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
金·元好問
暈碧裁紅點綴勻,一回拈出一回新。
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元好問乃金代大詩人,“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其實透露出詩詞界一個潛規(guī)則,寫出好詩讓人欣賞但千萬別把如何寫出好詩的秘訣泄露,否則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耶。
我感覺這是過分小家子氣了,今天就點化佳句的秘訣泄露一二,當然點化生新的手法很多,當下只說一下如何“增簡為繁”。
王維有詩句“孤客親僮仆”,古時童仆地位是很低的,主人使來喚去理所當然,由于居高臨下優(yōu)勢心理作怪,很難把童仆平等對待而親近,然而王維帶著童仆離家遠行中,孤獨寂寞中就把童仆當親兄弟對待了,詩句寫的很動情很有意蘊,但可惜表達的過于簡略,一般讀者容易草草略過,晚唐詩人崔涂卻充分理解領略了王維詩句之深意,點化為“漸與骨肉遠,轉(zhuǎn)於僮仆親”,一下子成為為人傳頌的名句,幾乎是王維詩原意不動,把濃縮的牙膏輕輕化開便收到滿口生花的效果,等于白撿了一聯(lián)名句,撿漏收益令人羨慕亦令人深思。
再舉一個例子,唐詩人劉長卿“春入燒痕青”,所謂“燒痕”即野火焚燒草留下的痕跡。劉長卿在唐代詩壇有“五言長城”之美譽,詩句凝練簡捷。這五個字便簡捷十分意蘊豐厚,可惜這句詩一般人并不十分理解。但被年輕的詩人白居易發(fā)現(xiàn)欣賞,點化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下子成為流傳千古之名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反觀劉長卿的“春入燒痕青”至今默默無聞幾乎被人遺忘,追本溯源,白居易詩能夠后來居上,也是得益與“增簡為繁”創(chuàng)作性發(fā)揮的福利。
再看宋代陳與義《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
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杏花消息雨聲中”名震一時,據(jù)說還曾經(jīng)得到宋高宗的激賞。一時化用此詩都成為時髦,不過化用成功也成名句者只有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保留住杏花和雨形成對仗,增添“小樓”“深巷”兩個方位,兩個時段“一夜”“明朝”,把“消息”落實為“賣花”之聲,陸游點化生新功夫可謂出神入化。
陸游詠杏花詩于是也傳誦一時,尤其得到宋孝宗激賞。孝宗欣賞趣味看來和他爹宋高宗并無二致也。
“增簡為繁”的確不失為一種巧妙點化生輝的藝術手法,前提是必須發(fā)現(xiàn)那些濃縮未及展開或發(fā)揮的好句,從而點染生姿為我所用。
我個人在此方面也做了充分的努力,且舉一個詩例。
曾經(jīng)讀到某詩人(當代詩人忘記名字了自己至今有種忘恩負義般的慚愧)詠春佳句“情飛萬里捋春光”,詩意新穎但還有充分展開豐富的空間和余地,故在原句基礎上,自己重新添油加醋點化為“放縱詩心飛萬里,鶯啼聲里捋春光”,也得到很多詩友的首肯和點贊,作為提倡者無疑筆者也是“增簡為繁”收益者之一,希翼自己在“增簡為繁”的點化生新路上走得更長更遠。
鄭板橋有名句“刪繁就簡三秋樹”傳頌人口,固然總結(jié)了一個創(chuàng)作原則,精煉簡捷勝過拖沓臃腫,但同時大家也不要忘了,簡有簡的好,繁有繁的妙,如果“繁”不是拖沓臃腫而是表現(xiàn)的更為多彩豐富呢?所以創(chuàng)作思維斷不可簡單地被“刪繁就簡三秋樹”所蒙蔽或限制,“增簡為繁”便是把過于簡略未來得及展開的詩句,做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fā)展,是對“刪繁就簡”的反其道而行之,兩相對照,大家也一定領略了成功的“增簡為繁”詩句如何的“百尺樓臺更上一步”,受益多多,收益多多,大家何樂而不為呢?一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