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荀子之前先簡述兩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家對人性論述的觀點:孟子講人性本善,荀子講人性本惡,揚雄主張人性是善惡混合,公孫子主張人性無善無惡。易中天在講諸子百家時,對這些觀點也有過總結(jié)。他提出導(dǎo)致這些人不同的觀點是社會的背景和立場問題。荀子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 298 年-公元前 238 年,是戰(zhàn)國末年,屬于“禮崩樂壞”的動亂時代。而他屬于新興的地主階級。理解這個背景就能理解他觀點顯得比較嚴(yán)厲的原因了。
他題目也比較唬人就叫《性惡》,他寫到,“今人之性,饑而與飽,寒而與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看看這些也沒特別惡的地方??鬃诱f食色性也又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顯然從孔子的觀點看,這是很正常的事,這要算惡,自然界也找不出好東西了。生存和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不光是人這樣。應(yīng)該說大家看現(xiàn)象,看得都一樣,但各門派給現(xiàn)象定性是純?yōu)楦骷覟樯鐣_的藥方兒服務(wù)了。比如荀子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而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而禮義文理亡焉”這話放今天哪國都合適,放古巴比倫古羅馬也挺合適。
為什麼說荀子的定義和他要開的藥方相關(guān)呢?他屬于新興地主階級,要打破的就是孔子極力維護的禮樂制度,他反世襲,主張大興教育和法度。最核心的其實是要求權(quán)利再分配。其實就是從世襲貴族手里分權(quán)力的理論基礎(chǔ)。這是他和孟子之間的分野。后世理學(xué)以孔孟為正宗要歸結(jié)于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
西方在人性方面論述因基督教盛行的是原罪論,原罪論重點是人生來就有罪,需要信主來救贖。要注意這里肯定人性是善的。上帝造人又萬能,要上帝自造孽造堆罪人就不能解釋了。性善但生來有罪,罪那來的呢?亞當(dāng)夏娃受蛇的誘惑偷吃禁果被趕出伊甸園到人家,于是子孫就背上罪了。當(dāng)然后來又有大洪水又有耶穌就更復(fù)雜。但根子在那個倒霉的蘋果上。比較雷的是就算亞當(dāng)夏娃有罪,頂多株連九族就算了,怎么罪跟高利貸似的子子孫孫還無窮無盡了呢?只能說教會鼓吹原罪論,就是生給人背個罪,一手恐嚇,不信下地獄沒商量。一手利誘,你犯多少罪信主懺悔就沒事了。比較黑的是讓人買贖罪卡??傊强靠刂平掏降媒疱X權(quán)利。對比荀子的性惡說的分權(quán)目的,原罪說是用來集權(quán)的。也就不難理解荀子號召教育教會壟斷知識搞愚民。
最后提下霍布斯的《利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