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界歷來以 宋·林億 的官修本《傷寒論》作為標(biāo)準(zhǔn)通行本,但是自20世紀(jì)30年代開始,出現(xiàn)了“四大古本”:
一、長沙古本
長沙古本于1932年 石印 公世,比通行本《傷寒論》多了溫、暑、熱、濕、燥病篇,缺風(fēng)、寒病篇,且無《金匱要略》條文,難以稱為《傷寒雜病論》,只能說是《傷寒論》的某個版本。
二、四川古本
四川古本于1935年 石印 公世,為“王叔和所述,孫思邈所?!?,其《傷寒論》的部分與唐本《傷寒論》(即《千金翼方》里收錄的《傷寒論》)接近,無六氣病篇。
三、桂林古本
桂林古本于1939年 校刊 公世,六氣病篇完備,但內(nèi)容與長沙古本有出入。
四、康平本、康治本
康平本、康治本是流傳于日本的版本??灯奖居⌒杏?937年。
康平是日本平安中期的年號,康治是后期的年號。
康平本是以《和氣氏古本》為底本,康治本是以《戶上玄斐版刻本》為底本。
某寶有售
康平本
1.無《辨脈法》、《平脈法》兩篇及“可”與“不可”諸篇。此諸篇皆為王叔和重新歸納排列、整理的《傷寒論》條文,故康平本為更接近《傷寒論》的原型版本。
2.排版格式與《傷寒論》其他版本顯著不同,獨樹一幟,康平本的排版有每行15字,每行14字,每行13字三種格式,即頂格式、降一字格式、降二字格式。
頂格式和降一字格式似乎應(yīng)看作為《傷寒論》原有的內(nèi)容,而降二字格式內(nèi)容似乎可看作王叔和所寫。
這種排版格式,在??彼伪緯r,有些問題可以解釋學(xué)者們的一些疑問和異議。比如:
a.《傷寒論》自序中的文風(fēng)前后不一致,許多注家認(rèn)為非出仲景之手,但苦于證據(jù)不足。
今觀康平本自序,
“余每覽……思過半矣”為頂格排,
“夫天布五行……請事斯語”為低二字格排,可見不是原文,而是后人所加。
錢超塵教授又依據(j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引用《傷寒論》自序的不同語氣,也斷定自序中后半段亦非仲景原文。
林億等人校注《傷寒論》時,將此段作原文排印,而造成后世注家的疑竇,現(xiàn)讀康平本則煥然冰釋。
b.宋本將很多注文混入正文,如:
第23條末:“……本云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頓服,將息如上法?!?div style="height:15px;">
第40條末:“……且蕘花不治利,麻黃主喘,今此語反之,疑非仲景意?!?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