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guān)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賞析: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第一句就點題,是送別?!俺動巫映x歌”,離歌即離別的歌,或者是體現(xiàn)離別的曲子《驪歌》。這與有的離別詩開始寫景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寫宴會情況如“銀燭吐青煙”不同。
為什么詩人沒有從寫景開始,因為從第二句的寫景句我們看出,第一句完全可以安排寫景的,完全可以改為:昨夜微霜初渡河,朝聞游子唱離歌,而且“昨夜”、“朝”符合時間的先后順序。如果詩人僅僅是為了平仄上的需要,那就沒多大意思了。
那詩人主要是為了什么呢?
為了表達感情的需要。
我們從這兩句不同的排序中來體會不同的排列將給人怎樣的心里感受。為了更形象,我們設(shè)想自己像導(dǎo)演一樣把這兩句拍出兩個鏡頭:
朝聞游子唱離歌,鏡頭的背景只能是黑色,即無色的背景,背景中只能聽到一人唱《驪歌》的聲音;
昨夜微霜初渡河,我們可以處理為:天地間白茫茫的一片景象充斥整個鏡頭,成為“江天一色無纖塵”。
我們來把這兩個鏡頭剪輯。
哪一種組合的順序?qū)υ娙恕ψx者的心靈震撼力大,對感情的表達更呢?
我以為是先出現(xiàn)“朝聞游子唱離歌”,再出現(xiàn)“昨夜微霜初渡河”的鏡頭。
你想啊,離歌的悲傷聲,先“聲”奪人,首先調(diào)動了人的聽覺。未見人先有聲,人的離別傷感的心情隨聲就滋生成長了。再慢慢拉開“微霜渡河,上下一白”凄涼的深秋環(huán)境的鏡頭,又對人的視覺產(chǎn)生強大的沖擊力。此時,聽覺視覺雙擊心,情何以堪哪!
而環(huán)境加離歌正常的鏡頭組合對感情的表現(xiàn)相對就弱些了。
當(dāng)然,這種把詩句轉(zhuǎn)化為鏡頭的表現(xiàn)力比原詩句的表現(xiàn)力又弱,因為它限制了人的想象力。
何況“昨夜”倒逆的時間帶給人的心里的感覺在鏡頭里又表現(xiàn)不出來。
這時,你再回頭吟詠這兩句詩,是不是有感覺了呢?
這種感覺其實是來自詩運用的一種倒裝手法。在李頎的這首詩里,連接下去的三句詩都是運用了倒裝手法。這也是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
“這首詩以長于煉句而為后人所稱道”。唐詩鑒賞詞典(作者劉學(xué)鍇袁行霈等)中這樣寫到。
確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