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三彩釉陶瓷器物近些年在國際古董藝術(shù)品市場上有著極高的美學(xué)地位,并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價格也是逐年高漲。而在國內(nèi)市場則由于文物政策的限制、以及審美情趣差異等因素,目前價格遠低于國際市場,未來具有極大的增值空間。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精美的唐代三彩釉陶器吧。
唐代的三彩釉陶是唐代陶瓷生產(chǎn)中的一支獨放異彩的鮮花,是我國古代藝術(shù)寶庫的珍品,它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又是唐代厚葬之風(fēng)的產(chǎn)物。唐三彩雖是陶器,但于一般低溫釉陶不同,它的胎體是白色高嶺土制成,釉料則用數(shù)種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主要有三種:用氧化銅燒成綠色,氧化鐵燒成黃褐色、氧化鈷燒成藍色,并用鉛作為釉的溶劑,利用鉛在燒制過程中的流動性,燒成黃、褚黃、翠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各種色調(diào),斑斕絢麗,使人想見盛唐的風(fēng)采。他的燒造工藝是兩次燒成,先在1100度左右的高溫下燒出素坯,然后再以素?zé)^的胎體上施釉,再經(jīng)900度低溫?zé)伞?/p>
鞏縣窯生產(chǎn)唐三彩的窯址,主要集中在現(xiàn)今河南省鞏義市的大小黃冶村附近,兩村相距約五華里,中間為黃冶河,遺址散布在河兩岸的臺地上,遺址堆積中的器物分生活器皿與像生器皿兩大類。釉色有三彩即唐三彩,有黃彩、綠彩、藍彩等單彩、以及白地藍彩和絞胎裝飾等。動物陶塑均施三彩,生活用器和玩具,除了黃綠藍單彩外,也施三彩。
鞏縣窯生產(chǎn)的三彩器以雙系罐為多。黃彩、綠彩常見于碗、洗之類,單色藍彩,以小碗為多,絞胎器僅見于長方形枕。鞏縣三彩窯址中,生活器皿和玩具比較多,與河南、陜西等唐墓中出土的器物造型、胎、釉等特征上完全相同,證明唐墓明器的一部分是鞏縣窯燒制。唐墓中經(jīng)常出土的三彩馬、三彩駱駝之類的大型釉陶俑,在遺址遺層中則很少見,應(yīng)該不是鞏縣窯燒制的。
洛陽唐墓出土的三彩俑很多,尤其是洛陽的北邙山唐代墓葬區(qū),在20世紀的20-40年代曾出土大量精美的大型三彩俑,所以推測洛陽地區(qū),應(yīng)當(dāng)還有專燒三彩陶俑的窯場,更值得提及的是,西安出土三彩陶器的數(shù)量比洛陽還多,特別是大型的陶俑,不可能從洛陽和鞏縣等遠地運去,據(jù)此推測,西安附近也應(yīng)有窯場燒制三彩器物。
唐三彩器大致可分如下三大類,第一類是生活用器,有瓶、壺、罐、缽、杯、盤、碗、盂、燭臺等10個品種。而每一種又有許多式樣,如瓶,就有雙龍耳瓶、雙系扁瓶、花口瓶、洗口瓶和細頸瓜腹瓶等多種,第二類是俑,人物有貴婦俑、男女侍俑、拉馬俑、文官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動物俑有馬、驢、駱駝、豬、牛、羊、狗,禽有雞鴨等,第三類是居室用具的各種模型,常見的有亭臺樓閣,又有花園中堆砌的假山和水榭,各種房屋、倉庫、廁所、車、柜等等,凡死者生前所享用的事物無不具備。
唐代三彩陶器的制作始于何時?從有紀年的唐墓考察,早于唐高宗時期的唐墓不見出土,這似乎說明三彩陶器始燒于唐高宗時期。三彩器在唐墓中作為一種隨葬品而盛行,大約是在唐高宗至唐玄宗時期(650年至756年)。
出土三彩器重要的紀年墓,按其年代早晚為順序,即有昭陵陪葬鄭仁泰麟德元年(664年)墓。獻陵陪葬號王李鳳上元二年(675年)墓,咸陽北郊契必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墓,西安東郊洪慶村獨孤君妻元氏長慶三年(703年)墓,乾陵陪葬永泰公主神龍二年(706年)墓,乾陵陪葬懿德太子神龍二年(706年)墓,乾陵陪葬章懷太子神龍二年(706年)墓,昭陵陪葬越王李貢開元元年(718年)墓,以及西安西郊鮮于庭誨開元十一年(723年)墓等等。
可見三彩器的制作,至遲在唐高宗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并很快發(fā)展起來。三彩生活用器的出現(xiàn)要早于三彩俑,唐武則天以后的墓葬中三彩俑才較多地出現(xiàn),唐開元天寶年間(713—756年)是燒制三彩陶器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不僅產(chǎn)量大、質(zhì)量高、色彩絢麗、造型多樣而且人體結(jié)構(gòu)準確、形態(tài)逼真、傳神,天寶以后三彩的數(shù)量逐漸減少,至中晚唐以后,三彩器在墓中幾乎沒有出土,而被瓷器所代替。
出土三彩器的地區(qū)除西安、洛陽地區(qū)的唐墓以外,還有江蘇揚州、山西、甘肅兩省的唐墓,其他省區(qū)則很少。這種情況似乎說明,用三彩器物隨葬主要流行于西安和洛陽地區(qū)。
下面請欣賞更精美的唐代三彩器,由于收集圖片眾多,就不逐一標注圖片出處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核實出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