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體詩

一、古體詩的來源

古體詩,是中國詩的一種。又稱古風(fēng)。有下列幾種來源

1. 以時代來劃分若以時代來劃分, 真正的“古詩”,是指唐朝近體詩以前 (除了所謂“齊梁體”),那些并沒有固定句數(shù)、嚴格平仄格律的詩。

2. 2. 古風(fēng)”唐代和唐代以后,又或?qū)敃r人效法古體詩而寫的作品稱為“古風(fēng)”。如李白《古風(fēng)五十九首》、《行路難》、杜甫《垂老別》、高適《燕歌行》、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白居易《賣炭翁》、韓愈《山石》、李賀《夢天》等。

3. 3. 唐以后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古體詩的作法,形式比較自由,每首句數(shù)不拘,不講求平仄、對仗,押韻也較寬,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體,其中以五言、七言居多。此外,《樂府》通常也歸類為古體詩。今日中國最廣為人知的古體詩多為五言詩;有《古詩十九首》、《孔雀東南飛》、《陌上?!?、陳子昂之《登幽州臺歌》、曹操之《短歌行》等等。

二、古體詩的發(fā)展史及分類最早的詩歌產(chǎn)生于民間。古者民俗歌謠,皆謂之詩。

中國的詩歌,起源于詩經(jīng),之后有楚辭、樂府。最原始的詩歌都是口頭形式基本沒有被記錄下來。春秋時編成的《詩經(jīng)》為我國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霸娊?jīng)”以四言為主,節(jié)奏上多為二節(jié)拍。戰(zhàn)國時代出現(xiàn)了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騷體詩,楚辭采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據(jù)需要而任意擴充。漢代詩歌的代表為漢樂府民歌。它是繼《楚辭》之后的又一次詩體革新。其中有很多標準的五言詩。于是《古詩十九首》及蘇李贈答相繼成篇。此五言興也。其時漢武做柏梁臺,詔群臣為七言詩,此七言之始。

在南朝齊永明間,沈約、謝朓、周颙等人發(fā)現(xiàn)了平上去入四聲并將它們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人為的規(guī)定為一定的聲韻。這樣詩歌根據(jù)字聲調(diào)的變化組合,使聲調(diào)按一定規(guī)則排列起來。達到鏗鏘、和諧之效。這種文體稱為“永明體”。

唐朝的文人在永明體的基礎(chǔ)上,對詩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對仗和押韻都做了一些規(guī)定,這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格律詩。為了區(qū)別于以前的詩體,人們就把這些講究平仄、對仗、押韻……的詩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而把唐以前的那些并沒有固定句數(shù)、嚴格平仄格律的詩作稱作古詩,也叫古體詩。古詩的每篇不拘字數(shù),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不拘長短,不求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

古體詩的種類頗多,有三言、四言、五言古詩(簡稱“五古”)、六言、七言古詩(簡稱“七古”)、雜言詩(通常歸入七古)、古絕、樂府詩、騷體、柏梁體、歌行體、入律古風(fēng)等。下面分類舉例說明。

1. 三言體全篇每句三字。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詩體,絕少傳世。三言體講究純樸古雅,結(jié)構(gòu)嚴謹,少則八句,多則十余句。后世的《三字經(jīng)》某種意義上也是模仿的三言詩。例:《祝某夫人》曾熙惟母德,推賢良。應(yīng)時興,令譽彰。臨九疑,望瀟湘。祈母壽,福無疆。

2. 四言體四言詩是古代產(chǎn)生最早的一種詩體。盛行于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記》所載《麥秀歌》,《左傳》所載《宋城子謳》、《子產(chǎn)誦》等,也都是以四言體為主。四言詩講究渾厚凝重,有古雅之風(fēng)。

3. 五言體五言體是指每句五個字的詩體,全篇由五字句構(gòu)成的詩。五言古詩,句數(shù)不等,平仄不拘,押仄聲韻、平聲韻均可,不講究對仗。后來人寫五古,為區(qū)別于格律詩,有意避開四句、八句,有意用仄聲韻和拗句的較為多見。

五言古詩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十分注重“起承轉(zhuǎn)合”,尤其是“起”;講究一段一意,層次分明,不可雜亂,不可局促。在表現(xiàn)手法上習(xí)慣通過對景致與人物表情地描寫以抒情。

五古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更靈活細致地抒情和敘事。在音節(jié)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yīng)漢以后發(fā)展了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tǒng)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稓v代詩話詞話》中說:“五言古詩,或興起,或比起,或賦起。須要寓意深遠,托詞溫厚,反復(fù)優(yōu)游,雍容不迫?;蚋泄艖呀?,或懷人傷己,或瀟灑閑適。寫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寫感慨之微意,悲歡含蓄而不傷,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遺意方是?!崩骸蔡啤扯鸥Α肚即迦住罚ㄆ湟唬槑V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4. 六言體六言詩全詩都是六個字一句,不太流行。在《詩經(jīng)》中已有萌芽。六言體講究煉字煉句,宜音調(diào)充實鏗鏘,不可閑散萎靡。其后詩人也偶爾寫過六言四句的短詩,完整而規(guī)范的六言詩是在建安時期才出現(xiàn)的?,F(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詩,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詩。例:

(一)漢家中葉道微。董卓作亂乘衰。僭上虐下專威。萬官惶布莫違。百姓慘慘心悲。

(二)郭李分爭為非。遷都長安思歸。瞻望關(guān)東可哀。夢想曹公歸來。

(三)從洛到許巍巍。曹公憂國無私。減去廚膳甘肥。羣僚率從祁祁。雖得俸祿常饑。念我苦寒心悲。

(注:六言古詩發(fā)展到唐朝后,形成了平仄、粘對、用韻完全符合格律的“六律”,也是格律詩的體裁之一,由于作者不多,漸被淘汰,唐以后很少有人寫六律了)。

5. 七言體

七言詩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的詩體。它起于民間歌謠。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現(xiàn)存的第一首文人創(chuàng)作的完整七言詩。七言詩的出現(xiàn),為詩歌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七古在寫作技巧上也有自己的特點。講究鋪敘開合,平和優(yōu)雅,宜氣勢宏闊,頓挫激昂,不可徒以鏤刻為巧,纖麗萎靡。

《歷代詩話詞話》中說:“七言古詩,要鋪敘,要有開合,有風(fēng)度,要迢遞險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軟腐。須是波瀾開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復(fù)起。又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fù)為奇,方以為奇,忽復(fù)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崩纾?/p>

〔宋〕蘇軾《百步洪》(二首其一)

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山眩轉(zhuǎn)風(fēng)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舠中得樂雖一快,何異水泊夸秋河。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逾新羅。紛紛爭奪醉夢里,豈信荊棘埋銅駝。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窩,但應(yīng)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cè)缥岷?!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舝舝師所呵。

5. 雜言體最初處于樂府。因詩中句子字數(shù)長短間雜而得名,其句中字數(shù)不定,最短僅有一字,長句有達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間者為多。其特點是形式比較自由,句子的長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給人一種奔放排奡的感覺。便于無所拘束地表達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氣勢勝的詩人,對于雜言詩都有極大的偏愛。例如:

〔唐〕李白《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連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相喧豗,砅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崄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7. 古絕

絕句有古絕、律絕之分。古絕即不入律的絕句。不講平仄,不粘不對,平仄韻均可用?!对娫~格律》(王力編著)中說:“凡合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yīng)該認為是古絕:(1)用仄韻;(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古絕也有五言、七言兩種,但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歷代詩話詞話》中說:“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huán),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fā)之。有實接,有虛接,承接之間,開與合相關(guān),反與正相依,順與逆相應(yīng),一呼一吸,宮商自諧。大抵起承二句固難,然不過平直敘起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如宛轉(zhuǎn)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轉(zhuǎn)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p>

例一: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芭e頭”句之平仄與上句不粘,“低頭”句之平仄與上句不對,所以是古絕。

例二:〔唐〕李紳《憫農(nóng)二首》(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注:“春種”句一連用了三個仄聲,“誰知”句一連用了五個平聲。



8. 樂府詩

“樂府”一詞始于西漢,漢惠帝始設(shè)“樂府令” (掌管音樂的官名),漢武帝時設(shè)樂府(管理音樂的官署),具體掌管朝會宴饗、道路游行時所用的音樂,兼采民間詩歌和樂曲。隨之,人們漸把樂府官署所采集、創(chuàng)作的樂歌稱為“樂府”;后來樂府成為一種詩體,稱“樂府詩”,用指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后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唐代以后文人摹擬樂府體寫成的古體詩雖也叫樂府,但已不再配樂。由于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后來又產(chǎn)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在樂府衰微之后,詞產(chǎn)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diào)》,都是近體詩的形式。樂府詩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歌唱,多“感于哀樂,緣事而作”。

例:《短歌行》[魏]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9. 騷體

亦稱楚辭體,屬“辭賦”一類起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這類作品,富于抒情和浪漫氣息。篇幅、字句無固定,形式也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凡后人模仿屈原《離騷》形式的詩作,也稱騷體。

例一:《垓下歌》 項羽(一說是后人感嘆而作)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例二:《大風(fēng)歌》 劉邦大風(fēng)起兮云風(fēng)揚,威加海內(nèi)兮返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0. 柏梁體

柏梁體為七言詩,句句用韻,一韻到底。據(jù)說漢武帝建柏梁臺,與羣臣聯(lián)句賦詩,句句用韻,因此而得名。

例:〔魏〕曹丕《燕歌行》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畵u踵望,爾獨何辜限河梁?(此詩也是第一首七言體古詩)


11. 歌行體又稱樂府歌行體。

因漢魏以后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行”乃樂曲的意思),二者雖名稱不同,但無嚴格區(qū)別,故有“歌行一體”之說。歌行體多為七言,也有五言、雜言,可兼用長短句,形式自由、靈活、流暢,富于變化,也可歌唱。

例:〔清〕龔自珍《西郊落花歌》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來但賦傷春詩,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癡。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zhàn)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玉皇宮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無一青蛾眉。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難窮期。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猶神馳。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時!

 

12. 入律古風(fēng)

入律古風(fēng),使用近體詩平仄格式的古體詩的統(tǒng)稱。特點:(1)多為七言,一般四句一換韻,平仄韻交替。全詩似多首七絕組合(2)基本是律句或準律句(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3)換韻,多為平仄交替

例如:[唐]高適《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凌雜風(fēng)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鬬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fēng)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注:這首古風(fēng)有很多律詩的特點:①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準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基本上依照粘對的規(guī)則,特別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完全是對立的。③基本上四句一換韻,每段都像一首平韻絕句或仄韻絕句;其中有一韻是八句的,像仄韻律詩。④仄聲韻與平聲韻完全是交替的。⑤韻部完全依照韻書,不用通韻。⑥大量地運用對仗,而且多數(shù)是工對)。


三、古體詩的特點

1. 古體詩的用韻

古體詩押韻較為自由,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 ??梢豁嵉降祝苍试S換韻,甚至換幾次韻。換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每兩句一換韻,四句一換韻,六句一換韻,也可以多到十幾句才換韻;可以連用兩個平聲韻,連用兩個仄聲韻,也可以平仄韻交替。也可以鄰韻通押。此外,詩中還允許用不要韻的散文化句子。古體可以在偶數(shù)句押韻,也可以奇數(shù)句、偶數(shù)句都押韻.

例一:壓平聲韻《金縷衣》 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例二:壓仄聲韻《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例三:一韻獨用《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例四:用通韻《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四支)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四支)

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五微)

古體詩的通韻不是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一般看來,平上去三聲各分十五類,

第一類: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第二類:平聲江陽;上聲講養(yǎng);去聲絳漾。

第三類:平聲支微齊,上聲紙尾薺,去聲置未霽.

第四類: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第五類:平聲佳灰,上聲蟹賄,去聲泰卦隊。

第六類:平聲真文及元半,上聲軫吻及阮半,去聲震問及愿半[65].

第七類:平聲寒刪先及元半,上聲旱潸銑及阮半,去聲翰諫霰及愿半。

第八類:平聲蕭肴豪,上聲筱巧皓,去聲嘯效號。

第九類: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第十類: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祃.

第十一類:平聲庚青,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第十二類:平聲蒸[67].

第十三類: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第十四類: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第十五類:平聲覃鹽咸,上聲咸儉豏,去聲勘艷陷。

入聲可分為八類:

第一類:屋沃。

第二類:覺藥。

第三類:質(zhì)物及月半。

第四類: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類:陌錫.

第六類:職。

第七類:緝。

第八類:合葉洽。

注意:在歸并為若干大類以后,仍舊有七個韻是獨用的。這七個 韻是:歌麻蒸尤侵職緝。

例五:一韻到底《西施詠》 王維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例六:換韻《白雪歌》 [唐]岑參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九屑)胡天八月即飛雪。(九屑)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十灰)干樹萬樹梨花開。(十灰)散入珠簾濕羅幕,(十藥)狐裘不暖錦衾薄。(十藥)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十藥)瀚海闌干百丈冰,(十蒸)愁云慘淡萬里凝。(十蒸)中軍置酒飲歸客,(十一陌)胡琴琵琶與羌笛。(十二錫)陌錫通韻。紛紛暮雪下轅門,(十三元)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十三元)輪臺東門送君去,(六御)去時雪滿天山路。(七遇)御遇通韻。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六御)

(換韻主要特點: 一是在意思轉(zhuǎn)折處轉(zhuǎn)韻;當敘述的意思一變的時候,往往應(yīng)該轉(zhuǎn)為其他韻部來押韻,這樣一來,語氣得到了加強,通篇的層次也分明,而且顯得錯落有致。 二是在敘述高興,使人興奮的意思時,往往使用平聲韻;當敘述悲怨,憤怒的意思時,往往使用仄聲韻)。

 

 2. 古體詩的平仄

古體詩的平仄并沒有任何規(guī)定。但是,唐宋以后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的時候,著意避免律句,于是無形中造成一種風(fēng)氣,要讓古體詩盡可能和律詩的形式區(qū)別開來,區(qū)別得越明顯越好,以為這樣才顯得風(fēng)格高古。具體的做法是盡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律詩所容許的那一兩種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拗句:從三字尾看,常見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種三字尾:

(a)平平平。這種句式叫做三平調(diào),是古體詩中最明顯的特點.

(b)(b)平仄平。

(c)(c)仄仄仄。

(d)(d)仄平仄。

從全句的平仄看,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蛘呤堑诙谒淖侄钾?,或者是第

二、第四字都平。如果是七字句,還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

例:《歲晏行》 [唐]杜甫

歲云暮矣多北風(fēng),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wǎng)罟凍,莫徭射燕鳴桑弓。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nóng)。高馬達官厭肉酒,此輩抒軸茅茨空。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

在這一首詩中,只有兩個律句(今年米賤大傷農(nóng)、萬國城頭吹畫角),其馀都是拗句,而且在九個平腳的句子裡就有七句是三平調(diào). 可見不是偶然的。當然,不拘粘對也是古體詩的特點之一。


3. 古體詩的對仗古體詩的對仗的極端自由的。一般不講究對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對仗,也只是修辭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并且要主意:古體詩的對仗和近體詩的對仗有下列兩點不同:

一是在近體詩中,同字不相對;古體詩則同字可以相對。如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二是在近體詩中,對仗要求平仄相對;古體詩則不要求平仄相對。如白居易《傷宅》:"攀枝摘櫻桃,帶花移牡丹。"

三是古代詩人們在近體詩中對仗求其工,在古體詩中對仗求其拙。在他們看來,拙和高古是有關(guān)系的。其實并不必著意求拙,只須純自然,不受任何束縛就好了。

4. 古體詩的句法

古體詩的句法包括了整齊的五言七言,也包括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以至九言、十言的雜言。

5. 古體詩的句數(shù)不限古體詩句數(shù)不限,長短不齊,有整齊五言、七言以至九言。多則幾十、幾百句。

四、古體詩的寫作

1. 古人云“律詩難于古詩”,會寫格律詩的就不難寫古詩。但是古體詩是唐之前更古的詩,多用古文,如果用詞淺白就會使其味寡。因此,熟練掌握基本的古漢語知識,對古體詩的寫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古體詩因不受平仄束縛,常有拗句,但是要注意雖有拗句,但在音韻安排上仍然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要自然流暢,至少吟誦起來不可拗口。

3. 律詩求其工,古詩求其拙。寫古體詩講究純樸自然,渾然天成。所以雖有修飾,宜不著痕跡。

4. 古體詩無定格,似可任意而為。古人還是總結(jié)了古體詩的準繩“詩意不可枝杈,用詞不可浮華,曲折承轉(zhuǎn)無痕,煉字修辭不顯”。

5. 古體詩風(fēng)格宜高古。所謂高古主要表現(xiàn)在其情感質(zhì)樸和文采精煉。

6. 古體詩一般四句為一絕。也就是每四句表達一層意思、一個段落,這一點在布局結(jié)體時猶須注意。

7. 歷代古體詩各有特色,詩體繁多。應(yīng)多讀多看多積累。多了解漢語單字的廣義多解,以便靈活運用。也可以增加一些文雅詞匯。熟悉約定俗成的古文句法。

8.任何主題都可以用古體詩的形式來表現(xiàn),寫景、記事、抒情、懷古等等。古詩更適合鋪敘延展,惟須言而有物,切忌泛泛之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fēng),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雜言詩是古體詩所獨有的。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xí)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jīng)》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其中四言體盛行于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除《楚辭》外,其他詩作出現(xiàn)不多。

四言詩是古代產(chǎn)生最早的一種詩體?!对娊?jīng)》中的《國風(fēng)》、《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記》所載《麥秀歌》,《左傳》所載《宋城子謳》、《子產(chǎn)誦》等,也都是以四言體為主。可見,在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娛樂場合還是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是四言詩。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范圍。古體詩在發(fā)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guān)系,南北朝后期出現(xiàn)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qū)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凡合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yīng)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因此,律絕也是用平聲韻。如果用了仄聲韻,那就可以認為古絕。例如:

憫 農(nóng)(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可以看出,古絕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坤《憫農(nóng)》的"春種"句一連用了三個仄聲,"誰知"句一連用了五個平聲。范仲淹的《江上漁者》用了四個律句,但是首聯(lián)平仄不對,尾聯(lián)出句不粘,也還是不合律詩的規(guī)則的。

  即使用了平聲韻,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絕。例如:

靜夜 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舉頭"句不粘,"低頭"句不對,所以是古絕。


  七言古絕舉例

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現(xiàn)在試舉杜甫的兩首七言古絕為例:

三絕句(選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向秦云哭。

當然,古絕和律絕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后,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


駢體文起源發(fā)展

駢文是一種文體,起源于漢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是魏晉以來產(chǎn)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并駕齊驅(qū),故被稱為駢體。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駢文的基本特征是對稱,鋪張。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唐代科舉以詩賦取士,其賦作即為源自駢文的律賦。


  唐代公文亦為駢文,即四六體。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并駕齊驅(qū),故被稱為駢體。駢文由于遷就句式,堆砌辭藻,往往影響內(nèi)容表達,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之后,駢文首遭一挫;韓、柳去世之后,影響又起,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稱“三十六體”。

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由于駢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內(nèi)容的表達往住受到束縛,但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shù)效果。

  王勃 《滕王閣序》;蘇軾 《前赤壁賦》;吳均《與朱元思書》;庾信《哀江南賦序》這些算很好的了?!肚锶盏呛楦蹰w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這篇臨別贈言雖為即興之作,但堪稱古代駢文中的精品。在嚴格的駢體形式束縛下,作者充分發(fā)揮駢文特有表現(xiàn)手段,融對偶、聲韻、事典、辭藻于一爐,又運散文之氣于駢偶之中,嚴整中呈行云流水之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天行健《格律詩基本知識》
漫談古體詩
近體詩格律解析一一蘇萬貴
古詩詞譜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qū)別
傳統(tǒng)詩詞理論學(xué)習(x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