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福林
“詩病(四聲八?。闭f起源于齊梁,加之有唐以來各朝代對詩創(chuàng)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禁忌”,當代人把這些匯總以后,“詩病”和“詩忌”也就自然形成了。
詩源遠流長,唐朝是中國詩的珠穆朗瑪,后來走了下坡路。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各種要求和禁忌不斷的累積,越來越多越嚴,似乎這樣創(chuàng)作的詩才會完美。其實是束縛了一代又一代詩人的手腳,到了當代,便只有“規(guī)則”而無“詩”了。
李白最不講究規(guī)則,他的名篇名句疊出,流傳千古,絲毫沒有影響在中國百姓心中的詩仙地位。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竊以為,詩隨心放,感動自已,打動他人,產生共鳴,便是好詩。一首隨心所放的、純天然的詩,假如按諸多“禁忌”去修改,最后把意境、情感全修沒了,那里還有什么好詩!
然而,到底怎樣劃定詩病、詩忌的范疇呢?
一、詩之病
昔人論詩有八病,在初學者來說,雖不必十分注重,然亦不可不知。今試分別言之:
1、平頭。謂上句一、二兩字不得與下句一、二兩字同聲。如古詩“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今”與“歡”同聲,“日”與“樂”同聲之類。
2、上尾。謂上句末字不得與下句末字同聲。如古詩“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薄皹恰?、“齊”同為平聲之類。
3、蜂腰。謂一句中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同則兩頭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如古詩“遠與君別久”,“與”、“久”同為上聲之類。
4、鶴膝。謂第一句末字不得與第三句末字同聲。同則兩頭細,中心粗,似鶴膝之形。如古詩“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截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素”、“扇”同為去聲之類。
5、大韻。謂上句首字不得與下句末字同韻。如古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薄昂迸c“壚”同韻之類。
6、小韻。謂上句第四字不得與下句第一字同韻。如古詩“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薄懊鳌弊峙c“清”字同韻之類。
7、正紐。謂上下兩句之中,有一平聲字不得再用上、去同韻字。即已用東字時不得再用上聲之董、去聲之凍。因東、董、凍三字為一紐也。如古詩“我本漢家女,來嫁單于庭?!薄凹摇弊衷谄铰暳椋凹蕖弊衷谌ヂ暥l,同為一紐之韻。
8、旁紐。謂上句首字已用平聲東韻之字,下句首字不得再用上聲董韻或去聲送韻之字;或上句已用董韻、送韻之字,則下句不得再用東韻之字。如古詩“丈夫且安坐,梁塵將欲起?!薄罢伞鄙下暥火B(yǎng),“梁”平聲七陽?!傲骸薄罢伞蓖?,即為一紐之類。
二、韻之戒
1、戒“落韻”
近體詩要求一首詩里所有的韻腳字都要在一個韻部之內。把其他韻部的字拿來做韻腳,那就是“落韻”,也叫出韻。比如: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韻字“屏、螢、星”都屬《平水韻》的“下平九青”。如把第二句“流螢”換成“流鶯”則不行!因為“鶯”字是在“下平八庚”,韻是不能亂串門的,否則就是犯了詩病。
2、戒“湊韻”
湊韻,是指韻腳字勉強為“押韻”而湊合使用,與全句的意思并不相符合、也不連貫。特別是限韻、步韻寫詩,為了合上韻腳,常出現(xiàn)“湊韻”現(xiàn)象。詩句就是在蓋高樓,韻腳就是根基,一定要穩(wěn)!亂湊韻字,就是偽劣材料,蓋出的樓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對詩體會形成嚴重的破壞。
3、戒“重韻”
梁章鉅《退庵隨筆》:“作近體詩前后復字須避”。重韻,就是在一首詩里,重復押一個字做韻腳。重韻是近體詩寫作的大忌,應盡力避免。但古體詩可不避重疊。如杜甫《杜鵑》詩:“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問萬無杜鵑,云安有杜鵑。”開頭四句就有四個重韻。不過,這一點一定弄清楚,他是寫“古體”,“近體”學他就錯了。
4、戒“倒韻”
就當下來說,倒韻是個常見病。有的人為了押韻,把正常的詞兒顛倒著說,比如“風雨,先后、新鮮、慷慨、凄慘、玲瓏、參商、琴瑟……”等等。有的詞正反都沒關系,有的就不行。把“山川”寫成“川山”難受不?把鳳凰寫成“凰鳳”可笑不?你再把“麒麟”給寫成“麟麒”不感到別扭嗎?平時習慣怎么用就怎么用,別為了押韻而有意顛倒詞字的習慣順序,一切以自然本真為美。
5、戒“啞韻”
所謂“啞韻”,就是聲調讀起來不清晰,意義也不明顯的字。袁枚《隨園詩話》“欲作佳詩,先選好韻。凡音涉啞滯者,便宜棄舍”。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平聲字都適合做韻腳,有的字看著就不喜歡,讀著也不響亮,就別強用它。葩即花,而葩字不響。芳即香,而芳字不響。
6、戒“僻韻”
“僻韻”就是不常見的生僻字作韻。我們依然借用袁枚的話“李杜大家,不用僻韻,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偶爾玩玩文字游戲可以,但是真要寫出一首好詩,那些“僻韻”的選用其實往往會破壞整個作品的形象。比如上平一東里的“蝀”字、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幾個認識?有人專門喜歡找一些生僻字來顯擺,其實,他不知道顯擺出來的正是詩病。
7、戒“擠韻”
也叫“犯韻”或“冒韻”。即一句之中,有了韻腳的韻字了,就不要在句中再選用這個韻部的字了。不然在音上犯重,讀之不美。
我們就以王安石《泊船瓜洲》作例: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無疑,這首詩不但撞了韻,還擠了韻。作者在白腳用“岸”字,因為“岸”字是淺意開口音字,句中“山”是固定名詞,賦予了特殊地位,所以把撞韻擠韻之傷消于無形。全詩讀來順口流暢,成為一首千古名詩!
以此可知,寫詩出現(xiàn)撞韻或擠韻,不要簡單地說是允許或不允許,要看作者有無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駕馭能力,是否能把“死韻”做成“活韻”!
8、戒“復韻”
一首詩中,意思一樣的字,或相近的字,不要重復地押。比如押了“憂”字就不要再去押“愁”字,押了“花”字就不要再去押“葩”,還比如,押過“香”字了,就不要再去押“芳”字了。諸如這般,以此類推。
還有一種情形就是犯題。詩要求詞語精煉而意豐,出現(xiàn)“犯題”,自然就收窄了作品的內涵。如詩題《登峨眉山》首句即寫“峨眉峰聳入云霄”;詩題《月牙泉》,首句即寫“鳴沙山下月牙泉”,詩題《游紫云嶺》詩中句寫“紫云嶺上游”。古人用首句或詩中句作題甚多,僅為有別于它詩,似與題意無關,不屬于犯題范疇。
關于押韻,還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但有個總的思路是,注意音節(jié)的響亮,注意意思的通順和明白,再注意一下韻字與詩意的配合度。
韻字和詩意如何有關系嗎?當然有!不同的韻字,對應著不同的情緒和情感。我們還是參考一下古詩話有關這方面的言論:“東、真韻寬平,支、先韻細膩,魚、歌韻纏綿,蕭、尤韻感慨,莫草草亂用”。多寫,多琢磨,就會有自己的體會。
三、律詩之忌
律詩是一種十分精致的文學架構,它有中國式的平衡對稱美,呈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和諧。整體架構又具有整齊中見參差,參差中見整齊的美。它利用音、形、義的配合,構成了多維性對稱和變化。胡應麟《詩藪》:律詩是“綦組錦繡,相鮮以為色;宮商角徵羽,互合以成聲?!毙煸觥抖终f唐詩》:“八句詩,何以名律也?一為法律之律,有一定之法,不可不遵也;一為律呂之律,有一定之音,不可不合也。”故而,寫作律詩要掌握其基本規(guī)律,練好基本功,勿違犯禁忌。
1、忌立意不明,或散或庸
“立意”就是確定主題。王夫之《姜村詩話》:“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痹姼枇⒁赓F集中、創(chuàng)新、深遠、真摯。古人云:“意多亂文”。一首詩意緒紛亂,等于無意。如宋《西昆酬唱集》中的《淚》
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苦怨新知。
誰聞隴水回腸后,更聽巴猿掩袂時。
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曉玉壺欹。
多情不待悲秋氣,只是傷春鬢已絲。
北宋西昆派追求形式美,堆砌詞藻典故。此篇將八種不同的悲苦之淚并列排出——思婦、棄婦、征夫、纖夫、皇后、壯士、悲秋、傷春等多以典故出之,猶如一盤散珠,漫散浮泛。雖然詩中有意象,但立意并不明。
當前律詩創(chuàng)作中,注意了形象性,而忽略立意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在此就不舉例了,留待大家閱讀時發(fā)現(xiàn)吧。
2、忌少形象、缺意象、多政治術語
詩是形象的語言藝術,它不同于政論,必須有詩味,有意境。林紓《春覺齋論文·應知八則》:“意境者,文之母也?!鼻榫爱a生意象,意象是意境的基礎。意境是比意象高一級的美學范疇。
如某《永葆先進》詩
離休干部黨性堅,理想信念志不偏。
三個代表知行踐,兩個務必永承傳。
遵章守紀廉政倡,求真務實偉業(yè)鐫。
老驥壯心葆先進,修身盛世譜新篇。
此詩內容健康,有真情,因只講道理,形成了只有“意象”,沒有“意境”,雖然押了韻,但缺少詩味。
3、忌對仗不工、偏枯
對仗也稱對偶,體現(xiàn)了詩的均衡美,是律有別于絕的重要標志。它要求頷、頸聯(lián)相應詞語的詞性相同或相近,平仄相反。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有三種:
①詞性不同:如:“烈士熱血征途灑,三山傾覆九州紅?!薄盁嵫迸c“傾覆”一是名詞一是動詞,詞性不同。再如:“游蕩華街逛超市,追尋時尚不惜鈔?!薄肮洹笔莿釉~,“不”是副詞?!俺小泵~,“惜鈔”動賓詞組,不符合對仗要求。
②平仄未相反:如:“披荊斬棘奔四化,國強民富業(yè)績宏?!贝寺?lián)依新聲判斷:上句“披荊斬棘”是平平仄仄,下句“國強民富”是平平平仄,未能相反?!氨肌笔请p音字。
③對仗出現(xiàn)偏枯:偏枯是指對偶句中的兩物對一物,或以一意對兩意,或種事物對屬事物,顯得不工整。如:“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杜甫)“駿骨”為一物,“熊羆”為兩物。“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橘柚”為兩物,“梧桐”為一物?!巴舯栮P曲。今日歡歌西部篇”“陽關”是屬類,“西部”是種類,“西部”包括“陽關”,故是偏枯。
4、忌合掌、四平頭
(一)合掌,指對偶句中出句與對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猶如兩掌相合。律詩字少意豐,必須惜墨如金,以有限的字詞表達更多的情景意蘊。故“合掌”乃作詩之大忌。合掌有三種情況:
(1)一聯(lián)內用同義字、同一字相對:冒春榮《葚原詩說》云:“對法不可合掌。如李宗嗣'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皆、盡’合掌?!逼渌x字如“猶、尚”、“因、為”、“聽、聞”、“知、覺”、“如、似”等等常會構成合掌。
(2)對偶句中出句與對句部分詞語意思相同,也是合掌。如:“仙人洞里懷先哲,會議廳中憶昔賢”“懷先哲、憶昔賢”合掌?!肮袍E高昌遺址破,交河故地舊城殘”“遺址破,舊城殘”合掌?!安槐M沙丘一抹綠,無邊瀚海水盈潭”“沙丘、瀚?!焙险?。
(3)對偶句中出句與對句所用辭藻典故雖不同,但兩句含義一樣或相近。魏慶之《詩人玉屑》:“兩句不可一意”。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雖寫兩種動物,兩種神態(tài),而含義均是思鄉(xiāng)。梅圣俞《較藝和王禹玉內翰):“力錘頑石方逢玉,盡撥寒沙始見金。”紀昀《瀛奎律髓》:“二句亦合掌”。今人犯“事異義同”合掌者頗多,隨擇兩例:“每借浮云遮麗日,常生迷霧蔽晴天”、“千山披素裹,萬壑掛銀裝?!?/p>
(二)四平頭,即律詩中間對仗的四句第一音節(jié)皆用一類字。
如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中二聯(lián):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連用四地名,究非律詩所宜?!?/p>
趙蕃《梅花》中二聯(lián):
未至臘時先訪問,已過春月尚躋攀。
直從開后到落后,不問山間與水間。
四句開頭“未至、已過、直從、不問”均為偏正詞組的副詞語,亦為“四平頭”。
5、忌音步應諧不諧,應變不變
音步指詞或詞組間因表達語意而拖長語音形成的間隔。它具有節(jié)奏美。五言與七言詩音步均有兩種。
五言:
(1)二I一I二,
(2)二I二I一。
七言:
(1)二I二I一I二I,
(2)二I二I二I一I。
要求一聯(lián)之內音步相同,兩聯(lián)的音步要相異。如:
杜甫《蜀相》
映階I碧草I自I春色,隔葉I黃鸝I空I好音。
三顧I頻煩I天下I計,兩朝I開濟I老臣I心。
對于音步問題,現(xiàn)代詩人最容易忽略,常見出現(xiàn)應同不同,應異不異的現(xiàn)象。如:
奧運I圓I夕夢,
神州I百業(yè)I華。
披荊I斬棘I奔I四化,
國強I民富I業(yè)績I宏。
——上兩聯(lián)音步應同未同
時逢I端午I日,曉發(fā)I木蘭I舟。
白蓮I千秋I涌,滄波I一脈I流。
——此兩聯(lián)均為2、2、1音步,應異未異
6、忌章法欠周
章法亦稱結構。律詩的結構,有兩方面涵義:
(1)外在結構:指詩之材料安排的規(guī)范,比如開頭、結尾,中間兩聯(lián)對仗。它按句式的規(guī)劃排列,屬于結構的外部要求。
(2)內在結構:指感情,萌發(fā)、深化、結束的進展過程,簡稱為起、承、轉、合。在創(chuàng)作中處理結構問題,就是如何把外部范式和內在感情的發(fā)展結合起來,更好地表現(xiàn)主旨。起承轉合是詩歌抒情的進展過程,但不能死定為首聯(lián)“起”,頷聯(lián)“承”、頸聯(lián)“轉”、尾聯(lián)“合”,因為詩人創(chuàng)作時,抒情進展過程并不一定與外部結構完全同步。如: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主旨是寄托高潔情懷,抒發(fā)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首聯(lián):起,就題而起,寫出山居的季節(jié)、時間、特點。頷聯(lián):承,緊承首聯(lián)寫山中秋季新雨后的夜景——清新、幽靜、明凈,景中有情,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lián):承上,依然寫景。但兩聯(lián)對仗有變化。其一,頷聯(lián),是自然,靜景;頸聯(lián)側重寫人與自然的活動,是動景。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兩聯(lián)又互為補充,清泉、蒼松、翠竹、青蓮、明月,都是詩人高潔情懷的寫照。其二,音步有變化,頷聯(lián)是二、二、一式,頸聯(lián)是二、一、二式,形成節(jié)奏旋律美,沒有“不諧”之病,為尾聯(lián)的轉合作好鋪墊。尾聯(lián):亦轉亦合?;冻o·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典反用之,以抒發(fā)隱逸之情。
由此可見,起承轉合的節(jié)點是靈活、定而不死的,但過程必須是完美的。假如八句詩并列,沒有深入、發(fā)展、結束,就會使人有未寫完之感。
四、絕句之忌
絕句于律詩之忌,又知趨避矣。分述如下:
1、可加可減
如五絕之詩,加二字為七絕。七絕之詩,減二字為五絕之類。
2、可多可少
如一詩之中,一意分為四句,或四句仍歸一意之類。
3、可彼可此
如詠梅之詩,可移而詠菊;詠山水之詩,可移而詠風月之類。
4、可上可下
如七絕仄起押韻之句,與第四句同為仄仄平平仄仄平,茍其不分層次,上句與下句可以互易之類。
總之,格律詩創(chuàng)作是繼承、發(fā)展傳統(tǒng)詩歌藝術不可或缺的詩體,它體現(xiàn)了音樂美、和諧美。詩創(chuàng)作,應該尊重最基本的規(guī)則要求,至于各種禁忌,能避則避,盡量追求完美。當規(guī)則與詩的靈性、意境有沖突時,應以意為先。唯此,才能創(chuàng)作出表現(xiàn)時代的嶄新篇章。
(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高福林專集
【作者簡介】高福林,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山東省冠縣人。號三善齋主,筆名一葦子、百衲生。系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散文學會等四個全國文學組織的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聊城市作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丁芒文學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詩詞領軍人物。1969年以來在全國各種報刊、雜志發(fā)表作品,出版有詩詞集、新詩集、散文集、長篇小說、長篇人物傳記、詩詞學習工具書(30余萬字)等多部專著。多次獲得全國、省、市級獎項,作品被收入《世紀詩詞大典》等多種版本,辭條入選《中華當代詩人作家》影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