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慕奢華,生在巴黎三生有幸。不喜歡閑聊、責罵和恭維。吃得快,走得快,而作畫很慢?!边@是女畫家羅蘭珊對自己的評價。這位畫作里永遠帶著哀愁、被法國眾多文藝界男士視為珍寶般的女子,永遠優(yōu)雅的如同她畫作中的一株紫色鳶尾花。
1883年,羅蘭珊在巴黎出生,但她是不幸福的,在餐館當服務員的母親并不喜愛這個私生女,對她若即若離,也正是這種情感,使得羅蘭珊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朦朧的哀愁里,她的童年是帶著憂郁色彩的水彩畫。
19歲的時候,她開始在一家瓷器工廠做工,因為一個偶然的機遇,她進入美術學院開始學習。后來她結識了立體派大師喬治·布拉克。
羅蘭珊一直在畫自畫像,在她所有的自畫像里,她永遠美麗優(yōu)雅。不同于其他畫家對自己不留余地地解剖,她永遠沉迷在美和憂傷的癡迷里。
在她的眉宇之間,仿佛可以看到自信蔓延出來。由于布拉克,羅蘭珊結識很多藝術界的知名人士,例如畢加索、例如詩人阿波利奈爾,羅蘭珊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女子進入20世紀最出名的藝術圈。后來她很快和詩人阿波利奈爾成為情人。
當時藝術圈里的男人給她起了一個稱號:美麗的牝鹿。牝鹿的原意是指成年的雌鹿。在希臘神話里,戴安娜女神的身邊跟著的就是牝鹿。羅蘭珊被賦予這樣一個精靈般的稱號,可想而知在一個以男性為主的藝術圈里,她是多么驕傲。
在一群男人為著一個議題而開始爭論不休的時候,羅蘭珊永遠冷靜自持,卻又能讓一群男性藝術家冷靜下來。
19世紀的巴黎,時尚開始解放,女性們以戴帽子為榮,認為時尚就是擁有各種各樣的帽子。我們也可以在各自歐洲電影里看到,帽子是一個女人最美的裝飾、她們或優(yōu)雅、或神秘、或高貴。羅蘭珊也拍攝了很多戴帽子的照片。
這幅畫是羅蘭珊跟隨畢加索學習時繪畫的作品,可以看到畫作中羅蘭珊中表現(xiàn)主義的影子。
從上圖這幅畫中可以看出,羅蘭珊古典主義技法受到了當時藝術表現(xiàn)的影響。一個是馬蒂斯代表的野獸派,一個是畢加索代表的立體派,她不再使用完全的古典技法,而是采用簡潔的線條,整潔的色塊來組織繪畫。20世紀的觀念和理論已經(jīng)影響到她,藝術圈中很多藝術家不再相信寫實主義必須要用精雕細刻的畫法,而是可以抓住人物一個瞬間的神態(tài)。
當時的阿波利奈爾寫了很多美麗的情詩給羅蘭珊,阿波利奈爾也是私生子,他們同樣擁有脆弱的心靈與敏感的情感。他們互相打開自己的心靈,如同花一般的年紀,不是為了一個結局而打開,他們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打開而已。
阿波利奈爾為她寫作的那些詩句被廣為傳頌,還曾在橋梁上為羅蘭珊朗讀過自己的詩句而且,阿波利奈爾不止寫了情詩給她,還寫了很多關于她的畫作的評論。阿波利奈爾還讓羅蘭珊明白,做她自己就好。這也使得羅蘭珊從頭徹尾地做一個夢幻的女人。
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羅蘭珊和阿波利奈爾持續(xù)了六年的情人關系結束,她嫁給了德國一個男爵,所以自動放棄了法國籍,擁有德國籍。但后來的逃亡生活里,羅蘭珊的畫作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戰(zhàn)火帶來的殘酷,而是至始至終的夢幻與美麗。
她擅于用油把顏色散開,如同霧里看花,帶著一種朦朧的美感。而且在這個時期,她還進行了插畫和版畫的創(chuàng)作,尤其她的版畫文學價值很高,許多她創(chuàng)作的繪本現(xiàn)收藏在法國的博物館。
上圖為羅蘭珊為畢加索畫的肖像,其實更像一種畫作的練習。她的畫作已經(jīng)受到立體主義深深的影響。
這是她為安德烈·德蘭夫人作的畫,可以看出畫面中的線條簡潔,色彩朦朧。學院的寫實主義在她的畫作上已經(jīng)很少看見,羅蘭珊在美術運動中開始改變。
上圖羅蘭珊的這幅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的臉微微傾斜,臉龐如同鵝蛋般圓潤,鼻梁挺直流暢,造型卻與古典主義時期的相仿,雖然她加入美術學派的創(chuàng)新,可是無法根除古典主義的精神影響,創(chuàng)新并不是一味地改變,而是更好地發(fā)展。
1911年這幅畫的線條卻完全受畢加索立體主義風格影響,分界明顯,可是她到后期卻放棄了立體派,她沒有跟著畢加索的風格發(fā)展,或許在內心中,她更愛朦朧的美感。羅蘭珊描畫的女性神情中總帶著一股憂傷的美麗,在對鏡子的默默審視里,羅蘭珊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美學。
由于當時的立體派畫家受到主流美學的排擠,他們開始聚集成一個小團體,其中的裝飾畫就交由羅蘭珊完成。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羅蘭珊的畫作并不完全重合立體主義,雖然用黑色分出凌厲的線條,可她的主題卻是偏向朦朧的灰色調、粉色調,其中帶著夢幻的美感。仿若洛可可時代的女子在鏡子里默默端詳自己。
1913年的這幅畫作現(xiàn)收藏于東京瑪麗羅蘭珊美術館,畫中的帽子與線條體現(xiàn)了立體主義,可是又結合了羅蘭珊的朦朧色彩,神情一如既往的憂傷。不像貝多芬的宏偉龐大,像德彪西般輕巧靈動。
《優(yōu)雅的舞會》
1913年的這幅《優(yōu)雅的舞會》充分地體現(xiàn)了法國傳統(tǒng)中的優(yōu)雅氣質,她不像雷諾瓦般色彩鮮明,她的畫朦朧得近乎透明,從中展現(xiàn)出一種輕盈來。
1914年她嫁給了德國男爵,一戰(zhàn)開始,她開始跟隨丈夫逃亡到西班牙,羅蘭珊由此結束了自己的第一個時期,開始了自己的流亡時期。
《公主》
這個時期她的畫作中立體主義的元素開始消失,1915年的這幅《公主》可以看出她畫作中的女子一如既往地美麗與哀愁、朦朧與優(yōu)雅。
羅蘭珊的畫作里永遠追隨著自己的藝術,1914—1918年,她的畫作也絲毫沒有受到戰(zhàn)火的影響,她一生都在畫美麗的女子,朦朧、夢幻,仿佛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抗痛苦的現(xiàn)實,用自己的美學消除戰(zhàn)爭的苦難。
《幻想》
這幅畫是她1919年創(chuàng)作的《幻想》,畫面運用了大量的粉色調,藍白相間的格子分割畫布的空間,始終帶著夢幻的感覺。
也是在這段時間,有人給她介紹了許多為演員繪畫或服裝設計工作。流亡在西班牙,沒有人認識她,她畫作里的自信開始受損,從她后來一系列畫作的命名可見一斑。
后來她又開始畫神話故事里的傳說,畫美麗的戴安娜,畫戴安娜身邊跟隨的牝鹿,她們都是美麗而朦朧的色調。而且在她的畫作里,始終貫穿著一股東方的神韻,仿若東方的朦朧水墨畫,可能這也是日本人后來如此喜愛羅蘭珊的畫作,并且大肆收購羅蘭珊畫作的契機。
1918年一戰(zhàn)結束,整個世界陷入一種遲疑的狂喜當中,這個時候的羅蘭珊已經(jīng)離婚回到巴黎,當時的可可香奈兒已經(jīng)闖出自己的一片時尚天地,她要羅蘭珊為她作畫。
可是畫完以后香奈兒十分不滿意,她認為自己是一個足以和男性抗衡的女性,可是卻在羅蘭珊的畫作里柔弱非常,于是便把上圖這幅畫作退回。
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期間,羅蘭珊畫了很多優(yōu)雅的貴婦人,并且在各種聚會里來去自如。
《吻》
上圖這幅《吻》,表現(xiàn)了閨中密友的無比親密,她們互相分擔快樂憂愁。這個時期的她,已經(jīng)完全沒有立體主義時期的影子,她完全擁有了自己的美學,在她的自畫像或是別人的畫像里,女性完全美麗朦朧、柔弱優(yōu)雅。
女性跟女性互相依靠,但并非是愛慕或是肉體的欲望,更像是女性與女性的獨自美麗。
這個時期也是羅蘭珊風格的完全形成時期,她的畫作里帶著東方主義的含蓄,寶石藍、寶石灰的色調,朦朧至極。
羅蘭珊筆下的女性永遠帶著優(yōu)雅,永遠青春,她的畫作里的男人已經(jīng)消失,她構成了自己的女性世界。
20世紀30年代,她的畫作風格又開始改變,畫作里的顏色亮度開始提高,如同東方明艷的亮黃。
羅蘭珊晚年時期繪畫風格又開始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即將來臨,她畫了一系列的茶花女,來自大仲馬小說中的女主角茶花女。
或許是被茶花女的情感感動,她重復地畫了很多幅茶花女,不同裝扮,不同妝容。她可能開始認同茶花女這個形象。
晚年的時候羅蘭珊獨身一人,便收養(yǎng)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一直照顧她到去世,可是她的一生都在描畫美麗的女性,如同追尋一種形式的美感。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羅蘭珊已經(jīng)成為一個優(yōu)雅的老人,可是她畫作里的女性永遠沒有老去。
瑪麗·羅蘭珊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生都在追求美,她的美,永不老去。
聯(lián)系客服