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一
聽到一句話:
金庸拍不好,因為金庸小說是報紙連載,漏洞多,不如現(xiàn)在作家寫得嚴謹認真。
本身就有漏洞,又不讓“魔改”,怎么拍?
今天認真回應一下。
遠的不說,咱們可以對比一下封神。
金庸小說再有漏洞,總沒有前輩《封神演義》漏洞多。
寫小說的時候再隨便,也沒有《封神演義》的作者那樣吊兒郎當。
人家烏爾善拍《封神》怎么拍賣座、拍出圈的呢?
說明白了《封神》,就說明白了金庸。
二
你不妨想象一下,一個拍封神的導演拿著原著。
但凡是想拍個稍微嚴肅點的正劇,那第一時間他就是凌亂的。
作為名著,《封神演義》可不只是幾處歷史差錯的問題,是根本就沒、有、歷、史……
說好聽點,作者很有“松弛感”。
它說的是商周的故事,但注意,這本書里什么都有,就是沒有商周。
全書除了比干、姬發(fā)幾個人名外,從制度、典章、禮樂,到服飾、器具、文藝,都沒有商周。
相反,商周沒有的它倒是都敢有。典型的比如道教、佛教,商周壓根沒有,小說里卻有套牌的闡教和“西方教”,還打得挺熱鬧。
還有大樓房,有金鑾殿,有丞相,有大夫,有“一品夫人”,有“三綱五?!?,甚至姜子牙打仗還“一聲炮響”,商周都有炮了,古羅馬瑟瑟發(fā)抖。
說到藝術和文學,居然還有寶塔(漢代傳入),有琵琶(魏晉傳入),通天教主居然拿出漁鼓(宋代)來打人。
對了,還有七言詩。姜皇后吟出了明朝人于謙的詩:“粉骨碎身俱不懼,只留清白在人間”。
紂王居然寫七言律詩調戲女媧。事實上七言詩是一千二百年后魏晉時出現(xiàn)的,律詩則是一千六七百年后南朝和唐朝的東西。
此外,《封神》的作者還經(jīng)常打破傳統(tǒng),無視所謂典籍,根據(jù)需要隨便給神仙和歷史人物換單位、換陣營。
如果沒有現(xiàn)成的,那就現(xiàn)編一個。
老子成了大師兄,元始天尊成了二師兄,又給他們安排了個師父叫鴻均老祖。
至于“三清”尊號,則又被剝奪了,成了所謂老子的戰(zhàn)斗化身。??
燃燈佛成了昆侖門下,觀音成了太乙真人的師姊妹,然后觀音、普賢、文殊又從闡教改投了西方教,跳槽了。
假如要比傳統(tǒng)文化的精度和水準,《紅樓夢》可以讓《封神演義》先搶跑一千米。
你就想要拍成正劇它難不難。
古人放飛自我沒問題,那叫傳統(tǒng)文化;但你導演放飛,大家就會說你不專業(yè),和你沒完。
三
所以怎么辦?一個老詞兒,去粗取精。
古人不專業(yè)的地方,你要專業(yè);古人專業(yè)的地方,就要用今天的手段去放大、加強,顯得更專業(yè)。
《封神演義》什么地方特別好?第一個詞就是想象力。
咱們別覺得背幾句詩詞才是寶貴的,想象力也是最寶貴的。
一個民族,沒有傳統(tǒng),就沒有過去;沒有想象力,就沒有未來。
正因為《封神演義》作者不是什么考據(jù)專家、歷史學者,又不上網(wǎng),不怕罵,所以就更沒有束縛,天馬行空,就跟徐克拍金庸一樣。
里面的斗法眼花繚亂,感覺像十個郭德綱坐一起搞“頭腦風暴”。
“哼哈二將”,一個鼻孔噴白光,一個嘴巴哈黃氣,流感打法,所向無敵;
土行孫、張奎遁地殺人,卻最怕“指地為鋼”術;
對付番天印,要四面寶旗,得分別到四個大廠去借;
打神鞭最擅長開顱手術,卻打不得“封神榜”無名之人……
這些千奇百怪的玩法和設定,比《魔戒》之類的西方斗法復雜無數(shù)倍。相比之下,后者只是拿著魔杖,喊幾句巴拉巴拉的咒語,乏味多了。
就是那句話,古人專業(yè)的地方,今天的人要更專業(yè)。
所以你看拍成《封神》電影,文戲再多、再滿,也絕不在想象力上做閹割。
據(jù)說電影的視效工作整整花了近四年時間。
僅一個雷震子,為了實現(xiàn)書上的“面如青靛,牙齒橫生,身軀長于二丈”,就有堆積如山的設計稿、渲染稿。
還專門花了幾個月,研究怎么讓雷震子起飛更自然。
還有魔家四將,電影里每一個都放大成巨人,給你更強烈的視覺沖擊。
這就是為什么電影結尾的預告片里,四將雖然只出來十幾秒,卻特別撩人。
我看很多孩子都種草了,還說得出四將的法器青云劍、混元傘、風火琵琶、錦毛皮卡丘。
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擊穿了次元壁,穿透了時空。
四
除了想象力,《封神演義》第二樣閃光的東西是什么?
我覺得是反抗精神。
別看小說臺詞挺水,婆婆媽媽好多道德說教,可它卻有一股子精氣神撐著,那就是反抗精神。
注意到?jīng)],四大名著,居然有三部是講反抗的。
宋江反抗,孫悟空反抗,賈寶玉其實也是反抗。
這種不畏壓迫、不屈不撓、追求公平正義、渴望自我舒展的精神,一樣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和傳承。
《封神演義》一開篇,硬骨頭蘇家就反抗了,喊出最熱血宣言:“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然后武成王黃飛虎反抗了,哪吒反抗了,姜子牙反抗了,武王反抗了。
并且《封神演義》的反抗有一個閃光點,就是為了家人拼命。
和《三國》不一樣,封神里的這些權貴、梟雄打仗,居然不是為了土地、人口、權勢,幾乎都是為了親人。
蘇護造反,是父親保衛(wèi)女兒。
黃飛虎造反,是為了被紂王凌虐的妻子和妹妹。
伯邑考、雷震子救文王,是兒子救父親。
它展現(xiàn)了一個主題,愛遠比暴力更有力量。
不要把“中國故事”想得太復雜,這就是中國故事。
電影里,一開篇就是蘇護造反的大場面。雖然戲份很少,但仍然讓蘇家人喊出了“永不朝商”。
在人物處理上,也沒有黑化蘇家,而是給予了他們強悍、英勇的形象。
最核心的“質子團”故事,則成為了反君權、反父權、反PUA的集合。
我想到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讓質子團肌肉發(fā)達、能征善戰(zhàn)、十項全能?
何以要騎馬訓練成百小時,練成馴馬師水準?
除了保證演出真實好看外,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讓他們的反抗有深度。
質子團的反抗,不是弱者的別無選擇,也不是莽夫的一時沖動。?
而是健全、強悍、聰慧的個體的主動覺醒和回歸。??
他們對紂王的反抗,是經(jīng)歷了崇拜、順從、質疑、痛苦之后的決然擯棄。
比如姬發(fā),在經(jīng)歷了蘇全孝之死、龍德殿弒父、比干挖心等事件,每一次他都在思考,也都在成長。
終于,在結尾一鏡到底的長鏡頭里,他從朝歌縱馬回西岐,訣別了紂王,也訣別了過去的自己。
《封神》電影的小劇情是有不少缺憾的,但是反抗的主題是立得住的,姬發(fā)等的人物弧光是到位的。
五
前文說了,原著不專業(yè)的地方,今天你也要做到專業(yè)。
比如服化道等“再現(xiàn)歷史”的問題,原著可以吊兒郎當,可是今天做事卻不行。
電影當然不必百分之百還原商周,否則觀眾怕也接受不了,但要有強烈的商周的元素和韻味。
不能一眼明清對吧。
《封神》原著里,官員動不動是身穿大紅袍,當文官的梅伯是“身穿大紅袍”,打仗的聞太師也是“身穿紅袍”,放電影里當然不行。
在電影里,服裝紋飾融合了商周青銅器和玉器的元素。妲己的服裝,有十多個畫師準備設計稿,并參考了唐的白描畫卷和東晉人的《女史箴圖》。
這并不是說黃蓉、王語嫣的服裝也要這樣搞。只是說一個專業(yè)的態(tài)度。
還有音樂,使用了編鐃、編磬、筑、篪、竽、塤、建鼓等63種商代樂器。
這等于是重現(xiàn)了三千年前的交響樂。
這種專業(yè)的勁頭我是羨慕的。拍金庸,能把莫大先生的胡琴曲子譜幾句出來也好啊,二胡總比編鐃、編磬簡單多了吧。
說到這里,大家可以看一個短片《何以封神》,講了許多拍攝的細節(jié)和幕后故事。
不光導演,質子團的成員也有出鏡。
看到導演背后那個“另類的封神榜”,長到放不完的密密麻麻的名單,非常觸動。
作為一個寫字的人,我們一臺電腦就能工作了,但電影不一樣,要成千上萬人協(xié)作,付出無數(shù)辛勤汗水,還不一定有聚光燈,更多時候都是默默無聞。
當然,也感謝推出這個片子的中國平安,把這些幕后的故事發(fā)掘出來。
平安基本上把全部篇幅都留給了電影,自己站在角落,毫不搶戲。
我還記得在2020年時,平安就拍過一個片叫《中國月亮》,致敬了金庸,說:
“我們失去了江湖上最偉大的俠客,那個人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p>
當時看得眼眶濕潤。粉絲是有記憶的,這些撫慰,我們是會一直記得的。
今年他們又有一個片,叫《平安橙》,拍了中國各地的橙子、臘魚、燈籠、紅葉、夕陽等很美的橙色元素,被網(wǎng)民叫做“收集了一波橙色山河”。
再加上這個新出爐的封神主題的片子,也是很有情懷。
我想,他們內(nèi)部一定有個“中國故事”的鐵粉團隊吧,才會年年如此。
還是那句話,講“中國故事”其實沒那么復雜,但一定不可能是坐享其成。
一定不是前人寫出來了,現(xiàn)成的IP,現(xiàn)成的劇情,后人隨便亂拍兩個月,打出“傳統(tǒng)文化”的旗號,就可以摘桃子。
假如連馬都不會騎,怎么好意思拿商周故事摘桃子?
導演烏爾善他們的這個態(tài)度,既是很高的標準線,也是應有的及格線。
越是偉大的藍本,就需要越專業(yè)地去對待。
金庸有點小漏洞,《封神》原著吊兒郎當,都不是拍不好的理由。
就好像生活,必定千瘡百孔,但有態(tài)度的人,一樣可以活得很精彩。
-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