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多傳統(tǒng)行當都有著嚴格的代際傳承,一方面這種代際譜系清晰地記錄下師承輩分,為行業(yè)內(nèi)的長幼尊卑提供依據(jù),另一方面也形塑著自身完整而封閉的體系,劃分嚴格的門戶之別。對于相聲而言,坊間一直有所謂“德壽寶文明”的排輩之序,但也有“德壽立仁義”的說法,都缺乏明顯的確證,所以以“字”判斷并不準確。不過,師徒間的傳承和代際劃分還是有著比較扎實的記錄的,這份記錄主要來源于1985年馬三立出版的《天津文史資料選輯》和1995年出版的《中國相聲史》。
根據(jù)這些材料判斷,目前在世的相聲演員中,輩分最大的應(yīng)屬田立禾、尹笑聲、馬志明、楊少華、謝天順、常寶華、常寶慶、常寶豐等,都屬于第五代。
田立禾是張壽臣的徒弟,如今依然在天津的茶館演出,深受天津觀眾喜愛。他最標志的傳統(tǒng)活是《托妻獻子》,新相聲也緊跟時代,“《七龍珠》里的龜仙人”成為有名的包袱。
田立禾與尹笑聲
尹笑聲是尹壽山的兒子、馬三立的徒弟,如今也活躍在天津的茶館里。他說學逗唱俱佳,尤其擅演雙簧。
馬志明,馬三立的長子,人稱“少馬爺”,是馬家唯一的相聲傳人。因為馬三立的輩分,馬志明人小輩大,學藝時已沒有可拜的在世師父了,所以被侯寶林收為了代拉師弟,算是入了朱闊泉的門下。但他深得的仍是“馬氏相聲”真髓,風格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葷不咸,又學習了侯寶林的“帥”,可以說臺風極佳。不同于父親馬三立從不開唱,馬志明少時學戲,因此柳活使得也好。而且戲曲的基本功,讓他在相聲舞臺上也能施展出許多不凡身手,可謂文武全才。少馬爺最出名的傳統(tǒng)活就是《大保鏢》,相聲界一直有“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可見其難度。新相聲也有很多知名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糾紛》《夜來麻將聲》,津味兒與諷刺性皆具。
楊少華與馬志明
謝天順與郭德綱
楊少華和謝天順都和馬志明搭檔過。謝天順師承郭榮啟,擅長捧哏,如今在德云社演出。楊少華也是郭榮啟的徒弟,但沒擺枝,所以有人不承認這個關(guān)系,以至于后來連同其子楊議都處于“海青腿兒”的狀態(tài)。楊少華以“蔫壞”為特色,但相聲才華略顯平庸,因此在人才濟濟的德字輩里也始終排不上號。
常寶華為常家第四代常遠助陣
常寶華、常寶慶、常寶豐都是相聲大家常連安的兒子,是常氏相聲傳人。常家是與馬家并列的相聲世家,但比馬家的相聲傳人還要興旺,不僅第二代的六子全部繼承,第三代第四代也都小有氣候。第二代領(lǐng)軍人物常寶堃,以“小蘑菇”的藝名著稱,1940年代就與侯寶林齊名,如果不是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必成一代大師。比起大哥,其它五個弟弟的成就就要遜色許多了,相對而言,老三常寶霆和老四常寶華的藝術(shù)要略勝一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