忠。
不過,雖說名將皆至,但這場仗并不好打。
為什么呢?因為曹魏方面,也是陣容十分強大,參與此戰(zhàn)的有曹洪、曹真以及未來的車騎將軍郭淮和未來的大司馬曹休。
而曹魏方面的主帥,則是大名鼎鼎的夏侯淵。
說起夏侯淵,此人在三國時期的名聲可謂是如雷貫耳,自打他跟隨曹操征戰(zhàn)四方開始,就立下了不少功勞,曾經(jīng)五出平叛,先后平定了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還在渭南之戰(zhàn)中,剿滅關(guān)隴地區(qū)的韓遂余部以及羌、氐部落,威震整個關(guān)右地區(qū)。
而夏侯淵也憑借戰(zhàn)功,被曹操拜為征西將軍,并在張魯投降后,曹操還命夏侯淵鎮(zhèn)守漢中。
從上述陣容來看,劉備方面確實人才濟濟,但曹魏方面也絲毫不差,甚至還隱隱略占上風(fēng),畢竟夏侯淵在當時屬于金字招牌,不管是在號召力還是軍事能力上,稱得上人才難得,因此,劉備的這場爭奪漢中之戰(zhàn),并不是特別好打。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兩軍第一次接觸后,劉備就感到了不小的壓力,曹魏方面在做了周密的部署后,讓劉備剛開始就吃了一個大虧。
起先,劉備派張飛、馬超率吳蘭、雷銅等將領(lǐng)進攻固山,鎮(zhèn)守在這里的是大將曹洪,張飛在陣前曾揚言要斷曹洪的后路,結(jié)果被曹洪大破吳蘭部,吳蘭當場戰(zhàn)死,張飛、馬超也不得不敗退。
之后,劉備進攻廣石及陽平關(guān),駐守在這里的是張郃和夏侯淵,劉備雖發(fā)動了數(shù)次進攻,但始終攻克不下,雙方忽悠損傷,戰(zhàn)爭也因此陷入了僵局。
這種僵局,一直持續(xù)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正月,由于久攻不下,劉備不得不下令大軍南渡漢水,在定軍山上扎營建寨,以圖尋機再戰(zhàn)。
當時,劉備實際上也挺難受的,首先大軍在外作戰(zhàn),對糧草、后援都是一個巨大的需求,再加上久攻不克,讓后方的諸葛亮極為頭疼,甚至在一瞬間還動搖過繼續(xù)下去的信心,但最終,還是在楊洪的建議之下,調(diào)集益州幾乎全部的資源,前去支援劉備。
“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男子當戰(zhàn),女子當運,發(fā)兵何疑?”---楊洪
而對于劉備的狀況,夏侯淵也是十分清楚,因此,在劉備駐扎在定軍山后,夏侯淵認為機會來了,于是他就下令,派兵前去和劉備爭奪定軍山,不讓蜀軍有喘息的機會。
但誰料到,正是這個命令,直接要了夏侯淵的命。
到達定軍山后,夏侯淵在劉備大營不遠處,也扎起了營寨,為防止劉備偷襲,就在營寨周邊用鹿角(類似于拒馬,一種用圓木組裝起來的障礙物)圍了起來,并在兵力上進行了安排,命張郃守東邊,自己則率軍守在南邊。
正如夏侯淵所料,劉備果然在夜里對他進行了偷襲,最開始劉備攻打的是東邊,也就是張郃所在的地方,由于抵抗的比較倉促,因此在剛開戰(zhàn)時,張郃很快就被劉備打的抬不起頭來。
看到張郃首戰(zhàn)不利,作為主帥的夏侯淵自然是心急如焚,于是就從自己的兵力中,分出了一大部分前去支援張郃,意圖進行解救并擊退劉備。
而正當夏侯淵派出士兵解救張郃時,對面軍中的法正看到了機會,他馬上向劉備建議,讓老將黃忠出攻擊夏侯淵所部,并且,要求他在到達陣前時,先擊鼓但不攻,等到夏侯淵松懈時再一舉出手。
數(shù)次擊鼓不攻后,蜀軍這邊是憋了一肚勁,而夏侯淵這邊以為蜀軍是只打雷不下雨,不免有些松懈,而正在這個時候,黃忠?guī)е肯峦蝗贿M攻南側(cè),由于魏軍疏于防范,因此就讓蜀軍推鋒必進,很快就殺入魏軍大營之中。
一時間,蜀軍在黃忠的帶領(lǐng)下,個個一馬當先,定軍山前滿是蜀軍的喊殺聲,光是氣勢,就勝了曹魏軍一頭。
眼見黃忠勢猛,夏侯淵不得不親自披掛上陣,當然,他不親自上陣也不行了,大半的兵力已經(jīng)被他派出去支援張郃了,此時留在他身邊的,不過幾百人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夏侯淵即使是不樂意,但也無可奈何,只得親自對陣黃忠。
一方是士氣如虹,一方是被迫迎戰(zhàn),這結(jié)果不言而喻,夏侯淵一個恍惚,就被黃忠斬于馬下,當場陣亡,一代名將也就此隕落。
夏侯淵的死,在當時無異于平地生炸雷,震得魏、蜀兩軍上下無比驚愕,要說具體有多震撼,咱們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首先,對曹魏大軍造成了巨大的慌亂
夏侯淵在定軍山之戰(zhàn)前,被曹操拜為征西將軍,并命其守備漢中,除了西線之外,曹操在南線的軍事行動,歸征南將軍曹仁負責(zé),而節(jié)制東線諸軍的則是夏侯惇。
換句話說,這三人相當于魏國三大方面軍的總司令,而夏侯淵正是其中之一。
作為總司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整個大軍的調(diào)度、作戰(zhàn)等相關(guān)事宜,皆出自司令之手,一場戰(zhàn)役能不能成功,司令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但就是地位如此重要的夏侯淵,如今卻被黃忠給斬了。
在三國時期,也有不少名將陣亡沙場,比如顏良文丑等,但他們的地位和職務(wù),與夏侯淵陣亡時比起來,還是要差上一些。
也就是說,整個三國時期,直接陣亡在最前線,并地位最高、牌面最大的武將,只有夏侯淵一位,哪怕是關(guān)羽,也是在被擒后死的,并沒有陣亡在最前線。
因此,夏侯淵的死,對魏軍著實造成了巨大的慌亂。
在夏侯淵被斬后,周邊的魏軍頓時不知所措,都被黃忠的勇猛所震懾,而蜀軍也趁此機會,斬殺了不少魏軍士兵,大有一舉將魏軍擊潰的勢頭。
畢竟主帥都被人斬于馬下了,其他小兵哪個還敢抵抗,軍心大亂說的就是當時魏軍的情形。
最后還是督軍郭淮及時站了出來,力推張郃為新的主帥,才勉強止住了魏軍潰敗的勢頭,軍心才得以安定。
其次,黃忠憑此戰(zhàn)一躍與張飛、關(guān)羽、馬超平起平坐
定軍山之戰(zhàn)前,黃忠的職務(wù)是討虜將軍。
這個討虜將軍看名字似乎很霸氣,畢竟帶著將軍兩個字,但實際上,討虜將軍只是三國時期一個東漢雜號將軍而已。
而黃忠從建安十四年投奔劉備,一直苦熬苦夜跟著劉備干了六年,才混了個討虜將軍。
倒不是劉備小氣,而是當時名將實在太多了,比如關(guān)羽、張飛、馬超、趙云等等,黃忠雖猛,但與這些名將比起來,還是稍微遜色了一點。
因此,在建安十九年被封為討虜將軍后,黃忠又踏踏實實地干了五年,如果沒什么意外的話,他有可能會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干到死。
而斬殺夏侯淵,對于黃忠來說,無疑是一個驚喜,并且還是極大的驚喜。
要知道,夏侯淵當時在曹魏軍中的地位,基本上和關(guān)羽在蜀軍中差不多,前文也講到,他擔(dān)任征西將軍就等同于方面軍的司令,若放在平時,黃忠這種級別的武將,是沒有機會和他對陣的。
如今不僅和他對陣了,還將他斬于馬下,這是何等的運氣?
而在此戰(zhàn)之后,劉備為表彰黃忠,直接升黃忠為征西將軍,并在取得漢中,稱漢中王之后,劉備又封黃忠為后將軍。
如果說征西將軍不算什么的話,那么這個后將軍的分量就相當重了。
后將軍這個稱號,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秦國也使用過,其地位僅次于上卿,只有為國家做出了極大貢獻的武將,才有資格被授予后將軍稱號。
并且,在授予這個稱號時,被授人還能得到象征著極高地位的“金印紫綬”,這可是在古代除皇帝之外,身份最崇高的人才能得到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劉備在稱漢中王之后,除了封黃忠為后將軍之外,還封了關(guān)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
通過這個分封,就能一眼看出,黃忠的地位,從一個雜號將軍,一躍成為與關(guān)羽、張飛等人平起平坐的地位。
封賞之大,可以說是自劉備起事后少有,以至于遠在荊州的關(guān)羽對此十分不服,之后經(jīng)劉備多番勸解,方才接受了黃忠晉升。
“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關(guān)羽剛得知黃忠被封為后將軍時的激烈反應(yīng)
先是征西將軍,之后又晉封為后將軍,如此劉備覺得還不夠,又在不久后,加封黃忠為關(guān)內(nèi)侯,而這一切,都是在黃忠斬殺夏侯淵之后發(fā)生的。
可以說,夏侯淵的死造成的最大震撼之一,就是黃忠的官升數(shù)級,有了這個戰(zhàn)績,黃忠才得以名列五虎上將。
還有,奠定了劉備稱“漢中王”的基礎(chǔ)
夏侯淵戰(zhàn)死后,聞聽噩耗的曹操不得不親自來到漢中指揮作戰(zhàn),曹操為什么要來呢?因為漢中實在是太重要了。
前文講過,漢中地區(qū)與成都屬于唇齒相依的關(guān)系,如果漢中被曹魏占據(jù),那么對于劉備而言,就好比他睡覺時有個人拿著棍子站在床前,隨時隨地的都會給他來一下。
這個比喻一點都不夸張,從地理位置上看,漢中是益州的門戶,自古以來,這里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劉備的勢力正處在益州,如果漢中被曹魏占據(jù),那么他們就可以隨時長驅(qū)直入,甚至直接發(fā)兵攻打成都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劉備才會忙不迭的與夏侯淵開戰(zhàn),甚至不惜以平分荊州作為代價,也要和孫權(quán)議和,以便抽出精力拿下漢中。
更重要的是,雖說當時的劉備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家業(yè),但細細深究的話,這些家業(yè)隨時都有可能會煙消云散。
比如荊州,孫權(quán)一直是虎視眈眈,再比如益州,曹操也從沒停止過覬覦之心。
而如果打下漢中后,劉備就意味著有了一個穩(wěn)固的勢力范圍,憑借漢中這個戰(zhàn)略要地,益州就成了他穩(wěn)定的大后方,這樣一來,劉備進可以攻入關(guān)中,守可以圖謀荊州,總之就是好處多多。
那么,漢中對于劉備有這么大的好處,曹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
正是因為他知道,他才會命夏侯淵守備漢中,并且在雙方開戰(zhàn)后,投入了大量的得力干將和精銳士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能讓劉備得到漢中。
但夏侯淵的意外戰(zhàn)死,打亂了曹操的全盤計劃。
本來,他可以遙控指揮的,如今夏侯淵依已然戰(zhàn)死,雖說張郃暫時穩(wěn)定住了軍心,但畢竟他的威懾力和聲望,與夏侯淵不在一個等級上,并且,主帥死了對士兵的信心沖擊是相當巨大的。
因此,曹操為了挽回局面,才不得不親自來到前線督戰(zhàn),并且為了找回場子,曹操還帶來了大量的糧草,意圖擊潰劉備。
只可惜,曹操最終還是失敗了,在當年五月,曹操以“雞肋”為號令,撤出漢中,回到長安。
曹操的失敗,大致在于兩點,其一是在他到來后與蜀軍的漢水之戰(zhàn)中,被趙云用“空城計”擊潰,其二就是夏侯淵的死,加上漢水之戰(zhàn)的潰敗,讓魏軍上下信心皆無,因此,才導(dǎo)致他功敗垂成。
而劉備也在曹操撤走后,徹底掌控了漢中地區(qū),在當年七月,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次年,劉備又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政權(quán),而漢中也從此成為了蜀漢的北大門和北伐的根據(jù)地。
總而言之,黃忠斬殺夏侯淵造成的震撼是相當巨大的,對于曹魏方面來說,夏侯淵的死相當于戰(zhàn)區(qū)總司令被殺,因此造成軍心大亂是最直接的后果,而對于黃忠而言,由于他斬殺了夏侯淵,讓他從一個雜號將軍一躍成為五虎上將,至于對劉備來說,那造成的震撼就更大了,正是因為夏侯淵的死,他才得以拿下漢中,成為了漢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