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內(nèi),從上流到下流,相繼有大大小小的渡口,其中著名的渡口有13處。自古到今,這些渡口一直是晉陜豫的交通要沖和軍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 偏關老牛灣古渡(忻州市偏關縣)
這里是黃河與長城第一次握手的地方。
晉西北黃河一線,自古便是古中國傳統(tǒng)的北部邊陲,老牛灣而下,古老的長城與萬古流淌的黃河并肩而行。
但別忘了,老牛灣也曾是著名的黃河古渡口,碼頭上船桅林立,還有客棧、貨棧、酒肆、戲臺……喧囂百里!
2. 西口古渡(忻州市河曲縣)
西口古渡,位于河曲縣城水西門和內(nèi)長城之外,黃河東岸之上。沿岸巨石壘砌,順河而下百余米長。河面寬約三里,彼岸右是內(nèi)蒙古準格爾旗大口渡,左是陜西省府谷縣之大汕渡,當為出河套之進口。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門渡口,歷史上可追溯至漢。據(jù)舊志載,漢桓帝時有大賈資金行至此死,津長埋之。其子尋父至此,津長悉以金還之,帝聞之曰,君子也,遂名“君子津”。
3. 磧口渡(呂梁市臨縣)
磧口渡,位于臨縣城西南48公里的湫水河入黃河河口處,西與陜西省吳堡縣丁家灣隔河相望。該渡口自古就有木船擺渡,清乾隆年間,始有居民在此定居,并逐步發(fā)展為擁有200家商號的商業(yè)集鎮(zhèn),渡口也隨之成為沿河兩岸以至于西至寧陜等地區(qū)的商品轉(zhuǎn)運碼頭。該渡河床系砂石結構,平水期水深5米,河寬250米,流速3米/秒,往返需要90分鐘;洪水期水深11米,河寬500米,流速5米/秒,往返需要120分鐘,全年可通航。磧口為忻州—磧口公路的終點。
4. 黑峪口渡(呂梁市興縣)
黃河流經(jīng)興縣有八十二公里,沿途就有九大渡口,這些渡口大都興起于明代,在清代中葉達到盛期,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晉陜兩省物資流通的重要通道。
興縣的渡口不僅以物資流通而聞名遠近,而且因為興學辦學而名垂后世。幾個渡口各有千秋,其中以黑峪口為最。
當年這里五方雜處,方言不同。碼頭上晝夜船只往來于晉陜之間,有長船從上下游之間運來貨物,南來北往的商客絡繹不絕。渡口上隔一天趕一集,是晉陜兩岸遠近聞名的大集市。
5. 坪上渡口(呂梁市柳林縣)
此地處中陽、石樓及陜西清澗三縣之間,故又名三交。
當年紅軍東征于此強渡黃河,戰(zhàn)斗激烈,拉開了北上抗日的序幕;
周恩來曾蒞臨此地,親自指導建立了山西第一個紅色政權;
劉志丹將軍在三交戰(zhàn)役中血灑疆場,英魂長眠于此……
坪上渡口,是紅軍東征崢嶸歲月的歷史見證!
6. 軍渡渡口(呂梁市柳林縣)
晉陜峽谷中段歷史悠久、較為重要的渡口。
宋太宗趙光義遠征太原時,大軍曾自此東渡黃河;
明武宗巡幸延、綏后,從這里東渡返歸。
軍渡歷來是華北與西北交通咽喉,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陜甘寧邊區(qū)東大門“巨鎖”之稱。
7. 孟門渡(呂梁市柳林縣)
古孟門縣是陜北與晉西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跨河轄今陜西吳堡縣長達近千年,是重要的黃河渡口。
北朝時設有孟門津;
隋唐時期孟門是河西綏州與河東石州的交通要沖;
明清時期是晉商水旱碼頭;
至今仍是兩岸附近百姓來往的主要路徑。
8. 禹門渡(河津市西北)
禹門,又名龍門,故也稱龍門古渡,相傳為夏禹所鑿。
禹門古渡自古為晉陜交通要隘,乃兵家必爭之地。
春秋時期,秦晉韓城大戰(zhàn),秦從禹門東渡擊晉,虜晉惠公;唐高祖李淵曾從禹門渡黃河取關中;明末李自成亦曾由此東渡直搗幽燕,推翻了明代封建王朝……
9. 吳王渡(運城市臨猗縣吳王村)
吳王古渡由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所建。
秦末楚漢相爭,韓信大軍從吳王渡一帶渡河擊魏;
明清兩代,吳王渡上商賈往來,是溝通陜北、西北與晉南之間的一個大碼頭;抗戰(zhàn)時期,日本侵略軍投入重兵爭奪吳王古渡,企圖以此為突破口,打通直入陜北的通道……
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吳王古渡,歷經(jīng)多少興衰,如今依舊常在。
10. 蒲津渡(永濟市西)
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蒲津渡是歷史上的著名古渡口??脊虐l(fā)掘的蒲津渡遺址是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修建的“鐵索連舟固定式曲浮橋”的遺跡。遺址附近還發(fā)現(xiàn)有明代石碑一通和石堤50米。發(fā)掘清理出來的蒲津渡遺跡有鐵牛四尊,各長3.3米,高1.5米,重約50~70噸。每條鐵牛旁各有一鐵人,高約1.9米,重約3噸。南側鐵牛下還發(fā)現(xiàn)有鐵板、鐵柱,鐵牛尾部立有鐵制的七星鐵柱7根。四大鐵牛被譽為“世界之最”。
11. 風陵渡(運城市芮城縣西南)
風陵渡,位于芮城縣城西南43公里處,古稱風陵關或風陵津。風陵渡是黃河大曲處一個非常重要的渡口,自古以來就是晉、秦、豫三省交通要津。春秋時期著名的泛舟之役,秦國運糧船隊經(jīng)渭河即由此入黃河而北上晉都,歷史上又稱秦輸晉粟。從漢代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歷代都在此設立了航運管理機構來維護和管理兩岸的交通事宜。風陵渡的景觀又是舉世聞名。黃河在此由北向東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向東奔向大海。河床開闊,洪濤金波,一望無際。西為潼關,東是中條山,重關危峽,景色秀麗而壯觀。
12. 大禹渡(運城市芮城縣東南)
大禹渡位于芮縣城東南12公里處的神柏峪下。此渡口與河南省的西古驛村相對,自古以來河床穩(wěn)定、擺渡平安方便。臨河處有重建禹王廟碑記,碑云:廟內(nèi)有古柏,地名神柏峪。相傳大禹治河時曾至此,因稱大禹渡。山谷摩崖上刻有“舟于此,出水得”六個大字。相傳禹鑿龍門后,由中條山經(jīng)禹門口來到神柏峪,休息于古柏下。渡河后,宿于隔河相望的禹店村。從大禹渡出發(fā),上行可達龍門、下游可到三門峽大壩,太行、中條南北并峙,大河奔流、氣勢磅礴,兩岸人文景觀盡收眼底。
13. 茅津渡(運城市平陸縣茅津村)
茅津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與風陵渡、大禹渡并稱為黃河三大古渡。
茅津渡設渡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向來為運城鹽運航道。
茅津渡地形險要,歷史悠久,是溝通晉豫兩省的交通要津,也是萬里黃河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渡口。
如果各位去到山西的話,一定不要忘記。
美麗的黃河古渡口,等著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