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分析:
1.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確立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生活,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以上理念,該套教材在主要結(jié)構(gòu)上,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以單元為主要結(jié)構(gòu)單位,寫作指導是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融合在一起來編寫的,初衷是為整合教學內(nèi)容,簡化教學頭緒。
2.新課標強調(diào),初中階段學生要能寫簡單記敘文,并能恰當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有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寫作要力求表達出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七年級課文篇篇都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這些被采擷到教材花籃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出一個個精美而又真實的生活鏡頭,這些鏡頭或催人悟,或啟人思,或動人情,或悅?cè)诵?,給讀者和學習者以知識和做人的啟迪。新教材在編排中緊緊圍繞“語文與生活聯(lián)系”這條主線進行內(nèi)容組構(gòu),實際是緊緊抓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個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新界定,充分實現(xiàn)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從語文中學會生活”這個以人為本的學科教學目的,而這新教材在吃透課標精神的前提下,通過教材編排,在人們面前拎起了一種樸素的語文學科的內(nèi)涵: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語文。
4.寫作的材料源自生活,我們?nèi)粘K佑|到的各類人物,遇到的各種事情,都可以成為寫作時的直接材料;而讀過的書籍、文章等,還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間接材料。當然,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是還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生活中的教材很多,要學會圍繞中心進行選擇。主題和題材是作文的兩個最重要的構(gòu)成要素。沒有中心,材料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材料,中心就無所依附。所以,我們寫作不僅要重視立意,還要重視素材的積累和題材的選擇。“夫立言之要在有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評定中考作文檔次的重要標準。這與《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寫記敘文“要做到內(nèi)容具體”,是完全一致的。
學情分析:
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還處于一個適應(yīng)期。經(jīng)過小學的學習,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書寫認真與合乎規(guī)范的方面接受了較系統(tǒng)的訓練。但是,作文寫作和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閱讀積累、作文思維能力、練筆次數(shù)等息息相關(guān),學生們對以上幾方面均體現(xiàn)為不足。大多數(shù)學生遭遇作文難寫的尷尬,主要困難在于無法創(chuàng)新、無話可說,訓練學生“如何選材”的能力迫在眉睫。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怕寫作文或因缺乏觀察,沒有生活積累,內(nèi)容干癟,捕捉不到特寫鏡頭,針對這些現(xiàn)象,本節(jié)作文課旨在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外儲備豐富的素材,讓作文生動鮮活起來。
教學目標:
1.在閱讀教學和既有寫作積累的基礎(chǔ)上,幫助學生認識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2.拓展閱讀,引導學生體會選材對于寫作的意義,學習選材的方法。
3.寫作實踐,指導學生在寫作時從生活中選材,圍繞中心選材,并努力做到真實、新穎。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認識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2.訓練選材能力,學習選材方法。
教學難點:
審清題目,確定立意,再從生活中選材,圍繞中心選材。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勵導入
“優(yōu)秀考場作文一定來源于平時的練習”“看破千道題,其實一文章”,平時就要備好鮮活素材,苦練審題構(gòu)思技巧,考場作文是和平時習作交錯相通的??紙錾希瑫r間短,要高分就得一氣呵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就要苦練功夫,在看透題目、確定立意的基礎(chǔ)上,學會選擇自己身邊的素材,用真實又新穎的材料寫出優(yōu)秀作文。
1.出示任務(wù):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寫作只能“望紙興嘆”。所以海明威說:“如果一個作家停止觀察,那他就完蛋了?!?/p>
觀察就是為了積累素材。那么,同學們平時作文里的素材都是通過什么途徑來的呢?
2.反饋指導:
學生交流,探討平時寫作時自己的思路,談?wù)勍ǔW约河^察的途徑有什么。從途徑看,通常有兩條渠道:
(1)直接觀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聽、聞、嘗、摸、踩、想。
(2)間接觀察。就是通過閱讀書箱,聽他人轉(zhuǎn)述,收看收聽影視廣播,瀏覽互聯(lián)網(wǎng),吸收別人的生活體驗,獲取第二手信息。
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都需要細致、勤勉、善思。從內(nèi)容看,和“我”有關(guān)的素材十分寶貴,它們可以給人真實感、親切感;無“我”的素材同樣重要,“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視野更開闊,境界才更高。
3.總結(jié)過渡:
直接觀察到的素材也就是直接材料,來源于日常生活經(jīng)歷,包括各類人、事、景、物等。作者對這類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運用于寫作時得心應(yīng)手,更利于表達真情實感。除了直接材料,我們還應(yīng)學會運用間接材料。間接材料來自他人敘述、書報雜志、影視節(jié)目、博客空間等。這類材料廣而雜,有利于豐富寫作的素材。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文章寫于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閱讀第一手資料的基礎(chǔ)上,藝術(shù)地構(gòu)思并呈現(xiàn)了客人對貝多芬的一次訪問,成功地表現(xiàn)了貝多芬內(nèi)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所選皆為間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讀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都是寫作所需要的。這叫:素材積累多元化!
二、苦練審題,突破難關(guān)精準化。
1.出示任務(wù):同學們在寫作中常常出現(xiàn)的毛病是:沒有正確的審題,對命題的思考不準確,就會選擇不了適合的材料來體現(xiàn)主題。考場作文要拿高分,首先要破題!請同學們就幾個常見的中考作文題目來突破審題關(guān)。
2.反饋指導:首先要抓住“題眼”!所謂“題眼”就是作文題目的關(guān)鍵之處。題目中的關(guān)鍵詞語,就是命題作文的“題眼”。審題抓住了題眼,就抓住了題目的核心,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
(1)單詞語題目,題目即題眼,如《溝通》、《老師》《陪伴》等。
這三個題目在審題上難度不大,但是難在如何出新。比如《溝通》這個題目,是不是只能寫語言溝通呢?《老師》這個題目是不是只能寫學校的老師?
審題準確了才能選擇鮮活生動的材料。命題作文題目越長越容易迅速確定立意與選材。當題目是一個詞時,選材的范圍很寬,確定寫什么就顯得困難,這時你可以采取題目添枝加葉法迅速化大為小,化虛為實,讓考生有處下筆。如“陪伴”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先想想自己的親身體會,平時所常有的“陪伴”,在其前添加這些詞語,主題即可變?yōu)椤皨寢尩呐惆椤?、“書籍的陪伴”、“至理名言的陪伴”等,或在其后添加“是歌”、“是幸?!?、“是船”等。這種添枝加葉是在心中進行的,千萬不要調(diào)換題目!有人認為選材不應(yīng)放在審題中進行,其實審題與選材應(yīng)是同步完成的,它們可以相互印證。
(2)詞組型題目中,起修飾作用的詞語是“題眼”,動詞是“題眼”。如半命題作文《走近__》,題目就是動賓短語,寫作時要抓住動詞做文章,注意到實現(xiàn)這個動詞“走近”在這個過程。
(3)如果題目是句子的,寫作時要強調(diào)謂語并顧及限制、補充詞語。舉例《我養(yǎng)成了一個好習慣》,文章重點要寫“養(yǎng)成了“,怎么養(yǎng)成?其過程如何?其間有什么動人的故事或耐人尋味的波折呢?
再比如這個題目:《那聲音,常在我心田》
這個命題還是有一些審題難度。首先要明確“聲音”,不要一味的將“聲音”等同于“話語”。很多同學只把握到“關(guān)心的話語”“老師的叮嚀”等,這些其實離真正的聲音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距。什么是聲音?水滴聲,鈴聲,腳步聲,呼吸聲,甚至呼嚕聲,還有鄉(xiāng)間的獨特聲音。這些不都是很好的聲音嗎?在寫作時還可以很好的突出聲音特質(zhì),特別注重體現(xiàn)聲音的特質(zhì),比如用“爸爸自行車的鈴聲”“爸爸的呼嚕聲”貫穿全文,使得全文脈絡(luò)清晰,真實感人顯得別開生面,新穎別致。
三、病文會診,聚焦選材問題。
1.出示任務(wù):收集病文,適當分類,篩選。
翻閱學生近期作文、隨筆等,挑出在選材方面明顯存在問題的作品,按素材失真,脫離中心、詳略不當、取材陳舊等進行歸類,從中篩選最有代表性的習作各二三篇。
2.反饋指導:會診病文,診斷選材問題。
活動:分組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瀏覽病文。(每組若干類,每類一兩篇),組內(nèi)會診,找出選材方面存在的問題,推測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
3.總結(jié):全班交流,各組輪流發(fā)布會診結(jié)果,教師點撥。師生共同梳理寫作中選材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四、頭腦風暴,學習選材方法。
1.出示任務(wù):
投放活動任務(wù),提出要求,
可借用“寫作實踐”一,也可使用如下題目:
作文題目: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如果圍繞這個題目,你會表達怎樣的中心?選擇哪些材料,如果安排詳略?先確定文章中心,然后列出所選擇的材料,并注明詳略安排。
2.個人構(gòu)思、列出要點。
學生思考,按要求列出要點。
3.全班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學生發(fā)言,談對習作的中心、選材及詳略安排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評價,點撥選材方法。
4.小組交流,修改完善。
組內(nèi)交流,相互借鑒,對選材出現(xiàn)的問題,互相提出建議。然后,修改并完善。教師巡回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5.小結(jié):取舍加工典型化
對于同學們存在的選材問題,首先要引導去偽存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間接得來的材料,有可能魚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產(chǎn)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說不定也會被假象悄悄地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別素材,確保真實。
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猶帥也”,材料一定要聽帥令,跟帥走。如果某個材料與文章中心搭不上邊,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淚下,千古難覓,就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個選擇——忍痛割愛。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隱隱約約有點聯(lián)系,那不到萬不得已時也盡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質(zhì)、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華”
五、全文寫作,提升選材能力。
1.出示任務(wù):
出示同學習作,全班共同修改:
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
2015年的暑假,我的擊劍有了巨大的退步,那次直接從全國前八退到第五百多名。這次打完,本來在媽媽心中驕傲的擊劍從此變成了一個笑話,媽媽用譏諷的目光看著我說:“別練了!”
于是我開始努力的訓練,每當快不行的時候,想起那譏諷的目光我就又有力量去訓練了,在我改劍的一個月后,我成為了劍館的第三名,可我媽媽還是用那譏諷的目光看著我告訴我如果某某來了你一定打不了第三!
從這次開始,我比以前更認真了,老師也認為我下次能打好,而媽媽卻一直用那種目光看著我。
終于到表現(xiàn)的時候了!媽媽上次說的某某也來了,媽媽在比賽時又用那譏諷的目光看著我對我發(fā)出噓聲。
這次我打了冠軍,讓媽媽吃驚,更讓媽媽吃驚的是她說的某某是倒數(shù),我用我的行動讓媽媽對我再一次發(fā)生改變!媽媽看著我的目光很溫暖。
2.動筆修改,訓練選材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修改病文,匯總情況,分析評價,進行專題講評,進一步提高選材能力,提升習作質(zhì)量。
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
又是那束譏諷的目光!又是媽媽對我的打擊!
我知道,我的擊劍退步了。從原來的前八掉到了五百多名。
這天,我與媽媽發(fā)生了沖突,我氣憤地走出家門,跑到劍館。開始奮發(fā)練習。天花板還是那么白,可我的心卻是那么的空。
每當我要放棄時,只要一想到那譏諷的目光,我的心就很痛。我堅持練習,每天呆在劍館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重復(fù),汗水一滴一滴,滴到劍館的地板上。哪怕腿已經(jīng)動不了,我還用手繼續(xù)一遍遍做著擊劍的動作。
在一場小比賽中,我成為了我們劍館的第三名,可是媽媽并沒有改變她的看法,我感覺她根本不相信我。她對我說,這并不是你真正的成績,還有好多人沒來,他們來了你一定不是第三。
從這天起我練得比以前更用心了。每天練到汗水浸濕衣服才回家。就這樣我每天堅持著。本來想在市比賽中表現(xiàn)自己,讓媽媽吃驚,可是又不慎受傷打不成比賽……我沒有放棄!(我仍然每天去練劍,仿佛練劍是一件非??鞓返氖虑?)目的就是想得到媽媽的認可。
終于到比賽的那天了。兩個月前媽媽說的高手們都來了,比賽前媽媽緊緊盯著我。但我第一次覺得,那不再是譏諷的目光了,而且充滿了期待。甚至,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的溫暖。這是我的錯覺嗎?還是真的呢?是因為我確實努力了所以有信心了嗎?無論如何,這些想法讓我好像打了雞血一樣,上去打的時候就和項羽一樣,感覺自己無比威猛,力大無窮。
比賽結(jié)束!我,獲得冠軍。媽媽雖然沒有像我期待那樣擁抱我,但我真切感到她眼神里的溫暖。似乎她在擦眼淚。也許還是錯覺吧……
不過,高冷的媽媽不再高冷了,譏諷的目光才是我心虛的錯覺吧。我終于懂得,我的媽媽,是很愛我的。
在擊劍館,我仰起頭,天花板還是那么的白,可是我的心再也不空了……因為,那里,有愛!
3.小結(jié):
素材畢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為“題材”,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很好地“為中心服務(wù)”。
這篇作文的原文,全文只寫到媽媽譏諷的目光,讓人啼笑皆非。該同學覺得自己的選材都是真實的,可是選材是真實并不是要把真實的事情原封不動的敘述出來,敘述的時候要有方法,要呈現(xiàn)藝術(shù)的真實。什么是藝術(shù)的真實,就要靠美好的語言,一些小小的技巧來實現(xiàn)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運用了“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將真實的生活藝術(shù)的再現(xiàn)。作文的立意就從譏諷到溫暖的升華,內(nèi)容做到從無細節(jié)到有細節(jié)。因為取材于自己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這種經(jīng)歷與體驗刻骨銘心,所以寫得格外真切,讀來催人淚下。
六、結(jié)篇師語,總結(jié)提升。
綜上所述,主題和題材是作文的兩個最重要的構(gòu)成要素。沒有中心,材料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材料,中心就無所依附。所以,我們寫作不僅要重視立意,還要重視素材的積累和題材的選擇?!胺蛄⒀灾谟形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評定作文檔次的重要標準。
本節(jié)課作文的引導、示范和實訓,按照由面到點,以點帶面的寫作指導寫作復(fù)習指導思路,先授學生以漁,幫助其理性分析審題;然后穿針引線,幫助學生總結(jié)審題要點,掌握基本技法;引導學生在讀題審題的基礎(chǔ)上,師生同寫同改習作。只有當我們幫助學生明確了怎樣去寫,體驗到了寫真情實感的樂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他們的真情和才情。
最后,歸納一下本節(jié)課學到的技巧:
板書設(shè)計:
怎樣選材
技巧一:直接間接,素材積累多元化
技巧二:苦練審題,突破難關(guān)精準化
技巧三:學習選材,取舍加工典型化
技巧四:全文寫作,修改提升個性化
教學補充資料:
1.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直接材料來源于日常生活經(jīng)歷,包括各類人、事、景、物等。作者對這類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運用于寫作時得心應(yīng)手,更利于表達真情實感。例如《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的原文,全文只寫到媽媽譏諷的目光,讓人啼笑皆非。小作者覺得自己的選材都是真實的,可是選材是真實不是說要把真實的事情原封不動的敘述出來,敘述的時候要有方法,要呈現(xiàn)藝術(shù)的真實。什么是藝術(shù)的真實,就要靠美好的語言,一些小小的技巧來實現(xiàn)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運用了“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將真實的生活藝術(shù)的再現(xiàn)。作文的立意就從譏諷到溫暖的升華,內(nèi)容做到從無細節(jié)到有細節(jié)。因為取材于自己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這種經(jīng)歷與體驗刻骨銘心,所以寫得格外真切,讀來催人淚下。
除了直接材料,我們還應(yīng)學會運用間接材料。間接材料來自他人敘述、書報雜志、影視節(jié)目、博客空間等。這類材料廣而雜,有利于豐富寫作的素材。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文章寫于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閱讀第一手資料的基礎(chǔ)上,藝術(shù)地構(gòu)思并呈現(xiàn)了客人對貝多芬的一次訪問,成功地表現(xiàn)了貝多芬內(nèi)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所選皆為間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讀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都是寫作所需要的。
2.從生活中取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從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觀察。法國作家莫泊桑初學寫作時,一次想把聽來的幾個故事寫成小說,就去請教老師福樓拜,福樓拜聽后,勸他不要寫聽來的故事,出去轉(zhuǎn)轉(zhuǎn),把所見所聞記下來。莫泊桑按老師所言,花了很多時間外出觀察終于創(chuàng)作出成功的作品。善于觀察,就要有觀察的習慣并做到細致、深入。
其次,要用心感悟。莫懷戚與家人散步,體會到肩頭的責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視雨中荷葉護蓮,感悟到母愛的無私偉大;泰戈爾由金色花,聯(lián)想到母愛的圣潔與人類天性的美好。用心感悟,就是在對生活的體驗中,發(fā)掘人、事、景、物蘊含的深意,獲得啟迪。
再次,要學會篩選。身邊的人誰更有特點,哪件事最使你難忘,生活的地方哪處風景最獨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東西很多,要在腦海中過濾,從中選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觸動心靈的片段寫進文章,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
3.圍繞中心送行選擇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需要通過材料支撐與表現(xiàn)。圍繞中心選材,就要選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斷舍棄與中心無關(guān)的材料。例如張中行《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選取修改文章、送客、復(fù)信等事,表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特人寬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則從作文與做人兩方面取材表現(xiàn)其嚴于律己的品質(zhì);選材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文章的中心決定著材料的取舍,也決定著詳略的安排。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材料要詳寫,對表現(xiàn)中心起輔助作用的材料應(yīng)略寫。如魏巍《我的老師》,文章共寫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從“面”上略寫;后兩件事,給“我”印象最深,也最能表現(xiàn)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與依戀,從“點”上詳寫;點面結(jié)合,有詳有略,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文章結(jié)構(gòu)疏密有間。
此外,圍繞中心選材,還要注意材料使用的切入角度。明代畫家董其昌說:“山行見奇樹,須四面取之。樹有左看不入畫,而右看入畫者;前后亦爾?!比〔娜氘嬋绱?,選材成文亦然。
4.注意材料的真實與新穎
中學生寫作,取材強調(diào)親歷,以突出真實性。馬克·吐溫說真實的事情不必考慮其可能性,因而有時候比虛構(gòu)的故事更稀奇;岡察洛夫主張,寫作要“寫自己的生活和與之長在一起的東西”;契科夫認為,扯謊在寫作里比在談活里還要乏味得多。這些都強調(diào)真實對材料的重要性。道聽途說或無中生有,多催生虛情假意,并讓寫作變成一種粗制濫造。
取材新穎,要做到選別人未選,寫別人未寫,或者就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悟。例如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寫自己小時候一次冒險爬懸崖最終在父親的鼓勵下成功脫險的經(jīng)歷,表達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寫事小,也并非新奇,但以小見大,感悟深刻,給讀者耳目一新之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