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坤《呻吟語》——中國古代內(nèi)省文化的典范
作者:李君貌
中國古人重視內(nèi)省?!抖Y記·中庸》講慎獨,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說反省諸己,都強調(diào)人們要重視內(nèi)省。這種重視內(nèi)省,是有用的。人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形成,離不開內(nèi)省。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領悟,也離不開內(nèi)省。呂坤的《呻吟語》一書,是中國古代人重視內(nèi)省的一本杰出著作。作者有良好的儒家文化功底,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結(jié)合自己閱讀和經(jīng)歷,對自己的為人處事,對自己人生觀世界觀,進行反省。這種反省,既促進了他自身人格的完善、智慧的增長,也能給后人的讀書明理、立身處世起有益的勉勵作用。
他說:“要體認,不須讀盡古今書。只一部《千字文》,終身受用不盡。要不體認,即三墳以來卷卷精熟,也只是個博學之士,資談口、侈文筆、長盛氣、助驕心耳。故君子貴體認。”這段話,對于每一個讀書人,很有指導意義。人要讀書,但并是書讀得越多越好。一,讀書要多讀經(jīng)典之作。四書五經(jīng),是古代圣賢的智慧。不能不讀,不能不常讀!正如呂坤在另一段話所說:“講學人不必另尋題目,只將四書五經(jīng)發(fā)明,得圣賢之道,精盡有心得。此心默契千古,便是真正學問”,認真閱讀四書五經(jīng),使自己的思想,與古代圣賢的見解相吻合,那便是真正的學問?!肚ё治摹芬粫?,既有豐富的自然、社會知識,又教人做人的道理。這樣的書,也應該常翻常讀。其它方面的書籍,適當讀讀而已,但不必讀得過多。二,用體認。所謂體認,即聯(lián)系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見所聞,體會書籍的觀點,吸取書籍中的真知灼見,為自己精神生命的一部分。許多人,書雖然讀得不少,但不肯體認,雖然贊同書本中那種閃耀人性和美德光輝的言句,但不肯拿過來勉勵自己,所以讀書數(shù)十年,其眼界仍然平平,其德行仍然平平,其脾氣仍然易怒,這樣讀書,讀與不讀何別之有?這樣的讀書人,又有什么值得尊敬的?
他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百官畏君,群吏畏長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議,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長。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比松谑?,要有所畏懼,有所敬畏。天子敬畏蒼天、畏民眾、畏歷史評價,官吏敬畏上司,百姓敬畏官吏,子女敬畏父母,醫(yī)生敬畏生命,讀書人敬畏圣賢,每一個人要敬畏法律、良知和神明。有敬畏,嚴格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去做事,以謙卑正直做人,整個社會才會興旺發(fā)達、安然有序,個人和家庭也才能得到平安。智慧的獲得,平安的人生,應該是從持一顆敬畏之心開始吧?
他說:“不難天下相忘,只怕一人竊笑。夫舉世之不聞道也久矣,而聞道者未必無人。茍為聞道者所知,雖一世非之可也;茍為聞道者所笑,雖天下是之,終非純正之學。故曰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有識之君子必不以眾悅博一笑也?!笔堑模撨@樣做你卻沒有去做,不該這樣做你卻做了,糊涂人批評你時你可以不理會,但明白人、熱愛真理、富有智慧而又正直善良的人,他們會拿你笑話!這時,你豈能不臉紅!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干好你自己所應該做的,不做你所不當做的,那時,明白人會為你叫好,這也是你莫大的榮耀!
他說:“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吾道必大行之自然后見,便是抱關(guān)擊柝,自有不可枉之道。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卞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道,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又安知大任到手不放過耶?”涵義是:松柏樹一生下來,就是直的,仁人君子在未出名時,就是以正直善良為做人的準則。如果他未出名時,就對道德不重視,干那些坑害別人的事,那么他就是一個人格不誠實的人。他將來出名了,依然也會人格不誠實。呂坤這段話,充滿著對美德的熱愛。勸告世人,作為一個仁人君子,無論何時都應該道德和誠實。世間有許多人,推崇實用主義的人生哲學。他們聲稱,面對不道德的敵人,可以采取不道德的手段。他們不懂得,當他們采用不道德的手段時,得到的必是不道德的結(jié)果。到頭來,既害了別人,也害了他們自己!
他說:“人一生大罪過,只是自是自私四字?!边@段話,說得很好!“自是”,導致自己的錯誤得不到糾正,別人的正確觀點得不到吸取?!白运健?,導致無法給世人更多幫助,使自己一生的價值有限,也感受不到幫助別人給自己人生帶來的更大樂趣。人生在世,應該努力克服自是、自私的品德,才能在智慧上更加完善,在人格上更加完美!現(xiàn)代社會,許多知識分子常常為自是、自私辯護,實在糊涂!他們在學術(shù)和人生道路的成就,也必定有限。
他說:“窮寇不可追也,遁詞不可攻也,貧民不可威也”,不要追趕窮寇,不要在別人理屈詞窮時繼續(xù)給予攻擊,不要在貧民百姓面前耀武揚威。要給他們以一條生路,要給他們以做人的尊嚴。體現(xiàn)出呂坤作為儒者的寬厚心胸。我看到,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有權(quán)勢的人,面對平民百姓過于放肆;一個有道理的人,面對沒有道理的人過于苛刻;一個功成名就的人,面對成就一般的人表現(xiàn)得過于傲慢。這些都表現(xiàn)出他們沒有良好的修養(yǎng)。從而使他們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尊敬,反而為別人所厭惡?!?/span>
他說:“或問:中之道,堯舜傳心,必有至玄至妙之理。余嘆曰:只就我兩人眼前說,這飲酒不為限量,不至過醉,這就是飲酒之中;這說話不緘默,不狂誕,這就是說話之中。這作揖跪拜,不類不疏,不疾不徐,這就是作揖跪拜之中。一事得中,就是一事的堯舜。”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人留給后人的寶貴教誨?!斑^猶不及”,一件事過頭了,好事就變成壞事,一個觀點過頭了,正確就變成錯誤。所以,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要謹守中庸,不要好走極端。呂坤說:“雨澤過潤,萬物之災也。恩寵過禮,臣妾之災也。情愛過義,子孫之災也。”告訴人們,任何事情,一旦偏離了中庸,就會給人類帶來災禍。呂坤說:“中足矣,又下個庸字,旨深哉!此難與曲局之士道?!眳卫ぬ嵝讶藗?,“庸”也十分重要,不可忽視;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努力做到“庸”,重視平常的事物與生活,不要看不起平常的事物與生活;尊重生活中的常理,不要總做花樣翻新的百戲。呂坤這種提醒,顯然是有道理的。既“中”又“庸”,政府的決策就會少一些極端性,萬一錯誤了,給人類造成的危害,也較為有限。既“中”又“庸”,人與人、人與自然就會減少許多沖突,人們的生活會更幸福,整個社會會更和諧。
他說:“正直者必不忠厚,忠厚者必不正直。正直人植綱常扶世道,忠厚人養(yǎng)和平培根本。然而激天下之禍者,正直之人;養(yǎng)天下之禍者,忠厚之過也。此四字兼而有之,惟時中之圣。”說正直者必不忠厚,忠厚者必不正直,可能有些夸大。但確實提醒人們,正直的人,眼里摻不得沙,是不好的,會把一些有缺點的人推到對立面,既使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動,也使有缺點的人得不到勸化。忠厚的人呢?心腸太軟,壞人根本不怕他,這就會助長壞人的囂張氣焰。人生在世,應該兼顧正直與忠厚兩個品質(zhì)吧!既要堅持做人的原則,又不能對別人過于苛刻,這有利于保護自己,也有利于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他說:“人一生不聞道,真是可憐!”道即真理,即智慧。道,應用到立身處世,就是做人的道理。道需要在生活領悟,但也需要請教良師,需要與朋友探討,需要閱讀好的書籍,尤其是圣賢著作。古代人多么熱愛道啊,他們把探索道,作為人生第一等重要的事!正如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因為他們知道,懂得道,自己的為人處世,才不會偏差,懂得道,自己的生命才有意義!今人只求利益,對道不關(guān)心。這種人,眼睛是睜著的,但靈魂卻是昏睡的。他們雖然干了許多事,但他們所干的事大多數(shù)是沒有價值的。他們雖然可以享受一時的尊榮,但決不會得到后人的尊敬。
他說:“惟夫朋友者,朝夕相與,既不若師之進見有時,情禮無嫌;又不若父子兄弟之言語有忌。一德虧,則友責之;-業(yè)廢,則友責之,美則相與獎勸,非則相與匡救,日更月變,互感交摩,骎骎然不覺其勞且難,而入于君子之域矣。是朋友者,四倫之所賴也?!迸笥言谝粋€人品德和學識的增長中,作用很大。每一個人,思維都是片面的,學識有所不足,性格有其偏狹。這就決定了他需要朋友,使自己的思維、學識、性格,得到完善。在我們困難無助的時候,朋友慰藉人們的心靈;在我們成功幸福的時候,朋友分享我們的歡樂。我可以想像,許多人之在學問或人格上之所以走得那么遠,與他們有眾多學識和人格同樣出眾的朋友,是分不開的。我同樣可以想像,許多人之所以終其一生一事無成,或者淪為惡人,是他們身邊缺乏好朋友,或這些好朋友不過是利益上互相利用的狐朋狗黨,是分不開的。
他說:“饑寒痛癢,此我獨覺,雖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獨當,雖妻子不能代也。自愛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將誰賴我?”此語至真至切。人生在世,有許多痛苦。痛苦最終要靠自己承受!別人沒有辦法替代。人生在世,最終要衰老死亡,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要承當?shù)模瑒e人沒有辦法幫忙。這就表明,人生之路,最終要靠自己走啊!自己不幫助自己,誰來幫你呢?要愛護你自己,給自己關(guān)心。你不關(guān)心自己,別人關(guān)心你,又有啥用?要好好努力,努力做一個好人,努力干一番事業(yè)。你不努力,別人幫助你,又有啥用?
他說:“人生天地間,要做有益于世底人??v沒這心腸、這本事,也休作有關(guān)損于世底人”。這段話充滿著對美德的熱愛,充滿著仁愛的心腸!為我們每一個人,立了兩個價值標竿:較高的標竿,即多幫助別人,多奉獻社會;較低的標竿,即不做壞事,不損害于他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堅守較低的標竿,并向較高的標竿跑去!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過得更為充實,更有意義!
他說:“兩人相非,不破家不止,只回頭認自家一句錯,便是無邊受用。兩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溫語稱人一句好,便是無限歡欣?!边@段話告訴人們,人有缺點,往往知錯不認,往往只為自己考慮,不為別人考慮。這段話也提醒我們,真正的涵養(yǎng),是在兩人相爭的時候,自己錯了就要認錯,而對別人的錯多一些包涵;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多稱贊人一句,為別人說好話,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誤會與紛爭,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呂坤之話,實在是人與人友好相處的金玉良言啊!
他說:“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敝赋鲆粋€道理:認識千里之外的事物并不困難,但認識人的自我則十分困難;看到事物的現(xiàn)象,并不困難,但看到事物內(nèi)在的原因,則十分困難。一個哲者與非哲者,真正的區(qū)別,不在于認識千里之外的事物,而在于反觀自身!不在于看到事物的現(xiàn)象,而在于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否則他有什么資格以哲者自稱呢?
他說:“進德修業(yè)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義精仁熟在晚年。若五十以前德性不堅定,五十以后愈懶散,愈昏弱,再休說那中興之力矣?!眳卫ひ笕藗兾迨畾q以前德性較成熟,是有道理的。一是有可能。因為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他的讀書和閱歷已經(jīng)較多了。二是人生短暫。一個人到了四、五十的歲數(shù),道德品格修養(yǎng)還很一般,那么還要更待何時呢?這就要求人們對于道德品格的修養(yǎng),不要松懈。少年時代,父母就應該重視孩子道德品格的修養(yǎng),為他今后道德品格的修養(yǎng)奠定基礎。青年和中年時期,人們就應該更加自覺地重視道德品格的修養(yǎng),不可懈怠。中國古人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生命短暫,歲月匆匆。人們應該趁著年輕,好好讀書;人們同樣應該趁著年輕,好好修煉自己的道德品格,做一個有良好修養(yǎng)的人。
他說:“使人收斂莊重莫如禮,使人溫厚和平莫如樂。德性之有資于禮樂,猶身體之有資于衣食,極重大,極急切。人君治天下,士君子治身,惟禮樂之用為急耳。自禮廢,而惰慢放肆之態(tài)慣習于身體矣;自樂亡,而乖戾忿恨之氣充滿于一腔矣。”指出,一個修身的人,應該遵守禮,這有利于人與人和諧相處,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他說:“夫禮非徒親人,乃君子之所以自愛也。非徒尊人,乃君子之所以敬身也”,即禮不但用來表示尊重別人,也是一個人自愛、自敬的表現(xiàn),因為在以禮待人的過程中,你會得到別人的友愛和尊敬,反過來使你自己生活得更有信心、更有勇氣。他:“手容恭,足容重,頭容直,口容止,坐如尸,立如齋,儼若思,目無狂視,耳無傾聽,此外景也。外景是整齊嚴肅,內(nèi)景是齋莊中正,未有不整齊嚴肅而能齋莊中正者”,即人的外在行為(外景)與人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景),互相影響。外在行為彬彬有禮,內(nèi)心也會變得優(yōu)美高貴,成為一個仁人君子。
他說:“淫怒是大惡。里面御不住氣,外面顧不得人,成甚涵養(yǎng)?”他把暴怒說成是大惡,是有道理的。憤怒使人作出極其愚蠢的決策。憤怒損害人與人的關(guān)系。激烈的憤怒,還會給人格較脆弱的一方,造成重大損害。他說,君子的情緒沖動,危害不可低估:“君子之交怕激,小人之交怕合。斯二者,禍人之國,其罪均也”,因此君子遇事要忍耐,約束自己,忍是修心養(yǎng)性至為重要的一課:“忍激兩字是禍福關(guān)”。他勸告人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時,不要動氣:“不動氣,事事好”,“兩個動氣,一對小人一般受禍”。他勸誡世人,待人接物,要平心易氣:“使氣最害事,使心最害理,君子臨事平心易氣”,“疾言、遽色、厲聲、怒氣,原無用處。萬事萬物只以心平氣和處之,自有妙應”。平心易氣能化解矛盾,能有益于身體健康,能樹立自己形象。人生諸種福氣,平心易氣是一種福氣,而且是一種十分珍貴的福氣。
他說:“恕心養(yǎng)到極處,只看得世間人都無罪過?!边@句話,有宗教家的大愛心、大慈悲!世間人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會干這樣那樣的惡事。這些錯誤和惡事,大多不是他們有意為之,而是他們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不懂得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而是他們生活環(huán)境過于惡劣,使他們善良的人格遭到扭曲。他們犯下錯誤、干了惡事,固然要懲戒他們,同時又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并給他們改正錯誤提供機會。
他說:“一善念發(fā),未說到擴充,且先執(zhí)持住,此萬善之囮也。若隨來隨去,更不操存,此心如驛傳然,終身無主人住矣”。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善念。有正義感,有同情心,有羞恥之心,有正直做人、誠信經(jīng)商、清廉為官的向往。他看電影時,看到別人的不幸,他會同情。他路過某街口時,看到某人仗勢欺人,會憤怒。他與友人閑談時,說到某人對朋友背信棄義時,就會不勝蔑視。有志之士,意識到這些善念十分珍貴,于是予以呵護,細心澆灌,生怕它被傷害,生怕它不能茁壯成長。就這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若干年過去,他終于成長為一個德性高尚、舉止優(yōu)雅的仁人君子。無志之士,沒有意識到這些善念的珍貴,使這些善念得不到呵護,任其自生自滅亡。就這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若干年過去,他終于淪為一個德性平庸、舉止粗魯?shù)挠狗蛩鬃?。人生之初,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境界,差別甚小。但由于對待善念的態(tài)度不同,有的“執(zhí)持”、有的沒有“執(zhí)持”,有的細心澆灌、有的沒有細心澆灌。若干年后,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境界,就會迥然不同!
他說,人世間真正的幸福與快樂,是做一個有德行的人:“中高第,做美官,欲得愿足,這不是了卻一生事。只是作人不端,或無過可稱,而分毫無補于世,則高第美官反以益吾之者也。而世顧以此自多,予不知其何心?!彼f:“滿面目都是富貴,此是市井兒,不堪入有道門墻,徒令人嘔吐而為之羞耳。若見得大時,舜禹有天下而不與”,說一個人想的說的,都是榮華富貴,這樣的人充其量是一個野蠻人,他的眼睛睜著,他的靈魂卻昏睡。他勸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說:“只一個俗念頭,錯做了一生人;只一雙俗眼目,錯認了一生人”,說人的生命本是無限美好的,但由于你的人生觀世界觀是錯誤了,只追求最沒有價值的東西,只看重那些最低劣最平庸的事物,導致你雖然活過一生,卻與人世間美好的事物無緣,多么可惜,多不應該!
他說口不擇言,后患無窮:“多門之室生風,多口之人生禍”,“言出諸口,身何與焉?而身亡?!闭f正人君不會干口不擇言的蠢事:“心無留言,言無擇人,雖露肺肝,君子不取也。”他說:“心要有城池,口要有門戶,有城池則不出,有門戶則不縱”,即人的心靈要有所恪守,不追求不該追求的東西,的嘴巴應該有所約束,不說不該說的話。他呼吁人們遇事要肯動筋,“飯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擇就交,話休不想就說,事休不思就做”,做事要慎重:“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不要急于求成:“圣賢處天下事,委曲紆徐,不輕徇一己之情,以違天下之欲,以破天下之防”。他說:“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提醒人們,不要玩弄小聰明,而要多一些厚道和善良。他說,唯有德義,才能給人生帶來平安:“保身底的是德義,害身底的是才能”。所有這些言語,都蘊含著深沉的智慧,都體現(xiàn)出他對每一個熱愛美德的人的關(guān)懷,以及對世事的復雜、人性的豐富有深刻的洞察。
他說:“攻人者,有五分過惡只攻他三、四分,不惟彼有余懼,而亦傾心引服,足以塞其辨口。攻到五分,已傷渾厚而我無救性矣。若更多一分,是貽其以自解之資;彼據(jù)其一而得五,我貪其一而失五矣。”批評指責別人,人家有五分過錯,你最好只指責他三分四分。這樣,他受到了批評,會受到震動,但你又給他留了幾分做人的面子,他會感謝你,對你心悅誠服。如果你將他的過錯和盤托出,這既表明你這人做人過于苛刻,同時也使他對你產(chǎn)生敵對情緒,使你的批評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呂坤的話勸告人們,面對別人的過錯,固然不可放棄批評,但方法一定要妥當,批評的方式一定要婉轉(zhuǎn),批評時要看對方的心理素質(zhì)是高還是低,批評別人時,只講別人幾分過錯,要給別人面子,要尊重別人的自尊心。
他說:“修身以不護短為第一長進”,指出不護短,對于德性的長進至為重要。他說:“間中都不容發(fā),此智者之所乘,而思者之所昧也”,即一個熱愛美德的人,對于一分一毫的錯誤,都要嚴厲責怪自己,都要告誡自己今后再也不犯類似錯誤,這樣他的品德和智慧才會不斷增進。他說:“人之視小過也,愧怍悔恨如犯大惡,夫然后能改?!疅o傷’兩字,修己者之大戒也”,指出對于小小的錯誤,也要深刻反省;如果聽之任之,小錯就會變成大錯。他說:“有過是一過,不肯認錯又是一過。一認則兩過都無,一不認則兩過不免”,認錯帶著的益處是雙倍的,一可以獲得別人尊敬,二可以避免重犯錯誤,同樣,不認錯帶來的害處,也是雙倍的,一得不到別人的尊敬,二下次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他說:“攻我之過者,未必皆無過之人也”,那些批評我們的人可能有過失,但只要他的批評是正確的,我們應該虛心接受。
他說:“善者不必福,惡者不必禍,君子稔知之也,寧禍而不肯為惡。忠直者窮,諛佞者通,君子稔知之也,寧窮而不肯為佞。非坦知理有當然,亦其心有所不容已耳。”這表明,一個仁人君子,即使得不到福報,他也要堅持道德與良知,也要堅持正義與人性。因為堅持了道德與良知,雖然得不到福報,但生命有尊嚴,拋棄了道德與良知,雖然得到了福報,但活著便是恥辱。表明仁者對道德與良知的深深熱愛!
他說:“敬對肆而言。敬是一步一步收斂向內(nèi),收斂至無內(nèi)處,發(fā)出來自然暢四肢,發(fā)事業(yè),彌漫六合。肆是一步一步放縱外面去,肆之流禍不言可知。所以千古圣人只一敬字為允執(zhí)的關(guān)捩子?!薄熬础痹谌寮抑校兄匾匚??!墩撜Z》多次談到敬。敬,表現(xiàn)在內(nèi)心,是莊嚴、誠實、敬重。表現(xiàn)在外表,是言語謹慎,舉止端莊,非禮莫為。人活在世上,對父母要敬。對神明要敬。對先人要敬。對良知要敬。對圣賢要敬。對法律要敬,除非那法律實在蠻不講理。敬,說到底,是堅守做人的道德底線和起碼禮儀。以敬的態(tài)度立身處世,是一個人有智慧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他在這個世界上才能神明的保佑、世人的尊敬,平安幸福度過一生。以“肆”的態(tài)度立身處世,玩世不恭、言行不遜,是一個人智慧敗壞、品德惡劣的表現(xiàn)。他必然在這個世界上,一事無成。
他說:“君子之處事也,要我就事,不令事就我。其長民也,要我就民,不令民就我?!边@段話的含義是:君子處理問題,要主動去處理,不要等事情變得復雜了再去處理;要順應事情的特性,再制定出對策,不要自己主觀想當然。君子處理眾人之事,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民眾的問題,不要等問題嚴重了,民眾找上門來;作出的決策要盡可能符合民眾的實際、反映民眾的意愿,而不能脫離民眾的實際、違背民眾的意愿。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做事情的兩項要求:一,不要意氣用事,而要盡可能尊重事物的實際,盡可能尊重事物的中蘊含的“理”。如果意氣用事,我怎么想就怎么做,不考慮事物的實際,不尊重事物的中蘊含的“理”,不考慮民眾的意愿和感受,那么無論我們怎么努力,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二,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推卸責任。而要真心真意為民眾著想,幫助民眾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仁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
他說:“智慧長于精神,精神生于喜悅,喜悅生于歡愛。故責人者,與其怒也,不若教之,與其教之也,不若化之。從容寬大,諒其所不能,而容其所不及,恕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隨事講說,隨時開諭”,讓別人改正錯誤,講道理比責罵更為有效,感化又比講道理更為有效。呂坤這個觀點,很有見地。諸葛亮七擒孟獲,歷來是一段佳話,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用武力征服不了敵人,只能使敵人對你的仇恨加深;用道德和人格的感化,才能征服敵人,并化敵為友。教師做差生的工作,說到底,要靠教師自身道德和人格的感化,而不能靠簡單粗暴的批評。他說:“激之以理法,則未至于惡也,而奮然為惡;愧之以情好,則本不徙義也,而奮然向義。此游說者所當知也”,說如果你搬弄一大堆道理和法律,對方會不為你所動。如果你用感化的方式,將心比心、循循善誘、人格榜樣,你是能夠打動對方的心,使他下決心改正錯誤。
他說:“任是千變?nèi)f化,千奇萬異,畢竟落在平常處歇”,說所有的人,都是平常的人。你地位高、處境順時,不要過于抬高自己,你地位低、處境逆時,也不要貶低自己。說要珍惜平常的生活,如果你貶低平常生活,那你在這個世界上,就什么也得不到。說任你是學問最多的人,也要尊重平常人的常識,不能把把平常人的常識棄之不顧。說平常人的許多幸福,如友誼、親情、游玩,你也應享受,平常人的許多責任,如誠實、守法、謙虛禮貌,你也應承擔。那些夸大自己不平常之處,把生活中平常之事看做無足輕重,這樣的人,終究是瘋子。那些既以一顆平常心態(tài)度對待自己、對待周圍的人與事,遵守人與人、人與自然相處的常理,又根據(jù)自己的才學和志趣,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的人,才是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平安。
他說:“只一個貪愛心,第一可賤可恥。羊馬之于水革,蠅蟻之于腥膻,蜣螂之于積臊糞,都是這個念頭”,這里,勸人不要追求物質(zhì)欲望,說追求物質(zhì)欲望可賤可恥。他說:“冷淡中有無限受用處。都戀戀炎熱,抵死不悟,既悟不知回頭,既回頭卻又羨慕,此是一種依膻附腥底人,切莫與談真味”,說清心寡欲的生活,自有其妙處,欲望過多的人,無法了解人生真諦。又說:“儒戒聲色貨利,釋戒色聲香味,道戒酒色財氣,總歸之無欲,此三氏所同也?儒衣儒冠而多欲,怎笑得釋道”,佛戒色聲香味,道戒酒色財氣,儒教人士同樣也應該戒聲色貨利,否則就不如佛教和道教了!他說:“不逐物是大雄力量,學者第一工夫全在這里做?!敝鹞?,即追求物質(zhì)生活,追求榮華富貴,追求肉體生活。人的天職,在于追求天理!在于完善自我的人格!為此,就要約束自己在物質(zhì)生活的貪圖、肉體生活上的追求,在精神生命上充實、提高自己。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今天的時代,物質(zhì)主義、消費主義彌漫。呂坤的這番話,對當代人無疑是當代棒喝,具有勸世的意義。
他說:“沖繁地,頑鈍人,紛雜事,遲滯期,拂逆時,此中最好養(yǎng)火氣。若決裂憤激,侮不可言。耐得過時,有無限受用?!眳卫み@番話揭示了這樣的道理:不如意事,固然給人帶來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損害,但如果正確處理,人們可以減少物質(zhì)上的損害,品德與毅力也會得到成長、變得更為茁壯。他說:“弘毅,坤道也。《易》曰‘含弘光大’,言弘也;‘利永貞’,言毅也。不毅不弘,何以載物?”這話說得好!讀書人應該剛強自己的意志、堅定自己的理想、開闊自己的胸懷,這樣我們才能面對復雜的世界,仍然堅持讀書人的清高與正直;逆境中不灰心,順境中不驕傲;才能在短短的一生,實現(xiàn)自己的宏偉志負。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他勸人和睦相處:“兩相磨蕩,有皆損無俱全,特大小久近耳。利刃終日斷割,必有缺折之時;砥石終日磨礱,亦有虧消之漸。故君子不欲敵人以自全也”,勸人們遇到矛盾時,不要相爭,而要相讓:“君子相與,要兩有退心,不可兩有進心。自反者,退心也。故剛兩進則碎,柔兩進則屈,萬福皆生于退反。”說熱衷于你爭我奪的,是一群小人:“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他還提出了“五不爭”的處世哲學:“余行年六十,悟得五不爭之味:不與居積人爭富,不與進取人爭貴,不與矜飾人爭名,不與簡傲人爭禮,不與盛氣人爭是非?!眳卫ぁ拔宀粻帯钡娜松軐W,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人應該努力在精神上完善自我,不應該在物質(zhì)和功名上與別人爭功爭低,因為后者對于生命,并沒有多大意義!而且這種你爭我奪,還損害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使誰都生活得不快活。
他說:“臨義莫計利害,論人莫計成敗利鈍”,說人們評價一件事該干不該干時,應該首先考慮道義,而不是首先考慮利益,評價一個人是優(yōu)是劣時,應該看他的志守和耐力,而不應該看他事業(yè)成就的大小。他說:“言語之惡,莫大于造誣,行事之惡,莫大于苛刻;心術(shù)之惡,莫大于深險”,指出人生在世,誣陷別人、言語苛刻、陰謀詭計,是三種最卑劣的過錯,一個愛惜自己生命的人,千萬不能犯這樣的過錯。他說:“己無才而不讓能,甚則害之;己為惡而惡人之為善,甚則誣之;己貧賤而惡人之富貴,甚則傾之”,說一個人自己沒有才能又不肯讓賢,甚至對人進行迫害;自己做惡卻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對人進行誣陷;自己貧賤而眼紅別人富貴,甚至對人進行傾詐,這無論如何是不應該的。這就告訴人們,做一個人,要有他的道德底線,你如果不想做好事,你如果沒有辦法幫助別人,至少你不應該把別人推到火坑里,你如果沒有辦法為某個義人洗刷冤情,至少,你不應該與壞人一起,作假見證,對他進行誣陷中傷。否則,你真的是禽獸不如了。
他說:“學欲博,技欲工,難說不是一長,總較作人只是夠了便止。學如班馬,字如鐘王,文如曹劉,詩如李杜,錚錚千古知名,只是個小藝習,所貴在作人好?!蔽矣X得他這句話,道出了鑒別一個人品質(zhì)優(yōu)劣的根本價值取向:應該把學會做人、善待他人,放在第一位,如果一個人雖然知識淵博、技能過人,但他不善于做人,缺乏正直善良的品德,他仍然是不可取的。如果一個人知識和技能一般,但他懂得做人、善待他人,他仍然是優(yōu)秀的,值得尊敬的。我想到的是,我們的教育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讓學生懂得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現(xiàn)在把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放在第一位,真是大錯特錯、本末倒置。
他說:“圣門工夫有兩途,克己復禮是領惡以全好了也,四夷靖則中國安。先立乎其大者,是正己而物正也,內(nèi)順治則外威嚴”。呂坤這段話告訴人們,成為仁人君子,有兩條重要途徑:克己復禮;先立乎大??思菏强鬃犹貏e強調(diào)的,呂坤繼承了孔子這個思想。人有七情六欲、私心雜念。要禁止它們,固然不現(xiàn)實。但人們必須約束自己,不放縱七情六欲、私心雜念。一是自然界的資源有限,如果人類越不克己,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就會越多。二是社會財富有限。一個人得到的多了,另一個人得到的就少;一個人不克己,就是對其他人的損害??思旱钠焚|(zhì)十分高貴,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不但是心地慈悲的人,而且是能克己的人。我們這個時代,許多人不懂得克己,放任自己的欲望與追求。官員濫用手中的權(quán)力,用暴力的方式搞拆遷。文人寫文章,只圖說得痛快,不問社會后果,不在意他的文章會不會誤導世人。市民為了一兩句話之爭大打出手。企業(yè)高管把自己的工薪抬得高高,卻不問這樣做公平不公平。小人物的不克己,禍害了他周圍的人。大人物的不克己,禍害了整個社會。
他呼吁人們重視“身教”。他說:“化民成俗之道,除卻身教,再無巧術(shù);除卻久道,再無頓法”?!吧斫獭保紫仁巧纤疽谙聦倜媲?,以身作則。如果上司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要求下屬做到?!吧斫獭保螽敿议L的,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一家之中要看得尊長尊,則家治。若看得尊長不尊,如何齊他得?其要在尊重自修?!奔议L重自修,在家里就有尊嚴,其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會產(chǎn)生潤物細無聲的教化作用。他說:“子、婦事人者也,未為父兄以前,莫令奴婢奉事,長其驕惰之情。當日使勤勞,常令卑屈,此終身之?!?,說孩子未成家立業(yè)之前,讓他們自食其力,尊敬別人。這不是委屈孩子,而是對孩子真正的愛。孩子一旦成家立業(yè),就能學會勤儉持家,善待家人,這對孩子一生的幸福,功德無量。
他說:“既做人在世間,就要勁爽爽,立錚錚的。若如春蚓秋蛇,風花雨絮,一生靠人作骨,恰似世上多了一個人?!边@句話,勉勵每一個人,無論他是平民還是顯爵,無論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意氣奮發(fā)!都要自立自強!都要不卑不亢!要像清晨的太陽那樣,充滿朝氣!要像巍巍高山那樣,總是那么頂天立地!要像濤濤海水那樣,總是有澎湃翻騰的活力!這樣才不枉蒼天造我們的生命,這樣我們在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業(yè),這樣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才會感嘆說:生活是美的!我們愛過了,奮斗過了,奉獻過了,享受過了,我們這一生沒有虛度年華!
他說:“工夫全在冷清時,力量全在濃艷時”,提醒人們在平時,就要做一些扎扎實實的修心養(yǎng)性的工作,有恒心、有毅力、不懶惰、不松懈,那么,一旦人們身處逆境、或者面對誘惑時,人們就會沉定自如,經(jīng)得住考驗,不會干出令自己悔之莫及的事。修養(yǎng)需要慎獨:“任教萬分矜持,千分點檢,里面無自然根本,倉卒之際、忽突之頃,本態(tài)自然露出。是以君子慎獨。獨中只有這個,發(fā)出來只是這個,何勞回護,何用支吾?”沒有別人在場時,或者雖然有別人在場但別人是你信得過的人,不會將你做的錯誤的事告訴別人時,你也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只有這樣,你的品德才能得到增進,你在大庭廣眾的時候才不會暴露出你修養(yǎng)粗劣、從而為別人所嘲笑。他說:“故頓漸兩門,各緣資性。今人以一貫為入門上等天資,自是了悟,非所望于中人,其誤后學不細”,指出道德人格的修養(yǎng),“頓”與“漸”各有其價值?!邦D”是對天資特別出眾的人而言。大多數(shù)人的道德人格修養(yǎng),則是一個“漸”的過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培育良好的習慣,克服不好的習慣,才能成長為一個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仁人君子。
他說:“不以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彼悅之則悅,怒之則怒,淺衷狹量,粗心浮氣,婦人孺子能笑之,而欲有所樹立,難矣?!蹦阌X得某一件事應該做,但眾人都覺得你這件事不應該做。這時,認真考慮別人的意見,是有必要的,因為自己不是圣賢,總有考慮不周的地方。但認真考慮,感到自己原先的想法是正確的,你就應該努力去做。否則你就是沒有定力的表現(xiàn)。呂坤對定力的認識,值得重視。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別人往往有不同評價。在這種情況下,不肯放棄做好事的熱情,這樣的人是有定力的。有一些學問,是能夠賺錢的,是能夠出名的。但這些學問,不能夠給你帶來智慧,對世人的益處也有限。另一些學問,是難以賺到很多錢的,也難以出名的,卻能夠給你帶來智慧,又能給世人帶來益處。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做后一種學問,這樣的人是有定力的。在當今這個時代,許多人都忽視古代文化,把古代文化說成是封建糟粕,卻仍然有人在從事古代文化研究和傳播,眾人都說他傻瓜,他也不放棄。這樣的人,是有定力的。在這個時代,許多人都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卻仍然有人在呵護自己的心靈、完善自己的人格,這樣的人,也是有定力的。
他說:“學問要訣只有八個字:‘涵養(yǎng)德性,變化氣質(zhì)’。守住這個,再莫問迷津問渡”,“圣人千言萬語,經(jīng)史千帙萬卷,都是教人學好,禁人為非。若以先哲為依歸,前言為律令,即一二語受用不盡。若依舊作世上人,或更污下,即將蒼頡以來書讀盡,也只是個沒學問底人”,說讀書的真正要訣,在于使自己的德性變得善良,使自己的氣質(zhì)變得優(yōu)雅;說一個人讀書多年,品行依然惡劣,氣質(zhì)依然不堪,那他的讀書,就等于白讀。他說:“一切人為惡,猶可言也,惟讀書人不可為惡。讀書人為惡,更無教化之人矣。一切人犯法猶可言也,做官人不可犯法。做官人犯法,更無禁治之人矣?!边@段話說明:讀書人和做官人要堅守做人的道德與良知,不可為惡;如果讀書人和做官人,也是道德墮落,喪失廉恥,這就很不應該:一,不合情理,因為他們受過比普通民眾較多的教育;二,對整個社會,則是災難,因為沒有人來教化民眾,沒有人來維護正義!他說:“身是心當,家是主人翁當,郡邑是守令當,九邊是將帥當,千官是冢宰當,天下是天子當,道是圣人當。故宇宙內(nèi)幾樁大事,學者要挺身而出,讓不得人,亦與人計行止不得”,勉勵讀書人,要在社會上勇于擔當起責任,不要灰心喪氣,不要只關(guān)心自己和家庭,更不要為了榮華富貴、拋棄做人的志節(jié)與良知。
他說:“明白簡易,此四字可行之終身。役心機,擾事端,是自投劇網(wǎng)也。”這段話,蘊含著至真至切的真理,值得珍視!人生在世,心地不必那么復雜!心機不必那么高深!整天算計別人,陷害別人,這樣的人,一最終要失敗,二也活得太累!這叫做“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生命?!蹦銊谧髁耍憔蜁惺斋@,你善待他人,你就會得到別人的回報,你對別人真誠,別人也會對你真誠,這是天理,天理從不欺人!對于榮華富貴的追求,不要太多,太多反而成了你的束縛!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了,除非世道已經(jīng)墮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否則人們吃得飽穿得暖,總是不難做到的!別人說你幾句,你莫記在心中,別人得了你幾分便宜,你也莫耿耿于懷,你身處逆境,莫灰心喪氣,你身為平民,也莫自暴自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們雖然在某一時期,對你有誤會,但遲早會對你表示敬意!你贏得的朋友不是更少,而會比其他人更多!如果你能夠持一顆明白簡易之心對待生活,你雖為平民百姓,也能活得幸福!也能得到眾人的尊敬!如果你心機使盡、物欲無限,你即使身為王公顯爵,你也與幸福無緣!你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尊敬,反而為眾人所厭惡。
他說:“往見‘泰山喬岳以立身’四語,甚愛之,疑有未盡,因推廣為男兒八景云:泰山喬岳之身,海闊天空之腹,和風甘雨之色,日照月臨之目,旋潛轉(zhuǎn)坤之手,磐石抵柱之足,臨身履薄之心,玉潔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當與同志者竭力從事焉。”他在這里,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男子景象:身體強壯,如泰山喬岳;心胸開闊,如大海和天空;神情溫和,如和風甘雨;富有智慧,如日照臨月;處事干練,能應對各種復雜事件;勇于擔當責任,決不推脫;處事慎重,如履薄冰;品行端正,玉潔冰清。這樣的男子,令人向往!一個家庭有這樣的男子,妻子和孩子就有了依靠,一個鄉(xiāng)村有了這樣的男子,鄉(xiāng)村有了活力,一個國家有這樣的男子,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就有了希望!這樣的男子,有賴于社會善良的民俗,有賴于父母的良好家教,有賴于教師的精神澆灌,同樣有賴于持之不懈的修心養(yǎng)性!
他說:“德性以收斂沉著為第一,收斂沉著中又以精明平易為第一。收斂沉著人,怕含糊,怕深險。淺浮子雖光明洞達,非蓄德之器也”。一個收斂沉著的人,他口中沒有隨隨便便說出的話,說出的話都是用心思考過的。在可怨恨、可發(fā)怒、可辨白、可傾訴、可喜歡、可驚諤的時候,他的心境仍然平和怡靜。他沒有過于激烈的愛好,因為他知道這種愛好,危險太大,而且對身心的和諧不利。他有很強的自制力,也有很好的器度。遇到不如意事,他總是忍耐。遇到困難,他不灰心喪氣。有人以各種方式激怒他,他安之若素。有人以財色名利引誘他,他無動于衷。那些曾經(jīng)冒犯過他的人,他不記恨。那些暫時難以化解的矛盾,他不去激化。對于下屬身上的缺點,他不過于苛刻。他成人之美、隱人之過。他處理事情,總是慎之又慎、深思熟慮、如履薄冰,總要看時機、看條件。時機未到、條件不成熟,他就不去做。但一旦可以做了,他就雷厲風行,決不拖泥帶水。他以深淵峽谷看待康莊大道,以疾病看待強壯健康,以突然事變看待太平無事。突如其來的事情發(fā)生,別人慌里慌張,他由于早有預料,因此鎮(zhèn)定自若,處理起來得心應手。對于屬于他的責任,他決不推卸,也決不半途而廢。在他人生的任何時刻,他總是精神飽滿,意志昂揚。在人的各種德性中,收斂沉著最為寶貴。惟有收斂沉著的人,才能堪當大任。即使擔當不了大任,也不至于在社會上胡作非為、擾得整個世界雞犬不寧。
他說:“世人賤老,而圣王尊之。世人棄愚,而君子取之。世人恥貧,而高士清之。世人厭淡,而智者味之。世人惡冷,而幽人寶之。世人薄素,而有道者尚之。悲夫!世之人難與言矣?!边@里,呂坤為我們勾劃了仁人君子為人處世的大致輪廓:尊敬老人,因為老人有智慧;看不起機謀、智巧,而認為那些沒有智巧、但心地正直的人,更有智慧,也能夠生活得平安、幸福;雖然也關(guān)心賺錢,但有道德底線,不該賺的錢還是不賺為好;崇尚淡泊,因為雖然淡泊,但你也有親人朋友相聚,也有陽光明月相伴,也有男子漢大丈夫的人格尊嚴,因為淡泊可以保全天真的人性;喜歡冷清,因為冷清正是修身養(yǎng)性的時候;推崇樸素,反對奢侈浪費,因為每一份資源,都來自不易;過于追求豪華、氣派,會使人迷失本真。呂坤這段話,提醒人們,不要貶低老、愚、貧、淡、冷、素的價值。就我而言,我立足于中庸之道:既尊重少年,又尊重老年;既重富,又重貧;既重熱鬧,又重冷清,等等。將兩者調(diào)節(jié)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才有生活的和諧,才有生命的平衡。呂坤這段話,把精神上的自得、充實和剛正放在第一位,卻是正確的。這也是圣賢與世人最大區(qū)別之所在。
讀《呻吟語》,感到整本書,都是勸人向善,體現(xiàn)出作者對美德的熱愛,體現(xiàn)出作者悲天憫人的心腸。卻深諳人性。知道人是不完善的、充滿缺點的。因此又勸告人們,在人與人相處中,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對別人的體恤,在幫助別人克服缺點時,要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渡胍髡Z》每一章、每一段,都是作者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具體的心靈體驗的。這也增添了這本書的價值,能夠在人們的心中引起共鳴。語言表達十分口語化,似與朋友談心,使人閱讀時感到親切。但不是信口開河,不是夸大其辭,體現(xiàn)出作者人品的醇厚。一些言句,初讀感到很平凡,易被人們忽略,仔細再讀,才意識到說得十分精妙。平淡中蘊神奇,大概是哲者教誨世人的一個共同特點吧!
讀這樣的書,能夠增加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中國古人對于美德是多么一往情深,對于自身人格的完善又是多么孜孜不倦,感到他們是一群大寫的人,他們活出了生命的尊嚴與氣概。讀這樣的書,既能領悟思想的樂趣,又能得到道德的激勵。讀這樣的書,也有助于我們正確辨別今天社會的人與事,認識到什么樣的人值得敬仰,什么樣的行為是可取的,什么樣的觀點是正理,不至于在混亂的時代迷失自己的腳印。清代學者稱《呻吟語》是“砭骨之神針,苦口之良劑”,這個評價并不夸張。讀這樣的書,能增長智慧,能振奮意志,能陶冶心靈。有益于自身人格的完善。有助于我們過更有意義的人生。
我想說一說內(nèi)省。人有兩種秉賦。一種秉賦,與自己本身生命有關(guān)。是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認識自己生命的真正需要,省察自己的不足;并通過修身養(yǎng)性,使自己的人格超于完善,使自己的品德變得美好。另一種秉賦,與外在世界有關(guān)。了解外在世界,在自己的認識和需要的指導下,使外在世界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這兩種秉賦,雖然各有價值,但不能不說,前一種秉賦,即人的內(nèi)省、修己,比后一種秉賦,即人的認識和改變外部世界,要更為重要。因為一個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缺乏思考的人,他的行動必然是盲目的,沒有意義的。因為一個修身養(yǎng)性很差、極端自私自利、性格喜怒無常的人,他影響外部世界的力量越大,對外界造成的禍害也越深。古代中國的許多仁人志士,在內(nèi)省、修己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對于他們的努力,我們應該肯定。對他們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我們應該表示敬意?,F(xiàn)代人忽視內(nèi)省,不關(guān)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不重視修身養(yǎng)性。這決不是進步,而是誤區(qū)。既不可能有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也不可能有人與自己心靈的和諧。健康的人格,應該是內(nèi)省與外省相互協(xié)調(diào)。美好的社會,應該是人類向外索求與向內(nèi)完善自我相互協(xié)調(diào)。
作者后記:本文撰于2014年4至6月,是教學之余撰寫的,耗時將近三十天?;ㄟ@么多的時間,寫這樣一篇文章,一方面,是為了向諸君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消除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偏見、對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偏見;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中國古代士大夫的人生觀價值觀、克己復禮、修身養(yǎng)性,有更多了解;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抽出時間閱讀四書五經(jīng),閱讀中國古代的其它文化典籍,滋潤自己的心靈;在我們的教書育人活動中,把傳統(tǒng)社會仁義禮智信的價值觀,教育給我們的學生。另一方面,我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我自己。為了我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的理解,為了我自己從古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中得到勉勵,促進自身人格的完善。
附:明代哲學家呂坤簡介
呂坤(1536--1618),明朝學者,字叔簡,商丘寧陵縣人。呂坤天資聰穎,6歲入學啟蒙,15歲作《夜氣銘》、《招良心詩》。25歲中秀才第一,26歲中舉,39歲中進士,曾任裹垣知縣山東參政、刑部左、右侍郎等職。呂坤所至,頗有政績,剛正不阿,為政清廉。深受士民愛戴。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歷年間天下“三大賢”。呂坤是一位方正質(zhì)樸、學識淵博的哲學家?!渡胍髡Z》是呂坤積30年心血寫就的一部語錄體著作。這部著作談哲理,抨時弊,探求人生,思考宇宙,舉凡人之修養(yǎng)、處世原則,人際交往,居家過口等等,真知灼見,時時閃現(xiàn),警句妙語,不一而足。它不失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