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子承父職,而為西漢史官。任職后,面臨著兩種艱難的選擇:一種選擇是,要象董狐直書“趙盾弒其君”一樣,對西漢的歷史,秉筆直書,既記其長,又記其短;既記其是,又記其非,作一名為孔子所稱頌的“書法不隱”的像董狐那樣的“良史”;另一種選擇是,象孔子撰寫《春秋》一樣,“為親者諱,為尊者諱,為賢者諱”,或為西漢劉氏皇帝傅粉施朱、文過飾非,歌功頌德,樹碑立傳;或者“為免時難”,對西漢皇帝的過失過失有所隱伏,而不要秉筆直書,即所謂“隱而不宣”??磥恚抉R遷在孔子的作“良史”美麗言辭的的誘惑下,選責了前者。劉向、揚雄等稱司馬遷“有良史之才”。然而他的這個“良史之才”,卻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
眾所周知,司馬遷是西漢的史官。他不僅是西漢史官,而且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史官。而千不該萬不該,他的《史記》,又不應該寫至漢武帝時期。甚至可以說,他根本就不應該寫從漢皇劉季時起至漢武帝時止的這段西漢的歷史。只寫至秦朝,就應該戛然而止。因為《史記》漢史部分,對于西漢劉氏皇帝來說就是現代史。而其所撰寫的同漢武帝相關的部分,又簡直可以說是當代史,寫起來,當然是會困難重重的。
本朝人寫本朝人的歷史,當代人寫當代的歷史,本來就是一件難事。它的困難,不在于史料的缺乏,而在于對史料的取舍;它的困難,不在于應該不應該秉筆直書,而在于敢不敢秉筆直書;它的困難,不在于能不能做到客觀公正,而在于敢不敢做到客觀公正;它的困難,不在于能不能揭示歷史真相,而在于敢不敢揭示歷史真相。況且,當時的許多歷史真相,又往往被千人一面、眾口一詞的頌聲大作,所蒙蔽,所掩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得十分清楚的。這就是說,對于現代史家或當代史家來說,要真正做到全面、準確、客觀、公正地反映本朝甚至當朝的歷史真相,是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的。因為本朝人寫本朝的歷史,當代人寫當代的歷史,如果不為本朝或當朝的帝王將相傅粉施朱,高唱贊歌,而是直言不諱,既記其長,又記其短;既書其是,又書其非,就等于是批其逆鱗,挑動其殺機,必然要為自己招惹禍患??蓢@,司馬遷竟學習董狐一樣的正直史官,其人生的悲劇,可能就發(fā)生在這里。
如果我們認真查閱一下《史記》漢史部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劉漢王朝的那些帝王,其政治形象,確實不如被孔子所包裝過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形象,那么完美,那么冰清玉潔!試看,司馬遷筆下的漢皇劉季。他既是一位成就劉漢帝業(yè)的了不起的西漢的開國皇帝,而又是一個騙吃騙喝、箕踞罵人、“惡儒生”、“溺儒冠”,并且有時常食言自肥的痞子帝者。試看,司馬遷筆下的漢文帝。他既是下詔“除收帑(孥)連坐律令”的圣明的君主,而又是一個當他發(fā)現新垣平犯了“偽詐”之罪以后,而卻“夷(其)三族”的朝令而夕改的帝者。試看,司馬遷筆下的漢景帝。他一方面,聽從晁錯之計,千方百計地削弱劉氏諸侯王國勢力;另一方面,當吳王劉濞等七國諸侯,因其削弱王國勢力,而起兵反叛朝廷時,而卻又不敢銳身自當,竟以將晁錯“斬之東市”,來推卸盡自己的責任,從而釀成千古奇冤。試看,司馬遷筆下的漢武帝。司馬遷其《史記·平準書》中,一方面賦予患武帝“北擊匈奴”、“招來東甌”、“事兩越”、“開路西南夷”、“滅朝鮮”等,以正義戰(zhàn)爭的性質;另一方面,又將漢武帝之“北擊匈奴”、“招來東甌”、“事兩越”、“開路西南夷”、“滅朝鮮”,等窮兵黷武、兵連禍結、動輒“費數十百巨萬”、“歲費百余巨萬”,財政拮據、“縣官大空”、“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zhàn)士”、“戰(zhàn)士頗不得祿焉”之歷史情況,描寫得淋漓盡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就難怪漢武帝要處其以宮刑了。這也算是他咎由自取吧。
據太史公自言,他是在漢武帝元封六年,繼任其父司馬談太史之位,并且從此開始,以其父司馬談原有的論著為基礎,而撰寫《史記》的,即所謂“悉論先人所次舊聞”??磥?,其間,漢武帝的確是曾經閱讀過《史記》漢史部分,尤其是詳細閱讀過《景帝記》,并對太史公司馬遷“極言其短,及武帝過”,甚為不滿。于是,其便于天漢四年,便以其為李陵投降匈奴辯護為由,對其處以“下蠶蛋”,即宮刑。司馬遷為李陵投降匈奴,進行辯解,固然有違西漢法規(guī),但是,如果他能在其《史記》中為漢武帝之祖宗父子歌功頌德而廻護其短的話,而漢武帝也完全有可能,對他網開一面。何況,司馬遷為李陵辨解,又是出于對漢武帝為李陵之兵敗,而睡不安枕、渴不思飲、食不甘味,進行安慰之的目的呢!
看來,孔子要比司馬遷圓滑得多。他一方面,引誘后世史官,學習董狐,“直書而不諱”,做一名真正的“良史”。另一方面,他自己卻為“免時難”,而創(chuàng)制了一種所謂的“春秋筆法。班固在撰寫《漢書·藝文志》時,不經意間,揭露了這樣的一個秘密——孔子撰寫《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于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币馑际钦f,孔子編篡《春秋》時,所要貶低的那些大人先生們,以及那些當世的君臣,都是一些很有權勢的人,故而,只能將其不地道性為,隱伏于他的《春秋》傳中,而不敢直言不諱??鬃又砸@樣做,據班固的說法,是為了避免給自己招禍惹患??赡芸鬃由钪?,那些大人先生、當世君臣們,是惹不起的??鬃尤绱私趟魟e人“書法不隱”,而他自己卻是“隱而不宣”??磥恚皇且粋€十分地道的人。可嘆!司馬遷只記住了孔子的“書法不隱”,而卻忘記了孔子的“隱而不宣”。
董狐直書“趙盾弒其君”,趙盾寬宏大量,并未將他治罪,幸矣;孔子作《春秋》,“隱而不宣”,“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齊太史直書“崔杼弒莊公”,兄弟二人,慘遭殺害,慘哉!慘哉;司馬遷“書法不隱”,被處宮刑,實在是悲哀呀,實在是悲哀!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