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的以飲食、痰涎等胃內(nèi)之物從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病證。對嘔吐的釋名,前人有兩說:一說認為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干嘔;另一說認為嘔以聲響名,吐以吐物言,有聲無物曰嘔,有物無聲曰吐,有聲有物曰嘔吐。嘔與吐常同時發(fā)生,很難截然分開,因此無細分的必要,故近世多并稱為嘔吐。
嘔吐是內(nèi)科常見病證,中醫(yī)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嘔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且常相互影響,兼雜致病,如外邪可以傷脾,氣滯可致食停,脾虛可以成飲等。嘔吐的病機無外乎虛實兩大類,實者由外邪、飲食、痰飲、氣郁等邪氣犯胃,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發(fā);虛者由氣虛、陽虛、陰虛等正氣不足,使胃失溫養(yǎng)、濡潤,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一般來說,初病多實,日久損傷脾胃,中氣不足,可由實轉(zhuǎn)虛;脾胃素虛,復為飲食所傷,或成痰生飲,則因虛致實,出現(xiàn)虛實并見的復雜病機。但無論邪氣犯胃,或脾胃虛弱,發(fā)生嘔吐的基本病機都在于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嘔吐的病位在胃,與肝脾有密切的關系。
臨床表現(xiàn)
嘔吐的臨床表現(xiàn)不盡一致,常有惡心之先兆,其作或有聲而無物吐出,或吐物而無聲,或吐物伴有聲音;或食后即吐,或良久復出;或嘔而無力,或嘔吐如噴;或嘔吐新人之食,或嘔吐不消化之宿食,或嘔吐涎沫,或嘔吐黃綠苦水;嘔吐之物有多有少。嘔吐常有誘因,如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遂,寒暖失宜,以及聞及不良氣味等因素,皆可誘發(fā)嘔吐,或使嘔吐加重。本病常伴有惡心厭食,胸脘痞悶不舒,吞酸嘈雜等癥。嘔吐多偶然發(fā)生,也有反復發(f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