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語文模擬新題分類匯編專題十 文言文閱讀
專題十
(一)【2014·成都一診】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何琦,字萬倫,司空充之從兄也。祖父龕,后將軍。父阜,淮南內(nèi)史。
琦年十四喪父,哀毀過禮。性沈敏有識度,好古博學,居于宣城陽谷縣,事母孜孜,朝夕色養(yǎng)。常患甘鮮不贍,乃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選補宣城涇縣令。司徒王導引為參軍,不就。及丁母憂,居喪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殯,為鄰火所逼,煙焰已交,家乏僮使,計無從出,乃匍匐撫棺號哭。俄而風止火息,堂屋一間免燒,其精誠所感如此。
服闋,乃慨然嘆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謂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實利微祿,私展供養(yǎng)。一旦煢然,無復恃怙,豈可復以朽鈍之質(zhì)塵默清朝哉!于是養(yǎng)志衡門,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書自娛。不營產(chǎn)業(yè),節(jié)儉寡欲,豐約與鄉(xiāng)鄰共之。鄉(xiāng)里遭亂,姊沒人家,琦惟有一婢,便為購贖。然不為小謙,凡有贈遺,亦不茍讓,但于己有余,輒復隨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動,不占卜,無所事。
司空陸玩、太尉桓溫并辟命,皆不就。詔征博士,又不起。簡文帝時為撫軍,欽其名行,召為參軍,固辭以疾。公車再征通直散騎侍郎、散騎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笢貒L登琦縣界山,喟然嘆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養(yǎng)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恆以述作為事,著《三國評論》,凡所撰錄百許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注】①默,通“墨”。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事母孜孜,朝夕色養(yǎng)
B.?;几术r不贍
C.服闋,乃慨然嘆日
D.不營產(chǎn)業(yè)
8.B【解析】文言實詞可將其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分析。即將解釋代入句子看看是否說得通。多數(shù)情況下,按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解釋的,是錯誤的。B.贍:富足。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乃匍匐撫棺號哭
B.非謂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
C.便為購贖
D.率意而動
9.C【解析】四川卷文言虛詞的考查,對照句出自中學教材??筛鶕?jù)對相對熟悉的教材中的句子的理解,先判斷出對照句中加點的虛詞的含義,再代入選文中的對應句,看看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C.均為介詞,可譯為“替、給”;A.副詞,于是、就/副詞,竟然;B.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介詞,因為;D.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連詞,表承接。
10.把第1卷中文言文畫橫線的甸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解析】文言文翻譯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翻譯時要特別留意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它們往往是采分點。(1)譯出大意2分,落實“煢”“怙”各1分。(2)譯出大意2分,落實“遺”“茍”各1分。
11.第1卷文言文中何琦高尚的德行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請簡要概括。(5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nèi)容要點,屬于定向篩選?;卮饡r要根據(jù)傳主的言行概括。傳主何琦孝敬母親,節(jié)儉,樂善好施,淡泊名利,注重修身養(yǎng)性,都是其品德高尚的表現(xiàn)。
文言文參考譯文
何琦,字王倫,司空何充的堂兄,祖父何龕,是后將軍,父親何阜,是淮南內(nèi)史。何琦,十四歲喪父,悲傷哀痛,超過了應有的禮節(jié)。性情沉穩(wěn)敏捷,有見識,好古而博學,居住在宣城陽谷縣,侍奉母親孜孜不倦,早晚都是和顏悅色地伺候。常常擔心甘鮮的食物匱乏,于是出任州郡主簿,舉薦孝廉,授予郎中,后來選補為宣城涇縣縣令。司徒王導舉薦他作參軍,不就任。等到遭遇母親去世,居喪期間無聲流淚,拄著拐杖才能起身,棺材停放在靈堂里,鄰居遭遇火災,煙火蔓延過來,家中無人可使,實在沒有辦法,就只有爬到棺材前嚎啕大哭。一會兒,風?;鹣?,只有一間堂屋免于火災,她他的精誠所至就是這樣。
服喪期間,感慨嘆息說:我出去做官的原因,不是我之所以去做官,不是說我有一點微末的才能來逞獻智謀力量,其實是圖微薄的俸祿,來供養(yǎng)(母親)。一旦(我)孑然一身,沒有了父母,怎么還可用愚鈍之身來玷污清明的朝代呢?于是在簡陋的屋子里修養(yǎng)心志,不與外人交往,玩弄典籍,用彈琴讀書的方式來愉悅自己。不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節(jié)儉寡欲,與鄉(xiāng)鄰共享豐儉。鄉(xiāng)里遭遇動亂,姐姐淪落他家,何琦只有一個婢女,就以她贖取其姊。然而不做小的謙讓,凡是有人贈送東西,也不隨便推讓,只要對于自己來說有剩余,又隨即把他們散發(fā)出去。隨心做事,任意舉動,不占卜,也不從事什么職業(yè)。
司空陸玩、太尉桓溫都爭招聘命,都不就任。詔書征召他做博士,又不出任。簡文帝時擔任撫軍,敬佩他的名望德行,又召任參軍,以病為由,堅決推辭。公車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騎侍郎、散騎常侍,不肯動身。由此,君子都仰慕他的德行,沒有人能使他屈從。桓溫曾經(jīng)登上何琦縣界是的山,嘆息道:此山南面有人啊,何公真可謂知足知足的人。
何琦善于養(yǎng)生,到老不衰,穿粗布衣服,吃粗糙雜糧,一直以著述立說為事,著有《三國評論》,一共撰寫收錄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傳于世。死年八十二歲。
12.【2014·成都一診】請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8處)(4分)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乙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盡心上》)
12.(4分)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解析】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理解大意,在此基礎(chǔ)上,可根據(jù)標志詞輔助斷句。如“曰”“矣”“哉”等后可斷開;并列結(jié)構(gòu)中間可斷開。此題“曰”后斷開;兩個“與”前斷開;“聞”“見”對舉,斷開。
(二)【2014·綿陽二診】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士君子取友豈不當自慎哉!得數(shù)賢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確然能辨人之涇渭,則不如不與人見。然天下無塊然獨處之人,勢不能不出而與人見也。士君子處此難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貲,先世有義聲,屋以內(nèi)多藏書,外多良田。年十數(shù)齡,有聲邑里;長,肆力為古文詞,雖不中有司尺度,而聲名盛。然是時,此公但閉戶讀書,固不出與人見也。后,去而之秣陵,欲盡交東南士,東南士亦愿交此公。此公以為:“世且亂,吾當見天子,慷慨言當世事。彼經(jīng)生何足語,會求其人于屠狗間?!庇谑且嫔⒔鸾Y(jié)客,遂為廣陵兒所紿。 是時邊事急,廣陵兒諷此公出家資,備公家緩急。久之,事卒不濟,而金垂盡。嗒然與世無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復事事,產(chǎn)益落,所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無聊,不數(shù)年,病矣。 歲在辛未,予自大梁來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詩,語亮曰:“此間有盛此公,工為詩,兒識之?!绷烈蛞愿该淮斯?。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視。予竊憂之,諷其勿讀書飲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會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別予歸,意愴然,若不復與予見者。予私以為予當復見之,孰意遂不復見耶?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憤激,家益窘乏,無從得醫(yī)藥,于是遂長盲矣。嘗以書寄予大梁,至數(shù)千言。言“子當不長貧賤。他日擁節(jié)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當為我書石曰'盛此公埋骨處’,予愿足矣!他則子之事也,予何言?!庇璧闷鋾?,忽忽如失者數(shù)日,知此公將不永矣。 不數(shù)日,兇問至,予為位哭之。會予官山東,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會亂甚,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歸,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謹。一老仆,樵以供兩孀婦,糠豆不贍,裋褐不完,敗屋數(shù)楹,不蔽風雨。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極耶!予解橐金,復促掾往,贖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書“盛此公埋骨處”,從其生時請也。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固不出與人見也 B.遂為廣陵兒所紿 C.廣陵兒諷此公出家資 D.他日擁節(jié)江上 8. A【解析】此題用代入法,即將加點字的解釋代入句子中,放到選文中,看看是否講得通。A.固:堅決。 9.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則不如不與人見 B.若不復與予見者 C.予墓在焉 D.贖其田之易人者 9.A【解析】此題對照句出自教材??上扰袛鄬φ站渲屑狱c字的意思和用法,再代入選項另一個句子中進行比對。A.則:連詞,用于假設復句后分句,表結(jié)果,“那么”。B.若:動詞,好像/代詞,你。C..焉:代詞,相當于之,“那里”/語氣詞,無意義。D.之: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結(jié)構(gòu)助詞,連接主謂,取消獨立性。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年十數(shù)齡,有聲邑里;長,肆力為古文詞,雖不中有司尺度,而聲名盛。(5分) (2)會予官山東,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會亂甚,又不果行。(5分) 10.(1)盛此公十幾歲的時候,在鄉(xiāng)里就有名聲,長大之后,努力寫作具有古風的文章,雖然其文章不符合(一些)官吏的標準,但他的名氣卻很大。(5分,畫線處各1分,大意1分) (2)恰好當時我正在山東做官,不能夠立刻趕到秣陵。等到我趕到秣陵,想去拜見盛此公的母親,剛好碰上時局非常動蕩,又最終沒有去成。(5分,畫線處各1分,大意1分)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先通讀全文,初步弄懂大意后,再精讀劃線句子前后內(nèi)容,重點研讀劃線的句子,在弄懂大意后,抓住關(guān)鍵字詞,準確翻譯。兩個小題的得分點分別是:(1)聲、肆力、中、尺度;(2)即、比、省、不果行。 11. 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說“士君子取友豈不當自慎哉”,作者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 (3分) 答: 11.(3分)①得數(shù)賢人,不足匡勷不逮;②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③盛此公為廣陵兒所紿。(3分,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題干引句在選文開頭,作為一篇書序,開頭大多先對作者進行概括或評價。選文開頭總領(lǐng)全文,緊隨其后對作者的觀點進行了闡述。借助分號,可篩選出兩個答案要點。第二段寫了盛此公被廣陵人所騙,對應了第一段分號后的觀點,是事實論據(jù)。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士君子交友難道不應該謹慎嗎?得幾個道德學問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夠幫助彌補不足、糾正過錯;得一個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輩子的德行事業(yè)就全完了。所以如果不能正確地分辨一個人是賢還是不賢,那么就不如不跟這個人相見。但天下沒有孤獨一生不與人相交往的人,按這樣的情勢,那么又不能不出家門而與其他的人相見。士君子面對這樣的境況,真是難啊! 南陵盛此公家特別富有,祖上有德義的名聲,家中藏有很多書,擁有很多良田。盛此公十幾歲的時候,在鄉(xiāng)里就有名聲,長大之后,努力寫作具有古風的文章,雖然其文章不合于(一些)官吏的標準,但他的名氣卻很大。但這個時候,盛此公只是閉門讀書,堅決不出門與人交往。后離開南陵到了秣陵,想與所有的東南名士結(jié)交,東南的名士們也愿意與盛此公結(jié)交。盛此公認為:“世道將亂,我應該面見皇帝,正義凜然地發(fā)表對現(xiàn)在形勢的看法。那些專學一經(jīng)的書生哪里值得跟他們交流,我一定會從下層社會中尋到豪杰人物?!币虼耸⒋斯桨l(fā)散發(fā)錢財,交結(jié)豪俠之人,竟然被一個廣陵人欺騙。 當時邊界軍情緊急,那個廣陵人就勸說盛此公拿出家產(chǎn),預備著國家發(fā)生危急時有急用。過了很久,事情最終不成功,但是錢財卻快花完。盛此公非常沮喪,因為與世俗不合,于是就退回鄉(xiāng)里,鄉(xiāng)里的人又嗤笑他。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家道越來越?jīng)]落,所寫的文章更加跟官吏的標準不相合。失意無聊,沒過多少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 辛未年,我從大梁來到秣陵探望父親大人,父親大人喜歡盛此公的詩,對我說:“這個地方的盛此公詩寫得很好,你去結(jié)識他。”我于是因父親的話去與盛此公結(jié)交。第二年,盛此公患上眼疾,有可能失明。我暗地里為此感到擔憂,勸他不要讀書喝酒。盛此公說:“如果不讀書喝酒,不如就讓眼睛瞎了?!鼻∏∈⒋斯@時候眼疾很嚴重,又惦記他的老母親,于是告別我回南陵去,神情凄慘,好像不再與我相見的樣子。我自以為我應該會再次見到盛此公,誰想到最后竟然真的不能再見?。?/p> 盛此公因為眼睛一直不好,越發(fā)憤激,家境越發(fā)困窘,沒錢請醫(yī)生買藥,于是就瞎了。他曾經(jīng)給在大梁的我寄信,信長達幾千個字。信中說到:“您應該不會一直貧賤下去,有朝一日持節(jié)江上,從南陵路過,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邊,我的墳墓就在那里。你要替我在墓碑上寫'盛此公埋骨處’。我的心愿就滿足了!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還說什么呢。”我得到他的信,一連幾天都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將不久于人世了。 沒過多久,盛此公的死訊就傳到我這里,我為他制作了靈牌,為他的去世痛哭流涕。恰好當時我正在山東做官,不能夠立刻趕到秣陵。等到我趕到秣陵,想去拜見盛此公的母親,剛好碰上時局動蕩不安,又最終沒有去成。于是派遣下屬去看望盛此公的母親。下屬回來后,對我說,盛此公的母親要滿八十歲了,他的妻子非常孝順。有一個老仆人,靠砍柴來供養(yǎng)這兩個寡婦,吃穿都不充足,幾間破房子,還不能夠遮風擋雨。唉!蒼天??!是誰讓盛此公落到這步田地呢!我拿出自己的錢財,又催促下屬去看望盛家,把他們賣給其他人的田地贖回來,幫襯盛家的衣食。又買石頭,寫信給南陵令讓他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寫了“盛此公埋骨處”幾個字,遵從他生前的請求。 12. 用斜線(/)給下面的文段斷句。(限8處)(4分) 孔 子 謂 南 宮 敬 叔 曰 吾 聞 老 聃 博 學 知 古 通 禮 樂 之 原 明 道 德 之 歸則 吾 師 也 今 將 往矣 敬 叔 與 俱 至 周 問 禮 于 老 聃 訪 樂 于 萇 弘。 12.(4分)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學知古/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敬叔與俱至周/問禮于老聃/訪樂于萇弘。(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觀周》) (2處1分;共4分)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斷句需先通讀幾遍,讀懂大意后,再借助標志詞輔助斷句。此題中的“曰”“也”“矣”后需斷開;“吾”“則”前需斷開。對舉的句子如“通……明……”和“問……訪……”需斷開。 參考譯文:孔子對南宮敬叔說:“我聽說老子博古通今,通曉禮樂的起源,明白道德的歸屬,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師,現(xiàn)在我要到他那里去?!蹦蠈m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國??鬃酉蚶献釉儐柖Y,向萇弘詢問樂。 (三)【2014年湖北八校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孝文八年,上憐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歲,乃封子安為阜陵侯,子勃為安陽侯,子賜為陽周侯,子良為東成侯。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鄙下勚?,乃嘆曰:“堯舜放逐骨肉,周公殺管蔡,天下稱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豈以我為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陽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謚淮南王為厲王,置園復如諸侯儀。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復故城陽。上憐淮南厲王廢法不軌,自使失國蚤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勃為衡山王,陽周侯賜為廬江王,皆復得厲王時地,參分之。東城侯良前薨,無后也。 孝景三年,吳楚七國反,吳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發(fā)兵應之。其相曰:“大王必欲發(fā)兵應吳,臣愿為將?!蓖跄藢傧啾;茨舷嘁褜⒈?,因城守,不聽王而為漢;漢亦使曲城侯將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吳使者至廬江,廬江王弗應,而往來使越。吳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堅守無二心。 孝景四年,吳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為貞信,乃勞苦之曰:“南方卑濕。”徙衡山王王濟北,所以褒之。及薨,遂賜謚為貞王。廬江王邊越,數(shù)使使相交,故徙為衡山王,王江北。淮南王如故。 淮南王安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天下。時時怨望厲王死,時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為太尉,乃逆王霸上,與王語曰:“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誰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金財物。陰結(jié)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 建元六年,彗星見,淮南王心怪之?;蛘f王曰:“先吳軍起時,彗星出長數(shù)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長竟天,天下兵當大起?!蓖跣囊詾樯蠠o太子,天下有變,諸侯并爭,愈益治器械攻戰(zhàn)具,積金錢賂遺郡國諸侯游士奇材。諸辨士為方略者,妄作妖言,諂諛王,王喜,多賜金錢,而謀反滋甚。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辯。王愛陵,常多予金錢,為中诇長安,約結(jié)上左右。元朔三年,上賜淮南王幾杖,不朝?;茨贤跬鹾筝?,王愛幸之。王后生太子遷,遷取王皇太后外孫修成君女為妃。王謀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內(nèi)泄事,乃與太子謀,令詐弗愛,三月不同席。王乃詳為怒太子,閉太子使與妃同內(nèi)三月,太子終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書謝歸去之。王后荼、太子遷及女陵得愛幸王,擅國權(quán),侵奪民田宅,妄致系人。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答案:A.徙:調(diào)動官職 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表現(xiàn)劉安有謀反之心的一項是( 答案:B 解析:④是諸辯士為獲得金錢而故意編造荒誕的邪說;⑤太子劉遷娶修成君女為妃并不是為了方便謀反。 10.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淮南厲王因廢棄王法圖謀不軌而失國早死,但他的四個兒子卻都被孝文帝封為侯,其中三個兒子后來又被封為王。 B.“七國之亂”時,淮南王劉安想起兵響應亂軍,但廬江王劉賜、衡山王劉勃卻對朝廷忠心耿耿,并無二心,所以這兩人后來都得到了褒獎。 C.淮南王劉安為人儒雅,喜歡讀書彈琴,不喜歡騎馬放狗打獵;還暗地里做了許多好事安撫百姓,因而“仁義”的美名傳播于天下。 D.劉陵是淮南王心愛的女兒,常常從淮南王那里得到很多錢;但也因為受到寵愛而專橫跋扈,侵占百姓的田宅,甚至造成多人死亡。 答案:A解析:B原文:廬江王劉賜“往來使越”,且“褒之”是對衡山王劉勃;C原文說劉安“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天下”,沒有“暗地里做了許多好事”的信息,且“行仁義,天下莫不聞”是他的好友武安侯田蚡的話;D“造成多人死亡”無根據(jù)。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孝文帝八年(前172),皇上憐憫淮南王,淮南王有兒子四人,年齡都是七、八歲,于是封其子劉安為阜陵侯,其子劉勃為安陽侯,其子劉賜為陽周侯,其子劉良為東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168),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厲王的遭遇說:“一尺麻布,尚可縫;一斗谷子,尚可舂(chōng)。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皇上聽到后,就嘆息說:“堯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殺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稱贊他們賢明。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能不因私情而損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難道認為我是貪圖淮南王的封地嗎?”于是徙(xǐ)封城陽王劉喜去統(tǒng)領(lǐng)淮南王的故國,而謚(shì)封已故淮南王為厲王,并按諸侯儀制為他建造了陵園。 孝文帝十六年(前164),皇上遷淮南王劉喜復返城陽故地?;噬习z淮南厲王因廢棄王法圖謀不軌,而自惹禍患失國早死,便封立他的三個兒子:阜陵侯劉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劉勃為衡山王,陽周侯劉賜為廬江王,他們都重獲厲王時封地,三分共享。東城侯劉良此前已死,沒有后代。 孝景帝三年(前154),吳楚七國舉兵反叛,吳國使者到淮南聯(lián)絡,淮南王意欲發(fā)兵響應。淮南國相說:“大王如果非要發(fā)兵響應吳王,臣愿為統(tǒng)軍將領(lǐng)?!被茨贤蹙桶衍婈牻唤o了他?;茨蠂嗟玫奖鴻?quán)后,指揮軍隊據(jù)城防守叛軍,不聽淮南王的命令而為朝廷效勞;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吳國使者來到廬江,廬江王不肯響應,而派人與越國聯(lián)絡。吳國使者往衡山,衡山王效忠朝廷,堅守城池毫無二心。 孝景帝四年(前153),吳楚叛軍已被破敗,衡山王入朝,皇上認為他忠貞守信,便慰勞他說:“南方之地低洼潮濕。”改任衡山王掌管濟水以北的地區(qū),以此作為褒獎。他去世后便賜封為貞王。廬江王的封地鄰近越國,屢次派遣使臣與之結(jié)交,因此被北遷為衡山王,統(tǒng)管長江以北地區(qū)。淮南王依然如故。 淮南王劉安的性情喜好讀書彈琴,不愛射獵放狗跑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來安撫百姓,流播美譽于天下。他常常怨恨厲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沒有機會。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入京朝見皇上。與他一向交好的武安侯田蚡(fén),當時做太尉。田蚡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訴他說:“現(xiàn)今皇上沒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親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贈武安侯金銀錢財物品?;茨贤醢抵薪Y(jié)交賓客,安撫百姓,謀劃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慧星出現(xiàn),淮南王心生怪異。有人勸說淮南王道:“先前吳軍起兵時,慧星出現(xiàn)僅長數(shù)尺,而兵戰(zhàn)仍然血流千里?,F(xiàn)在慧星長至滿天,天下兵戰(zhàn)應當大興。”淮南王心想皇上沒有太子,若天下發(fā)生變故,諸侯王將一齊爭奪皇位,便更加加緊整治兵器和攻戰(zhàn)器械,積聚黃金錢財賄贈郡守、諸侯王、說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辯的人為淮南王出謀劃策,都胡亂編造荒誕的邪說,阿諛逢迎淮南王?;茨贤跣闹惺謿g喜,賞他們很多錢財,而謀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兒名劉陵,她聰敏,有口才。淮南王喜愛劉陵,經(jīng)常多給她錢財,讓她在長安刺探朝中內(nèi)情,結(jié)交皇上親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皇上賞賜淮南王幾案手杖,恩準他不必入京朝見?;茨贤跬鹾竺保╰ú),淮南王很寵幸她。王后生太子劉遷,劉遷娶王皇太后外孫修成君的女兒做妃子?;茨贤醪邉澲圃熘\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后向朝中泄露機密,就和太子策劃,讓他假裝不愛妃子,三個月不和她同席共寢。于是淮南王佯裝惱怒太子,把他關(guān)起來,讓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終不親近她。妃子請求離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后荼、太子劉遷和女兒劉陵受淮南王寵愛,專擅國權(quán),侵奪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無辜之人。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老子曰: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 [答案]老子曰: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 【斷句譯文】 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lǐng)先;將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四)【2014·新余期末質(zhì)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李斯論 (清)姚鼐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于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shù)世,兼并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嚴法久矣,其后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shù)將不出于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 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庭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后人,而彼宴然①無與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諫逐客②,其始之不同術(shù)也,而卒出于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shù)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①宴然:安閑的樣子。②諫逐客:秦始皇曾發(fā)布逐客令,驅(qū)逐六國來到秦國做官的人,李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提出了反對意見。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B.滅三代法而尚督責 C.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 D.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 10.【答案】D 【解析】易:改變。《墨子·兼愛》“既以非之,何以易之”中的“易”即“改變”義。A項“一”作“完全”解,可聯(lián)系《岳陽樓記》“而或長煙一空”中的“一”,義同。B項“尚”的意思與《墨子·尚賢》“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中的“尚”義同。C項“勸”義同《荀子·勸學》中的“勸”義同。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因秦國地形便利/因人之力而蔽之 B.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若屬皆且為所虜 C.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均之二策 D.不亦遠乎/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1.【答案】A 【解析】因:介詞,憑借。B所:所經(jīng)歷的人/被動。C之:代詞,他/代詞,這。D乎:表反問語氣/表揣測語氣。 12.下列各句中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認為李斯以荀卿之學輔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亂,作者則認為李斯是完全舍棄了荀子的學說,李斯的做法只不過是追隨時勢罷了。 B.作者由論李斯事秦進而泛論人臣事君的問題,強調(diào)為臣者對于國君的“悖謬無義”之政,不應為自身的富貴而阿附甚至助長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論的不可“趨時”,“中侈君張吾之寵”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D.文章開頭擺出蘇軾的觀點,然后通過對秦國發(fā)展歷史的分析,駁斥了蘇說的謬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論證嚴密,逐層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論。 12.【答案】C 【解析】此文主旨在論封建的為臣之道,但其所論不可“趨時”,“中侈君而張吾之寵”的道理,在現(xiàn)代社會也可借以為鑒。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了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 譯文: (2)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譯文: (3)其始之不同術(shù)也,而卒出于同者,豈其本志哉 譯文: 13.(1)【答案】李斯猜測試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這不足以投合那殘暴放縱的君主而擴大自己獲得的恩寵。 【解析】關(guān)鍵點:逆探、非、中、張。 (2)【答案】他認為天下人將會諒解我對于我的國君的無可奈何(或沒有辦法),而不怪罪我。 【解析】關(guān)鍵點:狀語后置、賓語前置、句意。 (3)【答案】他開始的時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國方略,然而最終做法與商鞅相同,難道那還是他本來的心志嗎! 【解析】關(guān)鍵點:其、卒、反問語氣、句意。 【參考譯文】 蘇軾認為李斯用荀子的學說擾亂天下,這是不正確的。秦擾亂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學說侍奉秦國。 在秦國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燒《詩》《書》,明確法家治國的理念,設置藏奸不告之罪及連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國來游以求仕進的人。憑借著秦國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國方法,富強了幾代,兼并了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時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罷了,雖然李斯協(xié)助他,說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亂,然而假使李斯不說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來就會自己去做而不厭倦。為什么呢?秦朝滿足于刻薄寡恩并覺得嚴峻的刑法帶來方便已經(jīng)很久了,這之后世代便習以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測試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這不足以投合那殘暴放縱的君主而擴大自己獲得的恩寵。因此他完全舍棄了自己的老師荀子的學說,而實施了商鞅的學說;掃除去掉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為來實施統(tǒng)治,焚燒《詩》《書》,坑殺有學問的人,毀滅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來責罰眾人,李斯不是實行他的學說啊,不過時趨奉現(xiàn)實的主子罷了。假若他所經(jīng)歷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國之法將不會從商鞅之法中出來,這不是因為他要做仁愛之事,也是因為他趨奉現(xiàn)實的主子罷了。 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無論他們有沒有學問見識,就算學問見識很恰當?shù)模麄兛匆娮约旱膰鍪?,不合常理、不講正義,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皺著眉頭,卻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聲譽,明知他不講正義卻勉勵他去做,認為天下人將原諒我對國君這樣是無可奈何的,而不會怪罪我;明知他將失去國家而去做的,是認為應該我身或許可以免于懲罰啊。況且小人雖然明知世道將會出現(xiàn)混亂,然而終究不因此改變眼前的富貴,而因為富貴的考慮,招致天下的混亂,本來就想終身安享富貴歡樂,而將禍患留給后人,他自己卻安閑得像沒有制造禍患的人一般。唉!秦朝還沒有滅亡李斯先遭受五刑滅了三族,這是上天要誅殺惡人,也有一定的時候并且是報應可靠的?。?/p> 況且人有做善事從別人那里接受教誨的,沒聽說做壞事也一定要從別人那里學來的。荀子稱頌先王并且贊揚儒學治世的功效,雖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體上還是找到了太平社會的關(guān)鍵。而蘇軾認為李斯為害天下、罪行涉及到公卿,不也太遠了嗎?實行他的學說而為害秦朝的,是商鞅?。簧釛壦膶W說而為害秦朝的,是李斯啊。商君禁止游學世族的游歷,而李斯勸諫秦王不要驅(qū)逐客卿,他開始的時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國方略,然而最終做法與商鞅相同,難道那還是他本來的心志嗎!宋代的時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學,設置熙寧新法,他之后章敦、曾布、張商英、蔡京這些人,何嘗學習的是王安石的學說呢?因而認為王安石的新政促使了宋朝的滅亡,這和李斯的事情很類似,那世俗的說法法家的學說足以滅到別人的國家,本來也是。 我認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國君的隱情,一切全部從滿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這樣的人是最可怕的啊! (五)【2014·吉安調(diào)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人也。秀少好學,有風操,八歲能屬文。叔父徽有盛名,賓客甚眾。秀年十余歲,有詣徽者,出則過秀。然秀母賤,嫡母宣氏不之禮,嘗使進饌于客,見者皆為之起。秀母曰:“微賤如此,當應為小兒故也?!毙现?,后遂止。時人為之語曰:“后進領(lǐng)袖有裴秀?!?/p> 渡遼將軍毋丘儉嘗薦秀于大將軍曹爽,爽乃辟為掾,襲父爵清陽亭侯,遷黃門侍郎。爽誅,以故吏免。頃之,為廷尉正,歷文帝安東將軍及衛(wèi)將軍司馬,軍國之政,多見信納。 帝之討諸葛誕也,秀與尚書仆射陳泰、黃門侍郎鐘會以行臺從,豫參謀略。魏咸熙初,厘革憲司。時荀顗定禮儀,賈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秀議五等之爵,自騎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初,文帝未定嗣,而屬意舞陽侯攸。武帝懼不得立,問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撫軍①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庇墒鞘雷幽硕?。 武帝既即王位,拜尚書令。時安遠護軍郝詡與故人書云:“與尚書令裴秀相知,望其為益?!庇兴咀嗝庑愎?,詔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諸我,此古人所難。交關(guān)人事,詡之罪耳,豈尚書令能防乎!其勿有所問。”司隸校尉李熹復上言,騎都尉劉尚為尚書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秀。詔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勛績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秀儒學洽聞,且留心政事。當禪代之際,總納言之要,其所裁當,禮無違者。又以職在地官,以《禹貢》山川地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后世說者或強牽引,漸以暗昧。于是甄擿舊文,疑者則闕,古有名而今無者,皆隨事注列,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 秀創(chuàng)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為故事。在位四載,為當世名公。服寒食散,當飲熱酒而飲冷酒,泰始七年薨,時年四十八。 【注】①中撫軍:即晉武帝司馬炎。 (選自《晉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五,有刪節(jié))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詣徽者,出則過秀 B.爽乃辟為掾,襲父爵清陽亭侯 C.魏咸熙初,厘革憲司 D.后世說者或強牽引,漸以暗昧 【答案】B 【解析】辟:征召。《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中的“辟”與此義同。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宣氏知之,后遂止/不知老之將至 B.爽誅,以故吏免/以吾一日長乎爾 C.由是世子乃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答案】B 【解析】兩個“以”都是“因為”的意思。A之,前一個,指示代詞,這件事;后一個,用在主謂間。C乃,前一個,副詞,才;后一個,副詞,竟然。D焉,前一個,句末語氣詞,后一個,兼詞,于此。 10.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裴秀“有勛績于王室”的一組是 ①微賤如此,當應為小兒故也 ②軍國之政,多見信納 ③由是世子乃定 ④與尚書令裴秀相知,望其為益 ⑤古有名而今無者,皆隨事注列 ⑥總納言之要,其所裁當,禮無違者 A.①②⑤ 【答案】C 【解析】①④⑤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秀母賤,嫡母宣氏不之禮,嘗使進饌于客,見者皆為之起。 譯文: (2)武帝懼不得立,問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 譯文: (3)秀創(chuàng)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為故事。 譯文: 11.(1)【答案】然而裴秀母親出身微賤,嫡母宣氏對她無禮,曾讓她給客人端飯菜,客人見她后都站起來致禮。 【解析】得分點:賤,不之禮,使(之)進,句意。 (2)【答案】武帝擔心不能夠被確立為嗣子。就問裴秀說:“人有沒有相貌之說?”于是把自己奇特的相貌給他看。 【解析】得分點:立,被確立;因,于是;示,給……看;句意。 (3)【答案】裴秀創(chuàng)建了朝廷禮儀,廣泛陳述刑法政令,朝廷多遵從采用,當作先例。 【解析】得分點:陳,遵用,故事,句意。 【參考譯文】 裴秀字季彥,是河東聞喜人。裴秀從小好學,有風度節(jié)操,八歲就能寫文章。他的叔父裴徽很有名望,賓客很多。裴秀十多歲時,有拜訪裴徽的人,出來時順便拜訪裴秀,然而裴秀母親出身微賤,嫡母宣氏對她無禮,曾讓她給客人端飯菜,客人見她后都站起來致禮。裴秀的母親說:“我這么微賤,(客人看得起)是因為我兒子的緣故啊!”宣氏得知后,才不再這么做。當時人們都稱贊他說:“裴秀是青年中有領(lǐng)導才能的人?!?/p> 渡遼將軍毋丘儉曾向大將軍曹爽推薦裴秀,曹爽于是征召裴秀為屬官,繼承父親清陽亭侯的爵位,后升任黃門侍郎。曹爽被誅殺,裴秀因為是他的舊屬被罷官。不久,裴秀出任廷尉正,文帝時,歷任安東及衛(wèi)將軍司馬,提出的有關(guān)軍國大事的意見,多被采納。 文帝討伐諸葛誕時,裴秀和尚書仆射陳泰、黃門侍郎鐘會都以行臺的身份隨從文帝,出謀劃策。魏咸熙初年,改革法制官署。當時荀顗負責修定禮儀,賈充修定法律,裴秀負責改革官制。裴秀建議分爵位為五等,自騎督以上六百多人都受封。 當初,文帝還未定繼承人時,曾有意立舞陽侯司馬攸。武帝擔心不能夠被確立為嗣子。就問裴秀說:“人有沒有相貌之說?”于是把自己奇特的相貌給他看。裴秀后來就對文帝說:“中撫軍在世人中有德望,又有這樣天生的標記,定非做人臣的相貌啊!”從此世子才被定下來了。 武帝登王位后,授裴秀為尚書令。當時安遠護軍郝詡在給老朋友的信中說:“我與尚書令裴秀相互了解,看到他謀私利。”有關(guān)官吏上奏皇帝免除裴秀的官職?;实巯略t說:“不能防止不加罪人,這是古人也困難的。在人際交往關(guān)系上,郝詡是有過錯的,尚書令怎能防范呢?不要過問這件事了?!彼倦`校尉李熹又上奏,說騎都尉劉尚給尚書令裴秀占據(jù)官府田地,請求限制裴秀行動自由?;实墼t書又表示裴秀輔佐朝廷政事,于王室有功,不能因有小毛病就掩蓋了大功德,派人推究劉尚的罪責而解除對裴秀的限制。 裴秀的儒學學識深厚,見聞廣博,并且關(guān)心國家大事,在禪代之時,總匯納言官的意見,所做的裁決,沒有違背禮教之處。又因為他職務是地官,認為《禹貢》書中的山川地名,由來已久,變化很多。后世說法中有的牽強附會,因而逐漸令人不明白。于是裴秀甄別選取過去的文獻,有疑點的就缺而不論,只有古代名稱而現(xiàn)在沒有的,都加以注明列出。撰著《禹貢地域圖》十八篇,上奏皇帝,收藏在秘府。 裴秀創(chuàng)建了朝廷禮儀,廣泛陳述刑法政令,朝廷多遵從采用,當作先例。他在位四年,是當時有名的大臣。裴秀穿衣單薄吃飯不按時,該喝熱酒時他喝了冷酒,不幸于泰始七年逝世,終年四十八歲。 (六)【2014·景德鎮(zhèn)質(zhì)檢】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題。 《荊溪集》序 楊萬里 予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后山(北宋著名詩人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于唐人。學之愈力,作之愈寡。嘗與林謙之屢嘆之,謙之云:“擇之之精①,得之之艱,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詩人蓋異病而同源也,獨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之春,上塈壬午(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止有詩五百八十二首,其寡蓋如此。 其夏之官荊溪,既抵官下,閱訟牒,理邦賦,惟朱墨之為親,詩意時往日來于予懷,欲作未暇也。戊戌三朝,時節(jié)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忽若有窹,于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后欣如也。試令兒輩操筆,予口占數(shù)首,則瀏瀏焉無復前日之軋軋矣。自此,每過午,吏散庭空,即攜一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狀物),步后園,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蓋詩人之病去體將有日矣方是時不惟未覺作詩之難亦未覺作州之難也。 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試匯其稿,凡十又四月,而得詩四百九十二首。予亦未敢出已示人也。今年備官宮府掾,故人鐘君將之自淮水移書于予曰:“荊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無難者,今難十倍不啻!子荊溪之詩,未可以出歟?”予一笑,抄以寄之云。 淳熙丁未(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廬陵楊萬里廷秀序。 【注釋】①指從眾多流派中選擇某一家或幾家做學習對象,又單單學習模仿所選對象特別擅長的一體。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止有詩五百八十二首,其寡蓋如此 B.詩意時往日來于予懷,欲作未暇也 C.試令兒輩操筆,予口占數(shù)首 D.廬陵楊萬里廷秀序 10.【答案】D 【解析】序:名詞動用,解為“作序”。A項“止”與《狼》“擔中肉盡,止有剩骨”中的“止”同義。B項“暇”在現(xiàn)代漢語仍保留此義。C項詩《口占一絕》題中“口占”即用此義。 11.下列句子編為四組,都能體現(xiàn)楊萬里克服“詩人之病”的一組是 ①學之愈力,作之愈寡 ②擇之之精,得之之艱 ③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 ④詩意時往日來于予懷,欲作未暇也 ⑤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 ⑥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 A.①③④ 11.【答案】C 【解析】①②都是“詩人之病”的表現(xiàn)。④句講自己作詩曾經(jīng)有靈感,只是沒有時間,與“詩人之病”無關(guān)。用排除法,可得答案。 12.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蓋詩人之病去體∕將有日矣∕方是時不惟未覺∕作詩之難亦未覺∕作州之難也 B.蓋詩人之病∕去體將有日矣∕方是時不惟∕未覺作詩之難∕亦未覺作州之難也 C.蓋詩人之病∕去體將有日矣∕方是時∕不惟未覺作詩之難∕亦未覺作州之難也 D.蓋詩人之病去體∕將有日矣∕方是時不惟未覺作∕詩之難亦未覺作∕州之難也 12.【答案】C 【解析】蓋詩人之病,去體將有日矣。方是時,不惟未覺作詩之難,亦未覺作州之難也。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詩人蓋異病而同源也,獨予乎哉! 譯文: (2)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 譯文: (3)荊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無難者,今難十倍不啻! 譯文: 13.(1)【答案】詩人大概缺點(不足)不同但根源卻是一樣的,難道只有我是這樣嗎? 【解析】關(guān)鍵點:蓋、獨、反問句。 (2)【答案】第二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接替(代替)我的官員到了,我合對符文(文書、符節(jié)、辦好交接手續(xù))離開。 【解析】關(guān)鍵點:明年、晦、合符。 (3)【答案】荊溪最近換了太守,你以前覺得做州官不難,現(xiàn)在比以前難了十倍還不止。 【解析】關(guān)鍵點:比、前日、不啻。 【參考譯文】 我的詩,起初學習江西諸君子,以后又向后山居士陳師道學習五言律詩,再以后又向半山老人王安石學習七言絕句,最后才向晚唐詩人學習絕句。學得越賣力,做的詩越少。我曾經(jīng)與林謙之在一起多次為之感嘆,林謙之說:“從眾多流派中選擇某一家或幾家做學習對象,又單單學習模仿所選對象特別擅長的一體,要從中有所收獲是很難的,想要創(chuàng)作的詩歌不少,可以嗎?”我長嘆道:“詩人大概缺點(不足)不同但根源卻是一樣的,難道只有我是這樣嗎?”所以自從淳熙四年春天一直向前追溯到紹興三十二年,其間創(chuàng)作的詩只有五百八十二首,數(shù)量之少原來如此。 這年夏天到荊溪為官,上任之后,讀訴狀,理財政,只知道親近公文,往常時有詩意來到心中,想寫下來卻沒有時間。戊戌年正月初一,是朝廷規(guī)定的節(jié)假日,少有公事,這天就寫一些詩,忽然間若有所悟,于是告別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等人的風格,這些都不學,之后卻覺得很高興。試著讓兒輩拿起筆來記錄,我隨口念了幾首,覺得文思順暢不再有以前的艱難。從此之后,每天一過晌午,官吏散去,庭院空闊,我就攜帶一個遮臉的面具,步入后花園,登上古城墻,采摘杞子菊花,攀折花草樹木,大自然的一切景象全都來獻給我,成為我作詩的材料,揮之不去,前面的還沒寫完,后面的已到了眼前。原先所有的疑慮完全消除,不再覺得作詩艱難了。大概詩人的毛病離開我已經(jīng)有些日子了。這個時候,我不只不覺得作詩的困難,也不覺得做州官的艱難。 第二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接替我的官員到了,我辦好交接手續(xù)離開,整理在這里寫的詩稿,總共是四個月的時間,寫的詩卻有四百九十二首。我也不敢拿出來給人看。今年擔任公府掾,老朋友鐘將之從淮水寫信給我說:“荊溪最近換了太守,你以前覺得做州官不難,現(xiàn)在比以前難了十倍還不止。你在荊溪寫的詩,是否可以拿出來看看呢?”我笑了笑,抄了一些寄給她。 淳熙十四年,廬陵楊萬里作此序。 (七)【2014·南昌零?!块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 唐順之,字應德,武進人。祖貴,戶科給事中。父寶,永州知府。順之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群籍。年三十二,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張璁疾翰林,出諸吉士為他曹,獨欲留順之。固辭,乃調(diào)兵部主事。引疾歸。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詔選朝官為翰林,乃改順之編修,校累朝實景。事將竣,復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順之欲遠璁者,璁發(fā)怒,擬旨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復敘。至十八年選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諫。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朝太子,復削籍歸。卜筑陽羨山中,讀書十余年。中外論薦,并報寢。 倭躪江南北。起文華出視師,疏薦順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憂未終,不果出。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出核薊填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zhàn)因條上便宜九事。總督王忬以下俱貶秩。 尋命往南畿、浙江視師,與胡宗憲協(xié)謀討賊。順之以御賊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nèi)陸咸受禍。乃躬泛海,自江陰抵蛟門大洋,一晝夜行六七百里。從者咸驚嘔,順之意氣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師邀之海外。斬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憲言順之權(quán)輕,乃加右通政。順之聞賊犯江北,急令總兵官盧鏜拒三沙,自率副總兵劉顯馳援,與鳳陽巡撫李遂大破之姚家蕩。賊窘,退巢廟灣。順之薄之,殺傷相當。遂欲糾列圍困賊,順之以為非計,麾兵薄其營,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屢告急,順之乃復援三沙,督鏜、顯進擊,再失利。順之憤,親躍馬布陣。賊構(gòu)高樓望官軍,見順之軍整,堅壁不出。顯請退師,順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賊營百余步。鏜、顯懼失利,圍要順之還。時盛暑,居海舟兩月,遂得疾,返太倉。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順之右僉都御史,代遂巡撫。順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辭。渡江,賊己為遂等所滅?;?、揚適大饑,條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訃聞,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賜祭,順之以勞得賜葬云。 (節(jié)選自《明史》)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永不復敘 B.督舟師邀之海外 C.堅壁不出 D.條上海防善后九事 9.【答案】B 【解析】督:率領(lǐng)。應考慮與“師”一詞的搭配。A項“復”作“再”解與《荊軻刺秦王》“乃復請之曰”中的“復”義同。C項“壁”可聯(lián)系成語“作壁上觀”中“壁”,同作“營壘”解。D項“條”是名詞用作動詞。 1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順之奮勇抗倭的一組是 ①倭躪江南北。趙文華出視師,疏薦順之 ②乃躬遷海,自江陰抵蛟門大洋,一晝夜行六七百里 ③宗憲言順之權(quán)輕,乃加右通政 ④順之憤,親躍馬布陣 ⑤時盛夏,居海舟兩月 ⑥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0.【答案】C 【解析】①趙文華推薦唐順之,③宗憲重用唐順之,用排除法可得答案。 1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出核薊填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zhàn)/因條上便宜九事。 B.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出核薊填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zhàn)/因條上便宜九事。 C.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出核薊填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zhàn)/因條上便宜九事。 D.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出/核薊填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zhàn)/因條上便宜九事。 11.C 【解析】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出核薊填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zhàn)。因條上便宜九事。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事將竣,復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譯文: 12.(1)【答案】當任務快要完工時,唐順之又一次聲稱有病,想請假回家,張璁扣下了他的請求報告,沒有給以答復。 【解析】關(guān)鍵點:“竣”、“下”、語意。 (2)遂欲糾列圍困賊,順之以為非計,麾兵薄其營。 譯文: (2)【答案】李遂計劃布置軍隊包圍倭寇,將其困住,唐順之則認為這樣不妥,他率領(lǐng)部下進攻倭寇營壘。 【解析】關(guān)鍵點:“列”、“薄”、語意。 (3)故事,四品但賜祭,順之以勞得賜葬云。 譯文: (3)【答案】按照舊例,四品官員只賜予祭奠,唐順之因為有功勞,得到恩賜祭葬的待遇。 【解析】關(guān)鍵點:“故事”、“以”、語意。 【參考譯文】 唐順之,字應德,江蘇武進人。祖父唐貴曾任戶科給事中。父親唐寶,做過永州知府。唐順之頗有天賦,從小聰明異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博覽了眾多的文獻典籍。在三十二歲時,他參加了嘉靖八年(1529)的會試,榮登榜首,以進士資格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曾為會試主考官的張璁,與翰林學士們過不去,將諸位翰林學士調(diào)任其他部門,只想留唐順之繼續(xù)供職于翰林院。唐順之堅決地辭卻這一特別恩惠,于是調(diào)任兵部主事。為此唐順之稱病歸家休養(yǎng)。過了一段時間,唐順之被任命為吏部官員。嘉靖十二年(1533)秋天,皇帝下詔從朝臣中選拔翰林學士,唐順之改任翰林院編修,校訂各朝實錄。實錄校訂工作將告結(jié)束時,他又上疏請病假,張璁將唐順之的奏疏扣住不予發(fā)還。有人進言說唐順之是為了回避張璁,張璁聽說大為惱火,為皇帝擬出一道圣旨,將唐順之從吏部主事任上罷免放歸,并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選拔宮廷官員,才以以前的官職起用兼任春坊右司諫。后來唐順之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求朝見皇太子,惹惱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職歸田。從此,唐順之在陽羨山中隱居讀書十多年。雖然朝廷內(nèi)外不停地有人推薦唐順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會。 當倭寇蹂躪大江南北時,在浙江督察剿倭戰(zhàn)事的趙文華,上疏推薦了唐順之。唐順之被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喪期限未滿,唐順之并未立即出山。喪期結(jié)束后,朝廷召用為職方員外郎,并晉職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順之到薊州鎮(zhèn)查核軍籍情況?;鼐┖?,唐順之上奏報告說該鎮(zhèn)缺額三萬多員,在籍兵員也沒有什么戰(zhàn)斗力。為此,他上書提出了九條解決辦法。由于唐順之的報告,薊州鎮(zhèn)總督王忄予以下諸將都受到降級處罰。 不久又派唐順之到南京、浙江督察軍務,與胡宗憲一道商議剿除海盜諸事。唐順之認為抵御海盜的上策是將海盜阻截在海岸線外,如果讓其登上陸地,內(nèi)陸就都受到禍害。于是唐順之親自巡視海上,從江陰抵達蛟門,一晝夜行駛六、七百里,隨從人員都驚恐嘔吐,唐順之依然精神抖擻。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島,唐順之親自督水軍邀截攻擊,斬敵一百二十人,沉敵船十三艘。因戰(zhàn)功唐順之升為太仆少卿。胡宗憲說唐順之權(quán)力小,不宜于指揮戰(zhàn)事,又加職為右通政。唐順之聽說??軐⑦M犯江北,于是急令總兵官盧鏜在三沙島阻擊,自己率副總兵劉顯迅速增援,與鳳陽巡撫李遂合力大敗海寇于姚家蕩。??芾Ь剑笋v廟灣。唐順之乘勢進擊,殺傷部分敵人。李遂意欲將敵人圍困起來,唐順之覺得這不是辦法,于是指揮進攻敵人營寨,用火炮攻擊,但沒有攻克。三沙島的官軍又頻頻告急,唐順之于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盧鏜、劉顯進攻,卻先后兩次失利。唐順之十分憤恨,親自躍馬布陣,??軜?gòu)筑了高高的望樓,在樓上看見唐順之軍伍整齊,因而堅守陣地而不出戰(zhàn)。見此情形,劉顯請求退兵,唐順之不同意,他手提戰(zhàn)刀,沖到距敵人營地百多米處,盧鏜、劉顯擔心出事,堅決要唐順之退回。這時正值酷暑,唐順之在海船中居留兩月之久,染上了疾病,于是返回太倉。李遂調(diào)任南京,唐順之即升為右僉都御史,并代李遂為鳳陽巡撫。唐順之病日益沉重,由于戰(zhàn)事棘手,他不便辭職歸養(yǎng)。唐順之到達江北時,海盜已被李遂等人剿滅。這時淮、揚二州發(fā)生了大饑荒,唐順之因而上疏提出了加強海防、處理善后事宜等九條措施。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天,汛期到了,唐順之帶病巡視海上,過焦山,至通州病逝,時年五十四歲。訃告?zhèn)鞯骄煟实哿罟腊苍?。按常?guī),四品官只賜祭,(而不賜葬,)唐順之因為國辛勞而死,所以得到皇帝賜葬的禮遇。 (八)【2014·贛州六校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 歐陽修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萬安山下。 公生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學舍,掃一室,晝夜講誦,其起居飲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經(jīng)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于仁義。祥符八年,舉進士,禮部選第一,遂中乙科,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始歸迎其母以養(yǎng)。 公少有大節(jié),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 公為將,務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澗城,墾營田,復承平、永平廢寨,熟羌歸業(yè)者數(shù)萬戶。于慶州城大順以據(jù)要害,奪賊地而耕之。又城細腰、胡蘆,于是明珠、滅臧等大族,皆去賊為中國用。自邊制久隳,至兵與將常不相識。公始分延州兵為六將,訓練齊整,諸路皆用以為法。公之所在,賊不敢犯。 自公坐呂公貶,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呂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為黨,或坐竄逐。及呂公復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歡然相約,戮力平賊。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黨之論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賢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議而用之。 公為人外和內(nèi)剛,樂善泛愛。喪其母時尚貧,終身非賓客食不重肉,臨財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視其私,妻子僅給衣食。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再適長山朱氏 B.自邊制久隳 C.凡直公者,皆指為黨 D.戮力平賊 【答案】A 【解析】適:嫁?!犊兹笘|南飛》“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中的“適”可為佐證。B項“隳”與《過秦論》“隳名城,殺豪俊”中的“隳”同義。C項“直”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D項“戮”與《鴻門宴》“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中的“戮”同為“合、并”之義。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 B.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C.熟羌歸業(yè)者數(shù)萬戶 D.公之所在,賊不敢犯 【答案】B 【解析】A、以:介詞,表時間,在/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而”或不譯。B、均為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但是”“然而”“卻”。C、助詞,用在動詞或短語之后,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可譯為“……的”或“……的人(東西、事情)”/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起補足音節(jié)的作用,有時可譯為“……時候”。D、之:結(jié)構(gòu)助詞,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 1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 B.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 C.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 D.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 【答案】D 【解析】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 ⑴【答案】他侍奉皇上和對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則,不因?qū)ψ约河欣蛴泻Χ鴽Q定取舍。 【解析】關(guān)鍵點:“事上”、“一以”、“趨舍”、句意。 (2)自公坐呂公貶,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呂公患之。 ⑵【答案】先生后來因呂公(呂夷簡先生)的事情而被貶,那些士大夫們就為范、呂兩先生的誰是誰非而爭個不停,呂先生擔心這事。 【解析】關(guān)鍵點:“坐”、“曲直”、“患”、句意。 (3)喪其母時尚貧,終身非賓客食不重肉,臨財好施,意豁如也。 ⑶【答案】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家里還很窮,終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賓客,自己一天不吃兩頓肉,但他對財產(chǎn)卻還很樂意施舍,心胸非?;磉_。 【解析】關(guān)鍵點:“食不重肉”、“臨財”、“豁如”、句意。 【參考譯文】 皇佑(宋仁宗年號)四年五月甲子日,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汝南人文正公(范仲淹謚號文正)在徐州逝世,同年十二月壬申日,安葬在河南尹樊里(地名)的萬安山下。 先生(范仲淹)兩歲時成了孤兒(古代喪父曰孤),他的母親貧困沒有依靠,就又嫁到長山(地名)的朱家。先生長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哭著離開長山到了南都。來到學堂,打掃了一間房子,日夜讀書,他的起居飲食,別人都受不了,但是他自己更加刻苦。過了五年,精通了六經(jīng)的主旨,寫文章、論述一定以仁義為本。祥符(宋真宗年號)八年,考中進士,被禮部選拔為第一,于是考中了乙科,擔任廣德軍司理參軍,才回到長山接來并奉養(yǎng)老母親。 先生年輕的時候就有高尚的節(jié)操,在富貴、貧賤、毀譽、歡戚方面沒有哪一項會讓他動心的,卻慷慨激昂有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的志向,經(jīng)常誦著這樣的警句來勉勵自己:“讀書人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u>他侍奉皇上和對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則,不因?qū)ψ约河欣蛴泻Χ鴽Q定取舍。 先生作為將帥,主要講究持重,不追求小的功利。在延州筑起了青澗城,開墾營田,修復了承平、永平的廢棄營寨,熟羌(少數(shù)民族)回到家鄉(xiāng)操持舊業(yè)的好幾萬戶。在慶州城大順把持要害地區(qū),搶奪敵人的土地來耕種。又建成了細腰城、葫蘆城,于是明珠、滅臧等大的少數(shù)民族,都離開敵人為大宋效力。自從邊境的制度廢棄了很久,以至于士兵和將領(lǐng)經(jīng)常互不相識。先生于是把延州的士卒分給六個將領(lǐng),訓練齊整,各路兵馬都采用了先生的方法。先生所在的地方,敵人不敢侵犯。 先生后來因呂公(呂夷簡先生)的事情而被貶,那些士大夫們就為范、呂兩先生的誰是誰非而爭個不停。呂先生擔心這事,凡是認為范先生有理的人都被指責為結(jié)黨營私,有的官員因為這被貶黜放逐。一直到呂先生恢復宰相的職務,而范先生也幸虧被再次起用,于是兩位先生欣然來往,齊心協(xié)力討平叛賊。全國的讀書人都因為這事很是佩服兩位先生。但關(guān)于結(jié)黨營私的話題,從此以后就不斷提起再也不能制止。皇上已經(jīng)認為范先生有賢才可以重用,所以最終力排眾議而任用他。 先生為人,外表和氣內(nèi)心剛直,樂于行善,廣有仁愛。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家里還很窮,終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賓客,自己一天不吃兩頓肉,但他對財產(chǎn)卻還很樂意施舍,心胸非?;磉_。等到他離職回家,大家看他的家財,妻兒僅僅溫飽而已。他處理政事,所到過的地方百姓大多都給他立祠畫像。他的行事,從山林處士、街巷田野之人,到外國夷狄,沒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而且樂于談論他的人非常多。 (九)【2014黃岡市期末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三槐堂銘(并序) 蘇軾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9.B(略:大致,大體上。) 10.下列選項中不能都表現(xiàn)“天可必”這一觀點的一組是 10.C(①是對“天可必”表示疑問,④是王公的期盼,⑥為寫景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1.B(“王佑子孫后代多有仁德賢能者”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三段。)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②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③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 12.①我根據(jù)所見所聞事實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這是明白無疑的。(3分。句意1分,“考”“審”各1分。) ②今天把東西存在別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3分。句意1分,“寓”“否”各1分。) ③懿敏公的兒子王鞏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來繼承他的家風,我因此作銘來記敘這些事。(3分。句意1分,“游”“以是”各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天能說有必然的意志嗎?但是賢能的人不一定富貴,仁愛的人卻不一定長壽。天不能說有必然的意志嗎?但是仁愛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這兩種情況那一種是正確的說法呢? 我聽說包申胥說過:“人的意志可以勝過天,天的意志也能勝過人為的努力?!笔郎献h論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現(xiàn)出來就去責求它,因此認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惡的人因此而放肆。盜跖可以長壽,孔子、顏回卻遭受困厄,這都是天還沒有表現(xiàn)出他的意志來的緣故。松柏生長在山林中,開始時,被蓬蒿圍困,遭牛羊踐踏,但最終經(jīng)過四季而長青,歷經(jīng)千年而不凋零,這就是天的意志。對人的善惡報應,有的要到子孫后代才表現(xiàn)出來,天的意志可以說是由來久遠的。我根據(jù)所見所聞的事實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這是明白無疑的。 國家將要興盛,必然會有世代積德的大臣,他們大量行善施德卻沒有得到善報,但此后他的子孫卻能夠與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晉國公王佑,在后漢后周期間就已名聲顯揚,先后侍奉過太祖、太宗兩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終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為當世所容。他曾經(jīng)親手在庭院種了三棵槐樹,說:“我的子孫將來一定有做三公的?!焙髞硭膬鹤游簢恼辉谒握孀诰暗隆⑾榉觊g當了宰相。那時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無事,享受了榮華富貴十八年。今天把東西存在別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晉公自身修養(yǎng)德行,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回報。幾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報,就象手持契約,親手交割一樣。我因此知道天確實可以說有必然的意志。 我沒有趕上看到魏國公,卻見到了他的兒子懿敏公。他常常對仁宗皇帝直言極諫,出外帶兵、入內(nèi)侍從三十多年。這種爵位還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稱。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興盛嗎?為什么他的子孫有這么多賢能之士呢?世人有將晉國公與李棲筠相比的,他們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氣質(zhì)確實不相上下。李棲筠之子李吉甫,孫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貴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卻趕不上魏國公父子。由此看來,王氏的福份大概還沒有完結(jié)吧。 懿敏公的兒子王鞏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來繼承他的家風,我因此作銘來記敘這些事。銘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國公的功業(yè),和槐樹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必定經(jīng)過一代才能成長。輔佐真宗,天下安寧。回到家中一看,槐樹掩映庭院。我們這些普通人,早晨不考慮晚上,只要有好時機,就會追求名利,哪里還有時間修養(yǎng)自己的道德。只希望有僥幸的運氣,不種植就能收獲。如果沒有那些君子,國家怎么成為國家?京城的東面,是晉國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蔥蔥的三棵槐樹,是王家德行的標志。啊,多么美好!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13.今魏跨帶九州/ 根蒂滋蔓/ 平除未易/ 若東西并力/ 首尾掎角/ 雖未能速得如志/且當分裂蠶食(錯斷兩處扣1分,多斷1處扣1分,扣完為止,3分) 譯文:蔣琬接受大家意見上疏后主說:“ 消滅曹魏平息國難,這是為臣我的職責。自為臣奉命屯守漢中, 已過六年, 為臣既蠢愚不明,又身患多病, 規(guī)劃方略不得實現(xiàn), 晝夜擔心憂慮不安。如今曹魏跨據(jù)九州之地, 根深蒂固,平靖清除他們很不容易。如果吳蜀東西合力,首尾成犄角之勢,雖說不見得就能迅速實現(xiàn)成功的志愿, 尚且可以對魏國進行分割蠶食,先翦除它的枝葉羽翼。然而吳國約定出兵時間一再拖遲,幾次不能實現(xiàn), 確實左右為難, 令人寢食不安。 (十)[201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會2月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光傳 李光,字泰發(fā),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戲弄。父高稱曰:“吾兒云間鶴,其興吾門乎!”親喪,哀毀如成人,有致賻者,悉辭之。及葬,禮皆中節(jié)。服除,游太學,登崇寧五年進士第。調(diào)開化令,有政聲,召赴都堂審察,時宰不悅,處以監(jiān)當,改秩,知平江府常熟縣。朱勔父沖倚勢暴橫,光械治其家僮。沖怒,風部使者移令吳江,光不為屈。改京東西學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車駕自臨安移蹕建康,除知宣州。時范瓊將過軍,光先入視事,瓊至則開門延勞,留三日而去,無敢嘩者。光以宣密邇行都,乃繕城池,聚兵糧,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謂之義社。擇其健武者,統(tǒng)以土豪,得保甲萬余,號“精揀軍”。又柵險要二十三所謹戍之,厘城止為十地分,分巡內(nèi)外,晝則自便,夜則守城,有警則戰(zhàn)。苗租歲輸邑者,悉命輸郡。初歡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贍軍養(yǎng)民,迄賴以濟。事聞,授管內(nèi)安撫,許便宜從事,進直龍圖閣。 潰將邵青自真州擁舟數(shù)百艘,剽當涂、蕪湖兩邑間,光招諭之,遺米二千斛。青喜,謂使者曰:“我官軍也,所過皆以盜賊見遇,獨李公不疑我?!庇谑乔锖翢o犯。他日,舟過繁昌,或紿之曰:“宣境也?!蹦寺颖卑抖?。 時秦檜初定和議,將揭榜,欲籍光名鎮(zhèn)壓。上意不欲用光,檜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議自息?!彼煊弥?。同郡楊煒上光書,責以附時相取尊官,墮黠虜奸計,隳平時大節(jié)。光本意謂但可因和而為自治之計。既而檜議徹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quán),光極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備不可徹。檜惡之。檜以親黨鄭億年為資政殿學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與檜語難上前,因曰:“觀檜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盜弄國權(quán),懷奸誤國,不可不察?!睓u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檜,舉措如古人。朕退而嘆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與宰相爭論,不可留?!闭戮派希顺Y政殿學士、知紹興府,改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十一年冬,中丞萬俟禼論光陰懷怨望,責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瓊州。居瓊州八年,仲子孟堅坐陸升之誣以私撰國史,獄成;呂愿中又告光與胡銓詩賦倡和,譏訕朝政,移昌化軍。論文考史,怡然自適。年逾八十,筆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復資政殿學士,賜謚莊簡。 (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4.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 B.和不可恃,備不可徹 C.光于榻前面折之 D.中丞萬俟禼論光陰懷怨望 4.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罢邸敝甘故艽臁⒅刚囊馑?。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興吾門乎 B.有致賻者,悉辭之 C.統(tǒng)以土豪 D.朕退而嘆息 5.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虛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D項,都是連詞,表順承。A項,①副詞,推測語氣,多與句尾語氣詞配合使用,可譯為大概、恐怕。②代詞,其中的。B項,①代詞,它。②助詞,的。C項,①介詞,用。②連詞,因為。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光年少時就知禮知節(jié),考取功名后更是不畏權(quán)貴。他先后觸怒了朱沖、秦檜等人,后來屢遭告發(fā)而被貶謫,直至死前才復官任左朝奉大夫。 B.李光在擔任宣州知州時,將應該按年交到縣里的苗租全都送到州里。開始人們紛紛指責不方便,最終卻依靠這項措施補充了贍養(yǎng)軍民的開銷。 C.李光對邵青招撫勸說,并送給他糧食,邵青很高興。后來邵青的船隊經(jīng)過繁昌時,有人騙他是在李光管轄的宣州境內(nèi),他就沿著北岸離開了。 D.秦檜在張榜公告時借助李光的名望來壓制人們對和談的非議,李光發(fā)現(xiàn)真相后極力陳述戎狄的狼子野心,與秦檜在皇帝面前辯論,秦檜很生氣。 6.D【解析】本題考查歸納文章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根據(jù)選文第四段,李光是在秦檜任命親黨鄭億年做資政殿學士后,與秦檜在皇帝面前辯論的。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我官軍也,所過皆以盜賊見遇,獨李公不疑我。(3分) (2)同郡楊煒上光書,責以附時相取尊官,墮黠虜奸計,隳平時大節(jié)。(4分) (3)居瓊州八年,仲子孟堅坐陸升之誣以私撰國史,獄成。(3分) 7.【答案】(1)我們是官軍,所經(jīng)之地都像對待盜賊一樣對待我,只有李光不懷疑我。(3分)(2)同郡人楊煒上書李光,指責他借依附權(quán)相謀取高官,中了狡猾的敵人的奸議,毀掉了平日的氣節(jié)。(4分)(3)住在瓊州八年,次子李孟堅因被陸升之誣告為私撰國史而獲罪,被定案。(3分)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重要語句的能力。(1)注意得分點關(guān)鍵:“所過”“見遇”“疑”;(2)注意得分點關(guān)鍵:“附時”“墮”“黠”“大節(jié)”;(3)注意得分點關(guān)鍵:“誣”“以”“獄成”。 [文言參考譯文] 李光,字泰發(fā),越州上虞人。童年時就不好玩耍,他的父李高稱贊說:“我的兒子是云間的飛鶴,將要使我家門興旺?!备赣H去世,他悲哀得像成人一樣,有人送來財物,他都謝絕了。到下葬時,禮節(jié)非常合乎法度。守喪期滿,進入太學,考中崇寧五年進士。調(diào)任開化令,施政有聲望,朝廷召他到都堂考察,當時宰相不喜歡他,任命他為監(jiān)當,變更官職,做了平江府常熟縣知縣。朱勔的父親朱沖倚仗權(quán)勢橫行無度,李光捆綁了他的家僮治罪。朱沖很生氣,諷勸部使者改調(diào)他到吳江,李光不因此而屈服。改任京東西學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皇帝從臨安移駕到建康,授任他為宣州知州。當時范瓊將要率軍經(jīng)過,李光先入州處理政事,范瓊到了就打開城門慰勞,留住三天后離去,沒有敢嘩變的。李光認為宣州離行都最近,于是修理城池,積聚軍糧,登記地方百姓,按保伍分編,稱為義社。選擇其中健壯的人,用土豪來統(tǒng)率,得到保甲一萬多人,號稱“精揀軍”。又在二十三處險要之地設立兵營謹慎戍守,把全城分為十處地方,分別巡邏內(nèi)外,白天自由行動,晚上守城,有敵情就參戰(zhàn)。苗租按年交縣的,都送到州里。當初人們紛紛指責不方便,到守城時,贍養(yǎng)軍民的花費,最終靠此來補充。政事傳到朝廷,被任命為管內(nèi)安撫,允許他見機行事,晉升為直龍圖閣。 潰將邵青從真州率數(shù)百艘艦船,在當涂、蕪湖兩縣之間剽掠,李光招撫勸說他,送給他二千斛大米。邵青非常高興,對使者說:“我們是官軍,所經(jīng)之地都像對待盜賊一樣對待我,只有李光不懷疑我。”于是秋毫無犯。后來,船隊經(jīng)過繁昌,有人騙他說:“這是宣州境內(nèi)?!庇谑茄乇卑峨x去。 當時秦檜開始倡議和議,準備張榜告示,打算借李光的名望來壓制民心?;噬媳疽獠幌胗美罟?秦檜說:“李光有名望,如果一起簽名,議論就會自動停息?!庇谑怯昧死罟?。同郡人楊煒上書李光,指責他借依附權(quán)相謀取高官,中了狡猾的敵人的奸議,毀掉了平日的氣節(jié)。李光本意認為只是可以趁和議之機作自治的打算。后來秦檜建議撤掉河南守備,奪去諸將兵權(quán),李光極力陳述戎狄的狼子野心,和談不可依恃,守備不能撤除。秦檜憎惡他。秦檜任命親黨鄭億年為資政殿學士,李光在皇上面前當面反對。又與秦檜在皇上面前辯論,于是說:“看秦檜的心意,是想堵塞蒙蔽陛下的耳目,盜弄國權(quán),心懷奸惡,貽誤國家,不能不明察?!鼻貦u大怒。第二天,李光請求離職。高宗說“:你昨天當面斥責秦檜,舉動像古人。我退朝后嘆息,正要寄心腹于你,為什么要辭職呢?”李光說:“我與宰相爭論,不可留任?!本糯紊险抡埱?于是被授任為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改任提舉臨安洞霄宮。 十一年冬天,御史中丞萬俟禼指責李光暗懷怨恨,貶職為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在藤州。過了四年,移置瓊州。住在瓊州八年,次子李孟堅因為被陸升之誣告為私撰國史,被定案;呂愿中又告發(fā)李光與胡銓詩賦唱和,譏謗朝政,調(diào)至昌化軍。他議論文章考證歷史,怡然自得。年過八十,筆力精健。又過了三年,才因為郊祭之恩,復官任左朝奉大夫,任其自便居住。到江州去世。孝宗即位后,追任為資政殿學士,賜謚號為“莊簡”。 (十一)[2014·安徽安慶、宿州、亳州三市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博爾術(shù),阿兒剌氏。父納忽阿兒闌,與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睦鄰好。博爾術(shù)志意沉雄,善戰(zhàn)知兵,事太祖,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不從。時諸部未寧,博爾術(shù)每警夜,帝寢必安枕。語及政要,或至達旦。君臣之契,猶魚水也。 初,要兒斤部卒盜牧馬,博爾術(shù)與往追之,時年十三,知眾寡不敵,乃出奇從旁夾擊之,盜舍所掠去。即戰(zhàn)于大赤兀里,兩軍相接,下令殊死戰(zhàn),跬步勿退。博爾術(shù)系馬于腰,跽而引滿,分寸不離故處,太祖嘉其勇膽。又嘗潰圍于怯列,太祖失馬,博爾術(shù)擁帝累騎餌馳,頓止中野。會天雨雪,失牙帳所在,臥草澤中,與木華黎張氈裘以蔽帝,通夕植立,足跡不移,及旦,雪深數(shù)尺,遂免于難。篾里期之戰(zhàn),亦以風雪迷陣,再入敵中,求太祖不見,急趨輜重,則帝已還臥憩車中,聞博爾術(shù)至,曰:“聰天贊我也?!?/p> 丙寅歲,太祖即皇帝位,君臣之分益密,嘗從容謂博爾術(shù)及木華黎曰:“今國內(nèi)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汝等宜體此勿替。”遂以博爾術(shù)及木華黎為左右萬戶,各以其屬翊衛(wèi),位在諸將上。 皇子察哈臺出鎮(zhèn)西域,有旨從博爾術(shù)受教,博爾術(shù)教以人生經(jīng)涉險阻,必獲善地,所過無輕舍止。太祖謂皇子曰:“朕之教汝,亦不逾是?!蔽磶祝n廣平路戶一亡七千三百有奇為分地。 以老病薨,太祖痛悼之,謚武忠。 (節(jié)選自《清史稿》列傳第五)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敦睦鄰好 B.盜舍所掠去 C.君臣之契 D.賜廣平路戶一萬七千三百有奇為分地 4. 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吧帷笔欠艞?、舍棄的意思。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與木華黎張氈裘以蔽帝 B.朕之教汝,亦不逾是 C.與烈祖神元皇帝接境 D.乃出奇從旁夾擊之 5.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虛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A.連詞,表目的關(guān)系,譯為“來”。B.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C.介詞,跟/動詞,給。D.連詞,于是,就/副詞,竟,表轉(zhuǎn)折。 6.下列對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年博爾術(shù)沉著勇敢,靈活用兵,從要兒斤部族士兵手中奪回被盜的牧馬。 B.怯列一戰(zhàn)中,博爾術(shù)與木華黎一起張開毛氈皮裘掩蔽太祖,三人幸免于難。 C.篾里期之戰(zhàn),博爾術(shù)深入敵陣救護太祖,受到太祖高度褒獎。 D.博爾術(shù)受命教導皇子察哈臺,太祖對博爾術(shù)的方法非常認同。 6.C【解析】本題考查歸納文章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博爾術(shù)再入敵陣,但無法找到鐵木真。于是急令搬走輜重,發(fā)現(xiàn)鐵木真已經(jīng)返回臥憩車當中。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博爾術(shù)系馬于腰,跽而引滿,分寸不離故處,太祖嘉其勇膽。 (2)今國內(nèi)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錯,汝等宜體此勿替。 7.【答案】(1)博爾術(shù)將馬繩系在自己腰上,跪在地上拉弓至滿,寸步不離所守位置,太祖贊許他勇敢。(2)如今國家內(nèi)部平穩(wěn)安定,多是因為你們的力量,我與你們關(guān)系,就像馬車有轅,身體有臂,你們應該體諒我的心意,千萬不要懈怠。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重要語句的能力。(1)注意得分點關(guān)鍵:“于”1分,“跽”1分,“引”1分,“嘉”1分;句式1分。(2)注意得分點關(guān)鍵:“國內(nèi)”1分, “猶”1分,“體”1分,“替”1分;句式1分。 [文言參考譯文] 博爾術(shù),姓阿兒剌氏。父名納忽阿兒闌,領(lǐng)地跟烈祖神元皇帝接壤,親善睦鄰友好。博爾術(shù)志意深沉雄健,勇敢善戰(zhàn),熟知兵法,跟隨太祖,與太祖艱危與共,情義相投,有如同胞兄弟,征伐四方,無往不從。那時蒙古諸部尚未統(tǒng)一,博爾術(shù)每夜警衛(wèi)在身邊,讓太祖能安心休息。兩人談論政事,有時竟通宵達旦,君臣情投意合,有如魚水。 當初,要兒斤部族士兵來偷盜牧馬,博爾術(shù)帶兵奮力追捕,當時年僅十三歲,知道寡不敵眾,于是出奇兵從兩旁夾擊,盜馬賊丟棄所偷馬匹逃走。后與要兒斤部戰(zhàn)于大赤兀里,兩軍相接,博爾術(shù)下令殊死戰(zhàn)斗,半步也不準退讓,博爾術(shù)將馬繩系在自己腰上,跪在地上拉弓至滿,寸步不離所守位置,太祖贊許他氣勇膽烈。曾經(jīng)在怯列之戰(zhàn)突破包圍時,太祖丟失戰(zhàn)馬,博爾術(shù)抱擁太祖共騎一馬奔跑,在中野停留休息。正好趕上天降雨雪,又丟失了安設帳篷的地方,于是夜里躺在草叢中。博爾術(shù)與木華黎張開氈裘為太祖擋風遮雪。他們兩人通宵佇立一旁,寸步不移,到第二天清晨,大雪深數(shù)尺,于是太祖幸免于難。在篾里期的戰(zhàn)斗中,也因為大風雪迷失陣地,博爾術(shù)兩次殺入敵軍中,尋找太祖卻都沒有找見,于是急令搬走輜重,這時才發(fā)現(xiàn)太祖已經(jīng)返還在車中躺著休息。太祖聽見博爾術(shù)到了,連聲說:“這真是老天幫助我啊。” 丙寅年,太祖登基即位,君臣關(guān)系更加密切,太祖曾冷靜地對博爾術(shù)及木華黎說:“如今國家內(nèi)部平穩(wěn)安定,都是依靠你們的力量,我與你們關(guān)系,就像馬車有轅,身體有臂,你們應該體諒我的心意,千萬不要懈怠。”于是以博爾術(shù)和木華黎為左右萬戶侯,各自率部屬輔佐太祖,地位在諸將之上。 皇子察哈臺出任西域地方長官,太祖下令他跟隨博爾術(shù)接受教誨。博爾術(shù)以人生經(jīng)歷險阻來教導皇子,一定會得到好地方,所經(jīng)過的地方,不要輕易舍棄。太祖對皇子說:“我教育你,也不超過這些。”不久,賞賜廣平路一萬七千三百多戶為博爾術(shù)分封土地。 后來博爾術(shù)因為年老病逝,太祖沉痛地哀悼他,謚號武忠。 (十二) 【2014·邵陽聯(lián)考一】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六年,趙衰成子、欒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趙盾代趙衰執(zhí)政。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趙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則固事長則順奉愛則孝結(jié)舊好則安。”賈季曰:“不如其弟樂。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趙盾曰:“辰嬴賤,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且為二君嬖,淫也。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國,僻也。母淫子僻,無威;陳小而遠,無援。將何可乎!”使士會如秦迎公子雍。賈季亦使人召公子樂于陳。趙盾廢賈季,以其殺陽處父。十月,葬襄公。十一月,賈季奔翟。是歲,秦穆公亦卒。 靈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無衛(wèi),故有呂、郤之患。”乃多與公子雍衛(wèi)。太子母繆嬴日夜抱太子以號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將安置此?”出朝,則抱以適趙盾所,頓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屬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賜;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趙盾與諸大夫皆患繆嬴,且畏誅,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為靈公。發(fā)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趙盾為將,往擊秦,敗之令狐。先蔑、隨會亡奔秦。秋,齊、宋、衛(wèi)、鄭、曹、許君皆會趙盾,盟于扈,以靈公初立故也。 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晉之殽。六年,秦康公伐晉,取羈馬。晉侯怒,使趙盾、趙穿、郤缺擊秦,大戰(zhàn)河曲,趙穿最有功。七年,晉六卿患隨會之在秦,常為晉亂,乃詳令魏壽馀反晉降秦。秦使隨會之魏,因執(zhí)會以歸晉。八年,周頃王崩,公卿爭權(quán),故不赴。晉使趙盾以車八百乘平周亂而立匡王。是年,楚莊王初即位。十二年,齊人弒其君懿公。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辰嬴嬖于二君 B.辰嬴賤,班在九人下 C.舍適而外求君,將安置此 D.乃詳令魏壽馀反晉降秦 5.【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置:擺放,安排。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子何震之有 B.將何可乎 C.趙盾廢賈季,以其殺陽處父 D.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 6.【答案】 C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虛詞。C.全是連詞,表因果,“因為”。A項第一個“之”是助詞,作提賓標志,第二個“之”是音節(jié)助詞,無義。B項第一個“何”是副詞,“怎么”;第二個“何”是疑問代詞,“什么”。D項第一個“乃”是副詞,表承接,“于是,就”;第二個“乃”是副詞,表判斷,“是,就是”。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則固/事長則順/奉愛則孝/結(jié)舊好則安 B.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則固/事長則順/奉愛則孝/結(jié)舊好則安 C.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則固事/長則順奉/則孝結(jié)舊/好則安 D.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則固事長/則順秦愛/則孝結(jié)舊/好則安 7.【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斷句。抓住陳述對象“雍”和對稱句式即可。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襄公死后,關(guān)于擁立誰做國君一事,大臣們意見不一致,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晉國因為多次遭遇災難的緣故,想立年長的人做國君。 B.趙盾認為辰嬴地位低賤,她的兒子樂沒有什么威望,同時公子樂出居在陳國這樣的小國,距離晉國遠,沒有后援,就不贊成公子樂做國君。 C.太子夷皋的母親抱著太子日日夜夜在趙盾家里哭泣,趙盾和各位大臣都顧忌繆嬴,也害怕被誅殺,只好擁立太子夷皋做了國君,這就是靈公。 D.為了擁立太子做國君,趙盾親自帶兵抵抗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取得了勝利,并和齊、宋、衛(wèi)、鄭、曹、許等國在扈邑簽訂盟約,穩(wěn)定晉國。 8.【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C項“日日夜夜在趙盾家里哭泣”錯,應是“在朝廷”) 9.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0分) ①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國,僻也。(4分) ②此子材,吾受其賜;不材,吾怨子。(3分) ③秦使隨會之魏,因執(zhí)會以歸晉。(3分) 【答案】①作為先君的兒子,不能投靠大國而出居在小國,這是孤立。(4分)(采分點:為、先君、出、僻) ③秦國派隨會到魏壽馀住處去,魏壽馀于是逮住隨會帶回晉國。(3分)(采分點:使、之、執(zhí)) 附:參考譯文 六年,趙衰成子、欒貞子、咎季子犯、霍伯都去世,趙盾代替趙衰執(zhí)政。七年八月,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晉國人因為多次罹難的緣故,想立年長的為國君。趙盾說:“立襄公的弟弟雍。他性好善良而且年長,先君又喜愛他;并且他和秦國親近,秦國原本是友好的鄰邦。立善良的人國家就穩(wěn)固,服事年長的人就和順,侍奉先君喜愛的人就是孝順,結(jié)交舊好就安寧?!辟Z季說:“不如立他的弟弟樂。辰嬴曾受到兩位國君寵愛,擁立她的兒子,百姓一定安附?!壁w盾說:“辰嬴的地位低賤,順序排在九個人以下,她的兒子有什么威望!況且受兩位國君寵幸,這是淫亂。作為先君的兒子,不能投靠大國而出居在小國,這是孤立。母親荒淫兒子孤立,沒有威望;陳國小而且距離遠,沒有后援。怎么可以呢?”派士會到秦國迎接公子雍。賈季也派人到陳國召回公子樂。趙盾罷了賈季的官,因為他曾殺死太傅陽處父。十月,安葬襄公。十一月,賈季逃奔翟國。這一年,秦繆公也去世。 靈公元年四月,秦康公說:“從前文公回國時沒有護衛(wèi),所以發(fā)生了呂省、郤芮的禍患?!庇谑墙o公子雍很多護衛(wèi)人員。太子的母親繆嬴抱著太子夜以繼日地在朝廷哭泣,說:“先君有什么罪?他的繼承人有什么罪?舍棄嫡子而另到國外去找君王,將把太子置于何地?”從朝廷出來,又抱著太子到趙盾家里,叩頭說:“先君捧著這個孩子托付給你,說‘這個孩子成材,我就是受了你的恩惠;不成材,我就怨恨你’。如今先君去世,他的話還在耳邊回響,而你拋棄托付,為什么?”趙盾和諸位大臣都顧忌繆嬴,并且害怕被誅殺,于是背棄所迎接的公子雍,擁立太子夷皋,這就是靈公。派兵抵抗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趙盾為將,前往阻擊秦軍,在令狐打敗秦軍。先蔑、隨會逃奔往秦國。秋天,齊國、宋國、衛(wèi)國、鄭國、曹國、許國的國君,都和趙盾相會,在扈邑簽訂盟約,因為靈公剛剛即位的緣故。 四年,討伐秦國,奪取了少梁。秦國也奪取了晉國的郩邑。 六年,秦康公討伐晉國,奪取了羈馬。晉侯發(fā)怒,派趙盾、趙穿、郤缺攻擊秦軍,在河曲大戰(zhàn),趙穿的功勞最大。七年,晉國的六卿擔心隨會在秦國,經(jīng)常會給晉國制造亂子,于是假裝讓魏壽馀背叛晉國投降秦國。秦國派隨會到魏壽馀住處去,魏壽馀于是逮住隨會帶回晉國。八年,周頃王去世,公卿爭權(quán),所以不向諸侯報喪。晉國派趙盾率兵車八百乘平定周室內(nèi)亂,擁立匡王。這一年,楚莊王剛即位。十二年,齊國人殺死他的國君懿公。 (十三)【2014·新邵統(tǒng)考】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醫(yī) 戒 (明)李東陽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癥能食而不能化,因節(jié)不多食。漸節(jié)漸寡,幾至廢食。氣漸薾①,形日就憊,有名醫(yī)謂:“為瘵②也?!币运幯a之,病益甚,則補益峻。歲且盡,乃相謂曰:“吾計且窮矣。若春木旺,則脾土必重傷?!毕染討n之。 會有老醫(yī)孫景祥氏來視,曰:“及春而解?!庇韫謫栔?,孫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彼謂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無乃有憂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鄙w是時予屢有妻及弟之喪,悲愴交集,積歲而病,累月而憊,非唯醫(yī)不能識,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舊藥盡焚之,悉聽其所為。三日而一藥,藥不過四五劑,及春而果差③。 因嘆曰:醫(yī)不能識病,而欲拯人之危,難矣哉!又嘆曰:世之徇名遺實,以軀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豈少哉!向④不此醫(yī)之值,而徒托諸所謂名醫(yī),不當補而補,至于憊而莫之悟也。因錄以自戒。 [注釋]①薾(ěr):衰弱。②瘵(zhài):病。此處指脾病。③差:同“瘥”(chài),病愈。 ④向:倘若,如果。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病益甚,則補益峻 B.先君子憂之 C.于是括舊藥盡焚之 D.向不此醫(yī)之值 5、【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這是一個否定句,賓語前置,故賓語“此醫(yī)”移到了動詞“值”之前。值:遇到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癥能食而不能化 B.彼謂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 C.因錄以自戒 D.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 6.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與意義。A 連詞,表轉(zhuǎn)折/表順承;B助詞表判斷/句中表停頓;C連詞,都是表目的;D句末語氣助詞/兼詞,于此) 7.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脾有毛病,能吃但消化不良,于是“我”只好節(jié)食,而一個醫(yī)生卻用進補的辦法來醫(yī)治,結(jié)果脾受損嚴重。 B.針對“我”的病,一個醫(yī)生說“若春木旺,則脾土必重傷”,一個醫(yī)生說“及春而解”,可見對同一病情的分析他們見仁見智。 C.在寫法上,文章將兩位醫(yī)生給作者自己治病的情形進行對比,意在為后文議論、說理作鋪墊。 D.這篇文章題為“醫(yī)戒”,一是戒醫(yī),希望醫(yī)生不要去做庸醫(yī);二是戒自己與他人,不要被虛假的聲名所迷惑。 7、【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作者寫兩個醫(yī)生的診治意見,旨在通過對比,突出前一個醫(yī)生不明病因就妄下結(jié)論,而非“見仁見智”。 8.下列文句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有橐重資于途/甚雪/不能行/聞賣酒者長者/趨寄宿/雪連日/賣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贏錢買酒肉相飲啖 B.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 C.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D.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8、【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斷句。斷句應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即所斷句子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正確的是: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歲且盡,乃相謂曰:“吾計且窮矣?!保?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無乃有憂郁之心乎?(3分) (3)世之徇名遺實,以軀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豈少哉!(4分) 9、(1)將近到年末,(醫(yī)生)于是對我說:“我的辦法將用盡了”。(得分點:乃、相、窮) (2)您該不會是有什么悲傷的心事?(得分點:子 (3)世上那些只仰慕虛名而不顧實際情況,將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難道還少么?(得分點:徇 [參考譯文:] 這時恰逢有位老醫(yī)生孫景祥來看視,他說:“到了春天病就沒事了?!蔽腋械狡婀衷儐栐颍f:“你的病在心火,因此“得木”(春屬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發(fā))就解除了。那個醫(yī)生說你患脾病,這就沒有揣摩到病的本質(zhì)。您恐怕有什么憂郁的心事吧?”我恍然明白地說:“喲!是這樣的?!痹瓉砦夷菚r連續(xù)碰上妻子和弟弟的亡故,悲痛交集,積年累月,生病而疲乏不堪。非但那個醫(yī)生不明白,連我自己也忽略了。于是把原來吃的舊藥收集起來全燒掉,全都聽從孫老醫(yī)生的診治,三天服一劑藥,吃了不過四五劑,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說:“醫(yī)生不識病理,要想拯救病人的危難,難得很哪!” (十四)【2014·湘潭聯(lián)考一】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 奉天請罷瓊林、大盈注二庫狀(有刪改) 陸贄(唐) 圣人之立教也,賤貨而尊讓,遠利而尚廉。天子不問有無,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斂之臣。夫豈能忘其欲賄之心哉?誠懼賄之生人心而開禍端,傷風教而亂邦家耳。是以務鳩斂而厚其帑櫝之積者,匹夫之富也;務散發(fā)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瓊林、大盈,自古悉無其制。傳諸耆舊之說,皆云創(chuàng)自開元。貴臣貪權(quán),飾巧求媚,乃言郡邑貢賦所用,盍各區(qū)分?稅賦當委之有司,以給經(jīng)用,貢獻宜歸乎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悅之,新是二庫。蕩心侈欲,萌柢于茲。迨乎失邦,終以餌寇?!队洝吩唬骸柏涖6?,必悖而出?!狈瞧涿餍e! 陛下嗣位之初,務遵理道。敦行約儉,斥遠貪饕。雖內(nèi)庫舊藏,未歸太府,而諸方曲獻,不入禁闈。清風肅然,海內(nèi)丕變。近以寇逆亂常,鑾輿外幸,既屬憂危之運,宜增儆勵之誠。臣昨奉使軍營,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庫之名。矍然若驚,不識所以。何則?天衢尚梗,師旅方殷。瘡痛呻吟之聲,噢咻未息;忠勤戰(zhàn)守之效,賞賚未行。而諸道貢珍,遽私別庫。萬目所視,孰能忍懷?試詢候館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積憾已甚。頃者六師初降,百物無儲,外扦兇徒,內(nèi)防危堞,晝夜不息,迨將五旬,凍餒交侵,死傷相枕,畢命同力,竟夷大艱。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絕甘以同卒伍,輟食以啖功勞。今者攻圍已解,衣食已豐,而謠讟方興,軍情稍阻。豈不以勇夫恒性嗜貨矜功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茍異恬默能無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記》曰:“財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必M非其殷鑒歟? 陛下誠能近想重圍之殷憂,追戒平居之專欲,凡在二庫貨賄,盡令出賜有功,每獲珍華,先給軍賞,如此,則亂必靖,賊必平,徐駕六龍,旋復都邑,天子之貴,豈當憂貧!是乃散其小儲而成其大儲,損其小寶而固其大寶也。 注: 783年,長安發(fā)生兵變,唐德宗倉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將各道貢獻的物品收藏于行宮“瓊林”、“大盈”二庫。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萌柢于茲 B.宜增儆勵之誠 C.迨將五旬 D.竟夷大艱 【解析】迨:達到,等到(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只小門,墻往往而是?!俄椉管幹尽罚?/p>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圣人之立教也 B.以奉私求 C.貨悖而入 D.非其明效歟 6. 【答案】C 【解析】C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承接。A項,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介詞,表目的;D項,副詞,加強反問語氣。 7、下列各句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即從正面立論,闡明天子不應聚私財,而應本圣人的遺教“務散發(fā)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貪財聚貨必將造成“開禍端”、“亂邦家”的嚴重危害。 B.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實為據(jù),首先以奉天解圍前后軍情作對比,然后贊揚德宗初行的儉約行為,說明“財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的道理。 C.在充分指陳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陸贄歸結(jié)全文,點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罷去瓊林、大盈二庫,以換取收人心、平禍亂、復都邑的最大利益。 D.文章創(chuàng)造性地融散入駢,使駢散完美結(jié)合,既保存了駢體整煉、排比、節(jié)奏鮮明之特色,又兼有散體流美、疏暢、意氣貫注之優(yōu)點,是一種散文化的新駢體。 7. 【答案】B 【解析】(先贊揚德宗初行的儉約行為,再以奉天解圍前后軍情作對比。) 8、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豈不以勇/夫恒性嗜貨/矜功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茍異恬/默能無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B.豈不以勇/夫恒性嗜貨矜功/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茍異恬/默能無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C.豈不以勇夫恒性/嗜貨矜功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茍異恬默/能無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D.豈不以勇夫恒性/嗜貨矜功/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茍異恬默/能無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8. 【答案】D. 【解析】原文為“豈不以勇夫恒性,嗜貨矜功,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茍異恬默,能無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p>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務散發(fā)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3分) 譯文: ⑵試詢候館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積憾已甚。(3分) 譯文: ⑶絕甘以同卒伍,輟食以啖功勞。(4分) 譯文: 【答案】(1)致力于散發(fā)錢財收服萬民百姓人心的人是國君的財富。(計分點:“務”、“兆庶”、判斷句式“者……也”) (2)試著詢問在驛站投宿的官吏,并打聽行人的議論,果真未出所料,臣民對此的積怨已經(jīng)很深了。(計分點:“候館”、“道路”、“虞”) (3)摒棄美好的食物來和士兵同甘共苦,省下自己享用的食物來給有功勞的人去吃。 (計分點:“絕”、“甘”、“以”、“功勞”) 參考譯文: 圣明的國君樹立教化,是卑視財物尊重禮節(jié),遠離私利崇尚廉潔。國君不問財物有無,諸侯不論財物多少;大夫這樣的人家,不留搜刮百姓的家臣。他們難道都能夠忘卻那希求得到財物的心愿嗎?實在是害怕財物滋生人們貪財?shù)哪铑^從而打開禍端,有傷風化從而擾亂國家罷了。因此一心聚集錢財增加錢倉積累的人,那是普通人的財富;一心散發(fā)錢財收服萬民百姓人心的人即是國君的財富。 如今設立的瓊林、大盈二個財庫,自古以來都沒有過這種規(guī)定。從老年人那里傳下來說,都說設于開元年間。當時王鉷貪財,為用花言巧語求取玄宗皇帝的歡心,就說各郡縣繳上的貢品賦稅的支出何不來個區(qū)分:賦稅應當劃給理財?shù)难瞄T,用來供給國家正常的開支;貢品應當劃歸國君,用來供給皇家私下的需求。玄宗皇帝認為建議提得好,就新設了瓊林、大盈這兩個財庫。驕奢淫逸之心,就從這里發(fā)芽生根。等到長安失守,終于成了資助盜寇的東西?!抖Y記》說:用不正當手段弄來的財貨,也要非正常地失去。這不就是明證嗎! 陛下剛剛繼位的時候,盡力遵循治國之道。行為誠懇厲行節(jié)儉,排斥疏遠貪婪殘暴之徒。即使是先皇的私庫所藏,也沒有收納內(nèi)府;并對四面八方送來的貢品,也不讓進入皇宮后院。清廉風氣肅然而起,四海之內(nèi)民風大變。最近因為朱泚叛逆擾亂綱常,德宗外逃,朝廷已經(jīng)處在憂危時期,就應倍增警惕自勵的誠心。我昨日奉詔出使軍營,出門經(jīng)過行宮,忽然看到右邊長廊的下面,掛列有瓊林、大盈二財庫的匾額,矍然受驚,不知皇上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呢?因為京師的道路還被堵塞,戰(zhàn)事正盛。對于因戰(zhàn)亂受創(chuàng)痛而發(fā)出呻吟之聲的百姓,朝廷還正在慰撫;對于各地忠心勤王將士的攻城、守城之功,還未進行賞賜;卻把各地進獻的珍寶財物,突然積藏于皇家的倉庫,被眾人看到,誰能無動于衷呢?試著詢問在驛站投宿的官吏,并打聽行人的議論,果真未出所料,臣民對此的積怨已經(jīng)很深了。近來德宗的衛(wèi)隊剛剛開來,什么軍備物資都沒有儲備,對外要抵御叛軍,對內(nèi)要防守危急的奉天城,晝夜不停,將近五十天,寒冷和饑餓同時困擾著官兵,(雖)死傷累累,(仍)不惜性命同心效力,終于平定了(朱泚兵圍奉天的這場)大難。實在是因為陛下沒有厚待自己,沒有自私自利,摒棄美好的食物來和士兵同甘共苦,省下自己享用的食物給有功勞的人去吃,如今圍困已經(jīng)解除,陛下的衣食已經(jīng)豐富起來,卻又謠言興起,軍人的情緒漸生隔閡,難道陛下不知道軍人的性情,好財夸功,危急患難的時候已經(jīng)同他們共憂患,卻在和平安樂的時候不和他們共享利益,如果不是性格恬淡靜默的人,怎能不心懷怨恨而口發(fā)嗟嘆之聲呢!這是常理,本來就不值得奇怪。《禮記》說:“散財貨就會使民心聚擾,斂財貨就會使民心散盡?!彪y道不是前鑒嗎? 陛下果真能在最近惦念城圍的深憂,檢討平時專利貪欲的過失;所有在瓊林、大盈二庫中的財物,全部拿出來賞賜給有功的人;每次獲得珍奇,先用來頒發(fā)軍隊的賞賜。這樣一來,那么叛亂就會安定,逆賊一定會平定;(然后)從從容容地坐上六匹馬拉的車子,轉(zhuǎn)回都城長安。國君如此的尊貴,何須憂貧呢?這就叫散了您那小庫,而成全了國家的大庫;失了您二庫中那點金玉小寶,而鞏固了您君位的大寶??! (十五)【2014浙江調(diào)研抽測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19分) 《古今家戒》敘① 老子曰:“慈故能勇,儉故能廣?!被蛟唬捍葎t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愛之深,故其為之慮事也精。以深愛而行精慮,故其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賢于人,勢有所必至矣。轍少而讀書,見父母之戒其子者,諄諄乎惟恐其不盡也,惻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嗚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師之于弟子也,為之規(guī)矩以授之,賢者引之,不賢者不強也。君之于臣也,為之號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則諫,否則去。子之于父也,以幾諫,不敢顯,皆有禮存焉。父母則不然。子雖不肖,豈有棄子者哉?是以盡其有以告之,無憾而后止。《詩》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把饙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②夫雖行潦之陋而無所棄,猶父母之無棄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倫之極也。雖其不賢,及其為子言也必忠且盡,而況其賢者乎? 太常少卿長沙孫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賢,能就其業(yè)。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為《賢母錄》,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戒》,得四十九人,以示轍曰:“古有為是書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為此合眾父母之心以遺天下之人庶幾有益乎!”轍讀之而嘆曰:“雖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聞父之聲則斂手而退,市人之過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無以發(fā)之耳。今是書也,要將以發(fā)之歟?雖廣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來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將益廣之未止也?!?/p> 【注】①敘,即序。②“《詩》曰”句,出自《詩經(jīng)·大雅·泂酌》。泂,遠。潦,指活水。饙饎(fēn chì),蒸飯、煮酒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就利也果 B.不賢者不強也 C.能就其業(yè) D.特患無以發(fā)之耳 1.【答案】C 【解析】結(jié)合上下文“母賢,能就其業(yè)”,“母賢”與“能就其業(yè)”是因果關(guān)系,根據(jù)“賢”字,母親不可能“得到”兒子的“業(yè)”,據(jù)此可推知,“就”是“成就”的意思。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轍少而讀書 B. 為之號令以戒之 C.可則諫,否則去 D. 雖廣之天下可也 2.【答案】A 【解析】A項的“而”都是用于狀語與謂語之間,表修飾關(guān)系。B項的“以”,前者是連詞“用來”;后者是介詞“在”。C項的“則”,前者表承接,相當于“就”;后者表假設,相當于“如果”。D項的“之”,前者是代詞“它”;后者是助詞,用于主語與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首先以《老子》中的一句話作為自己立論的依據(jù),隨之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論述“慈之所以能勇”的道理,贊揚了父母給予兒女們的慈愛之心。 B.為了說明父母告誡子女與其他人不同,作者以老師對于學生、君王對于臣子、臣子對于君王、兒子對于父親等作比照,使人真正體會到父母的至誠至殷。 C.作者借少時讀書所記之事來描述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教育子女時那種獨有的耐心誠摯、循循善誘以及滿懷期望的神態(tài)刻畫得栩栩如生。 D.本文有描寫,有議論,描寫生動形象,議論淋漓透徹;融描寫、議論、情感于一爐,或進行比照,或引用古詩,或發(fā)出感慨,文勢跌宕起伏。 3.【答案】C 【解析】根據(jù)原文“見父母之戒其子者,諄諄乎惟恐其不盡也,惻惻乎惟恐其不入也”,這里的“諄諄”是“誠懇的樣子,”表達的是耐心誠摯,“惻惻”是“傷心的樣子”,表達的是滿懷期望,原文并沒有“循循善誘”的內(nèi)容。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古 有 為 是 書 者 而 其 文 不 完 吾 病 焉 是 以 為 此 合 眾 父 母 之 心 以 遺 天 下 之人 庶 幾 有益 乎 4.【答案】古有為是書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為此/合眾父母之心/以遺天下之人/庶幾有益乎 斷對兩處給1分。斷錯兩處扣1分,扣完為止。 【解析】考查“斷句”能力。解答此題除了讀懂原文意思外,還可以憑借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幫助斷句。虛詞“而”、“焉”、“以”、“庶幾”等都有助于判斷。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雖其不賢,及其為子言也必忠且盡,而況其賢者乎?(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人之過之者亦莫不泣也。(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案】(1)縱然他們本身并不賢能,告誡子女時也必定會真誠無私又盡心竭力,更何況那些賢能的父母呢? 【解析】該句要注意“雖”“賢”“忠且盡”的翻譯,譯對一處給1分,整句句子通順給1分。 (2)路過街市的人沒有誰不(感動而)流淚的。 【解析】該句要注意要點有:“市人之過之者”是定語后置句,關(guān)鍵詞“泣”。 譯對一處給1分,整句句子通順給1分。 (十六)【2014杭州第一次質(zhì)量調(diào)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19分) 柳敬亭傳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云間有儒生莫后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庇谑侵^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本赐ね硕穸?,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庇墒侵畵P,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 寧南南下,皖帥欲結(jié)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zhí)以下俱使之南面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yè)。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xiāng)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fā)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 【注】①云間:西晉文學家陸云家在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常對客自稱“云間陸士龍”,因別稱松江為“云間”。②句(gōu):同“勾”,勾畫、描摹人物的性格。③優(yōu)孟:春秋楚國的藝人。④簡:選擇。練:熟習。⑤咍(hāi)嗢(wà)噱(jué):這三個字都是笑的意思。⑥寧南:指左良玉,曾擁兵至八十萬。⑦皖帥:指安徽提督杜宏域,他與柳敬亭是故交。⑧不知書:是說左良玉不是讀書人出身。⑨檀板:檀木制的拍板,古時歌舞用來打拍子或伴奏。 1.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可使以其技鳴 B.爭延之使奏其技 C.從委巷活套中來者 D.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yè) 1.【答案】B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敬亭退而凝神定氣 B.致敬亭于幕府 C.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 D.且五方土音 2.【答案】C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柳敬亭能成為頗具盛名的說書藝術(shù)家,不僅在于他具有說書藝術(shù)的稟賦,更在于他悉心研求技藝,不斷豐富閱歷,胸存憂國憂民情懷。 B.“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兩句,既是對柳敬亭說書的思想和芝術(shù)所作的高度贊譽,也傾注了作者對忠臣義士無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C.作者通過寫柳敬亭放蕩不羈的生活,精湛不凡的技藝,攀附權(quán)貴的經(jīng)歷,以及處變不驚的態(tài)度,成功地刻畫出這位藝術(shù)家的鮮明個性。 D.本文始終以說書藝術(shù)為立傳基點,不管是寫柳敬亭參與軍事,還是寫他得到異乎尋常的禮遇和令人羨慕的地位,都仍不離他說書藝人的身份。 3.【答案】C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說 書 雖 小 技 然 必 句 性 情 習 方 俗 如 優(yōu) 孟搖 頭 而 歌 而 后 可 以 得 志 4.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3分,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 【解析】本題是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先根據(jù)“然”(與“雖”呼應)、“而后”等關(guān)聯(lián)詞初步斷開,然后細讀中間部分,“句性情”與“習方俗”構(gòu)成對偶句式,“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結(jié)合注解基本能斷開。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案】①你說書還沒有開口,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xiàn)出來了,使聽眾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說書的技藝達到了精妙的程度了。 ②這人過去是和我們一起說書的,如今他富貴到了這地步了。 【解析】文言翻譯要字字落實,并注意句子中涉及的語法現(xiàn)象。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特殊句式往往是得分點。第(1)句應注意“具”“主”“蓋”的翻譯,“具”可譯成“表現(xiàn)”,“主”應譯為“控制”,“蓋”是發(fā)語詞,引發(fā)議論,可以不譯。同時要注意“蓋進乎技矣”的句式特點,這句是主謂倒裝句,“進乎技”就是“技,進乎”。第(2)句注意“故”“儕”的翻譯。“故”譯為“過去、原先”,“儕”是“輩、類”的意思,“吾儕”就是“我們、我們同輩”)。還要注意“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的判斷句式。 (十七)【2014溫州第一次適應性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19分) 錢神問對 戴名世 有神色赤而目方,刺其面為文,立中衢,臭達于遠。眾皆拜,祈請甚篤,或咄咄嘆息不已。戴子見之,前問神,神具以名對。戴子笑曰:“吾聞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其何以動眾如是甚也?”神曰:“吾行游天下,靡人不畏,罔敢不恭,子顧且云云,豈有說乎?” 戴子曰:“吾數(shù)汝之罪,則熔汝使化而毒未歇,銼汝使折而害無救也?!鄙衽唬骸?u>子固孺子不足憐,今偶相遭而眾辱我。且夫吾之為功也,薄海內(nèi)外,茍非余則戚戚嗟嗟①,窘然而無以為生。一二迂妄者吾避去,自余諸公貴人,皆孳孳②慕予,手摩而目屬,以及庶民卑賤之流,無不愿為我死者。吾豈有求于世哉?世求我而已耳。是故官吏非吾不樂,商賈非吾不通,交游非吾不厚,文章非吾不貴,親戚非吾不和,有吾則生,無吾則死。是故盜我者縣官有禁,牟我者錙銖不遺,誠明夫利害之分,而審夫得失之勢也。子何以云爾乎?請勿復敢見子矣?!?/p> 戴子曰:“固也,吾試且略言之。昔者生民之初,渾渾噩噩,數(shù)千百年間,耕田鑿井,衣衣食食,天下太平,安樂無事。當是時,豈有汝哉?自汝出,而輕重其制,銖兩其名,方圓其象,流傳人間,惑亂民志,萬端俱起。于是庸夫之目以汝為重輕,奸人之手以汝為上下。或執(zhí)鞭乞哀流汗相屬不然設心計走坑險蒙死僥幸損人益己互相攘奪?;蛑练缚谱骷?,椎牛發(fā)冢,聚為博弈,出為盜賊。至于官之得失,政以賄成,敲骨吸髓,轉(zhuǎn)相吞噬,而天下之死于汝手者,不可勝數(shù)也。而汝獨紛紛然奔走天下,顛倒豪杰,敗壞世俗,徒以其臭熏蒸海內(nèi),氣之所感,積為迷惑之疾,見之者慕,聞之者思,得之者喜,失之者悲,有無不平,貪吝接踵,而充塞仁義,障蔽日月,使天下倀倀乎無所之,而惟汝之是從。” 神曰:“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為神也,汝烏足以知之?”因仰而嘻笑,俯而卻走,伸目四顧,舉手而別,眾共擁之以去。 【注】①戚戚嗟嗟:悲戚哀嘆的聲音。②孳孳:同“孜孜”,勤勉。 1.對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眾皆拜,祈請甚篤 B.吾數(shù)汝之罪 C.皆孳孳慕予,手摩而目屬 D.顛倒豪杰,敗壞世俗 1.【答案】B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有神色赤而目方 B.且夫吾之為功也 C.茍非余則戚戚嗟嗟 D.至于官之得失,政以賄成 2.【答案】A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塑造的錢神充滿銅臭味,流毒民間、禍害世風而自吹大功,面對他人的指斥則惱羞成怒,盛氣凌人。 B.全篇以對話的形式,自然流暢,寓意精警,借戴子之口,批判了金錢崇拜的惡濁世俗,諷刺了錢神的殘酷、貪婪和卑鄙。 C.語言亦莊亦諧,描寫形象生動,結(jié)尾處僅用“仰、俯、伸、舉”四個動詞,錢神洋洋自得、目空一切的形象便躍然紙上。 D.本文放言縱論,汪洋恣肆,大量運用排比以及駢散結(jié)合的手法,使文章富于氣勢,音調(diào)鏗鏘,富于節(jié)奏感。 3.【答案】B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或 執(zhí) 鞭 乞 哀 流 汗 相 屬 不 然 設 心 計 走 坑 險 蒙 死 僥 幸 損 人 益 己 互 相 攘 奪 4.【答案】或執(zhí)鞭乞哀/流汗相屬/不然∥設心計/走坑險/蒙死僥幸/損人益己/互相攘奪 【解析】本題是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本題可以借助標志性詞語“不然”,“不然”前后都要斷?!霸O心計/走坑險”構(gòu)成對偶句式,它們之間應斷開。其余的可以根據(jù)古漢語四字短語較多,通過細讀,幫助斷句。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余固知孺子不足憐,今偶相遭而眾辱我。(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盜我者縣官有禁,牟我者錙銖不遺,誠明夫利害之分,而審夫得失之勢也。(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案】①我本來知道你這小子不值得同情,今天偶然相遇卻當眾侮辱我。 ②所以盜竊我,官府(雖)設有監(jiān)獄,謀取我(卻)連毫厘都不會遺漏,(他們)真正明白厲害的分界,詳知得失的趨勢啊。 【解析】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注意句中關(guān)鍵詞和特殊句式的翻譯。第①句“孺子”“憐”“眾”的翻譯,各1分,語句不通順扣1分?!叭孀印弊g成“孩子”也算對;“憐”譯成“同情、憐憫”也對;“眾”是名詞活用作狀語,譯作“當眾、當著眾人”。第②句“縣官”“錙銖”“誠”“審”的翻譯,各1分,語句不通順扣1分?!翱h官”可譯成“官府、朝廷”,譯成“縣令”不給分;“誠”可譯成“真正、的確、確實”,譯成“如果”不給分;“審”可譯成“詳知、清楚、明白”。 (十八)文言文閱讀(19分)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裴政善于斷案的一組是(3分)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0分) 參考譯文: (十九)文言文閱讀(19分) 【2014·邯鄲二?!块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張浩,字浩然,遼陽渤海人。天輔中,遼東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為承應御前文字。太宗將幸東京,浩提點繕修大內(nèi),超遷衛(wèi)尉卿。 平陽多盜,臨汾男子夜掠人婦,浩捕得,榜殺之,盜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頗事之。廟祝、田主爭香火之利,累年不決。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強宗黠吏屏跡,莫敢犯者??ぶ写笾?,乃繕葺堯帝祠,作擊壤遺風亭。 貞元元年,浩進拜平章政事。浩請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給復十年,以實京城,從之。未幾,改封蜀王,進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魯國公。表乞致仕。海陵曰:“人君不明,諫不行,言不聽,則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則求去。卿于二者何居?”浩對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養(yǎng)病之地也,是以求去。”不許。 海陵欲伐宋,將幸汴,而汴京大內(nèi)失火,于是使浩與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浩從容奏曰:“往歲營治中都,天下樂然趨之。今民力未復,而重勞之,恐不似前時之易成也?!辈宦?。浩朝辭,海陵問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諫,乃婉詞以對,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觀天意,欲絕趙氏久矣?!焙A赉等辉?;“何以知之?”對曰:“趙構(gòu)無子,樹立疏屬,其勢必生變,可不煩用兵而服之?!焙A觌m喜其言,而不能從也。 海陵至汴,累月不視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諸將。浩欲奏事,不得見。會海陵遣周福兒至浩家,浩附奏曰:“諸將皆新進少年,恐誤國事。宜求舊人練習兵者,以為千戶謀克?!倍A瓴渴鹨讯?,惡聞其言,乃杖之。 初,近侍有欲罷科舉者,上曰:“吾見太師議之?!焙迫胍?,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者乎?”浩對曰:“有。”曰:“誰歟?”浩曰:“秦始皇?!鄙项欁笥以唬骸柏M可使我為始皇乎!”事遂寢。 是歲,薨。上輟朝一日。謚曰文康。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浩以策干太祖 B.浩進拜平章政事 C.往歲營治中都 D.事遂寢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張浩辦事干練的一組是(3分) ①浩捕得,榜殺之,盜遂衰息 ③改封蜀王,進拜左丞相 ⑤浩請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給復十年,以實京城 ⑥乃婉詞以對,欲以微止海陵用兵 A.①②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金太祖和金太宗對張浩都很器重,先任張浩為承應御前文字、提點等職務,后來還越級升任為衛(wèi)尉卿。 B.張浩先后任平章政事、蜀王、左丞相、魯國公等職,但他以病弱不能勝任其職為由請求退休還家,結(jié)果皇帝沒有批準他的退休請求。 C.由于汴京大內(nèi)宮廷失火,皇帝命令張浩等人營建南京宮室。張浩認為民力沒有恢復,不宜大興土木,但皇帝海陵王沒有聽張浩的勸諫。 D.皇帝想廢除科舉制,張浩暗示皇帝自古以來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任用儒生。于是廢科舉之事從此不再提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強宗黠吏屏跡,莫敢犯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趙構(gòu)無子,樹立疏屬,其勢必生變,可不煩用兵而服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C【解析】治:營造,修建 5.【答案】A【解析】③是張浩官職升遷,④是海陵王對張浩建議的態(tài)度,⑥是張浩講究說話技巧。 6.【答案】D【解析】“皇帝想廢除科舉制”有誤,原文是“近侍有欲罷科舉者”,是皇帝身邊的侍者想廢除科舉制度, 7.(1)張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豪門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隱藏蹤跡,沒有敢于違犯的。( “撤”,“投其像水中”省略句,“屏”, “莫”各一分,句意一分) (2)趙構(gòu)沒有兒子,把疏遠親屬(旁系親屬)中的人立為繼承人,那形勢一定會發(fā)生變化,可以不用煩勞軍隊而讓他服從于我們。(“樹立”, “勢”,“煩”, “服” 各一分,句意一分) 【參考譯文】 張浩,字浩然,遼陽渤海人。天輔中期,遼東被金朝平定,張浩用獻計的方式求見金太祖,金大祖任張浩為承應御前文字。金太宗將到東京,張浩任提點官修繕皇宮,被破格升為衛(wèi)尉卿。 平陽多盜賊,臨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妻子,張浩捕住他,將他鞭笞致死,強盜于是得以減少平息。平陽近郊有濫建的祠廟,當?shù)厝硕己芫捶钏R祝、田主爭奪香火的財利,多年得不到解決。張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為此豪門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隱藏蹤跡,沒有敢于違犯的??ぶ械玫胶芎玫闹卫恚谑菑埡菩蘅槇虻垤籼茫ㄔ鞊羧肋z風亭。 貞元元年,張浩晉升為平章政事。張浩請求凡是周圍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免除十年的賦稅徭役,以充實京城,皇帝批準了他的請求。沒過多久,張浩被改封為蜀王,晉升為左丞相。正隆二年,張浩改封為魯國公。張浩上奏章請求退休。金皇帝海陵王問他說:“如果皇帝不明智,勸諫沒有被實行,良言聽不進去,那么宰相就乞求離開;宰相年老或有病殘不能勝任其職也乞求離職。你屬于哪一種?”張浩回答說:“我體弱有病不能勝任職務。宰相府不是養(yǎng)病的地方,所以乞求離職。”皇帝沒有批準他的退休請求。 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準備前往汴京,然而汴京大內(nèi)宮廷失火,于是命令張浩與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張浩從容上奏說:“以前營建中都,天下人都很高興地前來干活。現(xiàn)在民力沒有恢復,而重新勞累他們,恐怕不像以前那樣容易完成?!苯鸪实酆A晖醪宦爮埡苿裰G。張浩到朝堂上辭行,金朝皇帝海陵王問他攻打宋朝的利弊。張浩不敢正面勸諫,于是用委婉的話回答,想婉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張浩上奏說:“我觀察上天的旨意,很久就想滅絕趙氏了?!焙A晖躞@訝地說:“你怎么知道的?”張浩回答說:“趙構(gòu)沒有兒子,把遠親(旁系親屬)中的人立為繼承人,那形勢一定會發(fā)生變化,可以不用軍隊而讓他服從于我們.”海陵王雖然很喜歡張浩說的話,但卻不聽從。 海陵王到達汴京后,幾個月不上早朝,天天訓練軍隊(準備)南征,部署各路大將。張浩想上奏事情,又得不到接見。適逢海陵王派周福兒到張浩家中,張浩讓他捎去奏疏說:“各路大軍軍官都是新提拔的少年,恐怕耽誤了國家大事,最好是尋找熟悉軍事的舊人來訓練軍隊,任命為千戶謀克。”然而海陵王部署已定,很討厭張浩說這種話,于是對張浩處以杖刑。 當初,皇帝身邊的侍者有的想廢除科舉制,皇帝說:“我接見太師商議這件事?!睆埡七M殿拜見,皇帝說:“自古以來帝王有不用儒生的嗎?”張浩回答說:“有?!被实蹎枺骸八钦l?”張浩說:“秦始皇?!被实劭纯醋笥业娜苏f:“難道讓我做秦始皇那樣的人?”廢科舉之事從此不再提了。 這一年,張浩去世。為此皇帝停朝一日。張浩謚號文康。 (二十)文言文閱讀(19分) 【2014·烏魯木齊一診】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克明有智略的一組是(3分)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4.【答案】B【解析】覺:醒來。 5.【答案】B【解析】②是客觀敘述曹克明臨時代任邛州長官的事;③體現(xiàn)了曹克明的勇敢。 6.【答案】C【解析】應是“曹克明刺中了王珂的左腳踝”。) 7.(1)用數(shù)十騎兵與強賊交戰(zhàn),曹克明假裝敗逃,可所率軍隊錯過時機,伏兵沒能出擊。(5分) (2)這年秋天,他們相隨來集會。曹克明慰撫他們,拿出衣服送給他們,這些酋長感動得流淚而去。(5分) 【參考譯文】 曹克明字堯卿。出生后,正值敵人攻打百丈縣,父親曹光遠遇害,保姆抱著曹克明躲在葦蒲中得以幸免。長大以后,喜歡兵法,擅長騎馬射箭,叔父曹光實認為他不同尋常。曹光實在葭蘆州擊殺敵人,戰(zhàn)死。曹克明當時在后面護送軍需物資,聽到曹光實死去,害怕軍隊混亂,保密不宣布死訊。假裝人從西面來傳達曹光實的命令回軍銀州,而暗中與仆從張貴深入敵軍,得到曹光實的尸體回來,在京城安葬,由此出名。 起初,留在京城的蜀人被禁不能回家鄉(xiāng),曹克明因為母親年老,抄小路回鄉(xiāng)。李順造反,聽說曹克明是將家子弟,并且有名聲,想脅迫來做官。曹克明帶上母親逃到山谷,夜晚住在神祠中,夢見有人大聲喝斥他起身,他醒來后就離開,賊人果然來到。等到賊人攻陷雅州,曹克明招募幾萬人來迎接朝廷的軍隊,于是收復名山、火井、夾江等九縣。分兵嘉州、眉州、邛州三州,建七座營寨來攔截敵人。又收復雅州,殺死六十多人,賊將何承祿等人逃到云南。因為殘余的賊寇沒有被平定,克明暫代邛州駐泊巡檢。第二年,峽路敗兵鄧紹等人又起兵進攻雅州,曹克明又平定他們?;剀娳鲋?,遇到強賊王珂,在延貢鎮(zhèn)交戰(zhàn),用矛擊殺他,刺中王珂左腳踝。后來又在山下設伏兵,用數(shù)十騎兵與強賊交戰(zhàn),曹克明假裝敗逃,可所率軍隊錯過時機,伏兵沒能出擊。曹克明引身而退逃走,強賊急追,他就靠在大石上拉開弓射了三箭,殺死三人,因此得以脫險。 景德年間,蠻寇入侵邕州,曹克明改任供備庫副使、邕州知州。左右江有蠻洞三十六處,曹克明召集他們的酋長,以恩德信義曉諭他們。這年秋天,相隨來集會。曹克明慰撫他們,拿出衣服送給他們,這些酋長感動得流淚而去。這年冬天,安撫都監(jiān)王文慶、馬玉從天河寨東面出兵,曹克明與宦官楊守珍從環(huán)州樟嶺西面出兵,登山的石路極度危險,林木幽深阻隔,蠻人多埋伏弓弩手等待他們。馬玉對敵奮力作戰(zhàn),多次打敗蠻軍。這時朝廷的意圖在于招降使歸附,多次下詔告知曹克明,而克明也害怕深入,多次送文書阻止馬玉。馬玉到了如門團,被蠻人阻截,不能前進。曹克明拖延觀望,一個多月后,才到撫水州,與知州蒙承貴等人訂立盟約而回。 不久,曹克明擔任桂州知州,又上奏征編廣南兩路地方軍為忠敢軍。州人建屋用茅草蓋頂,每年有很多火災,曹克明挑選北方軍人教他們用陶瓦蓋頂,又阻斷江水引進州城,來防火災。任滿回朝,為滁州知州,后調(diào)任鼎州,去世。
A.乃徙城陽王王淮南故地
B.王乃屬相兵
C.乃逆王霸上
D.為中诇長安
①吳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發(fā)兵應之
③愈益治器械攻戰(zhàn)具
⑤遷取王皇太后外孫修成君女為妃
A.①③⑤
(1)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豈以我為貪淮南王地邪?(3分)
譯文:
(2)上以為貞信,乃勞苦之曰:“南方卑濕?!保?分)
譯文:
(3)即宮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誰立者?。?分)
譯文:
(2)皇上認為他忠貞守信,便慰勞他說:“南方之地低洼潮濕?!保ā耙詾椤薄皠诳唷薄氨啊备?分)
(3)假如有一天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即”“晏駕”句意各1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